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术知识简介
皮瓣移植

皮瓣移植一皮瓣移植的概念皮瓣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flaps)也称皮瓣转移(flap transfer)。
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
与游离皮片移植不同的是,皮瓣必须有由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
前者称为带蒂皮瓣移植(pedicle flap transfer);后者则称为游离皮瓣移植(free flap transfer),或血循重建游离皮瓣移植(revascularized free flaptransfer)。
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分类与特点1.带蒂皮瓣带蒂皮瓣在临床上还可分为若干类,自前较常用的是按转移形式与血供来源分类。
(1)随意皮瓣(random flap):也称皮肤皮瓣(skin flap)。
此类皮瓣的特点是:由于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要受到一定限制。
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随意皮瓣目前均属近位带蒂转移。
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1)移位皮瓣:又名对偶三角交叉皮瓣或“Z”字成形术。
是由皮肤三个切口连接成“Z”字形而构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彼此交换位置后缝合。
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60°为常用,此时三个切口的长度应基本相等,在两个三角形组织瓣交叉转移换位后,可增加其中轴的长度的75%,从而达到松解挛缩、恢复功能的目的,故这种皮瓣多应用于狭长形的索状瘢痕挛缩;也可用于恢复错位的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位置与功能;以及用于长切口的闭合以预防术后瘢痕挛缩。
此外尚可根据治疗的需要考虑做多个附加切口,设置成连续的多“Z”形对偶三角瓣。
2)滑行皮瓣:又名推进皮瓣。
滑行皮瓣具有一个蒂部。
在接近缺损部位设计一个皮瓣,分离后,利用组织的弹性,将其滑行到缺损部位以整复创面。
第五章皮瓣移植术

第五章皮瓣移植术第一节概述一、皮瓣的定义皮瓣(skin flap)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织与本体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被转移的部分称为瓣故称皮瓣。
皮瓣的血运与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它既可是含血供的皮肤皮下组织,也可是单一的血管蒂,包括吻接的血管蒂,故又称带蒂皮瓣(pedicle skin flap)。
皮瓣转移到受区,待与受区创面建立新的血运后,姑完成皮瓣移植的全过程。
此时,有的皮瓣尚须断蒂修整。
二、适应证由于皮瓣有自身血液供应.又包含皮下脂肪组织等,故在整形外科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适应证有以下几方面:1、修复有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千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对有深部组织(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缺损或外露的创面,或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形成等,为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手术。
2、器官再造如鼻、唇,眼睑、耳、阴茎、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3、洞穿性缺损的修复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
此外,鼻、上腭、面颊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皮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4、增强局部血运,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可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最好采用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
且不需作断蒂手术,这样不仅可保持修复区的良好血供,并可能有较好的感觉恢复。
5、头皮及眉毛的修复仍以皮瓣移植的方法较好。
因带毛发的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往往有缺血过程,毛囊可能变性或坏死,毛发即无法生长,因之不能保证再造完全成功,而带蒂移植效果安全可靠。
