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

合集下载

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第31卷第12期2019年12月V ol.31 No.12Dec. 2019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病例分析·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孙尚国,丁振,王向阳,安东,肖大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肝胆外科,安徽 合肥 238000)2019-04-29孙尚国(1993-),男,安徽阜阳人,在读硕士。

丁振,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727905997@。

[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关键词] 原发性胰腺鳞状细胞癌;诊断和治疗[中图分类号] R735.9 [文献标识码] B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9.12.016开放科学标识码(OSID)胰腺癌有“癌中之王”之称,预后差,且临床病理分型以腺癌最常见。

但近年来,随着临床科研、诊疗水平的提高,一些罕见的胰腺鳞癌的病例逐渐被报道,并得到该领域医务人员的关注。

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11月5日收治的一例胰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右上腹部胀痛不适3月余”入院,体质量下降约3 kg 。

腹部CT 示(图1):胰腺体尾部厚壁囊性占位,考虑MT (肿瘤)可能伴脾静脉受侵,肝左叶稍低密度,考虑转移瘤可能,腹腔轻度肿大淋巴结,拟“胰腺体尾部囊性占位”于2018年11月5日收入院。

入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肿瘤标志物:AFP 8.79 ng/mL ,CEA 39.47 ng/mL ↑,CA19-9 39.60 U/mL ↑,CA12566.21 U/mL ↑;余检(-)。

术前诊断为:胰腺占位性病变(体尾部囊性癌?),肝左外叶占位性病变(转移性病灶?)。

于2018年11月8日行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肝细胞型。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流行病学调查,肝癌的病死率地理差别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

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4.58~46人发病,以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的发病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此病,其中约40%发生在中国,这可能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近年来我国关于肝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亚临床肝细胞癌及小肝癌的发现日益增多,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资料,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69.4%。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亚临床肝癌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但反映了对肝细胞癌理论认识上有新转变,也促进了治疗上的重大进展。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男女之比为3~5∶1。

病因及发病机理原发性肝癌的病因与发病原理迄今尚未确定。

多认为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近年来研究着重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及其它化学致癌物质。

一、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约三分之一有慢性肝炎史。

国内普查发现原发性肝癌高发区肝炎发病率也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人群的HBsAg阳性率较低发区为高,而肝癌患者血清HBsAg阳性率又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病理学发现肝癌合并肝硬化多为结节性肝硬化。

后者与肝炎密切相关。

近年来用地衣红染色等方法显示肝癌细胞中有HBsAg存在,另外也证实HBV(乙型肝炎病毒)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的DNA中,还建立了能产生HBsAg 的人肝癌细胞株。

以上事实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近年来研究过去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定名丙型肝炎,对人类的威胁较乙型肝炎更为严重,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更密切。

细胞因子与蛋白类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疗效评估及复发、转移中的意义

细胞因子与蛋白类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疗效评估及复发、转移中的意义

细胞因子与蛋白类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疗效评估及复发、转移中的意义钟嘉玮【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2(047)007【总页数】4页(P634-637)【关键词】细胞因子;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作者】钟嘉玮【作者单位】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诊断、疗效评估、复发及转移意义最大的是甲胎蛋白(AFP),但我国有30%-40%患者AFP为阴性,因此寻找AFP以外的PHC诊断、疗效观察及治疗后提示复发、转移的标志物成为近年研究重点[1]。

本文就此细胞因子及蛋白类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1 AFP及AFP异质体AFP是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合成即受到抑制,当肝细胞癌变时,基因被重新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肝细胞又重新合成AFP释放入血,以致血清中AFP含量明显升高,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AFP的含量来对PHC进行诊断及疗效判断。

董菊子等[2]报道AFP检测PHC的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78.2,AFP是目前检测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指标。

由于孕妇、新生儿及生殖腺胚胎癌亦可出现,故AFP对肝细胞肝癌仅有相对特异的诊断价值。

AFP检测结果须联合临床才有诊断价值[3]。

AFP不仅对HCC患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同时其浓度的动态变化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Peng Li等[4]研究显示:HCC患者的2年存活率为81.25%,患者AFP水平越高,患者病死率也越高。

目前认为:AFP不仅可以用来诊断HCC,更在HCC治疗后复发及预后判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射频消融术后AFP变化即被认为是判断预后非常重要的预测因子[5]。

根据与植物凝集素结合的特征不同,AFP主要分为AFP-L1、AFP-L2和AFP-L3 3种类型。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

