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合集下载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课题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单元第二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2、了解蒙古灭西夏与金、建立元朝与统一的相关史实史实3、正确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诗歌导入:利用《沁园春》的相关诗句引入成吉思汗2、师:两宋和辽、西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对峙。

中国的再次统一,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的。

生活在北方草原的蒙古民族如何崛起?元朝如何建立?与成吉思汗、忽必烈这些人物有何关联?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学生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利用诗歌的通俗易懂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蒙古族的兴起展示蒙古族人的生活情况和衣着服饰等等,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概况师: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平静。

史料研读:展示一段蒙古歌谣,引导学生回答两个问题:歌谣反映了草原人民怎样的生活境况?如果你是当时的草原人你最渴望什么样的生活?让学生知道当时蒙古各部的混乱局面,人民渴望和平。

引出铁木真统一蒙古。

2、经过学生看图学生阅读材料和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多动脑思考问题师:为了统一蒙古各部,给人民带来和平安宁的生活,铁木真是如何做的?引导学生看课本3、思考: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有什么作用?点拨: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知识拓展——关于成吉思汗的相关史料二、蒙古灭西夏与金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按顺序说出蒙古灭西夏和金的过程,同时知道南宋与金南北对峙长达40多年,并展示相关的地图资料和图片资料,加深印象(播放元军进攻的相关视频)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展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相关资料,顺利过渡到忽必烈继承汗位,进行巩固政权,继续攻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历史背景;(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成就;(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元朝的统治范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原因;(2)运用地图识记、时间线索法,掌握元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2)树立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2)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忽必烈的统治措施。

2. 教学难点:(1)蒙古草原上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与统一;(2)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民族政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备齐教学用具;(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堂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内容;(2)搜集有关蒙古和元朝的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南宋的建立;(2)提问:你们知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部分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蒙古的兴起原因;(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蒙古和元朝的历史资料。

3. 课堂讲解:(1)讲解蒙古草原上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与统一;(2)讲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成就;(3)介绍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及元朝的统治范围。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蒙古的兴起对我国历史的影响;(2)分组讨论元朝的建立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5. 总结拓展:(1)总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的主要内容;(2)提问:你们认为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绘制蒙古和元朝统治范围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中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蒙古族在13世纪兴起并建立元朝的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元朝的建立。

本课对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多民族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蒙古族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成吉思汗的主要事迹和其对中国的影响;•理解元朝的建立和贡院制度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课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汇、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的兴起与蒙古族的发展;•元朝的建立及其重要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探究理解能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草原上奔驰的蒙古骑兵和壮丽的元帝国建筑,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与元朝的历史背景。

2.呈现主题•给学生出示本课的标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猜测课文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针对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关键词汇和历史事件。

4.解读课文•通过师生互动,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蒙古族、成吉思汗、元朝等,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重要性。

5.重点内容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成吉思汗的崛起展开深入讨论,包括他的背景、经历、领导能力和军事策略等方面。

让学生理解成吉思汗的成功与元朝的建立之间的关系。

6.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为小组或个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图书或上网等方式,展开研究,进一步了解成吉思汗的事迹和元朝的贡院制度。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4)认识元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的兴起原因;(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4)利用历史文献,探讨元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和自豪感;(2)认识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元朝的疆域范围;(4)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5)元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分析;(2)元朝的疆域范围和民族政策;(3)成吉思汗、窝阔台统治措施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背景;(2)提问:同学们知道成吉思汗吗?他有什么事迹值得我们学习?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的兴起原因;(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蒙古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和过程;(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相关案例;(2)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3)教师点评案例分析,总结成吉思汗、窝阔台的统治措施。