三、分类既往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类:①按形态可分为扁平皮瓣与管形皮瓣(即皮管);②按取材及修复缺损部位远近而分为局部皮瓣(成邻接皮瓣)与远位皮瓣(带蒂皮瓣)。
皮瓣移植术健康宣教

皮瓣移植术健康宣教(一)皮瓣移植术的基础知识何谓皮瓣?皮瓣又称带蒂移植皮肤,是将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的组织块,从身体的一处向另一处转移,由蒂部提供血液循环,通过转移或移植来覆盖缺损创面、修复畸形或再造组织器官的组织瓣。
当皮瓣在移植处愈合后3周左右,又逐渐建立起新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时就可以切断蒂部,皮瓣移植过程也就结束了。
带蒂移植皮肤手术过程包括形成、移转和断蒂三个步骤。
适应证有哪些?(1)瘢痕切除、矫正畸形后,骨骼、肌腱、大血管及神经组织裸露的创面。
(2)体表器官的缺损或缺失,如鼻、乳房、外生殖器等器官的再造。
(3)面部洞穿性损伤。
(4)关节等功能部位的皮肤缺损。
(5)血供差、基底组织不健康的溃疡,如放射性溃疡或压疮等。
(6)创伤、烧伤、火器伤或肿瘤切除等原因导致的软组织缺损等。
皮瓣的分类有哪些?皮瓣分为瓣和蒂两部分,瓣为被转移的部分,蒂为提供血液循环的部分,临床上常按以下几种方法对皮瓣进行分类。
(1)依据蒂提供的血液循环方式的不同,分为任意皮瓣和轴性皮瓣。
(2)根据蒂的多少,分为单蒂皮瓣和多蒂皮瓣。
(3)根据皮瓣的形成部位与修复部位是否相邻,分为局部皮瓣、邻位皮瓣和远位皮瓣。
(4)根据皮瓣的形态不同,分为扁平皮瓣和管型皮瓣。
任意皮瓣的分类有哪些?(1)局部皮瓣取自缺损局部外围部位的皮瓣。
皮瓣的色泽、质地、厚度等都与受皮区相似,且可即时直接转移,手术可能一次完成,不需断蒂,但所能提供的皮瓣面积有时受到解剖部位的限制,不能满足修复要求,且供皮区不能直接缝合时,需要覆盖皮片闭合创面。
(2)邻位皮瓣取自缺损邻近部位的皮瓣。
皮瓣的色泽、质地等亦较好,可以直接转移。
转移时,蒂部一般成较大程度地折屈或扭转,但不需用肢体携带,故术后无须承受制动之苦。
例如,用于鼻再造术的额部皮瓣就属于邻位皮瓣。
(3)远位皮瓣取自距缺损较远部位的皮瓣。
皮肤的色泽、质地等与受皮区的差别很大。
远位皮瓣具有不受缺损大小的限制,不在修复部位或附近添加新的手术创痕等优点。
外科手术指导之皮瓣移植手术

⽪瓣移植是把⽪肤连同⽪下脂肪,由⼀处移植到另⼀处,被移植的组织仍与供⽪区有部分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故⼜名有蒂植⽪术。
被移植的部分称为瓣,故⽽称为⽪瓣移植术。
⽪瓣的⾎运暂时完全由蒂供给,移植后,⽪瓣与植⽪区建⽴新的⾎运关系,待⽪瓣能从植⽪区获得充分⾎运后,⽅可将蒂切断。
适应症 ⼀、修复全层⽪肤的缺损。
⼆、覆盖⾻胳、肌腱以及主要神经、⾎管的*露部分。
三、修复⾜底、指端等承受压⼒的摩擦⾯。
四、器官的再造,例如⿐、⽿、⼿指等。
五、供给营养,如修复放射性溃疡、褥疮以及包括⾻组织缺损的胫⾻前区或头⽪颅⾻损伤等创⾯。
⽪瓣形成和转移术中的⼀般原则和注意要点。
1、为了保证⽪瓣有⾜够的⾎液供应,蒂宽与瓣长的⽐例⼀般不应超过1:1.5,理想的应为1:1头、颈部⽪瓣宽长⽐例其长度可增⼤,下肢⽪瓣长度则应缩⼑)。
2、⽪瓣按⾎管⾛⾏⽅向设计,蒂部要落在向⼼端,并设计好在转移过程中蒂部不会过分扭转,以免影响⾎液供应。
3、尽量避免损伤。
⽪瓣为⼀暂时缺⾎的组织,活⼒较差,不能耐受粗暴操作的损伤。
因此操作上要求⼗分细致,爱护组织。
器械也要求锐利、精巧。
4、⽪瓣形成时,其厚度应包括⽪下脂肪组织在内。
在转移时如需修除脂肪,应注意保存真⽪下⾎管的完整。
5、完善的⽌⾎,避免⽪瓣下产⽣⾎肿。
术后要有良好的制动,以保证转移过的⽪瓣不受牵拉,不致造成⽪瓣坏死或被撕脱。
6、⽪瓣形成后,如⽪⾊红润,创缘不断渗⾎、⽽⾎⾊鲜红,则表⽰活⼒⽆疑问,可以转移到植⽪区。
缝合后加盖敷料包扎时,瓣部需要有适当的压⼒,以利静脉回流,但蒂部不能受到任何压⼒,以免妨碍⾎运。
7、如果蒂宽与瓣长的⽐例已超过限度;或不能按⾎管⾛⾏⽅向设计⽪瓣,因⽽估计在转移中可能发⽣⾎运不⾜影响⽪瓣活⼒时,转移前可以考虑作“延迟⼿术”。
另外在⽪瓣形成后,如发现⽪瓣远侧苍⽩或发绀,虽经适当处理,仍有⾎运障碍,估计转移后不能保证其活⼒时,可以考虑缝回原处,作延迟转移。
皮瓣手术的相关知识

皮瓣手术的相关知识《皮瓣手术:了解相关知识》在现代医学领域,皮瓣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方法,用于修复或重建人体表面组织缺损。
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外观,同时减轻疤痕形成和残留肉疣等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关于皮瓣手术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皮瓣手术?皮瓣手术是一种通过移植患者自身皮肤及其下层组织来覆盖缺损区域的方法。
医生会从身体其他部位获取皮瓣,并将其运送至需要修复的区域。
皮瓣可以包括局部皮瓣、距离皮瓣和游离皮瓣等。
2. 何时需要皮瓣手术?皮瓣手术常用于修复由创伤、烧伤、肿瘤切除或先天畸形等引起的组织缺损。
此外,皮瓣手术还可用于改善外观,例如修复面部皮肤缺损、鼻部重建或乳房修复等。
