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风赏析

合集下载

刘禹锡诗词赏析4篇

刘禹锡诗词赏析4篇

刘禹锡诗词赏析4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刘禹锡诗词赏析4篇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刘禹锡的诗歌词句风格赏析

刘禹锡的诗歌词句风格赏析

刘禹锡的诗歌词句风格赏析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我在此整理了刘禹锡的诗风格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刘禹锡的诗风格赏析11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妙,也可谓匠心独具。

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

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2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的诗风格赏析21浪淘沙·其一刘禹锡〔唐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诗歌风格

刘禹锡诗歌风格

一立意深刻,精炼含蓄。

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绝的史识,对社会政治观察敏锐。

他写诗注重立意,选材构思、塑造形象,都能从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出发,所以前人说“刘禹锡诗以意为主”。

(胡震亨《唐音癸签》)他的不少诗或针砭时弊,讽刺权贵;或讴歌平藩战争,表达要求统一的热望;或描述自己的政治生涯,表现刚直不屈的精神面貌。

立意多深刻警拔。

由于较多采用怀古、咏物等形式,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等手法,借此言彼,寓实于虚,融情于景,因而显得精炼含蓄。

如脍炙人口的怀古七绝《乌衣巷》,诗以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乌衣巷口的一抹斜晖,构成了一幅荒凉冷落的图景,并通过燕子归巢,托出王侯邸宅易为“寻常百姓家”的慨叹。

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沉思考,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全部寄寓在景物描写中,让人思而得之。

刘禹锡这类怀古诗,选取的往往只是一角一隅的景物和细节,但小中见大,含义丰富,“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具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

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也多写得尖锐泼辣又精炼含蓄。

如他被贬谪中两次被召返京后所写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绝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柳郎去后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前一首以“玄都观”暗指朝廷,以“桃花”暗指朝中新贵,表面写明媚春光,赏花胜况,实则讥讽靠打击革新派而得势的守旧官僚。

后一首用同样的借喻手法,借庙宇依旧,景物全非的自然景象,比喻新贵的红极一时又相继失势,较之上首,此诗讽刺更辛辣,态度也更倔强。

这类讽刺诗,往往用意双关,语带讽刺,曲曲写来,更觉诗意深沉隽永。

王夫之说刘禹锡“深于影刺”,(《唐诗选评》)苏辙说刘诗“用意深远,有曲折处”,(《吕氏蒙童训》)指的正是这一特色。

刘禹锡的“深于影刺”,也体现在他的咏物诗上。

如他谪居朗州时所写的《聚蚊谣》、《百舌吟》、《飞鸢操》、《白鹰》等咏物诗,对飞蚊、百鸹、飞鸢、白鹰的贪婪、豪夺等特征作了穷形尽相的描摹。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
嘿,朋友!你知道刘禹锡吗?他的诗歌风格那叫一个独特!
刘禹锡的诗,就像一场激昂的乐章,时而澎湃,时而悠扬。

比如说他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哪里是在写秋天,简直就是在向那些悲秋的人叫板!别人看到秋天都觉得凄凉,他倒好,非要说秋天比春天还强,这是何等的自信和豪迈呀!
他的诗歌还像一把犀利的剑,直刺社会的不公。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那些只看重物质的人,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吗?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只要品德高尚,又有何惧?
再瞧瞧他写的那些民歌体的诗,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就像和你拉家常一样亲切自然。

好比“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把少女那种微妙的心思写得活灵活现,是不是像极了你我年轻时的懵懂和羞涩?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就是这样既有豪情壮志,又有对生活的细腻描绘;既有对社会的批判,又有对美好品德的坚守。

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吗?他的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多彩,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难道你能不被他的诗歌所吸引?反正我是深深着迷啦!
我的观点是: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在诗歌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刘禹锡诗歌艺术特色

刘禹锡诗歌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新自然:刘禹锡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他注重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用词
精练准确,富有形象感和生动性。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节奏明快,表现出淳朴的感情和自然的景象。

2.感性表现:刘禹锡的诗歌常常以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
表现手法,表现出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以感性表现为主,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3.涉猎广泛:刘禹锡的诗歌涉及广泛,涵盖了人生哲理、风景描写、历史事件、政治意义
等多个方面。

他在表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胚时,常常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思想性。

他的诗歌主题多样,表现出了他博学多才的一面。

4.政治讽刺:刘禹锡性格豪爽倔强,他的诗歌风格也是清新俊朗,刚毅奔放,被白居易称
为诗豪。

他这方面广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后来续写的《再游玄都观》等。

这些诗歌中充满了对政治和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5.豪迈雄奇:刘禹锡的诗歌还具有豪迈雄奇的特点,他的诗歌气势磅礴、雄浑有力,表现
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精神风貌。

他在表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时,常常使用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描写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震撼的力量。

总之,刘禹锡的诗歌艺术特色十分鲜明,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感性表现、涉猎广泛为主,同时又充满了豪迈雄奇的气势和强烈的政治讽刺。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后世文学的创作。

赏析刘禹锡的诗作

赏析刘禹锡的诗作

赏析刘禹锡的诗作刘禹锡是唐代文人中备受瞩目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结构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被广泛赏析和传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刘禹锡的诗作进行赏析,欣赏他在诗词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首先,刘禹锡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感悟。

