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句法翻译“连”字句语义分析
汉英句法翻译 “有”字句语义分析

对大家来说最为实用的:
粗略翻译还可以作为完整的翻译过程的第 一个阶段。机器翻 译系统可以先生成翻译草 稿,然后由翻译工作者进行译后编辑处 理。 即使是一个草稿有时也会加快整个翻译处理的 进程。 严格地说,采用这种方式的系统是机助人 译(computer—aided human trans— lation,简 称为CAHT或CAT)而不是(全自动)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的这种使用模式特别适合于翻译 工作量大又需要快速更新的领域。
汉语语法研究参考书推荐
1、《马氏文通》; 2、《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 3、吕叔湘其他著作; 4、陆俭明相关语法著作; 5、赵元任相关语法著作; 6、朱德熙相关语法著作;
二、“有”字句的语义分析
“有”字句的语义系统分为三类: 1、“存在”、“领有”、“领属”等语义; 这些都是“是”字句的基本语义;能引申 出其他语义。 2、“比较”、“估量”、“出现”、“性 状程度”、“动作主体”、“动作客体”、 “存在方式”等。 3、“条件”、“原因”和“假设”等,由 基本语义引申而来。
机器翻译商品化
近年来,把机器翻译系统制成翻译机,如 “快译通”EC863B,等。
启示
机器翻译系统的发展状况启示我们: 1、机器翻译的应用范围启示我们: (1)如果有机器翻译系统可以用,可以 充分来用完成粗略翻译,以及翻译工作的 第一个阶段; (2)如果没有,则需要自己在日常的 工作和学习中,注意搜集,总结以及汇总, 建立自己的简易的翻译语料库,以便提高 工作效率。
七、表示性状程度 (1)她心里会有多么寂寞和难受啊!
汉译英:句子的翻译说课讲解

3 增补主语 :两个原则必须遵循,一是要推敲语境;二是 要考虑英语语法习惯和行文的需要。
持续下了几天雨,郊区的道路境况极坏。
The roads in the suburbs are very bad。owing to the continual rainy days.
四、翻译中的主与次
(二)汉语流水句的翻译 流水句是一种无关联词的复句,其特点是“在非终句段出现句
终语调,语义联系比较松散,句段之间难以补上关联词”(《中译 英技巧文集》第282页)。这些句子有的着重动词,即多个动词连用, 有的着重名词,即以名词为重点。例如: 紫鹃答应着,忙出来换了一个痰盆儿,将手里的这个盆儿放在 桌子上,开了套间门出来,仍旧带上门,放下撒花软帘,出来叫醒 雪雁。(《红楼梦》) 这是比较典型的流水句,事情逐一交代,层层铺开,如何英译 呢?请比较下述两种译文: 译文I:Zijuan was answering and hurried out。to change a spittoon and put the spittoon in her hand on the table and opened the door of inner room to go out,still closed it,let down the flowered portiere and went to wake Xueyan. 译文Ⅱ:Zijuan,assenting,hurried out to fetch a clean spittoon,placing the used one on the table in the outer room.Having closed the door behind her,she let down the soft flower portiere before going to wake Xueyan.(摘自杨自 俭“小议汉语几类句子的英译”)
汉语连字句翻译探析

汉语“连”字句翻译探析张帆英语2047 学号:200680567摘要:“连”字句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句式结构,从古到今的历时发展中,“连”字的性质和功能颇有争论,而且产生了很多衍生意义。
本文从语意和句式结构的角度,从本身词汇意义,复杂句中,和翻译省略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个句型的不同的翻译方法,归纳出了这种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
关键词:“连”;句式;翻译“连”字句是汉语句法结构之一,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很多宝贵的结论。
本文将从“连”字句的意义衍生,“连”字句的语法意义和“连”字句的句式结构的角度分析“连”字句的翻译方法。
1“连”字的研究与衍生过程1.1“连”字句性质与功能“连”字是“连”字句标志之一,它的性质的确定颇有争议。
关于“连”字的性质,80年代早期的权威观点是把它看成介词,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朱德熙《语法讲义》都持这种观点。
80年代晚期以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否定介词说,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词,又有多种不同的观点。