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

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

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

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

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

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

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例误诊分析

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例误诊分析

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1例误诊分析目的介绍1例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的误诊过程以及相关经验教训。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史资料,术前肿瘤抗原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术后病理结果得到明确诊断。

结果分析发现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可能存在相关性,同时肝脏转移癌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特点有其规律性。

结论对于临床少见的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术前完善SCC-Ag检查,MR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行胃镜,结肠镜检查,同时多学科会诊明确原发病灶,可减少误诊、漏诊。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process of misdiagnosis and share relevant experiencing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rom a case of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iginated from liver.Methods This case was diagnosed after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medical records,preoperative tumor antigen examination,imaging examination,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Results By analyzing,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o the liver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SCCAg).In addition,the focis characters of liver metastatic carcinoma from CT enhanced scan has its own regularity.Conclusion Due to the reason that 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iginated from liver is rare in clinic,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disease.Preoperative SCCA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scan,CT enhanced scan,gastroscopy,colonoscopy and 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are needed to diagnose the primary lesion and to reduce misdiagnosis.[Key words]Liver tumors;Metastatic;Squamous cell carcinoma;Misdiagnosis analysis肝脏转移性鳞状细胞癌非常罕见,可以表现为肝脏肿物。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

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

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内幕胞癌者为高。

开展较快,破坏也较大。

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简介英文缩写(Acronym):SqCa英文全称(English):squamous carcinoma[1]鳞状细胞癌亦称皮样癌,主要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皮肤开始。

皮肤和结膜交界处的睑缘是其多发部位。

此类癌肿恶性程度较基内幕胞癌者为高。

开展较快,破坏也较大。

即可破坏眼部组织,侵入副鼻窦或颅内,又可以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耳前或颌下淋巴结,甚至引起全身性转移。

鳞状细胞癌是皮肤表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

发病率约为眼睑恶性肿瘤的8%。

多见于50岁上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眼睑皮肤结膜交界处的皮肤棘细胞层。

开始呈结节状,与基内幕胞癌很相似,但角质丰富,随肿瘤之开展,可出现疼痛,特别是当肿瘤侵及眶上、下神经时。

鳞状细胞癌临床上可分为二种类型:溃疡型:溃疡底部坚硬、充血、溃疡较深,上下不平,边缘高起,甚至外翻,有时呈火山口状。

菜花状或乳头状:肿瘤向外表开展,可以很大,外表呈菜花状或乳头状,外表有破溃感染则有腥臭味。

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基内幕胞癌大,生长快,破坏范围广,可以破坏眼睑、眼球、眼眶、鼻窦及面部等。

一般易沿淋巴组织转移到附近组织,如耳前及颌下淋巴结甚至全身。

这是它与基内幕胞癌的不同点。

2病症多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常见于面部、头皮、下唇、手背、前臂、阴部等处。

鳞状细胞癌尤其是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更易发生。

初起为暗红色坚硬的疣样小结节,外表毛细血管扩张,中央有角质物附着,不易剥离,用力剥后可出血。

皮损逐渐扩大,形成坚硬的红色斑块,外表有少许鳞屑,边境清楚,向周围浸润,触之较硬,迅速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向周围及深部侵犯,可深达肌肉与骨骼,损害相互粘连形成坚硬的肿块,不易移动,溃疡基底部为肉红色,有坏死组织,有脓液、臭味,易出血。

卵巢单纯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卵巢单纯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卵巢单纯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姚容;周丹【期刊名称】《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年(卷),期】2018(027)004【总页数】2页(P318-319)【作者】姚容;周丹【作者单位】210019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放射科;210019 江苏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病例资料患者,女,69岁。

下腹坠胀不适1周入院,外院超声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近1个月体重减轻4 kg。

无阴道出血,既往体健。

体检:外阴老年式,宫颈萎缩;盆腔扪及包块,活动欠佳,伴压痛。

肿瘤标志物CA125 55.41 U/ml(正常值<35 U/ml),AFP、CA153、CA19-9、CEA 均正常。

入院后行盆腔增强CT表现为左侧附件区见一10.1 cm×6.7 cm×5.8 cm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不均匀强化,未见脂肪、钙化,腹主动脉左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图1a~1c)。

阴道超声示左卵巢见一10 cm×7 cm×6 cm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图1d,1e)。

手术及病理:全麻下经腹行卵巢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左侧卵巢见一10 cm×7cm×5.5 cm肿块,先行左侧卵巢肿物切除并送快速病理,结果示卵巢鳞状细胞癌。