他以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思维,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融入诗歌之中。

如《陋巷重门小桥墩》一诗,他以平凡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尘世间喧嚣的厌恶和向往宁静自在的态度。

他的诗作往往是对现实的审视和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深思。

其次,刘禹锡的诗作中展现了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美丽意象,使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它们的美妙。

如《秋夕》一诗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将秋夕夜晚的幽静与繁星点点、萤火闪烁的景象娓娓道来,给人以美好的视听享受。

他的诗作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沉浸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此外,刘禹锡的诗作中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时光流转的思考。

他常以岁月的更迭、物事的变化为题材,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如《陋室铭》一诗中的“六朝如梦鸟,万里尽沙鸥”以及《陈情表》中的“无论如何,只要真心相待,获取感情的认同,好与坏都不再重要。

”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离别。

他的诗作中蕴含着对时光的思考,使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

最后,刘禹锡的诗作中抒发了他对祖国的深情和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的诗歌中常常渗透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他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祖国的山川大地、细腻的民情风貌,热爱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如《秋夕》一诗中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展现了祖国的秋天景色和民族特色,令人为之动容。

综上所述,刘禹锡的诗作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美的追求而备受赏析。

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思考和感悟,也寄托了对祖国和时代的热爱与关怀。

刘禹锡的诗作犹如一扇窗户,让我们透过它看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怀,也为我们的生活、思考和创作带来了启示与启发。

文学_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文学_刘禹锡的诗词赏析

刘禹锡的诗词赏析刘禹锡诗词赏析(一)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关于刘禹锡的诗词

关于刘禹锡的诗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以下是关于刘禹锡诗词的一些介绍和精选作品:一、诗词风格与特点刘禹锡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同时,他的诗词也充满了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

二、精选诗词作品1.《竹枝词二首·其一》内容:“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简介: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江边杨柳依依、江水平如镜的美丽景色,以及少女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波动。

其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以双关语巧妙表达了少女对爱情的朦胧感受和复杂心情。

2.《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简介:这首诗以黄河的雄伟壮阔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万里奔腾、浪淘风簸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3.《秋词》内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简介:这首诗一反传统文人悲秋的情调,以豪迈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美好。

诗人认为秋天并不寂寥萧瑟,反而比春天更加生机勃勃。

其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以鹤的矫健姿态和诗人的昂扬诗情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4.《乌衣巷》内容:“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简介:这首诗通过对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等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场景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感慨。

同时,也借古讽今,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5.《堤上行三首》简介:这组诗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诗风赏析
刘禹锡的诗歌有着跌宕、豪健、俊朗、旷达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本文试着分析这种诗风的形成原因及其诗歌风格特点的具体表现。

刘禹锡诗歌文风的形成与其二十三年贬谪远州的坎坷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与众不同的个性是刘禹锡豪壮诗风形成的根本原因,而这种个性,与刘禹锡饱经磨难的仕途经历有关。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刘禹锡的性格十分倔强,有一种认准了理不回头的精神,长期的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政治立场。

贬官十年后他被召回长安,在游玄都观欣赏桃花时,写了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正是他因对满朝志得意骄的新贵,徒有其表,并无实才,轻薄如桃花的不平而鸣——他们都是我刘郎被赶出长安后补的空缺啊。

此诗用“桃千树”、“去后栽”之句影射当朝执政权贵,由于“语涉讥讽,执政权贵见而恶之”(《旧唐书》),得罪了执政权贵,自然没有好果子吃,所以回京师没几天,他就又被贬往连州。

这一贬时间更长,过了整整十四年才返回长安。

诗人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可满园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草苔藓。

刘禹锡目睹玄都观今昔盛衰变化,思量当年“桃花”虽红极一时,但随着“种桃道士”的离去,如今是“荡然无复一树,唯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刘诗引文),“桃
花净尽”矣——那被喻为“桃花”的执政权贵全都销声匿迹。

他感慨万千,内心波澜不平,那股倔劲又上来了,又鸣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歌是上一篇的继续,但讽刺意味比上一篇更为辛辣。

曾经满园盛开的桃花,现在被一片荒草替代,当年那些志得意骄的新贵们,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呢?我这个当年被贬斥的刘郎,今天不是又回来吗?诗中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屡遭打击始终不屈的意志。

他还鸣出《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

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并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绝不让步,但一般情况下心胸开阔,遇事能想得开。

所以他的鸣不像韩愈“自鸣其不幸”,而多为豁达之言。

他被贬到郎州时三十四岁,正是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光,可又一次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适应性强,会自我调节安慰,能从悲苦中寻找到乐趣。

且看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望秋而生悲凉,可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秋日胜过春朝,天高气爽,碧空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令人心旷神怡。

诗歌抒发了诗人豪迈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

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

……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

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

他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

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就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之鸣。

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再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慨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我们再看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地区被弃置了二十三年,回来后成了出土文物一样的老古董,过去的许多朋友都已去世,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衰老颓唐。

尽管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内心十分悲苦,但把这种悲苦摆到时光流逝的广阔背景上来关照,这悲苦就多么地不值一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