廖斯吉(1987)主张连词,沈开木(1988)主张语气词,周小兵(1990)主张副词,最近的观点是张伯江,方梅(1996)提出的,他们认为是“焦点标记”。
关于“连”字的功能争议也很大。
开始认为是强调说,突出行为动作的主体或对象。
后来陆续又有隐含说,表示隐含比较,表达某种言外之意;递进/递降说,既可以表示递进关系,又能表示一种由浅到深,逐步降级的关系;标举极端事例说,“连”字后面的成分所标举的事物带有一种极端性;连接说,连接单句内部的两个成分;多重语言信息说,表达了四重语言信息。
1.2“连”字的衍生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连”字出现的频率都很高。
那么“连”字的原始意义是什么?“连”是古代一种人拉的车,以单人拉。
这种车与拉车的人之间必须形成一种“相属不绝”的关系,否则车不能前行,可以确定这是“连”字的原始意义。
“连”字的原始意义是古代一种人拉的车。
在此基础上,“连”字在交际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衍生实义,这些衍生实义逐渐成为“连”字在交际使用中的主流,具体表示如古代的一种行政单位,嫡亲关系,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连接,联合,联络,牵连,畜牲交配,属于,兼得。
汉英翻译之句法篇

• 汉英翻译中的句法结构 • 汉英翻译中的句式转换 • 汉英翻译中的句子衔接 • 汉英翻译中的特殊句型 • 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分析
01
汉英翻译中的句法结构
主语和谓语
主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示句子中的主要对象,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始位置。在汉英翻译中,主语的 翻译需要注意保持语义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英语中主语的单复数和时态问 题。
无主语句
总结词
无主语句是指汉语中没有明确主语的句子, 但通过上下文或语境可以推断出主语。
详细描述
在汉英翻译中,对于无主语句的处理需要根 据英语语法规则和上下文语义进行判断,选 择适当的主语或代词来补充完整。例如,在 汉语中,“下雨了”没有明确的主语,但在 英语中需要补充主语“It”或“The rain”
谓语
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通常紧跟在主语之后。在汉英翻译中,谓语的翻译需 要注意保持动作或状态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英语中谓语的时态和语态问题。
宾语和补语
宾语
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承受者,通常紧跟在谓语之后。在汉英翻译中,宾语的翻译需 要注意保持语义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英语中宾语的修饰关系和指代关系。
04
汉英翻译中的特殊句型
省略句
总结词
在汉语中,有时会省略句中的某些成分,使得句子结构更加紧凑,但在英语中,省略句 的使用相对较少。
详细描述
在汉英翻译中,对于省略句的处理需要根据语境和语义进行补充,以确保译文完整、准 确。例如,在汉语中,“他来了”可能省略了主语“张三”,但在英语中需要补充完整
的主语“He”。
补语
补充说明宾语的状态或特征,通常紧跟在宾语之后。在汉英翻译中,补语的翻译 需要注意保持语义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英语中补语的修饰关系和指代关系。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英汉互译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英汉互译
互译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中从句法结构入手进行研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英汉互译,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并将它们
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和异同之处。
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和谓语之间有
一个宾语来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而汉语则采用主谓宾补结构,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宾语
补足语来说明主语的状态或属性。
以下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以及其对
互译的影响。
1. 英语句子“He is a teacher.”