后行卵巢癌根治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卵巢低分化鳞癌(图1f);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显示:CKpan(部分+)、CK5/6(++)、P40(部分+)、CD30(-)、PLAP(-)、CgA(-)、Syn(-)、GFAP(-)、CK7(灶性+)、Ki-67(约60%+);左侧输卵管慢性炎症,右附件未见癌,子宫内膜增生期样改变,宫颈黏膜慢性炎伴腺体鳞化;双侧宫旁及阴道切缘(-),大网膜、双侧升结肠沟腹膜、双侧盆底腹膜及骶前韧带均未见癌,腹主动脉淋巴结(2/10)枚,双侧盆腔淋巴结(0/13)枚,左髂总淋巴结(0/2)枚,共取25枚淋巴结,仅两枚见癌转移,均位于腹主动脉旁;慢性阑尾炎。

小肠原发鳞状细胞癌导致肠穿孔1例

小肠原发鳞状细胞癌导致肠穿孔1例

202192小肠原发鳞状细胞癌导致肠穿孔1例魏汝玉(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山东聊城 252000)在消化道肿瘤中,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其次为空肠及结肠,发病隐匿,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因来自小肠的肿瘤比较罕见,大多数是腺癌和类癌[1]。

原发于小肠的鳞状细胞癌更为罕见,国内外无系统的研究和报道,仅有少数小肠鳞状细胞癌的罕见病例在文献中报道[1]。

小肠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2%,虽然小肠癌的穿孔频率低于2.6%,肠穿孔可导致严重腹腔感染和脓毒症,病死率较高[2,3]。

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本文为1例69岁的男性因肠穿孔接受开腹手术,病理诊断为小肠鳞状细胞癌。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以“午餐后腹痛1h”于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急诊就诊,主要症状表现为起初进食花生米、凉茶后出现中上腹痛,后逐渐转化为全腹剧烈疼痛,伴腹胀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主要为前餐食物,急诊以“小肠占位伴穿孔,急性腹膜炎”收入院。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2℃,呼吸19次/min,脉搏90次/min,血压100/60mmHg,神清合作,心肺(-)、腹略膨隆,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入科后,完善术前必要检查。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确异常。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示胃肠道穿孔,穿孔部位考虑位于第2组小肠,此段肠系膜不规则增厚,半周围肠系膜多发肿大淋巴结,占位性病变待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余第2~3组小肠壁水肿增厚伴周围渗出,炎性可能大。

肠系膜及腹膜增厚水肿,腹膜炎不除外。

4~6组小肠积粪扩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排除其他部位、器官原发灶的存在,排除病变是转移病变。

患者出现腹痛加重、体温升高等症状,决定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探查+病变小肠切除吻合术。

