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
《敦煌莫高窟》课件

03
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传承和弘扬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政府和专家的努力,也需要社会
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05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资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价值
01
02
03
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 产,拥有丰富的壁画和雕 塑,展现了古代艺术的卓 越成就。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 为壁画和雕塑。
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像、菩萨 像、罗汉像、天神像、佛传故事 、佛教史迹等,以及建筑、山水
、花鸟等。
壁画的风格和技法也多种多样, 包括线描、平涂、晕染、沥粉堆 金等,以及工笔重彩、写意等。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 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 宝。
《敦煌莫高窟》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敦煌莫高窟简介 •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 •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风格 •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资源
目录
CONTENTS
01
敦煌莫高窟简介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壁画色彩丰富,以红、黄、蓝、绿等 色为主,形成鲜明而热烈的视觉效果 。
壁画的制作工艺与材料
壁画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打稿、上色、勾线和渲染等步骤。
制作材料包括天然矿石粉、植物颜料和动物胶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壁画的色彩和保 存具有重要影响。
壁画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传承 。
壁画起源于史前时期,作为人类 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
大漠明珠 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

项 目经理 简介
谢鸿卫 ,广西 建工集 团第一 建筑工程 有限责任 公司 总工程 师,教授级 高级工程 师 ,广西 十大 “ 最 巧]
一
。
曾主 持建设优质项 目获鲁班奖 1 项 ,省 ( 部 ) 级优 质工程3 6 项 ,获省 ( 部 ) 级 新技 术应用示范工稻
主持完成9 项省级科研 项 目的研 究与结题工作 ,是 1 项 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 ,7 项 国家实用新型专 省级工法 的主 要完成人。先后荣 获全国优秀总工程 师,第七、第八届茅 以升科学 技术奖—— 建造师奖 , 建筑业协会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聘 为在册专家。
化神韵 .若干条 自由曲面 的形体 相互交错 、婉转 起伏 .形成
一
幅浑然天成 的绝美水墨画 。
编辑
朱诗 琳
设 计
_ i 三 设 汁师简 介
崔 恺 , 中国 建筑 设计 研 究院 ( 集 团 )副院 长 、总 建筑 师 , 中国 工程 院 院士 , 国家勘 察 设计 大 师 ,崔恺 建筑 工1 人 。毕业 于 天津 大学 建筑学 院 ,获硕 士学 位。 曾获得 “ 全 国优 秀科 技 工程 者 ” 、 ” 国务 院 特殊 津 贴专 家 ” “ 国 家百 、 干 、万 人工 程 ”人 选 、 “ 法 国文学 j
1 1 8 2 5 平 方米 。功 能 区包 括游客接 待大厅 、多媒体 展示厅 、 数字影 院 、 球 幕影 院 、办公用房 、邮局 、银行 、餐厅 、购物 区 、厨房 和其 他设备 用房等 。在设 计师 的构思 下 ,建筑形 态
如流动 的沙丘 、如雅 丹地貌 中巨舰般的岩体 、如矗立在沙漠 中近千年 的 沙及祁连 雪山之 中.浓郁的敦煌 元素又透露 出沉淀千年 的文
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事迹和故事

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事迹和故事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事迹和故事【篇1】7月10日从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了解到,樊锦诗在继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
会议宣布,一颗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樊锦诗今年85岁。
1963年,她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来到敦煌莫高窟,至今已从事敦煌文物事业整整60年,现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樊锦诗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事业,不仅在敦煌石窟考古和文化遗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学术成就,而且带领莫高窟人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有效管理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促使敦煌石窟保护从抢救性阶段迈向科学保护阶段。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
“敦煌塑造、成就了我,没有敦煌也没有我的今天。
各项殊荣远远超出对我个人的表彰,荣誉应该属于敦煌研究院、属于甘肃省、属于中国文物界。
”樊锦诗说,“服务敦煌是我终生的夙愿。
”今年,樊锦诗将她获得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以及个人积蓄共计2000万元捐出。
一半已赠予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以支持北京大学敦煌学的研究,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国际交流。
当日,她将另一半捐赠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用于推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发展以及急需人才的培养。
会议宣布,一颗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樊锦诗星”。
