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的比较试验

合集下载

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20)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马海涛李明卫窦士树张素平王玲燕朱红彩黄金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新乡地区种植的夏播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对河南省16个夏大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华豆48、兴农豆18、科林豆9号、荷育豆12号、华豆45、菊城豆6号、许豆12、科豆41、聚丰6号等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高5%以上。

其中,华豆48生育期109d,植株高度和有效分枝适中,单株粒数较高,粒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小区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5.98%,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0-0078-02大豆是重要的集粮用、饲用、油用、菜用、工业加工于一体的优质农作物,目前河南地区的种植面积为57.33万hm2,居全国第4位,在黄淮海甚至我国大豆生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在品种审定过程中,比较试验的目的是鉴定供试大豆新品种(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推荐进入区域试验。

为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为新品种审定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6个,分别为科林豆9号、科豆41、圣地8号、中黄330、菊城豆6号、花豆45、聚丰6号、中黄668、天豆1号、华豆48、荷育豆12号、兴农豆18、恒豆18、益农203、许豆12,对照品种郑196。

供试品种的育种单位见表1。

表1参试品种及其来源1 2 3 4 5 6 7 8 9 10郑196(CK)科林豆9号科豆41圣地8号中黄330菊城豆6号华豆45聚丰6号中黄668天豆1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院济宁市圣地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菊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聚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编号品种名称品种选育单位111213141516华豆48菏育豆12号兴农豆18恒豆18益农203许豆12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河南万兴种业有限公司嘉祥县恒裕种业有限公司益农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续表1参试品种及其来源编号品种名称品种选育单位1.2试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辉县新乡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

河南省优质双高大豆品比试验总结

河南省优质双高大豆品比试验总结
因试验过程中我市阴雨低温 生育期普遍延长 10 d 左右 结荚 结实性状普遍受到影响 各品种 产量普遍偏低 见表 3
本次试验参试的 7 个品种均产 109. 1 kg/ 667m2 比均产增产的仅有 2 个品种 分别是陕豆 125 和周豆 12 分别比均产增产 28 %和 4% 其余 5 个品种均比 平均单产低 降幅在 0. 7% 21% 其中开豆 4 号接近 均产 产量仅差 0. 8 kg/ 667m2
从谷 米粒整齐度等形态特征鉴定 杂交稻种粒 大小一致 无长短不一现象 否则就是异品种种子 杂交稻种米粒腹部多有凹陷 青瘪粒较多 垩白较 大 透明度较差 而杂交二代种和常规稻种腹部无凹
2. 2. 1 株型 紧凑型的品种有冀黄 13号 陕豆125 陕豆 152 周豆 12 号 洛选 1 号 松散型的有冀豆 12 号 开豆 4 号 2. 2. 2 结荚习性 除陕豆 152 是无限结荚习性外 其余参试品种均为有限结荚 2. 2. 3 株高较高的品种有陕豆 152 周豆 12 号 陕 豆 125 2. 2. 4 有效分枝和有效荚数较多的有开豆 4 号和陕 豆 125 2. 3 产量比较
2 试验结果
2. 1 生育期及早熟性比较 见表 1 生育期在 100 110 d 的品种为冀黄 13 号 陕
豆 152 洛选 1 号 陕豆 125 冀豆 12 号 在 110 d 以上的有开豆 4 号 周豆 12 号 2. 2 经济性状比较
各参试品种的经济性状 见表 2
24
2007 年第 3 期
繁育制种与引种
支 持单 位 河南 省兆 丰种 业有 限公 司
经营范围 玉米 小麦 大豆等农作物种子 地 址: 许昌市许繁路魏南农资市场南区
所长 赵少群 电话: 0374- 8312596 8312598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大豆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注:初霜期:9 月 30 日 终霜期:4 月 28 日 活动积温: 2755.03℃
2.2 各处理对大豆生育时期的影响 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大豆品种对光照的反应是不同的, 各大豆品种在播种期和出苗期基本相同, 而在始花期和终 花期发生变化,差异性显著。 其中垦保 2 号和垦丰 22 最早 开花,黑河 43 最晚开花为 7 月 19 日。 到终花期时,各品种 间差异更大,其中垦保 2 号终花期最早为 7 月 27 日,垦丰 36 最晚,终花期为 8 月 22 日。 对于各品种的成熟期也不相 同,其中大豆品种垦保 2 号最早,成熟期为 9 月 14 日,黑河 43 成熟较晚,成熟期为 9 月 20 日,但所有品种都能安全成 熟。 2.3 不同处理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通过收获期对大豆进行室内考种, 可以获得不同品种 大豆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 由表 4 和图 2,对大豆性状比 较分析可知,各品种株高介于 55.5-97.5cm,其中黑河 43 最 矮,为 55.5cm,垦丰 36 最高位 97.5cm。 单株粒数各品种间 也有较大差异, 其中最少的垦丰 33 仅为 30.8 粒, 黑河 43 最多,为 79.6 粒。 对于产量的表现,各品种差异显著,产量 介于 152.5-253.4kg∕亩 之 间 , 垦 保 2 号 最 低 , 产 量 为 152.5kg∕亩,黑河 43 最高,达到 253.4㎏∕亩。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品种大豆受光照的影响较大,本试验中各品种 在大豆的终花期表现出差异性最大, 其中垦保 2 号终花期 最早,日期为 7 月 27 日,垦丰 36 最晚,终花日期为 8 月 22 日。对于始花期和成熟期各品种也表现出不同,但出苗期各 品种没有较大差异。 3.2 大豆的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因品种的不同也表现 出了极大差异,其中大豆品种黑河 43 最矮,为 55.5cm,垦 丰 36 最高位 97.5cm。 单株粒数各品种间也有较大差异,其 中最少的垦丰 33 仅为 30.8 粒,黑河 43 最多,为 79.6 粒。对 于实际产量的表现, 各品种差异显著, 产量介于 152.5― 253.4㎏∕亩之间,垦保 2 号最低,产量为 152.5㎏∕亩,黑 河 43 最高,达到 253.4㎏∕亩。 3.3 大豆品种黑河 43,叶形尖形,紫色花色,灰色绒毛 色,株高 55.5cm,株粒数 79.6 粒,百粒重 22.2,实测亩产量 253.4Kg,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作者单位:156300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 农场第一管理区)

