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不同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合集下载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作者:王会玲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4期1、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均呈现递增的生产规律,但是我国大豆的单产量却没有较为明显的增长,除此之外,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以及种植技术均没有得到提高。

而且目前国内居民对于大豆类制品以及大豆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因此我国需要从其它国家进口大豆来满足国民需求,大豆的进口国主要是美国。

随着我国与美国贸易战的影响越来越深,已经很难保证持续稳定的进口大豆,因此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决大豆供需关系。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口数量庞大,单位耕地面积很小,要想大豆产量满足国民需求,就需要提高大豆的单产量,选择良好的大豆种子是保证大豆产量的根本条件。

大豆的种植密度能够对大豆的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其能够有效控制大豆的群体特征。

大豆的植株能够互相调整和影响,促进大豆植株的良性成长。

合理选择大豆新品种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满足国民对大豆产量需求的有效栽培措施之一,也是调整大豆这种农作物的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让群体冠层结构得到更为充分有利的打造,进而实现提高大豆产量的目标。

经过对各位农业科学家以及研究人员发表的实验过程以及结果来看,大豆的种植密度能够影响大豆的荚数、粒数以及单位粒重。

我国要想提高大豆的产量,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大豆群体结构,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大豆的群体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

2、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新品种大豆的单株荚数、粒数以及单株粒重都呈现下降趋势。

因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植株之间对各类资源的竞争增强,并且光照面积减小,影响光合作用,不利于生成花荚,在结荚阶段又因为争夺到的营养成份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使得结荚效果差。

但是实验证明种植密度对新品种大豆的每荚中的粒数以及百粒粒重影响较小。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豫豆 l O号
商豆 19 09 豫 豆 2l号

大 限度 地 提 高 对 环境 资 源 的 利 用 率和 转 换 率 , 能 充分 发 才
挥 大 豆 的增 产 潜 力l] 本研 究 主 要探 讨 了不 同密 度对 夏 大 I。 _ 】
豆 农 艺 性 状 的 影 响 , 步 确 定 了 不 同 大 豆 品 种 的 适 宜 密 度 , 初
较 大 , 等 分 枝 品种 ( 豆 1 中 豫 0号 、 豆 6号 ) 少 分 枝 品 种 商 和
由图 2可 知 , 同 大豆 品种 的底 荚 高 度 随 着 密 度 的 增 不 大 而 增高 , 不 同的 密度 对 大 豆 品 种底 荚 高 度 的 影 响大 小 但
不 同 。 植 株 高 的 品种 豫 豆 1 对 0号 、 豆 19 、 豆 2 商 09豫 1号 影
1 . 试 验 设 计 2
试验 设 置 6个 不 同密 度 处理 , 分别 为 :2万 株/m ( 、 l h A)
1 株 /m B 、8万 株 /m ( 、l万 株/m ( 、4万 株 /m 5万 h ( )l ] C)2 a h D)2 h ( 、 7万 株 /m ( ) 3次 重 复 , E) 2 h F 。 6行 区 , 长 5 m , 距 行 行
滑豆 2 O

商 豆 6号
为 实现大 豆 高产提 供理 论 依据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概 况 .
试验 于 20 -20 0 8 0 9年 在 商 丘 市 原 种 场 进 行 。 试 大 豆 供 品种为豫豆 1 O号 、 豆 1 9 、 豆 2 商 09豫 1号 、 豆 2 、 豆 6 滑 0商
密 度 ∥ 万 株/m h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12-0149-03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王淑玉(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山东鄄城274600)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鲁豆13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大豆种植密度小组,之后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大豆的株高和底荚高度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高。

综合产量和农艺性状,38×104株/hm2种植密度时产量最高,为大豆种植的适宜密度。

关键词种植密度;大豆;产量;农艺性状;影响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12.053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SoybeanWang Shuyu(Juancheng Guquan Sub-district Office,Juancheng274600,Shandong,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soybea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five soybean planting density groups were set up with Ludou No.13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n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indexes of soybeans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height and bottom pod height of soybean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density.Overall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the highest yield was obtained at38×104plants/hm2planting density,which was the ap‐propriate planting density for soybean.Key words:planting density,soybean,yield,agronomic traits,influence大豆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油料和饲料原料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

