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论文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1 结直肠癌肺转移概论和流行病学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1]。

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的趋势在大城市尤为明显,已经上升为上海地区的第二高发肿瘤。

近年来,随着胸部CT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比例也越来越高。

法国1976—2005年的数据显示,肺转移占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6.3%[2];意大利1994—2010年的数据显示,初发肺转移的mCRC诊断比例已上升至29.2%[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6—2017年的回顾性资料显示,肺转移病例占所有mCRC患者的32.9%,而初发肺转移患者达24.5%[4]。

目前,肺脏已成为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常见转移部位。

由于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肺转移[2,5],且我国直肠癌患者比例(近50%)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30%)[6-9],故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我国而言是一项更为重要的临床问题。

与其他远处转移不同,肺转移病变生长相对较慢、总体预后较好[10],因而不能完全参考其他部位(肝脏、腹膜等)转移的治疗模式;但目前无论国际或国内,均无针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以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认识,充分进行讨论,达成《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以下简称“本共识”),以便推荐结直肠癌肺转移的最佳多学科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MDT)。

按照肺转移和原发灶的出现时间,肺转移可分为“同时性肺转移”和“异时性肺转移”。

基于对肝转移预后的研究,通常将这一时间段界定为3~6个月,但这种界定在肺转移中颇具争议[2,5,11,12]。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蔡国响;孟献珂;蔡三军【摘要】Peritoneum is one of the common site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Traditionally,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without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Recently,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is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with advances in surgical technique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As to the prognosis,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is has an inferior outcome to non-peritoneal metastasis under the palliative systemic treatment. However, the complete peritone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combined with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an achieve a long-term survival in selectiv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as.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e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 completeness of cytoreduction, the presence of extra-peritoneal metastasis (liver etc), peritoneal surface disease severity score and Japanese peritoneal staging. In terms of the treatment, complete peritoneal cytoreductive surgery plus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and systemic treatment (including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may be the best moda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peritoneal metastasis.%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传统观念认为其预后差,没有手术治疗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精确控温的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认识和治疗策略发生很大的变化,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综述.在预后方面,如果仅行姑息性化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预后差于肝、肺等非腹膜部位的转移;但对于一部分合适的患者施行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则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腹膜转移癌的预后因素包括腹膜播散癌指数、减瘤术完全性程度、是否合并腹膜外转移(肝脏等)、腹膜表面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日本腹膜分期等.在治疗方面,完全性腹膜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可能是最佳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5(025)011【总页数】5页(P890-894)【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减瘤术;腹腔热灌注化疗;多学科综合治疗【作者】蔡国响;孟献珂;蔡三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蔡国响,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助理,擅长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是结直肠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和腹膜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吴金成张思宇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6期【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情况,阐明MDT在普外科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81例,男162 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9岁。

根据是否纳入多学科协作诊疗组(MDT)分为MDT组(n=96)和非MDT组(n=185)。

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准备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别。

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MDT组与非MDT组在平均总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前检查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DT在普外科围手术期处理中能明显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能使患者从中获益。

【关键词】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手术期处理;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普外科相当多患者夹杂有心脑肾疾病,对围手术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的监护,各种并发症萌芽状态的及时处理,往往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实践证明, MDT在术前准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上起到相当大的作用[1]。

本文回顾性的研究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81例,探讨MDT在围手术期处理中发挥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回顾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81例,其中男162例,女109例;年龄25~84岁,平均59岁。

根据入院后术前是否组织MDT诊疗,随机分为MDT组和非MDT组。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发展进展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发展进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发展 进展
目录
• MDT概述 • MDT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MDT的挑战与对策 • MDT的未来展望 •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实践经
验分享
01
MDT概述
MDT定义
MDT是指由肿瘤学、病理学、影像学、 放疗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多学 科团队,针对肿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和治疗。
05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实 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一:肺癌MDT团病理科
01
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共同制定肺癌患者的诊疗方案