英语句子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是动词“is”,宾语是名词“teacher”。
它的基本结构是 S+V+O。
这个句子在汉语中可以翻译为“他是一名教师。
”,其中“一
名教师” 是将“teacher” 翻译成汉语时加入的量词。
3. 汉语句子“他在读书。
”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英汉之间的句子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英汉互译来说
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原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同时还需要遵循
各自的语法规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句子
结构差异,并且在翻译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翻译结果。
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句法分析

:
:[ 文章编号】1 0 0 6 — 2 8 3 1 ( 2 0 1 4 ) 1 1 一 o 1 7 7 — 4 d o i : l 0 . 3 9 6 9 0 . i s j s n . 1 0 0 6 — 2 8 3 1 . 2 0 1 4 . 0 4 . 0 4 9
‘ . ● ● ● ● ● ● ● ● ● ‘ . ● 。 . .
以及 准确 地分 析 时态 。
该例句 的主干结构 是
“ a st UdY Sai d On
F r i d aY ” , 而 该 句 的 主 要 内 容 则 包 含 在 动 词
2 .句 法 成 分 功 能 识 别
传 统语 法 将句 子 视 为根 据一 定 语 法规 则 的单 词 线 性排 列 。 因此 ,R - , J - 句 子句 法 的分 析就 涉 及对 单 词 的研 究 ,如 根据 词 性 R - , J - 单 词 归类 ,根 据 主谓 等 能 识 别单 词 的 功能 ( 胡壮 麟 ,2 0 0 1 :1 1 5) 。 在 英 语 中 一 个 句 法 成 分 往 往 具 有 两 个 甚 至 两 个 以
:
・
识 别 ,对 句 法成 分语 义 的理 解 , 以及对 时态 的分 析 。
:
・ :
关 键词 : 句 法分析 ; 英汉 翻译 ; 教学
: [ 中图 分类 号] H 3 1 5 . 9 : 【 文 献标 识码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浅谈汉译英中连动句的翻译

浅谈汉译英中连动句的翻译【摘要】中文特点是短小精悍,简练明快,关联手段隐性。
英文特点是结构严整紧凑,复杂不流散,关联照应手段显性。
连动句指汉语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与同一个主语存在关系。
本文举例说明连动句翻译时,如何根据连动词之间逻辑关系,合理将他们安排成分词、不定式等。
【关键词】汉译英连动句逻辑关系一、引言连动句是指汉语句中有两个或多个动词与同一个主语存在关系,它们之间可能没有关联词连接,但却隐含着各种关系,这些动词之间可能是先后关系,有些则表示原因、让步、条件等关系。
英语没有这样的连动句。
因此,在将汉语连动句译成英语时,先要正确理解动词之间关系,然后采用适当的英语表达方式。
如动词之间是先后关系,一般可按次序译成并列谓语,否则就需要通读句子,将某一个动词译成谓语,即确定“主-谓”框架,其它动词按照内在关系,译成分词、动名词、从句的谓语等。
二、连动句译法不同连动句,采用不同翻译方法。
译者在翻译时,先要通读整个句子,诊断出动词之间的关系。
此外,译者还需要熟悉英语各种语法作用,尤其是主要的语法功能,如分词、动名词等。
这样,译者才能在翻译时自如地运用这些语法。
笔者举例说明。
1、所有的年轻人从座位上跳起,尖叫着,欢呼着,手舞足蹈,摇晃着紧握的拳头以示胜利和得意。
分析:这句话有六个连动词。
初学者可能会将这六个连动词都译成谓语,用and连接。
有的初学者可能会将前面五个连动词译成谓语,最后一个动词译成不定式,表示目的。
这两种处理方法都不好。
有经验的译者会仔细思考并准确把握六个连动词的关系。
第一个动词和后四个动词间隔时间很短,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后四个动词是第一个动词的伴随动词。
译者可以将第一个动词安排成谓语动词,将后四个动词安排成分词,即分词短语作状语,表示伴随。
最后一个动作表示目的,建议译成介词短语。
Suddenly all of the young people were up out of their seats, screaming and shouting and crying, doing small dances, shaking clenched fists in triumph and exaltation.2、我们都倾向于把一个特殊的地方理解为“中心”:在那儿我们为人所知,我们也认识其他人;那儿的事物对我们来说都别有意义;那儿有我们的根,有我们存在的价值所在。