黄淮地区夏大豆不同密度对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黄淮地区夏大豆不同密度对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黄淮地区夏大豆不同密度对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刘卫国【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夏大豆; 密度; 品种; 产量性状; 影响【作者】刘卫国【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植保植检站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在一定的自然生态及栽培技术条件下,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是建立大豆田间群体结构的基础,是制约大豆群体大小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以及物质转化的主导因素。

建立合理的田间密度,必须使群体结构达到环境可容纳量,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和转换率。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不同类型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初步确定了黄淮地区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适宜的群体密度,为实现大豆高产优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8-2009年在商丘市原种场进行,土壤类型为潮土,土质为黏土,前茬小麦6 795.00 kg/hm2,耕层(10~20 cm)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5.8 g/kg、全氮(N)0.84 g/kg、碱解氮(N)82.1 mg/kg、速效磷(P2O5)23.4mg/kg、速效钾(K2O)138.7 mg/kg。

供试品种:豫豆10号、商豆1099、豫豆21号、滑豆20、商豆6号。

试验设6个不同密度处理:①12万株/hm2;②15万株/hm2;③18万株/hm2;④21万株/hm2;⑤24万株/hm2;⑥27万株/hm2。

3次重复,6行区,行长5m,行距40 cm,小区面积12 m2。

试验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各试验成熟收获前取样10株以备考种,成熟时各小区按全区收获测产。

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6%;钾肥为硫酸钾,含K2O为50%。

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施,氮肥60%作基肥,40%于初花期追施。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单株荚数的影响从图1可知,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单株荚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荚数减少,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的单株荚数的影响大小不一样,对单株荚数多的品种(如商豆1099、豫豆21号、商豆6号)影响较大。

播期对大豆新品种驻豆6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播期对大豆新品种驻豆6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和 制订 相关 配套 栽培 技术 提供 理论 依 据 。
验 数据 采 用 D S分 析 系统进 行显 著性 分析 。 P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地 概 况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播 期对 大豆 产 量的影 响 . 由表 1 以看 出 , 可 在一定 的播期范 围内 5月 2 7日
2 1 年 在驻 马店 市农 科 院农 试 站试 验 。前 茬作 0 1
物 小 麦 , 产 4 0 k , 力 上 等 , 势 平 坦 , 灌 方 至 6月 6日, 亩 5 g肥 地 排 随着 播期 的延 迟 , 豆产 量呈 逐 渐 增 高 大
便 。5月 2 7日灭 茬 ,8日犁耙 地 ,中耕 前 亩 施 尿 素 趋 势 ,但 是 当播期 推 迟 过 晚 ,超 过 6月 6日以后播 2 5k 、 酸 一 铵 2 g 氯 化 钾 l g 硼 砂 05k 、 g 磷 0k 、 0k 、 . g 硫 种 , 量则 呈 降低 趋 势 。6月 6日播 种 的产 量与 5月 产 酸锌 1 g 均匀 混合 后 掩底 。试 验 地 田间 管理 同大 2 .k , 0 7日、 6月 2 1日播 种 的大 豆 产量 均 达极 显 著 差 异水
4 - 4 3 5.
— —
【】 南 . 业 试 验 设 计 与 统 计 方 法 一 百 例 【 . 安 : 西 科 学 1陶勤 农 M] 西 陕
技 术 出版 社 .9 7 18 .
9 — 7 —
l 舭桃跳
表 1 播期 对 大 豆 产 量 的 影 响
22 试 研 0. 验 究 17
6月 2 1日期 间, 种越 早 , 株 有 效 荚数 越 高; 一 定播 期 范 围 内播 种过 早或 过 晚 , 播 单 在 百粒 重和 产量 降