02
该团队通过多学科讨论,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3
肺癌MDT团队还注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提
果。
减少误诊和漏诊
通过多学科会诊,可以减少单一学科 的局限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跨学科协作
MDT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提高了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
MDT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诊 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MDT实施案例分析
某三甲医院MDT团队组 成
由胸外科、呼吸科、放疗科、肿瘤科等多个 学科专家组成,针对肺癌患者进行多学科协 作治疗。
MDT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和合作,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和 创新。
MDT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阶段
20世纪初,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尝 试将不同学科的专家组织起来, 共同探讨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方案。
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MDT逐渐成为一种标准 的诊疗模式,并在美国、欧洲等 地得到广泛应用。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25页】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PPT课件【25页】

协作组的工作流程
患者评估
协作组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 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心 理状况等,以确定患者的具体需
求和治疗方案。
随访与评估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协作组会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 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的综合运用。
方案制定
治疗方案确定后,协作组会按照 计划有序地进行治疗,确保患者 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业化水平。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实践的效果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协作组诊疗模式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
效果,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对未来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展望和建议
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形成更 加紧密、高效的协作机制。
完善诊疗规范和指南
治疗方法
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 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分期,医生会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早期诊断困难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 显,容易被忽视,导致 早期诊断困难。因此, 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 认知和警惕性至关重要 。
治疗手段有限
药物副作用管理
重视化疗药物和其他药物的副作用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副作 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康复和心理干预的重视和实施
康复评估与指导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营养支持、运动锻炼、心理调适等方面。
心理干预与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和生 活质量。

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肝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期做出正确诊断 、 处 理 。手 术方 式取 决 于其梗 阻程 度 、 肿瘤 临 床分期 、 总体预后 、 后 期抗 肿瘤 治疗 的潜 在 可能性 及患 者 的健
r 1 O 1 Hs u TC. C o mp a r i s o n o f o n e — s t a g e r e s e c io f n a n d a n a s t o mo s i s o f a c u t e
会[ J ] . 广 东医学 , 2 0 1 0, 3 1 ( 7 ) : 8 7 4 — 8 7 5 . [ 1 4 ]L e e Y M,L a w WL, C h u K W,e t a 1 .E m e r g e n c y s u r g e r y f o r o b s t r u e -
康状况 。只要患者情 况尚可 , 无严 重基础疾 病 , 病 变局 限 , 肠 管
血运好 , 可通过术 中结 肠减 压灌 洗一 期完成 手 术 , 解决 肿瘤 和 梗阻问题 , 免遭肠造 口和二 次手 术 的痛苦 , 避 免本 可切 除 的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3 ]袁晖 , 黄波 , 李 伟明 , 等. 结直肠 癌合并急 性肠梗 阻 2 2 6 例 治疗体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3年 l O月第 4 O卷第 2 O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O c t .2 0 1 3, V o 1 . 4 0, N o . 2 0

1 09 ・
[ 1 1 ]郭元平. 急诊手术 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 [ J ] . 中国普通外科 杂
志, 2 0 1 0, 1 9 ( 5 ) : 5 4 9 .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并发症和副作用
总结词
结直肠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和 副作用,如感染、出血、穿孔等。这些并发 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详细描述
并发症和副作用是结直肠癌治疗中不可避免 的一部分。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 能由手术或放化疗引起。出血和穿孔都是可 能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可 能出现恶心、呕吐、疲劳等副作用,影响生 活质量。
治疗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首选手术治疗,通过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来根治疾病。术 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
中晚期结直肠癌
诊断
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腹部疼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医生通过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疾病。
治疗
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通常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术后辅以放疗、化疗 等手段,以降低复发风险。
详细描述
在病例一中,我们将分享一个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和 诊断过程。我们将介绍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筛查方 法、诊断方法和确诊后的治疗建议。早期发现和治疗 结直肠癌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病例二
总结词
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 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病例二中,我们将探讨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和 综合治疗方法。我们将介绍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放疗 、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及这些方法对患者生存和生活 质量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可以显 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 疗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结直肠癌概述 •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 • 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 结直肠癌治疗中的挑战和问题 • 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 结直肠癌病例分享和讨论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筛查方法,但敏感性较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并进行活检和治疗,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患者接受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虚拟结肠镜检查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这种技术通过对腹部进行 CT 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重建肠道的三维图像,从而实现对肠道病变的检测。