3. 皮瓣手术的步骤: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皮瓣,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来确定。
然后,医生会分离皮瓣与供区组织连接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
接着,医生将皮瓣移植至需要修复的部位,并将其连接到供区的血供系统上,确保皮瓣的营养和血液供应。
4. 皮瓣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皮瓣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感染、出血、局部皮肤坏死等问题。
此外,由于皮瓣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因此手术过程还可能导致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5. 术后护理和康复: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遵循医生的医嘱。
此外,对于某些手术,还可能需要接受物理疗法帮助恢复功能和外观。
总的来说,皮瓣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整形外科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地修复和重建人体组织缺损。
然而,由于手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在决定接受皮瓣手术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并与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评估。
第五章皮瓣移植术

第五章皮瓣移植术第一节概述一、皮瓣的定义皮瓣(skin flap)是具有自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织与本体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被转移的部分称为瓣故称皮瓣。
皮瓣的血运与营养在早期完全依赖蒂部,它既可是含血供的皮肤皮下组织,也可是单一的血管蒂,包括吻接的血管蒂,故又称带蒂皮瓣(pedicle skin flap)。
皮瓣转移到受区,待与受区创面建立新的血运后,姑完成皮瓣移植的全过程。
此时,有的皮瓣尚须断蒂修整。
二、适应证由于皮瓣有自身血液供应.又包含皮下脂肪组织等,故在整形外科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适应证有以下几方面:1、修复有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千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对有深部组织(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缺损或外露的创面,或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形成等,为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手术。
2、器官再造如鼻、唇,眼睑、耳、阴茎、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3、洞穿性缺损的修复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
此外,鼻、上腭、面颊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皮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4、增强局部血运,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可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最好采用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
且不需作断蒂手术,这样不仅可保持修复区的良好血供,并可能有较好的感觉恢复。
5、头皮及眉毛的修复仍以皮瓣移植的方法较好。
因带毛发的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往往有缺血过程,毛囊可能变性或坏死,毛发即无法生长,因之不能保证再造完全成功,而带蒂移植效果安全可靠。
三、分类既往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类:①按形态可分为扁平皮瓣与管形皮瓣(即皮管);②按取材及修复缺损部位远近而分为局部皮瓣(成邻接皮瓣)与远位皮瓣(带蒂皮瓣)。
皮瓣移植

在皮肤缺损的邻近 部位设计一皮瓣,沿一 定轴线旋转而复盖创面 。供皮区遗留的创面, 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 作辅助切口后缝合(见 下图)尽量使缝合线与 皮纹平行。如因供皮区 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 可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