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豆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豆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 . 2 产 量 高
( 河 南 省 大 豆 区试 主 持 单 位 统 一 取 样 ) , 商 豆 6号 在 黄 淮
海 南 片 国家 大 豆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2 0 0 5年 、 2 0 0 6年 蛋 白质 含 量分别为 4 3 . 4 2 %和 4 2 . 4 8 %, 平均 为 4 2 . 9 5 %; 脂 肪 含 量 分别为1 9 . 2 5 %和 1 9 . 5 0 %, 平均为 1 9 . 3 8 %。
株有效荚数 4 4 . 0 2个 , 百粒重 1 6 . 4 8 g , 粒椭 圆形 , 种 皮 黄
色, 有微光泽 , 脐褐 色。不裂 荚 , 落 叶性 好 , 抗倒 性 较好 , 丰产 性 好 。2 0 0 7年 经 接 种 鉴 定 , 对 S MV S C 3株 系 的抗 性
表 现 为 中感 , 对S C 7系 的抗 性 表 现 为 中抗 , 对 S C N 的 1号 生理 小种 的 抗 性 表 现 为 中 抗 。该 品 种 茎 秆 粗 壮 , 耐 水 肥 抗倒 , 耐旱耐 涝性强 。幼苗 生长健 壮 , 中期长 势繁 茂 , 后 期叶片不早衰。
照 品种 中豆 2 0号 增 产 5 . 5 7 %, 在2 4个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中 居 9位 。 2 0 0 6年 在 参 加 国家 大 豆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l 1个 试 点 中 ( 黄淮 南 片 ) , 平 均产 量 1 6 1 . 3 6 k g / 6 6 7 m 。 , 比对 照 品 种 徐 豆 9号 增 产 5 . 6 4 %, 增产 达极 显著 水平 , 在2 4个 品 种 区 域 试 验 中居 9位 。 2 0 0 7年 在 参 加 国家 黄 淮 ( 南片 ) 下 大 豆生 产 试 验 6个 试 点中 , 平均产量 1 5 6 . 9 4 k g / 6 6 7 m , 在 6个 试 验 点 中 4个 试点增产 , 增产幅 度为 3 . 3 3 % ~1 6 . 4 2 %, 平 均 比 对 照 品 种徐 豆 9号 增 产 4 . 4 2 %, 居 生 产试 验第 8位 。 高产 示 范 中 , 经 商 丘 市 科 学 技 术 局 组 织 有 关 专 家 对 本 地 区 的 商 豆 6号 进 行 实 地 测 产 : 睢 县 白庙农 场示范 田 2 . 6 h m 平均产量 2 7 7 5 k g / h m , 睢 阳 区冯 桥 乡 崔 庄 村 示 范 田0 . 2 h m 平 均 产 量 2 2 5 0 k g / h m 、 睢 阳 区 农 业 科 学 研 究所 示 范 田 0 . 6 h m 平 均 产量 2 8 4 0 k g / h m , 市 农 业 科 学 研究所示范 田0 . 5 h m 平 均 产 量 3 1 5 0 k g / h m 。 1 . 3 品质 性状 经农 业 部 农 产 品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测 试 中心 ( 郑州 ) 测 定

适合豫东地区的夏大豆品种再评价和筛选比较试验初报

适合豫东地区的夏大豆品种再评价和筛选比较试验初报

适合豫东地区的夏大豆品种再评价和筛选比较试验初报欧阳红建;闫向前【摘要】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通过对征集的2009年、2010年适合豫东地区夏播种植的国审、省审大豆品种在五个示范县进行再评价、筛选比较试验。

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进一步服务当地的大豆生产。

通过对五个示范县的试验结果分析,综合田间表现和室内考种结果,中黄37、徐豆16、临豆10号、菏豆19号、周豆11号可以作为主推品种在豫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豫东地区;夏大豆;再评价;筛选;产量【作者】欧阳红建;闫向前【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夏邑476000;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需求量大,但我国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的空间有限,只能依靠单产提高来增加大豆生产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大豆单产增加一直缓慢,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目前,迫切需要培育出更多的高产、稳产、抗逆大豆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推动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根据这一需要综合豫东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进行了对适合本地区的夏大豆品种再评价、筛选比较试验,目的是选出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进一步服务当地的大豆生产。