与传统结肠镜检查相比,虚拟结肠镜检查具有无创、快速等优点,但对于较小的病变可能存在漏诊的风险。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突变,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二、治疗方法的创新(一)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如造瘘术等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化疗化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化疗药物包括 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新型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替吉奥等的出现,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化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

联合化疗方案如 FOLFOX(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IRI(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等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回顾性评估,其研究结果显示:10%被评定为 “存在直接风险”(即存在有可能使患者受到伤害或 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形),54%被评定为“存在需要 严重关切的行为”(有较低可能存在使患者受到伤 害等情形),随后MDT根据反馈结果进行逐步改 进,加强薄弱环节,2012—2013年实现了上述2种行
为的减少¨7。。8 J。此外,MDT还可通过术中病理学
【Abstract】Muhidisciplinary team(MDT)diagnosis
treatment
and
of colorectal

cancer
has been adopted by plenty of hos- comprehensive therapy.Compared
pitals
as
kind of effective
with the tradi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MDT diag- nosis and
treatment
发布的结直肠癌治疗指南中指出:所有结直肠癌患 者应该得到合理的手术治疗,其病情应该由MDT协 同讨论后共同决定旧1。部分欧洲国家已从法律层面 上对结直肠癌MDT诊断与治疗做出了规定。2008年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 指南明确提出:结直肠癌治疗,尤其是肝转移或肺转 移患者,应由MDT协作组进行治疗方案的评估和判 断HJ。我国MDT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10年国家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断与 治疗规范中明确加入MDT的内容,并成为第1个国 家技术推广试点工程,标志着结直肠癌的MDT协作
主堡逍丝处型苤查!!!!生!且筮!!鲞筮!塑垦!也』旦亟!!强:垒!艘墅!!!!:!!!:!i:盟!:!
・专家论坛・
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诊断 与治疗的临床实践
梁小波许艺玮 【摘要】
多学科团队(MDT)诊断与治疗作为结直肠
为中心,依托专家,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为
癌的系统性有效治疗途径,已被很多医院广泛采用。与传统
Liang
of Digestive
Endoscopy&Minimally lnvasive Surgery.
结直肠癌MDT诊断与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由 英国开始推广应用并且在全世界逐渐发展。1995年 英国卫生部专家组发布Caiman-Hine报告,推荐结 直肠癌诊断与治疗应该由MDT协作会议讨论,组织
正式得到了国家级别的认可和推广∞J。目前,结直 肠癌MDT诊断与治疗模式已被许多医疗单位采用
achieve
standardiz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am
to
and
ensure
technical promotion through specialization of the better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How—
sion
of Shanxi Province(2015050)
近10年来,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
nary
和实施,并在实践中对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规范
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team,MDT)诊断与治疗逐渐兴起。它是以患者
DOI:10.3760/cma.j.issn.1673-9752.2016.08.003
resource
be limited
two aspects
of hospitals and
in
MD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ver
of
cancer,the
advantages
the
traditional
cure
methods and the limits.
【Key words】
诊断与治疗方式比较,MDT诊断与治疗通过团队专业化实
现了诊断与治疗的标准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使患者获得更 好的治疗和预后。然而结直肠癌MDT诊断与治疗并非完 美,临床实践中受到医院和患者两方面局限性制约,详细了 解其特点方可发挥最大效用。笔者将对结直肠癌MDT诊断 与治疗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MDT相对传统诊断与治 疗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等进行探讨。
疗的核心,作为一种跨学科的诊断与治疗模式,需要 丰富的资源,包括行政、人力、技术和设备等资源支
持其运行¨J。如何有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进
决的问题尤为重要,MDT过程中病例入组更容易, 科研质量更有保障,科研过程和成果可从另一个方 面促使MDT质量的提高。(5)MDT自诞生起发展 到今天一直对教学工作十分重视,这个优势被完美 继承了下来¨引。不仅让每位专家在自己领域的技 能越发精进,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进展都有所把握, 弥补单一学科专业的局限性;还使参加MDT的年轻 医师接受到全面的教育与提升,进而使整个团队的 水平不断提高。(6)MDT还有其他资源配置要求,
下有效的日常协调机制比建立完整的工作流程更重
要;协商一致才能使MDT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 源,保证MDT在一个较高的整体水准上运行而取得 更好的结果∞J。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是MDT顺利 开展的基础。但在我国,有一定行政资源的召集人
也是一个有利因素。(2)MDT秘书(协调人)最好 由有一定协调能力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医疗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如在美国实施MDT后影像 学和手术报告正在模板化和专业化上趋向一致怫j。 MDT的协作机制还可促进交流、增进友谊,这不但 有利于协作与学科发展,更能发挥好专家团体的优 势,让患者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患者层面上,
MDT同样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经过筛选后进入
MD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MDT对提 高切除标本的环切缘阴性率和R切除的意义。
医师更好地切除肿瘤,改善患者预后。病理学检查
的事务性工作。记录员需要及时整理MDT的讨论
结果,反馈给参与人员,同时方便需要时进行调阅。
(3)参与结直肠癌MDT的学科分为核心学科和非 核心学科,前者为结直肠外科、消化内科、放疗科、影 像诊断科、病理科(包括分子病理学检测);后者可 根据需要选择参加,由肝胆外科、胸外科、介入科、麻 醉科、遗传咨询、药剂和护理部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参与者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处理本学
所有医务人员参加;MDT场所应配有必要的设备以 展示患者的各种相关材料,有条件的要方便调阅患 者临床资料。(7)MDT的会议逐步制度化,有利于 患者了解MDT和便于专家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