5. 地图学习:(1)教师展示元朝疆域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2)学生观察地图,回答有关元朝疆域的问题;(3)教师点评地图学习成果,总结元朝的疆域范围。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课件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和研读课本内容,并结合历史史料,得出蒙古族的 生活特点和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和提取教材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活程 动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识别地图,培养学生提取教材有效 信息的能力和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定了小解,组且合通作过探影究视法剧、等读途图径对法成、吉情思境汗设的置故法事有一定的
了解,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对 对成吉思汗人生经历与历史贡献的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元 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缺乏理解,总体 上,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通过创设 情境、史料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一 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 一步思考问题。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 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
1.通过阅读教材,说 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
出蒙古族的兴起、成 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
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 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实;
3.通过阅读材料
结合材料,小组
01
合作探究元朝统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
蒙古灭西夏、灭金的 概况,观察地图指出
1.新课导入
视频 导入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设置问题启发并引 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激发了学习 兴趣。
2教.学新过程课教授
蒙 古 族 的 兴 起 与 元 朝 的 建 立
活动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活动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活动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活动四:课堂小结 活动五:达标检测
活动一:成吉思汗统一 论从史出,激思提升 蒙古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至14世纪的兴起,以及元朝的建立和发展。

教材内容包括: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忽必烈的即位,元朝的统治和衰落。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通过讲解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和影响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学生可能对元朝的统治和衰落有一定的疑问,需要通过讲解和讨论来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讨论,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蒙古族和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忽必烈的即位,元朝的统治和衰落。

2.教学难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和过程,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和影响,元朝的统治和衰落的原因和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详细讲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忽必烈的即位、元朝的统治和衰落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蒙古族和元朝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0课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蒙古族在13世纪时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插图、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蒙古族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

本课是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重点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具体过程,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贡献,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历史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兴起,成吉思汗的统一事业,元朝的建立。

2.教学难点: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蒙古族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贡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意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梳理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过程。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
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
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
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
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
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
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
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
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
2.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说教材】
1、先说教材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一方面结束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另一方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因此,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掌握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了解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史实,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影像资料、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学史,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元朝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3、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说学情】
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辽宋夏金的政权更替,有了一定的背景础知识作为铺垫。

而且学生处于七年级阶段,学史兴趣较浓,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开始尝试独立思考问题。

但是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疲惫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

所以,本课设计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分步性,以及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同时小组讨论,趣味答题,激发学生兴趣。

【说教法、学法】
教法:同步学案法合作学习法知识结构图法趣味答题法学法:列举归纳法合作学习法对比分析法
【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新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历史惯有的时间线索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做如下构想:
1、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齐读朝代歌引入,以朝代更迭顺序开火车,使学生明确朝代的先后顺序,明确元朝在古代史中的位置。

随后,定位到这节课的背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回顾并立政权的名称及建立的民族,体现知识的前后联系与贯通。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最终谁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
趣。

2、讲授新课
(1)在学习之前,展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学习效率更高。

(2)学案导学,明确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太长,所以我将学生自主学习分步进行,一方面落实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学习效率。

(3)完成导学案知识梳理后,及时记忆,后通过课件巩固强化,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当堂消化吸收。

(4)对于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采取如下突破法:通过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成吉思汗有初步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归纳和总结本课知识。

成吉思汗为何能统一蒙古,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他伟大的功绩是什么,如何评价成吉思汗,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使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利用材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本课第二重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完成最基本的知识梳理,通过读图学史,让学生直观感受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5)对于本课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采取如下突破法:通过拓展延伸回顾中国封建社会几次大一统的过程,结合出示中国历史朝代纪年图,通过对比、读图分析,得出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中国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基础。

(6)在总结归纳方面,通过重要历史事件排序法,使学生能够以时间为线索完成知识的自我梳理与总结。

(7)学生自我梳理与总结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课知识框架,教师以时间为线索,以板书形式呈现本课知识框架。

并强调本课的重点。

3、反馈练习方面,通过趣味答题,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

4、学案最后一部分能力提升作为本节课的作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突出自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运用,突出对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突出历史的时序和前后延续性。

2、预想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点,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小组讨论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活跃课堂气氛。

以后我会在备学生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探究如何上好高效、生动、有趣、丰富的历史课。

备课人:苏丹
2017年3月2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