该小行星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的公报认为,樊锦诗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构建了“数字敦煌”和综合保护体系,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范例。
当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
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事迹和故事【篇2】7月10日上午,“‘樊锦诗星’命名、樊锦诗基金设立暨从事敦煌文物事业60年座谈会”在甘肃敦煌研究院举办。
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提供了一个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机会。
这篇文档将主要讨论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以拓展我们对这个重要地点旅游资源的理解。
1.概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艺术中心之一,其壁画和雕塑被认为是世界艺术史上的杰作。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持续了约千年的时间。
敦煌莫高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敦煌莫高窟有22个洞窟,总共有49250平方米的面积。
它的文化和艺术遗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众多,包含佛、菩萨、国外和传统中国文化的主题。
壁画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各具特色,代表了北魏、唐、五代十国、西夏、元等时期的艺术水平。
壁画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变革。
(2)精美的统领和兽马雕塑。
敦煌莫高窟的统领和兽马雕塑数量众多,包含了汉、魏、唐等时期的作品。
雕塑的造型多样,有神圣、优美、艺术、传神等特点,是反映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成就的重要遗产。
(3)独特的建筑风格。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建筑分为典型的单层建筑、多层建筑、马蹄庵、以及方庵等类型。
每种洞窟都有独特的内部设计和装饰,其中钩月洞堪称经典之作。
(4)研究意义。
敦煌莫高窟是研究中国和世界艺术历史、佛教文化、社会和文化领域变革等方面的重要资源资料。
3.敦煌莫高窟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1)游览洞窟和欣赏艺术品。
游客可以在导游的引导下,探索22个洞窟,欣赏丰富的壁画和雕塑。
敦煌莫高窟所展示的丰富的壁画和雕塑让游客体验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
(2)探索敦煌古城。
敦煌莫高窟所在的敦煌古城,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城市,游客可以在古代石窟、宫廷和其他古代建筑群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内涵。
敦煌莫高窟完成数字化处理

敦煌莫高窟完成数字化处理发布时间:2014-02-10 09:56:52 来源:人民日报编辑:葛莹1月末正是莫高窟的旅游淡季,洞窟静静地矗立于沙漠一隅。
导游吕文静带着游客进入一个洞窟,里面漆黑一片。
她一边讲解,一边用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
顺着光束望去,才能一睹莫高窟彩塑的芳容。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复原的石窟彩塑。
莫高窟第61窟数字化前期采集现场。
1月末正是莫高窟的旅游淡季,洞窟静静地矗立于沙漠一隅。
导游吕文静带着游客进入一个洞窟,里面漆黑一片。
她一边讲解,一边用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
顺着光束望去,才能一睹莫高窟彩塑的芳容。
洞窟外,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对采集设备传回的图像进行拼接。
电脑屏幕上,壁画全貌一览无余,壁画明亮柔和,线条清晰流畅,画面如湖水般荡漾开来。
将显示尺寸调节到最大,细细端详,衣衫质地清晰可见,人物表情生动至极。
这就是莫高窟数字化工程的成果:经过数字摄影采集方案设计、通过定制轨道、摄影车、摄影框等专有设备逐行逐格进行摄影采集,将上千甚至更多的原始图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有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至今保有735个洞窟。
过去一年里,敦煌研究院新完成了2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档案拍摄,至今已实现了约90个洞窟的数字化。
初衷希望人们在千百年后还能领略莫高窟的样貌敦煌的数字化,始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一个想法:让敦煌石窟得以“永久保存”。
莫高窟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使用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
随着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彩塑和壁画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洞窟还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而数字化处理,则弥补了物理保护的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开始研究数字化。
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预期的色彩保真和线条的精度都没能实现,但是这样的探索让我们知道了问题所在。
”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旭东说。
1998年底,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开展“敦煌壁画数字化合作研究”项目,基本解决了色彩保真和线条几何尺寸的精度问题。
敦煌保护之数字保护

敦煌保护之数字保护――敦煌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研究四川大学物理学院09级任敏0943093066—、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敦煌的现实困境以及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的解决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我们大力提倡采用数字传播的方式对敦煌文物进行保护。
在敦煌学信息资料建设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建成了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和文献资料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采用数字技术,充分扩展了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间。