大豆品种实验报告总结

大豆品种实验报告总结

大豆品种实验报告总结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不同品种的大豆在生长周期、抗病虫害能力、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筛选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病虫害防治需要的优质大豆品种,进行了大豆品种实验。

本次实验选取了A、B、C、D四个大豆品种,分别为我国常见的优质大豆品种。

实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了四个品种的生长情况、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实验结果如下:首先,从生长情况来看,A品种在生长初期生长迅速,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B 品种生长势较弱,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周期相对较短;C品种生长势较旺,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中等;D品种生长势一般,生长速度适中,但生长周期较长。

总体来说,A品种表现出生长迅速但生长周期长的特点,B品种生长较慢但生长周期短,C和D品种生长适中,生长周期中等。

其次,从产量方面来看,实验结果显示,A品种的产量较高,单位面积内的豆荚数量和粒数较多;B品种的产量较低,单位面积内的豆荚数量和粒数较少;C和D品种的产量相对较高,单位面积内的豆荚数量和粒数适中。

综合考虑产量和豆荚质量,A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总产量。

最后,从抗病虫害能力来看,实验结果显示,A品种对某种病害具有良好的抗性;B品种对另一种病害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C和D品种对虫害具有较好的抗性。

综合来看,四个品种中都有对特定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存在,但并没有找到一种同时具有抗多种病虫害能力的大豆品种。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四个常见大豆品种进行了生长情况、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比较。

从生长情况来看,A品种生长迅速但生长周期长,B品种生长较慢但生长周期短,C和D品种的生长适中;从产量方面来看,A品种的产量较高,B品种的产量较低,C和D品种的产量相对较高;从抗病虫害能力来看,四个品种中都有对特定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存在。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从而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良,在培育更高产、更抗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第十一章随机区组试验知识目标:●掌握随机区组试验田间试验设计方法;●掌握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学会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能够绘制随机区组设计田间布置图;●学会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是把试验各处理随机排列在一个区组中,区组内条件基本上是一致的,区组间可以有适当的差异。

随机区组试验由于引进了局部控制原理,可以从试验的误差方差中分解出区组变异的方差(即由试验地土壤肥力、试材、操作管理等方面的非处理效应所造成的变异量),从而减少试验误差,提高F检验和多重比较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随机区组试验也分为单因素和复因素两类。