术中横结肠胀气,小肠广泛水肿扩张,被覆脓苔,洗净脓液后,进一步探查消化道,可见近端空肠距离屈氏韧带约30cm处一质硬肿物,浸透浆膜,直径约4cm,局部伴穿孔(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层 次 , 定 预 防措 施 等 。 制
3 战时干部保健 . 7
积极探索高新技术武器伤 的防治 和心
理 适 应 性 训 练 的理 论 及 方 法 , 力 开展 战 创 伤 、 概 念 武 器 大 新
伤 等 康 复治 疗 技 术 研 究 , 应 未 来军 事 斗 争 需 要 。 适
【 考文献】 参
肝脏原发性 鳞状细胞癌
报道为主。
(r ay q a o s e pi r sum u cl m l
院 。入 院专 科 查 体 : 温 3 . , 上 腹 扣 击 痛 ( )莫 菲 征 体 8 2℃ 右 +、
( ) 实 验 室 检 查 : B A ( ) 白 细胞 1 . x 0/ 中 性 粒 细 + : H sg+ 、 76 1 9 4 L、 胞 0 6 肝功 能检 查 : B L 8 mo L D I .8x o L A T . 。 8 T I .I l ,B L2  ̄ l , L 8* / 7 m /
肿 瘤 ? 再 次 行剖 腹 探 查 术 , 中见 右 半 肝 及 病 灶 处 明 显 纤 维 术 化, 与周 围组 织 及 器 官 粘 连 明 显 , 原 病 灶 处抽 出 10m 稀 从 5 l
肝脏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1 例
孙 爱 华 . 锦 波 王
薄 脓 液 , 腔 内 可见 “ 脓 豆腐 渣 ” 坏 死 , 病 灶 内取 多 处 活 检 , 样 在
检 查有 助 于 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 当肝 脏 占位 与 以上 疾 病 难 以鉴
在硬 膜 外 麻 醉下 行 剖 腹 探 查 、 脓 肿 引 流术 。术 中见 右 半 肝 肝 与膈 肌 粘连 , 内可 触 及 1 x a 液性 区 . 射器 抽 出 2 l 0c 8 m c 注 0m
为 3 3个月 , 大 部 分 患 者在 6个 月 内病 死 。 绝
[0 0 0 — 4收 稿 ,0 0 0 — 0修 回] 2 1— 2 0 2 1— 3 1 [ 文 编辑 : 本 李 青] 杂 志 2 1 0 0年 0 7月 第 2 7卷 第 0 7期
Pa d& P a nVo 2 0 0 o 7 rcJMe hn . l 7 2 l—… N 0 7
健康 。 防治 各 种 原 因 引起 的疾 病 与 损 伤 , 维 护 和 提 高 部 队 是 战 斗 力 的 重要 医学 科 学 体 系 。 事 医 学 作 为军 队 干部 保 健 医 军 学 学 科 体 系 的重 要 条 件 , 现 了现 代 化 军 队 特 色 , 保 健 群 体 是 体 的特 殊性 所 决 定 的 。 2 . 其它学科 4 现代 科 学 的发 展 强 烈 地 冲击 着 传 统 学 科 体
痛 、 热 , 像 学 检 查 发 现 肝 脏 占位 病 变 而 A P正 常 , 其 发 影 F 尤
是拟诊为“ 脓肿” 肝 的患 者 要 特 别 警惕 。 由 于该 病 极 少 见 , 且 临床 症 状 不 典 型 , 经病 理 学 检 并 非 查, 十分 容 易 误 诊 。 须 与原 发 性 肝 癌 、 典 型肝 脓肿 、 周 型 不 外 胆 管 细 胞 癌 等 疾 病 进 行 鉴 别 。A P C 9 9 C 1 5C A 等 F 、 A1— 、 A 2 、 E
因 患 者 身体 素 质 差 , 进 行 肝 切 除 术 。 后 病 理 报 告 : 肝 脏 ) 未 术 ( 鳞状 细 胞 癌 。经 河 南 省人 民医 院病 理 会 诊 诊 断 为 : 肝 脏 ) ( 鳞 状 上 皮 癌 。 免 疫 组 化 检 查 结 果 为 :k ( )o 2 ( ) V ln e 7 + 、 k 0 一 、 ii l
该 病 预后 极 差 , 除肝 内转 移 外 , 可 转 移 至 网膜 、 膈 和 还 横
肝 门 淋 巴 结 。 在 国 内报 道 的 病 例 中 .行 肝 切 除 术 6例 占
断为 : ①肝脓肿术后 ; ②肝癌 ?进行抗炎 、 支持及对症 治疗 1
个 月 余 , 情 无 好 转 , 者 出现 明 显 纳 差 、 病 患 消瘦 表 现 , 转 入 又
6 / , S 3UL, G 1 / T 9dL A B 3 . g ; 1UL A T 4 / G T 6 L,P 5 , L 43 / U L 肿 瘤标 志物 : F ( ; 腹 C A P 一)上 T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提 示 : 肝脏 脓
肿 可 能 性 大 ; 声 检 查 : 脏 不 规 则 占位 , 超 肝 内可 见 液 性 暗 区 , 考 虑肝 脏 脓 肿 可 能性 大 。 院诊 断 : 入 肝脓 肿 。 于人 院 后 第 3天
的 特 点与 可 能 发 生 的相 关 疾 病 和 意 外 , 究制 定 医疗 保 障预 研
案。
36 疗 养康 复 疗 养 不 单 纯 是 业 务 工作 。也 是 一 项 重 要 的 .