1.1 试验目的根据2009年、2010年我国大豆品种审定信息和豫东市场大豆销售情况,收集适合黄淮海夏播种植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的再评价和主导品种初步筛选,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的主推品种。

1.2 试验方法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6.8 m2,种植密度12 500株/亩,种植7行区,行距0.4 m,株距0.13 m,行长6 m,收获时去边行,实收中间五行,计产面积12 m2。

收获前参试品种小区中间五行随机取样10株以备考种。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种植方式的不断优化,种植密度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一直备受关注。

在选择种植密度时,不同的大豆新品种可能对种植密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对于大豆新品种的种植密度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农艺性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新品种的选择与种植密度1.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大豆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力和作物密度等因素。

而在这些因素中,作物密度的影响尤为显著。

作物密度直接影响到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合理选择种植密度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新品种的种植密度选择在进行大豆新品种的种植密度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新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潜力和适应性等因素。

有些品种适应于低密度种植,有些品种适应于高密度种植,而有些品种则适应于中等密度的种植。

针对不同的大豆新品种,需要进行具体的种植密度试验和研究,以确定最适合该品种的种植密度。

1.种植密度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一般情况下,高密度种植会使得植株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利用效率,最终影响到大豆的产量。

而低密度种植则会导致土壤肥力的浪费和植株之间的空间浪费,也会影响到产量。

2.种植密度影响大豆的分枝和开花结果大豆的分枝和开花结果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种植密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大豆植株的分枝和开花结果。

适当的种植密度不仅可以促进植株的分枝和开花结果,还可以提高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3.种植密度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种植密度的不同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和研究发现,适当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而过高或者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产量与品质的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58 .1 O 22 .2
0 00 .6 O. O 25
0 7 .4 4 0. 4 44 0 0 .2 0 O. 75 3
O O .1 5 O 16 . 7
0 00 . 0
O.1 O5 O. 6 O5
0. 0 00
P( ) 1 P( ) 2
P( ) 3
号 的产 量关 系 。
2 结 果 与分 析
试 验结 果分析 数据 为两试 点 的室 内考种及 实
际测产折 合 每 6 7I 产量 的平均 值 。 6 I T
表 1 不 同 密 度 大 豆产 量构 成 因 素 及产 量 结 果
处理 1 处理 2 处理 3
处 理 4 处 理 5
体 结构 的基 础 。 因此 商豆 6 目前 在黄 淮海南 片 号
夏 大 豆大 面积 推广 种 植 , 了充 分 发 挥该 品种 的 为
产 量潜 力 , 探讨适 宜 的种 植 密 度 ( 合 理 密植 ) 及 是 商 豆 6号增 产 的有 效 措 施 , 为 大 面种 植 商 豆 6 并 号 提供 理论 依据 。笔 者研 究 了不 同密 度与 商 豆 6
区的农 业发展 极 为有利 。
() 4 通过对 青海 东部农 业 区 1 5 —2 0 9 7 0 3年 降
水 量系 列进行 干旱 、 偏旱 、 常 、 正 偏涝 、 雨涝 年 5 种
其 实 际 降 水 量 分 别 为 4 0 9 mm、 1 . 1. 4 0 3 mm、 3 1 7mm, 6 . 因此 预测 与实 际相 吻合 。预测 结果 表 明 , 模型适 合 于该 区 , 以用来 预测青 海 东部农 该 可 业 区 的降水 状态 , 为农业 发展 提供 参考 。
万 株 / 6 I。 6 71 T
,_ 、
2 3 不 同密 度对 商豆 6号 单株粒 数的影 响 .
由表 1可知 不 同密 度各 处理单 株粒 数有所 不 同 , 不 同的种植 密 度 对商 豆 6号 的单 株 粒数 的 但 影响不 同 , 商豆 6号 随着 密 度 的增 大 单 株 粒数 减 少 。这种 变化可 能 与商豆 6号 的 自我 调节 能力相
1 材 料 与方 法
试验 于 2 1 年 在 永 城 市黄 口乡 李 门楼 村 和 01 夏 邑县湖 桥朱 沟村 。土 壤 类 型均 为 淤 土 , 茬均 前 为小 麦 , 种 前 施 底 肥 二 胺 2 g 6 7 1。 钾 肥 播 0 k / 6 I; T
为硫 酸钾 1 g 6 7m。 0k / 6 。N、 、 全 部 作 基 肥 。 PK 试验 设 6 不 同 密 度 处 理 : 0 8万 株/ 6 I; 个 ① . 6 7I。 T ② 10万 株 / m 6 。 ③ 1 2万 株/ 6 I; . h 6 7i ; . n 6 7I ④ T 1 4万 株 / 6 I; 1 6万 株/ 6 I; 1 8万 . 6 71。 ⑤ . T 6 71。 ⑥ . T 株/ 6 "。3次 重复 , 行 区 , 长 5m, 6 71 3 1 6 行 行距 0 4 .
仅 对 产量有 重 要 影 响 , 影 响 大 豆 的外 观 。 由表 还
图 1 不 同 密 度 与 植 株 分 枝 数 的 关 系
l可 以看 出 不 同 密度 各 处 理 百 粒 重 有 所 不 同 , 但 不 同密度各 处理 百 粒 重均 未达 到 显 著 差异 , 说 这
2 2 不同 密度对 商豆 6号 单株荚 数的 影响 .
关联 。
1 85 l 8O l 75 ∞ t D l 7O \ ∞ l 65 16 O 5 ● l5 l 5O