本节只介绍单因素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方差分析方法,第一节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和统计方法一、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s design)是根据“局部控制"和“随机排列”原理进行的,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等性质不同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使区组内环境差异最小而区组间环境允许存在差异,每个区组即为一次完整的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

这是随机排列设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设计。

区组内各试验处理的排列可采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法.如采用随机数字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当处理数为一位数时,这里以8个处理为例,首先要将处理分别给以1、2、3、4、5、6、7、8的代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任意指定一页中的一行,去掉0和9及重复数字后,即可得8个处理的排列次序。

如在该表1页第26行数字次序为0056729559,3083877836,8444307650,7563722330,1922462930 则去掉0和9以及重复数字而得到56723841,即为8个处理在区组内的排列。

完成一个区组的排列后,再从表中查另一行随机数字按上述方法排列第二区组、第三区组……,直至完成所有区组的排列。

(2)当处理数多于9个为两位数时,同样可查随机数字表.从随机数字表任意指定一页中的一行,去掉00和小于100且大于处理数与其最大整数倍相乘所得的数字及重复数字后,将剩余的两位数分别除以处理数,所得的各余数即为各处理在此区组内的排列.然后按同样方法完成其他区组内的处理排列。

大豆品种的对比

大豆品种的对比

大豆品种的对比作者:付玉勇刘婧陈志国王宏祥张海燕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1期1、试验目的为了实现推广新的农产品目的,就必须加大力度提高农作物的科技贡献率,提高优良品种的增产能力,在进行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的过程中,为了提供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必须选择出符合当地生长条件的新品种,当地生长条件比较恶劣,所以开发出的新品种要具备稳产、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点。

2、试验情况及主要田间管理参试品种:垦丰20、垦丰16、垦丰17、垦农33、垦豆43、北豆55、垦豆40、垦豆39、合丰50、黑农50、绥农42、垦豆30、合丰55。

试验方法:采取小区随机排列,4行区,10米行长,行距65厘米,小区面积26平方米。

850农场旱田科技园为试验地,前茬是小麦,草甸白浆土是土壤的类型,土壤的肥沃程度一般。

如要整地要用秋翻、秋耙联合起来进行整地,秋起空垄。

施肥:施肥用磷酸二铵7kg/亩、尿素2kg/亩、氯化钾5kg/亩来做基肥;用磷酸二铵4kg做种肥。

试验采用人工条播的方式,播种时间为5月3日,播种的质量比较好。

播种后进行苗前灭草,配方是异丙甲草胺120ml/亩+75%噻吩磺隆1.2g/亩+70%嗪草酮20g/亩,这种方式灭草效果比较好。

在大豆的生育期间,进行机械中耕管理三次、拿大草两次。

一般都是在7月7日用高效氯氟氰菊酯25ml/亩进行防治,原因是7月上旬有比较多的夜蛾类虫;人工收割的时间为9月17日,采用的是机械脱粒的方式。

3、试验结果分析①亩产在超过220kg垦丰20:一般生育天数为116天,白色的话,尖尖的叶子,还具有亚有限结荚的习性。

垦丰20高95cm,一般有抗倒伏性比较强和抗病性强的特点。

荚皮呈褐色,茸毛呈灰色,常见的为3、4粒荚,平均每荚为2.4粒。

百粒重19.2g,折合亩产为235.9kg,比垦丰16增产15.0%,居第1位。

垦农33:生育日数116天,紫色的花,尖尖的叶子,还具有亚有限结荚的习性。

不同大豆品种根鲜重-地上生物量与蛋白含量的关系

不同大豆品种根鲜重-地上生物量与蛋白含量的关系

不同大豆品种根鲜重\地上生物量与蛋白含量的关系摘要: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根是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所以研究比较不同品种大豆根鲜重、地上生物量与籽粒蛋白含量的关系对大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野生大豆;根鲜重;生物量;籽粒蛋白含量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84-1基金资助:本项目由转基因重大专项(2008ZX08004-004)、吉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启动基金资助和吉林省自然基金资助。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源[1]。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种,常具有蛋白含量高、单株荚数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优点[2]。

根又是植物的三大营养器官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

因此,研究不同品种大豆根鲜重、地上生物量与籽粒蛋白含量的关系对大豆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本试验分别选用三个高蛋白野生大豆(ZYD01236,ZYD01015,ZYD01211)、普通野生大豆(ZYD00894,ZYD01040,ZYD01226)和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种(吉育38,吉育45和吉育55)作为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试验于2009-2010年度采用盆栽试验进行。