(三)交错皮瓣
3
交错皮瓣
• (或称易位皮瓣,常用的有Z字形成的瓣W皮瓣 等)通过皮瓣位置相互置换,达到松解张力,增 加挛缩方向的长度,以改善局部的功能与外形。 常用于线状、条索状及蹼状疤痕挛缩的松解。做 成对偶三角形(Z形)然后互换位置即可延长挛 缩方向的长度,三角形皮瓣的角度愈大,则其增 长的长度也愈大但角度太大时常因两侧皮肤松动 受限。
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 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
增强局部血运 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
三、皮瓣的分型
推进皮瓣(又称滑行 或滑行推进皮瓣)
旋转皮瓣
易位皮瓣包括Z成形术
旋转皮瓣
旋转皮瓣
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设计一皮瓣, 沿一定轴线旋转而复盖创面。供皮区遗 留的创面,可游离附近皮下组织或作辅 助切口后缝合,尽量使缝合线与皮纹平 行。如因供皮区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时, 可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
皮瓣护理
正常皮瓣术后早期质地柔软而有弹 性,轻压后皮瓣表面皮肤,使毛细血管 排空而变苍白,去除压迫后如在3 s内恢 复充盈,则说明皮瓣血供正常,超过时 间则表明供血障碍。同时为预防大血管 损伤出血,要密切观察创面伤口渗血情 况,特别夜间应加强病房巡视。
术后护理
伤口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取皮区渗血渗液 情况,注意防止敷料脱落,抬高患 肢30度。以利于血液循环,注意观 察肢端末梢血循环和活动情况,拆 开敷料后,可予护架烤灯照射,患 肢制动5 d,并行功能锻炼。
(医学课件)皮瓣移植术

皮瓣的分类和特点
皮瓣的分类
根据皮瓣的来源和供区不同,皮瓣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腹部皮瓣、背部皮瓣 、侧胸皮瓣等。不同类型皮瓣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皮瓣的特点
皮瓣移植术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皮瓣移植术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供区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
皮瓣移植术的手术过程
1 2 3
术前准备
包括受区准备、供区准备等。受区准备包括清 创、止血等;供区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皮瓣供 区,进行必要的消毒、麻醉等。
手术操作
根据受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皮瓣,按照一定 的手术步骤进行移植。手术步骤包括切开、分 离、吻合血管等。
术后处理
包括抗感染、抗凝、制动等措施,以保障皮瓣 的成活和受区的功能。
03
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皮瓣移植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皮肤肿瘤
01
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等,手术切除后可直接缝合
创面或植皮修复。
瘢痕修复
02
对于瘢痕性秃发、瘢痕挛缩畸形、皮肤组织缺损等,可采用皮
瓣移植进行修复。
美容整形
03
如双眼皮成形术、鼻整形术、乳房再造术等,通过皮瓣移植术
可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06
学习参考资料推荐
专业书籍及教材推荐
《皮瓣外科学》第二版
该书由国内知名的整形外科专家编写,内容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皮瓣 移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皮肤与整形外科》杂志
该杂志为国内权威的皮肤与整形外科专业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指导 意义,有助于读者了解最新的皮瓣移植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网络学习资源推荐
中国知网
该网站提供大量的医学文献资料,包括中文和外文文献,可 以帮助读者括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论文、 研究报告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皮瓣移植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皮瓣移植术第一节局部皮瓣移植术局部旋转皮瓣移植,【适应证】肢体小面积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1.体位根据需要而定。