图 6 不 同 密 度 与产 量 的 关 系
。 3 4
6度 密
3 小 结
商 豆 6号适 宜 在 河 南南 部 、 江苏 徐 州 及 安徽 淮 河 以北 地 区夏大 豆 区域 中等 以上 肥力地 种植 ,
由表 1 以看 出不 同密度各 处理 单株 荚数有 可
所不 同 , 不 同密 度 各处 理 单 株 荚 数均 达 到 显 著 但
明不 同密度 在本 实验 中对商 豆 6号百粒 重 的影响
不 大 , 豆 6 随 着 密度 的增 大 与百 粒 重 呈 负相 商 号
关 的趋势 。
l7.
差异 , 理 1到处理 5单 株荚数 是递 减 的 , 处 显著 非
渐减 小 。
显著 , 随着 密度 的增 大 , 株分 枝数逐 渐 降低 。这 单 说 明密度 抑制 分枝 的生 长 , 而增 大群体 优势 , 从 减 少个 体优 势 。
§
囊 《 辎

密度
图 4 不 同 密 度 与 单 株 粒 重 的 关 系
蜷 靶
2 5 不 同密 度对 商豆 6号百粒 重 的影响 . 百粒重 是大 豆产 量 性 状 的重 要 指 标 之 一 , 不
重 的 影 响 均 达 到 显 著 水 平 , 着 密度 的 增 加 , 株 荚数 、 株 粒 数 、 株 粒 重 随 着 降 低 。 密度 对 百 粒 重 的 影 响 随 单 单 单 均 未 达 到 显 著 水 平 。 密 度 对 产 量 的 影 响 均 达 到 极 显 著 水 平 , 着 密度 的 增 加 , 量 先 增 后 降 , 度 为 1 4 随 产 密 .
万 株 / 6 。 产 量 最 高 。 6 7m 的 关 键 词 : 豆 6号 ; 商 密度 ; 量 性 状 ; 响 产 影 ・
“ 豆 6号” 商 丘市农 林科 学 院经 济作物 研 商 是 究 所 大豆研 究 室选 育 的 大豆 新 品 种 , 豆 6号 是 商 19 9 4年 以商 9 0 —0为母 本 , 22 以商 9 1 —0为 父 21 本 进 行有 性杂 交 , 系 谱 法 选 育 而成 的大 豆 新 品 经 种, 原系 谱 号 为 “ 9 0 ” 该 品种 具 有 高 产 、 商 41 , 优
基 金 项 目 : 业 部农 业 科技 成 果转 化 资金 项 目 2 1 GB D0 0 8 。 农 0 0 2 0 2 9
作 者 简 介 : 化 军 , , 理研 究员 , 孙 男 助 主要 从 事 大 豆 育 种 、 产 栽 培 工 作 。 高