盆栽时将取自吉林省农科院试验田的耕层土壤装入30×32cm陶瓷盆钵,每盆播种5粒,留苗3株,随机区组设计,重复8次。

1.3 测定方法与统计根重:洗净根上泥土并在摘取根瘤后称取根鲜重。

地上生物量:称取大豆收获晾晒干后植株根部以上所有部分质量。

秸秆重:秤取大豆植株除去豆荚后根部以上部分质量。

蛋白质含量:利用丹麦FOSS 2300Ⅱ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进行测定。

数据采用Excel和DPS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品种大豆在各生育期根鲜重的比较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根鲜重成抛物线形势变化,在结荚期达到最高值,三个品种相比根鲜重除花期外栽培大豆都较高蛋白野生大豆和普通野生大豆高,而高蛋白野生大豆除在苗期外根鲜重都较普通型野生大豆高。

大豆高脂肪、高蛋白、高产品种筛选试验

大豆高脂肪、高蛋白、高产品种筛选试验

大豆高脂肪、高蛋白、高产品种筛选试验摘要黑龙江省富锦市是中国大豆之乡,大豆播种面积18万公顷以上。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富锦市栽培的高油、高蛋白、高产品种为黑龙48、绥农14-3和垦丰16,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高油;高产;品种,筛选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的腹部,处在北纬46°45′~47°37′、东经131°21′~133°26′之间。

地处松花江下游南岸,佳木斯市东150km处。

属我省第二、第三积温带,年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2 539℃,无霜期157d左右,农作物生长期130d左右,年平均温度为3.6℃左右,年降雨量530mm。

现有耕地26.2万公顷,其中89.5%的耕地为平原和低平原,平均海拔60m左右,耕地平坦,土壤以草甸土、黑土为主,其次为白浆土,占耕地总面积的86.6%。

60%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为3%~5%,40%的耕地有机质含量为6%~8%,是全国平均数的6倍,是全省平均数的2倍。

有效氮含量一般为80~230mg/kg,速效磷含量为7.62~105mg/kg,速效钾含量为111~396mg/kg。

富锦市是中国大豆之乡,大豆播种面积18万公顷以上。

为建立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把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变成大豆的效益优势、经济优势,以高脂肪品种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通过本试验筛选出适合富锦市区域内种植的高油、高蛋白、高产、优质的大豆新品种,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高油、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试验品种:垦丰16、黑农48、黑农44、绥99-5069、绥98-7035、绥02-336、绥02-339、绥14-3、绥农10、绥农11、绥农14、绥农15、绥农17、绥农18、绥农19、绥农20、绥农21、绥农22、绥农23等19个品种。