英汉互译中语篇衔接的特点和用法

英汉互译中语篇衔接的特点和用法作者:姚琦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22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姚琦摘要:在英汉互译中,识别原文语篇的衔接手段是至关重要的。
要做好英汉语篇的翻译,必须首先了解英汉语篇的表层结构——衔接。
分析语篇衔接的目的是发现语篇的发展模式,借助对语篇表层结构特征和深层结构特征的描述和解释,寻找语篇衔接的内在规律性。
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手段,它帮助英语学习者建立句子边界之间的联系,从而建构连贯的篇章。
在英汉互译中,语篇衔接为英语翻译者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篇;衔接;语法;词汇在英汉互译中,由于英汉句子结构不一样,翻译者们常常发现衔接是个很难掌握的知识点。
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是不一样的,它们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句型方面:英语是种“形合”的语言,句子多以SVO的形式出现,但汉语是种“意合”的语言,可以省略主语,多个无主句可以排列在一起;句内关系方面:英语中逻辑联系词使用频率高,但汉语常不用关联词,而依靠句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达到连接的目的;照应方面:英语中有定冠词,英语人称代词及其相应的限定词的使用频率也大大高于汉语。
一、语篇衔接的理论依据衔接是符号学和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涉及“将一组句子生成文本的形式成分与原则”。
衔接既是连接句子的重要方式,也是文本通顺、语义连贯的重要保证。
被衔接的句子及其成分之间存在语义关系是衔接的基础。
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在语言学中是指任何长度的、语义完整的段落,语篇中的意义关系通过衔接手段联系起来。
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把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语法衔接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而词汇衔接手段包括重述和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自动分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分词规范问题:即确定什么是词、哪些可以作为分 词的单位; 2)切分算法问题:即如何进行词的切分,以建立符合 实际含义的词的边界;
3)歧义消除问题:即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消除切分歧义;
4)未登录词识别问题:即如何进行词典中未登录词 (Unknown Word),如地名、人名和译名的识别。
汉语自动分词是汉语语言理解与信息处理的基础,汉语习 惯是不分词连写,所以普通中国人对于什么是词是模糊的, 因此通过分词规范来界定一下什么样的汉字组合是一个词是 非常必要的。
由多家单位集体研究形成的《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 范》(以下简称《分词规范》)于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 准为国家标准(GBl3715),已经被一些系统所采纳。该规范规 定了现代汉语的分词原则,其目的是推进汉语信息处理的规 范化和兼容性。
“连”字的虚义衍生 ( 1) 表示/ 包括在内。例如: ⑩余著此经以来, 一千七百余年, 凡传三人, 连子四矣。( 晋# 葛洪《神 仙传》) lv 有三个徒弟, 名唤孙悟空, 猪悟能, 沙悟净, 连马五口, 欲上西天拜佛 取经。(《西游记》) lw苦瓠连根(自) 苦。(《古尊宿语录》) ( 2) 表示/ 从0。例如: lx连太太起, 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 3) 语法标记, 与/ 都/ 也0等呼应, 形成/ 连0字句的固定格式。例如: ly没有老孙, 你连水也不能彀哩! (《西游记》)
( 4) 连接, 连续。例如: ④上从晋阳连战, 乘胜逐北。(《汉书# 高帝 纪下》) ( 5) 联合, 联络。例如: ⑤政善战者服上刑, 连诸侯者次之。(《孟子 # 离娄上》) ( 6) 牵连, 连累。例如: ⑥禁尚有连于己者, 理不得相窥, 惟恐不得 免。(《韩非子· 制分》)
.