进 展 . 军 队 预 防 、 疗 、 健 、 理康 复 、 养 和 祖 国医 学 等 把 医 保 心 疗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 断 更 新 知 识 、 受 新 概 念 、 究 新 理 论 和 不 接 研 新 方 法 , 展 新技 术 、 业 务 , 高 诊 疗 技 术 水 平 。 军 队 干 部 开 新 提
褐 色脓 液 送 培 养 后 , 波 动 明显 处 切 开 肝 脏 , 流 出 明 显 臭 在 引 味脓 液 4 0m 。 甲 硝 唑 及 双 氧 水 反 复 冲 洗 脓 腔后 , 0 l用 在脓 腔
别 时 , 脏 穿 刺 活检 十分 必 要 。 由于 该 病 对 化 疗 及 放疗 均 不 肝 敏感 , 因此 , 旦 确 诊 , 尽 可 能 手 术 切 除 。术 后 生存 期 一 般 一 应 不 超 过 6个 月 。 除 手术 切 除 外 , 者体 质差 时也 可考 虑 肝 动 患
系 , 独立 学科 之 间 的 传 统 界 限正 日益 淡 化 , 科 之 间相 互 各 学
认 真 总 结 体 检 工 作 经 验 , 针 对 性 地 制 定 保 健 措 施 , 干 部 有 为 保健 工 作 的 决 策 提 供科 学 依 据 。 34 医疗 与 巡 访 . 规 范 门诊 、 急诊 、 院治 疗 、 理 、 诊 等 住 护 会 内容 。把 新 的 医学 科 学 理 论 与 成 果 应 用 于 干部 医疗 保 健 中 。 建 立 定 期 的保 健巡 视 和 病 愈 出 院 后 的随 访 。 续 治疗 、 延 护理 措 施 , 行 康 复 治 疗 指 导等 。 进
… 陈 文 敏 , 忠 志 , 立 波 .建 立 军 队 干部 保 健 医 学 体 系 的 探讨 . 1 唐 傅 华 南 国防 医 学 杂 志 ,0 4 1 ( )5 — 4 2 0 ,8 3 :2 5 . 『0 0 0 — 0收 稿 ,0 0 0 —0修 回】 2 1— 2 1 2 1— 3 2 f 文 编 辑 : 炳 汝】 本 李
【 中图 分 类 号】 R 3 .R 3 . 7 57 7 05 :
f 献标 识 码 } B 文
( )11 1一 、 ea 一 。第 二 次 手术 后 2个 月 患 者 因 全 身 一 、' 一 ( )H p ( ) I F
衰竭病死。
患 者 , ,9岁 。 因右 上 腹 部 疼 痛 伴 发 热 、 力 半 月 人 男 4 乏
保健 医学 的研 究 内容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政 治 任 务 , 现 了组 织 对 干 部 的 关 怀 和 爱 护 , 接 关 系 到 干 体 直
部 的身 心 健康 和部 队战 斗 力 的 提 高 。 养 康 复 是干 部 医 疗保 疗 健 工 作 中不 可 缺少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因 此 , 结 合 我 军 的 具 要 体 情 况 , 分 利 用 自然 资源 , 辟有 特 色 的疗 养 项 目 , 充 开 为保 健
群体服务。
31 健 康 教 育 质 量 . 32 预 防工 作 .
研 究 健 康 教 育 的 新 方 法 、新 内容 和卫
生知 识 的 宣 教 、 康 心 理 与疾 病 咨询 、 复教 育 等 。 健 康 研 究 军 队 干 部 队伍 健 康 情 况 和 疾 病 在 不 同 人 群 中的 分 布 , 照 一 级 ( 级 ) 防 、 级 预 防 、 级 预 防三 按 初 预 二 三
cri mao i r S C ) 其 少 见 . 内 外 文 献 均 以个 案 a n fl e,P C L 极 co v 国 该 病 临 床 特 点 以 男性 多见 , 往 有 肝囊 肿 、 管 结 石 、 既 胆 肝 寄 生 虫 病 变 或 其 它 长 期 慢 性 炎 症 刺 激 因素 者 ;出 现 肝 区疼
等多 学 科 的 系列 研 究 精 华 , 能有 效 地 保 证本 学 科 的时 代 性 才
和发 展 性 。 3 军 队干 部 规 范 化保 健 医疗 的研 究 内容 军 队干 部 保 健 医疗 要 瞄 准 国 内外 医 学 发 展 前 沿 和 最 新
防范措施 , 食品卫生 的监督管理 ; ②医疗保健 : 根据保健群体
35 军 队重 大 活 动 的 卫 生 防 疫 在 部 队重 大 活 动 时注 意 研 .
分立、 并列 和封 闭 的 状 态 已 不 复存 在 。 此 , 队 干 部保 健 医 因 军
学 还 应 汲 取 其 它 学 科 如 社 会 医学 、 生 经 济 学 、 学 伦 理 学 卫 医
究 两 个方 面 的 内容 。① 研究 卫 生 防疫 : 括 流 行病 学调 查 及 包
内放 置 2 引 流 管 引 出 体外 , 束 手 术 。 术 后脓 液 培 养 未 见 根 结 细 菌 生 长 , 虑 为厌 氧 菌 感 染 。 术 后 患 者 体 温及 血 象恢 复 正 考
常 。 后 3周 又 因 间断 腹 痛 、 热 转 入 北 京 中 日友 好 医院 , 术 发 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