3.手术操作(1)根据创面大小、形状、位置,在其一侧创缘外设计比实际缺损略大的皮瓣。
(2)皮瓣的顶边应高于创面上缘。
旋转角度越大,超越的距离应越大。
(3)皮瓣旋转轴心至皮瓣顶角的距离应略大于旋转轴心至缺损区最远处的距离。
(4)供区在手背时,在腱周膜表面掀起皮瓣,注意防止损伤桡神经和尺神经在手背的分支。
【注意事项I1.皮瓣旋转后,靠近原创缘一侧皮肤常形成小的皱褶,早期不宜修整。
2.若皮.瓣旋转后张力较大,可在张力最大的部位做与皮肤张力线垂直的小切口。
深至皮下组织浅层以缓解张力。
3.必要时选用皮片移植修复供区创面。
4.手指掌侧、足底、手掌皮肤不宜作为局部转移皮瓣。
二、对偶三角皮瓣(Z形)移植术【适应证】四肢皮肤的线状瘢痕挛缩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3.片状瘢痕挛缩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根据需要而定。
3.手术操作(1)沿线状瘢痕的纵轴切开瘢痕。
(2)在纵轴的两侧做附加切口,形成角度相同的2个三角形皮瓣。
(3)在充分游离2个三角皮瓣后,相互换位,并缝合相对皮肤缘。
缝合后的切口呈“Z”形。
(4)三角皮瓣角度的大小,取决于挛缩线所需延长的长度。
一般三角皮瓣的角度以45。
〜60。
为宜。
【注意事项】1.跨关节的线状瘢痕挛缩,常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腱、关节囊、神经血管束的挛缩,必须在形成2个三角皮瓣的同时,松解深部的挛缩组织,使关节能被动充分伸直后,再进行皮瓣的交叉换位,以达到延长挛缩线并改变其瘢痕挛缩的力学方向。
2.若线状瘢痕挛缩线过长,2个三角皮瓣达不到完全松解的目的,也可设计多个对偶三角皮瓣,并将对偶的数组三角皮瓣互换,以达到松解效果。
推进皮瓣移植术(一)V-Y推进皮瓣移植术【适应证】手指指端皮肤缺损伴骨外露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
3.手术操作(1)在指端缺损掌侧创缘的两侧向近端做2个斜切口,2个切口相交于远指横:,形成基底部在截指平面的三角形皮瓣。
(2)切开皮肤至真皮下层,不要深及皮下组织,保证手指两侧指神经血管束不[损伤。
(3)用组织剪在“ V”形皮瓣的深面、指骨掌侧分离,并锐性切断皮肤与骨膜间3纤维隔。
(4)钩住“V”形皮瓣的远侧缘,并向远侧牵拉,覆盖指端缺损区。
皮瓣远侧缘I与甲床及指甲残端缝合。
缝合皮肤后,切口由“V”形变为“V”形。
【注意事项】根据残端缺损情况,选择掌侧或者两侧V-Y皮瓣。
受创伤影响,V-丫皮瓣的血液循环容易出现障碍。
(二)矩形推进皮瓣移植术【适应证】1.手指末节指端皮肤缺损者。
2.其他平面软组织缺损必要时也可采用。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根据需要而定。
3.手术操作(1)沿手指两侧侧中线做纵形切口至指根横纹。
勿损伤指固有动脉的指背支。
(2)在屈肌腱鞘的表面游离、掀起矩形皮瓣,使两侧指神经血管束留在矩形皮瓣内。
(3)矩形皮瓣全部游离后,向远端推进,覆盖创面。
(4)首先在拇指或手指屈曲位,将皮瓣远侧缘与指端缺损的背侧缘缝合,然后再缝合两侧切口。
【注意事项】1.矩形推进皮瓣移位覆盖指端缺损,术中必须将患指屈曲,术后患指可造成屈曲畸形,必须进行功能锻炼,逐渐拉长指掌侧皮肤。
2.为使矩形推进皮瓣能顺利向前滑动,覆盖指端缺损,拇指又不必屈曲,可在基底部“V ”形切开皮肤,直达腱鞘表面,但不能损伤指神经血管束,形成双指神经血管蒂岛状推进皮瓣。
前移后留下的皮肤缺损可植皮覆盖。
3.如需要较长的指掌侧推进皮瓣,则必须确保有一侧的指血管神经留在皮瓣上,而另一侧的指血管神经留在原位,此时指侧方切口可向近指关节近侧延长。
4.有拇指、手指指关节炎、关节损伤或拇指、手指关节屈曲受限者慎用。
5.供指有掌侧瘢痕者,或供指指动脉有损伤,供指血液供应不佳者慎用。
(三)双蒂推进皮辧移植术【适应证】四肢及腹部皮肤相对较松弛的部位皮肤缺损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根据需要而定。
3.手术操作(1)在创缘长轴一侧做平行于创缘的切口。
(2)在深筋膜浅层游离,形成双蒂皮瓣。
(3)将双蒂皮瓣向皮肤缺损区移动,覆盖创面,缝合之。
(4)供区皮肤缺损用皮片移植覆盖。
【注意事项】1.双蒂皮瓣移动性小,不宜覆盖大的皮肤缺损。
2^该皮瓣仅适于皮肤较松弛的部位,手掌、手指掌侧皮肤较紧的部位慎第二节邻位皮瓣移植术一剔骨皮瓣移植术【适应证】伤指骨关节严重损伤无法修复保留,但皮肤尚完整,邻近创面需要皮瓣修复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根据需要而定。
3.手术操作(1)残指切口方向,依所覆盖的邻近创面位置而定。
(2)切口从指端到指根部,切除指甲、甲床,剔除骨、关节,根据伤情处理肌腱,注意保护指神经血管束,将残指形成扁平皮瓣覆盖创面。
【注意事项】1.术前必须确定伤指骨关节已无法修复保留。
2.剔骨后皮瓣远端应有渗血,无渗血部分应剪除。
3.有时创面较大,剔骨皮瓣不能完全覆盖时,宜先覆盖骨端或裸露的肌腱,其余部分植皮修复。
二、鱼际皮瓣移植,【适应证】指端或指侧方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
3.手术操作(1)患指屈曲,将指端创面血迹印压在鱼际皮肤上。
据此设计鱼际皮瓣的面积和方向。
(2)切取带蒂皮瓣并掀起。
(3)供区用游离植皮覆盖。
(4)用鱼际皮瓣覆盖指端创面。