1.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富锦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该园区位于锦山镇东2km,同三公路道南,面积40hm2,其中水稻6.67hm2,旱田33.3hm2,黑粘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2.8%,碱解氮127mg/kg,速效磷11mg/kg,速效钾186mg/kg,前茬大豆,秋深耕、秋起垄、秋镇压达待播状态,施二铵105kg/hm2,尿素45kg/hm2,硫酸钾75kg/hm2,5月4日播种,田间三铲三趟,除2次大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其他性状 . 2 21 . 1产 量结果 . 随机选取 5 个点 ,每个点选2 窝观察参试 品种的单
① 号 品种 6 7 m 1 2 8 g 比对 照 增 产 株性状 。 6 产 .8k , 3
93 g6 7m ,增 产率达 7 9 . k/6 2 8 . %,差异不显著; 5 ②号品 种 6 7m 109 g 6 产 7 .2k ,比对 照增 产4 .2k /6 74 g6 7m , 增 产 率 达 3 .% ,差 异 极 显 著 ;③ 号 品 种 6 7 m 84 6
表4 25 %,差 异不显著 ; .3 ④号 品种6 7m 产9 . ,比 当,⑤号 品种抗逆性最差 ( )。 6 8 9 4 对 照减产2 .1 g6 7 ,减产率达2 .5 ⑤号 品种 50 /6 k m 02 %; 株 高在 8 ~ 7 m的有 ②号 、③号 品 种和CK, 0 0c
. 2 土壤 、气候 、农 民种植 习惯适合 大豆 的发展 ,全年春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夏秋三季可种植大豆。计划到2 1年忠县将建成 中国南 02 方大 豆基地 ,年播种大豆 1 3 公顷,总产量3 吨。 .万 3 万
试 验 在 忠 县 涂 井 乡 龙 滩 村 9 邹 发 明 承 包 田进 社 行 ,地 形 为 深丘 中部 ,供 试地 块 为 暗紫 泥半 沙 半 泥 田,地面平坦 ,排灌方便 ,肥 力 中等 。
第5 卷第 l期 O
、 _ No 1 bl .0 5
南方农 业
S u hChn Ag iut r ot ia r l e c u
2 1 年 1月 01 0
Oc . 0 1 t2 1
七 个高蛋 白大豆新 品种的 比较试验
张凤 杰 ,李洪兴 ( 重庆 市忠县野鹤镇 农业服务 中心 ,442 ) 039
- ②号 品种 ( 高农 优 1 )产 量最 高 ,增 产率 ( 号 比 33 建议
C K)达 到3 . 8 %,其次是 ①号 ( 4 豫豆2 ),比C 增产 5 K
75 %。其他 品种 产量 不理想 。 .9
由于本试 验仅 做 了1 ,因此 得 出的结 论 尚需 继 年
续开展 多年的 品 比试验才 能印证和调 整 。另外 ,建议
关键 词 : 高蛋 白大豆; 新品种; 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5 51 ¥ 6.
文献标 识码: A
忠 县大面积种植 的 “ 豆一 号 ”、 “ 渝 浙春 三号 ”
号 ),贡 豆E 0( 3 简称 ⑤号 ),沔5 9( 0 简称 ⑥号 ),
都是 非转基 因高蛋 白大 豆 ,而且 , “ 渝豆一 号 ”是 忠 贡豆 9 0 简称 ⑦号 ),南 豆3 ( 照 品种 ,以下 1 1( 号 对 县 自已培育 的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 的优质大 豆 。忠县 的 简称C K),共8 。 个
0 0c 6 7 n产 130 g 6 2 1.8 ,比对照减产 1. g6 7 ,减产 株 高在 7 ~ 6 m的 有 ⑤ 、 ⑥、 ⑦号 品种 ,株 高 在 f k 0 2k /6 4 m 0 0c 率 达8 4 ⑥号 品种6 7m2 7 4k , 比对 照减产 6  ̄5 m的有 ① 、④号 品种 。始 荚高度最 高 的是 ⑥ . %; 4 6 产6 . g 7 5 . g6 7m 5 6k /6 ,减产率达4 .5 ⑦号 品种6 7I2 7 51 %; 6 l I产 号 品种 ,达2 . m。分枝数 在3 ~25 48 c 3 . .的有 ③、⑥号 0 1 8 1k ,比对 照减产46 g 6 .2 1. g 8 .9k / 7m ,减产率 3 0 品种 。各 品种 3 6 .% 8 粒荚 数都 很少 ,单株结 荚总 数最 多的
第一 作者 简介 : 凤杰 (99 ) , 男,汉族 ,重庆 忠县人 , 大专 ,助 理 张 16一 农 艺师 ,主要 从 事农技推 广服 务工作 。Ema:90 90@q. r。 - i 72767 qcn l o
苗 ,5 日喷药防治害虫 ,5 1 日6 7m 用尿素5 月2 H 0 6 加清粪水追施 1 次。7 1 至7 1 月 8 H3 日陆续收获 。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 量性状 .