《分词规范》为了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 同时避免语言学上关于词的定义的争论, 确定了以分词单位作为将句子切分开的基 本单位。通常用/号表示分词单位之间的 分割符。 分词单位的定义如下:分词单位是“汉 语信息处理使用的、具有确定的语义或语 法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本规范的规则 限定的词和词组。”
隐含比较 用一种极言其甚的方法表示一种隐含的比 较,表达某种言外之意; “递进/递降”说 表示一种由深到浅、由重至轻、逐步降级 的关系。 “标举极端事例”说 除了表示加合外,表示标举极端事例
“连都”说
“连”字句的形成 意义的虚化必然伴随句法功能的变化, 而任 何语言符号都是按其语义密度大小被赋予 意义的。
强调: “连…也/都…”表示强调,有学者认为强 调“说到的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一致 性”;或者“强调和突出动作的主体”; 或者“强调和突出动作的对象”
对于屈折语如德语、俄语、英语等语言来 说,句子中的词根据其语法意义通常产生 一些词形变化,这些变化由构形附加语素 所承担,通常称之为形态变化。
汉语的书面表达方式是以汉字作为最 小单位的,但是在自然语言理解当中词是 有意义的最小处理单位。把没有分割标志 即没有词的边界的汉字串转换到符合语言 实际的词串,即在书面汉语中建立词的边 界,这就是汉语自动分词(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的任务。
《分词规范》所规定的分词原则包括在概 述、具体说明和分词举例附录三个部分中。 其要点有:
1)空格和标点符号是分词单位的分割标志; 2)用“结合紧密、使用稳定”作为划分汉 字串为分词单位的基本原则;
3)四字成语及“结合紧密、使用稳定”的 四字词组一律为分词单位。五字及五字以 上的谚语、格言等如分开后违背原有组合 的意义,则不予切分,是一个分词单位; 否则就切分。 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切分,而切分 “失败/是/成功/之/母”。有转义的 词或词组在转义环境下一律为分词单位, 否则予以切分。如:“妇女/能/顶/半 边天”。
4)缩略语、非汉字符号串、音译外来词一律 不切分,为一个分词单位; 5)分词单位DHJL化音构成一个分词单位, 如“花儿、悄悄儿”等; 6)切分单位中还存在小于词的单位——语素 (词素),如“新华社/四月/五/日/讯”, 中的“讯”字。
二、“连”字句的语义分析
1、“连”字探源 “连”字的原始意义 “连”是古代一种人拉的车(负车),以 单车拉,有别于“辇”。这种车与拉车的 人之间必须形成一种“相属不绝”的关系, 否则车不能前行。
“连”字的实义衍生 (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单位。例如: ①五家而伍, 十家而连, 五连而暴, 五暴而长, 命之曰 某乡。(《管子# 乘马》) ( 2) 姻亲关系。例如: ②(吕嘉) 男尽尚王女, 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 及苍梧 秦王有连。(《史记# 南越列传》)( 司马贞索引: 连者, 连姻也。) ( 3) 现在军队的一种编制单位, 由若干排组成。例如: ③民相连而从之, 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 秋· 审为》)
( 7) 牲畜交配。例如: ⑦马牛乃言, 犬彘乃连。(《吕氏春秋· 明 理》)( 高诱注: 连, 合。) ( 8) 属于。例如: ⑧又有薮曰云, 连徒洲。金林竹箭之所生也。 (《国语· 楚语下》) ( 9) 兼得。例如: ⑨一钓而连六鳌, 合久而趣, 归其国。(《列 子· 汤问》)
汉英句法翻译
2014.10.28
一、机器翻译 二、“连”字句语义分析
一、机器翻译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是一 个泛指的概念,泛指机译系统从接收到 输入串开始到对输入串进行句法层面的分 析之前,对输入串所进行的词一级的处理。
这里的词法分析是指词的形态变化的 分析,即所谓形态还原。而像汉语这样的 孤立语,它没有词的形态变化,但是却存 在着书写时不区分词而连写的形式。所以, 这时的词法分析就需要把词和词切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