2 ・ 8

西




2 1 不 同密度 对商 豆 6号的分 枝数 影响 .
质、 多抗 、 用 型 大 豆 品种 , 兼 中熟 品种 , 粒 大 , 籽 商 品性好 等特 点 。2 0 0 9年 5月 通 过 国家 农 作 物 品 种 审定 委员 会 审定 定 名 为 商 豆 6号 , 号 国 审豆 编 2 0 O 1并 准予 推广应 用 。2 1 0 92 0 0年获农 业部 农业 科 技 成果转 化 资金项 目。密 度是 影响 大豆产 量 的
密度
图 5 不 同 密 度 与 百 粒 重 的 关 系
2 6 不 同密度对 商豆 6号产 量 的影 响 .
大豆 生长是 群体 生长 和个体 生长相 互作 用 的
结果 , 在实 际生 产 过程 中要 足 够重 视 密 度对 产 量
图 2 不 同 密 度 与 单 株 荚 数 的 关 系
的影 响 , 度 适 中可 以使 产 量 增加 。由表 1可 以 密 看 出商 豆 6号 随着 密 度 的增 大 , 量 呈 现 抛 物线 产 状 , 豆 6号 产 量 最 高 的 群 体 密 度 是 1 商 .4
要 : 过 对 商 豆 6号 不 同 密度 与 其 产 量 性 状 的影 响 的相 关性 研 究 , 黄 淮 海 南片 夏 大 豆 产 区 , 通 在 商豆 6号 不
同 密度 与 其 产 量 性 状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关 系。 不 同 密度 与 产 量 性 状 结 果 表 明 : 密度 对 单株 荚数 、 株 粒 数 、 株 粒 单 单
粒重 的影 响不 同 , 单株 粒重 均达 到显著 差异 , 处理
不 同密度对 商 豆 6号 的分 枝 数 影 响 不 同 , 试 验测 定 了不 同密度 的大豆 分枝 数 , 密度 效应下 , 在
分枝 数差 异达 显著 水 平 , 理 1比处 理 4差 异 达 处
1比处 理 5均达显 著 差 异 , 理 2 处 理 3差 异不 处 、 明显 , 豆 6 随 着种 植 密 度 的增 大 单 株 粒重 逐 商 号
2 04 0 2 03 0 2 02 0 2 01 0
o. 1 12
o. 09 4
O. 1 18 O. 8 O9
0. 25 1 0. 25 1
O. 6O 1
O.1 25 0 00 . 0 0 06 . 3
O.1 5 2 0. 0 00
O. 9 O4
常 明显 , 处理 1比处 理 4 处 理 5均 达 显 著 差 异 , 、
处 理 2 处 理 3差异不 明显 , 豆 6号 的 单株 荚 数 、 商
随着密 度 的增 大逐 渐 降低 。
j 6 寓 }l .
1} 皿2 :
1 l 5.
1 2 3 4 5 6
1 3 6.
2 2 5.
2. 0
1 .4 1 .6
23. 4
1 .6 7
1 6 6.
3 6 7. 3 .3 8
8 7 7. 82. 8
1 .2 4 1 .5 3
处理 6
8 . 58
1 .6 7
1 .6
收 稿 日期 : 0 20 — 4 2 1-22
8. 32 9. 04 9. 50
9 .0 4 89 .0
2 8 O. 1 O 9.
1 8 7. 1 6 6.
1 3 7.
1 0 7.
3. 4 2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