1 9
张凤杰,李洪兴: 七个高蛋 白大豆新 品种的比较试验
表2 大豆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方差分析表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分析 .. 2
方 差分 析表 明 ,大豆 品 种 间产量 差 异 达 到极 显
著 ,区组 间差异 不显著 ( )。计算得 出最 小显 著 表2
9, D =04 4 0 差 L I0  ̄03 LS 0 l .7 5。 S30 .41 l5
观察表 明 ,②号 品种生育 期最 长 ,达 14d ①号 0 ; 品种 1 1d ③、 ④、⑥号 品种生 育期9 ; 、⑦ 、 0 ; 9d ⑤
C 为9 。从抗逆性来看 ,②号 品种 抗逆性 最强 ,其 K 4d
K抗性相 产 1 66 g 比对 照增 产31 g6 7m 2 .3k , .3k /6 ,增产 率达 次是 ①号 、⑦号品种 ,③、④、⑥号品种与C
2 1
32 综合 评价 .
对高 农 优 1 与渝 豆一号 、浙 春三 号进 一步 开展 品 比 号
② 号 ( 农 优 1 )产量 最 好 ,差异 达 到极 显 试验 ,根据 品种 区试 结果,再繁育品种作示范推广 。 高 号
著 ,抗性 好 ; ①号 ( 豆2 )品种综合 性状最 好 ,抗 豫 5 ( 责任 编辑: 志祥 ) 丁
可见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更多更好 的优 良品种 。
为进 一步筛选适 宜忠县 “ 三山两槽 ”丘 陵地貌 以 1 试验设计 . 3
及麦/ 苕 ,麦/ / 豆/ 豆/ 豆,玉/ 苕 等不 同耕制条件 的优 / 豆/
采取 单 因数 随机 区组设计 ,重复 3 。小 区面 积 次
质 、高产 、高效大豆 品种 ,从 重庆市农业 科学 院、重 1. i 长6 T,宽2 m),播5 ( 28n ( . I 4I . 0 行 行距0 n ,窝 . l 4 庆市 农业技 术推广总站 引进高农优 1 号等7 大豆新 品 距02m),每 行播3 窝 ,每 窝定苗2 ,6 7n 苗 个 . 2 株 6 l 成
( 1 )。 表 ~3
为 ⑥号 ,为3 .粒 。单株粒数 从多到少 的顺序分 别为 87
表3 大豆 品种 E较试验产量 多重 比较 匕
2 0
⑥号 >①号 >③号 >②号 >④号 >⑦号 >⑤号 >C K。
逆性 最 强 ,但 产量差异 不显 著; ③号 品种 ( 齐黄2 ) 6
K增 产25 %,差 异不 显著 ,其抗 逆 性一 般 、单 .3 百粒重从 大到小 的顺序为 ②号 >①号 >⑥号 >④号 > 比C
③号 >c K>⑦号 >⑤号 ( )。 表4 株 综 合 性状 一 般 ;④号 ( 豆 1 号 ) 、 ⑤号 ( 豆 鲁 0 贡
E 0 、⑥号 ( 5 9 、⑦号 ( 3) 沔 0) 贡豆 9 0 )品种 比 11
3 初 步结 论
31 产量结果 .
C K减产38 % ̄2 .5 .0 02 %,综合性状一 般 ,不适宜大 面 积 示范推广 。
种 ,与 对照 ( 豆3 )进 行 品 比试 验 。根据大 豆 品 16 0 。小 区 间设 走道 ,走道 间距05I ,重复 间走 南 号 6 7株 .T I
种产量 及其 田间性状特 征 ,优选 新品种将进 人大豆 种 道相 隔07 l .r。 l 质资 源库 ,让 优质大 豆发挥更大 的经济 、社 会 、生 态 1 试验实施 . 4
效益 。
播种 时间为2 0 年4 1 日。底肥6 7m 用草 木灰 09 月 7 6 2 0k 加过磷酸钙3 g 匀盖 种 ,三叶一心期匀 苗定 0 g 0k 混
1 材料 与方法
1 参试 品种 . 1 豫 豆2 ( 5 以下简称 ①号 )、高农 优 l ( 号 简称 ②
号 )号 ,齐黄 2 ( 6 简称 ③号 ),鲁豆 l 号 ( O 简称 ④
摘 要: 为进一 步 筛选适 宜重庆 市忠县 “ 山两槽”丘 陵地 貌 以及 麦/ 苕 ,麦/ / ,玉/ 苕等不 三 豆/ 豆/ 豆 / 豆/
同耕 制 条件 的优质 、高产 、高效大豆品种 ,从 重庆市 农业科 学院、重庆市农业技 术推 广总站引进 了7 个 大豆新 品种 ,与对照 ( 南豆3 号)进 行 品比 试验 。试验 于2 0 年 在忠县涂 井 乡龙 滩村 实施 。初 步结果 09 表明: 高农优 1 号产量最好 ,产量差 异极显著 ,抗 性好 ; 豫豆2 综合性状 最好 ,抗逆 性最 强 ,产量差异 5
不显著; 齐黄2 比对照增产25 %,产量 差异不 显著 ,抗逆性一 般 ,单株 综合性状一般 ; 6 . 3 鲁豆 l 号 、贡 0
豆E 0 沔5 9 3、 0 、贡 豆 9 0 比 对 照 减 产 3 0 ~2 . % ,综 合 性 状 一 般 ,不 适 宜 大 面积推 广 。 11 .% 8 02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