通过在建的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可以使观众欣赏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同时也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
二、关键词敦煌保护发展平衡数字化三、论文正文敦煌作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因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存在而为世人所向往。
但是,敦煌由于现在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由此导致了莫高窟遭受破坏。
敦煌正面临如何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因而展开敦煌的对策研究也就迫在眉睫。
尽管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敦煌石窟保护中潜在的隐患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莫高窟人的心,西北地区恶劣的气侯,频繁的风沙使石窟长期处于不良的环境之中,我们拿出以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比较,一些老专家也感到惊讶。
壁画是属于土质文物,本身十分的脆弱,加上病害时有发生,不断危害着壁画的安全。
随着游人的不断的增加,大量游客拥入洞窟,对洞窟环境和壁画的影响也困扰着我们,敦煌石窟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1908年,有人拍过敦煌壁画的照片。
如今,即便我们认为保护得最好的壁画,有些部位还是有些脱落,不太清晰了。
壁画如人,也会生老病死。
如何让壁画衰老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是敦煌保护着们日思夜想的问题。
目前对敦煌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设立特殊保护区2、发动群众力量,宣传教育民众爱护文化遗产3、组织专家学者会议,研究气候等因素对洞窟的影响4、鼓励艺术家模仿,建立博物馆,取代洞窟参观,让原品保养100多年来,地震摧残,风沙侵蚀,雨水渗入,10%的敦煌壁画即4000多平方米和5%的彩塑即100多身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有“病害”的洞窟共250 个,占有壁画和彩塑洞窟总数的50%以上。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5篇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1938年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北平,成长于上海。
她是保护敦煌的先驱人物,也是让敦煌得以完整报春下来的人物。
下面小编整理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欢迎阅读。
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樊锦诗事迹观后感1“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
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
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
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
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
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壁画艺术
壁画内容丰富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题材广泛,包 括佛像、经变、图案、供养人像 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文
化和生活面貌。
绘画技法精湛
莫高窟的壁画采用线描、平涂、晕 染等多种技法,形象生动,色彩丰 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 值。
壁画风格独特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风格融合了中原 和西域的绘画传统,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保护措施与建议
控制游客数量和参观时间
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和参观时间,减少 游客对洞窟环境和文物的破坏。
加强安保措施
增加监控设备,加强巡逻力度,提高 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提高保护技术
加强与国际文物保护机构的合作与交 流,引进先进的保护技术和设备,提 高莫高窟的保护水平。
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莫高 窟文物的保护意识,倡导文明参观。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目录
•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 •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 •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 • 敦煌莫高窟的旅游开发与影响 • 敦煌莫高窟的国际影响与交流
01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
地理位置
01
02
03
04
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 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 与三危山相望。
洞窟主要分布在南区, 约450个。
国际交流活动
敦煌莫高窟的管理者定期举办国际学 术交流会议,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 者共同探讨石窟保护、研究和展示等 方面的问题。
莫高窟的管理部门还积极开展对外文 化交流活动,如举办国际展览、文化 节庆等,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文化交流与理解。
此外,还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文物保 护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保护技术和 理念,提高莫高窟的保护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高低、宽度的强烈 变化,带来很好的空间 感受和视觉体验。同时 使空间感和形式感达到 相统一的效果
一体化设计,表皮的延续,空间的 延续与变化,采光构件的逻辑延伸。 空间的延续,灰空间的形成。
谢谢!