(5)用纱布卷将患侧屈曲手指与手掌间分开。
4,术后处理手指屈曲位制动,防止手指伸直,2〜3周断蒂。
【注意事项】1.术后固定应牢靠,不应有张力,以免皮瓣撕脱。
2.宜同时将与患指相邻的手指一起包扎固定。
3.注意观察皮瓣的血循环。
三、邻指筋膜瓣加游离植皮术【适应证】手指背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或骨外露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
3.手术操作(1)按受区创面设计皮瓣,将皮瓣翻转180。
到相邻手指指背。
(2)按设计皮瓣切开皮肤至真皮下层^蒂部位于远离受区创面的一侧,在真皮下掀起游离的皮肤,并翻转180'充分显露其下的皮下组织。
(3)沿邻指皮片蒂部切开皮下组织,并切开皮下组织瓣的其他两边缘,蒂部位于患指相邻缘。
(4)在伸指肌腱腱周组织表面,向患指方向游离,形成矩形皮下组织瓣,并翻转180。
,覆盖患指指背伸肌腱及创面,将皮下组织瓣的边缘与伤指创面固定数针。
(5)健指背侧带蒂皮片回植后,原位缝合。
(6)患指组织瓣表面用皮片覆盖,缝合后加压包扎。
4.术后处理相邻两指制动10〜14七3周后在两指之间断蒂,并缝合创缘。
【注意事项】1.在健指切取带蒂中厚皮片不宜过深,否则影响组织瓣成活。
2.组织瓣设计应略大于伤指创面,以免组织辮回缩,缝合张力过大,影响组织瓣血液供应。
3.组织瓣蒂部应尽可能长些,利于断蒂后相邻两指创面直接缝合。
4.邻指指背皮肤有瘢痕者慎用。
四、邻指皮瓣移植术丨【适应证】V指掌侧皮肤缺损伴肌腱和骨外露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区局部有感染病灶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
3.手术操作(1)按受区创面设计皮瓣,注意蒂部应在伤指相对缘,切开皮瓣其他边缘。
(2)在伸指肌腱腱周组织浅层掀起皮瓣,在皮瓣上下侧缘结扎切断指背静脉,将指背静脉留在皮瓣内。
(3)皮瓣翻转180。
覆盖伤指指腹创面,将皮瓣边缘与伤指创面边缘缝合。
(4)供区创面用皮片移植覆盖,缝合后加压包扎。
(5)相邻两指间用纱布隔开,两指并拢包扎制动。
4术后处理同本节“邻指筋膜瓣加游离植皮术”。
【注意事项】1.由于手指皮肤血液供应较好,故皮瓣的长宽比可放宽到2:1。
2.蒂部预留可略长些,便于断蒂后缝合。
3.相邻手指皮肤有损伤者慎用。
第二章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技术第一节关节融合术一、手指关节融合术(一)远侧指间关节融合术【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不能采用其他方法改善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术后有可能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体位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3.切口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
4手术操作(1)通常情况下,在远指间关节背侧做“9”形或“3”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澌指伸肌腱和背侧关节囊,显露远指间关节。
(2)切开两侧关节囊,向远、近端剥离关节囊,显露截骨区域。
(3)极度屈曲末节指骨,显露关节面。
去除两侧软骨,露出新鲜骨面。
(4)将截骨面紧密对合后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如克氏针固定或螺钉1定八修复指伸肌腱,缝合皮肤。
【注意事项】1.选择切口时不宜偏远,以免伤及甲基质,影响指甲生长。
2.根据需要融合于适当的角度。
通常情况下截骨时要避免侧方倾斜。
3.如截骨后未能露出新鲜骨质,或截骨面之间有缝隙,要考虑进行植骨手4.有条件时,打人克氏针后要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检査,以明确骨面的对合情况及克氏针的位置。
5.术后2周拆线,可以活动近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骨愈合后拔除克氏针。
(二)近侧指间关节融合术【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不能采用其他方法改善者。
【禁忌证】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1局部有感染灶、术后有可能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麻醉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体位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3.切口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
4.手术操作(1)通常情况下,在近指间关节背侧做纵形或纵弧形切口,切开皮肤,从中间切开中央腱束及关节囊,向两侧牵开,显露关节面。
(2)切断侧副韧带,剥离关节周围软组织,显露需要切除的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