MDT对诊断与治疗的影响 MDT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的学习与讨
担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保证MDT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参与尤为重
医疗服务而被MDT吸引,不同病情的患者为MDT
2010年2月,英国国立癌症控制中心出台了MDT
同行评价标准,列出了成熟的MDT的评价标准及其
科研提供了绝佳机会,对于解决临床上迫切需要解
评价方式;并对2010—2011年167例结直肠癌MDT
万方数据
主堡逍丝处型苤查垫!!生!旦笙!!鲞箜!塑g堑!』旦业塾!g:垒!趔塾!!!!:∑!!:!!:盟!:!
科的相关问题,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和知识,资质上
结果能帮助外科医师确定手术是否达到目的,从而 提高外科医师技术水平哆,“一5|。经MDT制订的治 疗方案经过临床应用后结果被收集,对收集结果的 数据进一步分析,又使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技术水平 不断得到提升。Burton等¨纠为评价切除标本的环切 缘,将298例直肠癌患者分为MDT组和非MDT组, 其研究结果显示:非MDT组的环切缘阳性率为26%,
Colorectal neoplasms;
Muhidisciplinary
team;Diagnosis;Therapy Fund Program: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Project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
MDT专业化,必然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从而使
就诊患者数量持续增加。8 J。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院收治结直肠癌病例数从2002年开始实行MDT时 的400例上升到2009年的1 600例,证实了该观 点。MDT可通过自身评价的方式保证团队专业化。
MDT诊断与治疗的都是病情复杂需要多学科专家 共同决策治疗方案的患者。患者希望得到高水平的
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制订最适合患者、最优化的治 疗方案,再主要由一个临床专科予以执行,从而达到 整体改善患者预后目的的治疗体系¨1。MDT的出 现为医疗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新思路。该理念旨在使 传统的个体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多学科协 作规范化决策模式,已成为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的 基本程序组成部分。与传统单一学科诊断与治疗模 式比较,MDT在资源配置、人员组成、管理模式等方 面均表现出更强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复杂性,实施时 应充分利用其特殊性发挥出最大效果。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多学科;诊断;治疗
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
(2015050)
Clinical practice
of multidiscipHnary
cancer
team diagnosis and
Xiaobo,Xu Yiwei.

结直肠癌MDT诊断与治疗的发展现状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Department
例如有固定的空问开展MDT讨论,地点应尽量方便
一步丰富MDT的内涵,是MDT实践中迫切需要妥 善解决的问题。笔者在MDT的实践中发现:(1)
MDT是一个为不同学科提供平台,让不同学科充分 沟通,密切合作的机制;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等级,只
有各学科专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组织机构,这就限制 了其只能在协调和结果两方面进行管理。这种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