理论观点与思想:传达建筑对人和环境 的尊重
1、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小型住宅设计,在崔恺的作品中都弥漫着一种 深刻的人文关怀。他认为功能在设计中应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应是建筑 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对人性的尊重是通过分别设计不同的空间,以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来实现的。处理好结构空间,形成与功能一致,同时又 不受其限制,这是崔恺作品的一大特点。 2、关注城市问题。eg:共享空间 3、没有追求给人难忘的个人· 风格,而是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统一起来。 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尝试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两侧建筑的高度不断降低,与大地相接,使整个建筑就像生长于这片土地, 是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主体鲜明,反应地域特点和文化;色彩一致,且与沙漠溶于一体。立面看 起来柔软飘逸,更加体现主题风格
主入口的特写
巨大的挑檐;成排的玻璃 幕墙(材质与色彩的对 比);巨大的柱子;附属 建筑物的位置;人流的导 向
立面与功能的一致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
优秀作品分析
制作:建筑1502班 张涛
目录
一.建设计师简介 二.建筑的背景及目的 三. 建筑的位置及环境 四. 建筑功能分区及交通组织 五. 建筑立面 六. 建筑内部空间
一、设计师
崔恺
崔恺,出生于1957年8月,研究生学历,毕 业于天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 计界的领军人物。 是一个多产,实干型的建筑大师。
三、建筑的位置及环境
红圈:游客中心 白圈:莫高窟 紫圈:其他景区 蓝圈:机场 黑圈:市区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314省道南侧,太阳村东侧500米处,距离莫高窟约15公 里;占地面积60亩。用地周边视野开阔,东边为机场,飞机起飞或降落时 可以在几十米的空中俯瞰游客中心。西边和北边为市区和村落,南侧为平 坦的戈壁滩,可眺望南侧的三危山和西侧的鸣沙山。
整体布局三大优点(空间设计三大要点)
一、流线流畅而不杂乱 浏览线索清晰,功能使用方便,疏散迅速; 二、功能分区清晰合理 展示区、服务区、办公区、基础设施、交通空间等; 三、人流集散,车人流隔离 缓冲空间、集散空间,人流疏导,安全游览
五、建筑立面
解构主义
确立主体 建筑形态
象征事物(所想表达的东西) 抽象化 功能组织 建筑立面 细部处理
将多媒体展示空间和主要通道尽量拉长,有利于将瞬间的大量人流疏散分解, 使得人流更加有序。 在接待大厅的一侧设置贵宾休息和卫生间。在建筑东侧布置餐厅、厨房、购物 区、银行和邮局等。在主入口和最后出口之间布置存包,方便游客存取。 考虑将来与东侧未来发展用地的衔接,将办公区放置在建筑的东南角,在首层 设置讲解员休息间,二层为办公室。 在建筑的中部局部设置地下室,作为设备机房,方便对东西两侧的服务。在数 字影院的附近设置剧场设备用房和相应管理用房。
用地周边环境,强 决定 烈的地理特色 建筑的形态特征
地域文化,艺术内涵影响着造型灵感。 飞天· 、沙漠、戈壁、层状的土丘、沙漠 中的绿洲共同形成建筑要表达的主体 流动飘逸的造型:飞天、流动的沙漠 高低不同,错落无序的的层次感:形状 怪异的沙丘 中间吸引眼球的球状物:流沙中显露的 石头,沙漠中的绿洲,和璀璨的文化
四 通 八 达 的 交 通
从游客中心出发可通 过z110公路横穿隔壁, 到达莫高窟和三危山风 景区,在其西边也有与 鸣沙山风景区相连的鸣 沙山景观大道。形成一 个交通枢纽,将各个风 景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四、建筑的功能分区及交通组织
一字形展开的平面布局
该建筑为连续性 的空间组合类型, 属于展览类建筑。 在建筑中段设置 主入口和接待大厅。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 可以往西参观多媒 体和数字展示。游 客也可以直接从主 要通道到达数字影 院区。
目的
解决矛盾
① 文化遗产的保护 ② 实现游客分流 ③ 加强景区宣传,提高经 济效益 ④ 优化参观体验和景区展 示 ⑤ 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崔恺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同时 还能让人看出问题是什么,并欣赏设 计者充满智慧的解题答题方法和过程, 为之叫绝!
内部空间 与曲线形 屋顶的对 应关系
形体在水平和高低 交错的过程中自然 的产生光缝和光井, 将光线引入室中
采光
1、通过屋顶的光缝、 光井引入自然光
2、立面开窗
整个建筑外立面厚重,开窗较少。开窗的形式借鉴莫高窟洞窟 的开洞立面构成形式,错落有致。
六、建筑内部空间
该建筑是通过梁柱来承重的,空间丰富多 变。随着内外部形态的变化,室内空间的高 度也随之变化。利用隔断、非承载墙,将不 同功能,不同高度的空间经行划分,界面清 晰,空间明确。 同时完整的天花板,墙体,作为数字投影 的背景。 屋面板在大厅和影院出入口采用井字网格, 暴漏结构,在网格中部设置灯具;同时进行 喷砂处理,体现大漠情怀。同时也达到了节 约的目的。
二、建筑的背景及设计目的 背 景 矛 盾
1、重要性: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 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 特殊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被誉 为“东方艺术宝库”。 2、人为因素:游客数量急剧增加, 对洞窟壁画和保护区的环境造成了一 定的破坏。
3、经济性:想要发展经济、旅游业、传 播文化与文物保护形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