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一、【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及元朝的建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和元朝建立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1. 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

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

3. 元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1. 蒙古族兴起的原因。

2. 元朝的建立背景及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蒙古族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以及元朝的建立。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蒙古族兴起的原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以及元朝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5. 案例分析:分析蒙古族兴起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

2. 蒙古族生活场景图片。

3. 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蒙古族兴起的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兴起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 运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十、教学内容:1. 蒙古族兴起的历史背景。

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

3. 元朝的建立及其意义。

4. 蒙古族兴起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与蒙古帝国的扩张。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方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经过及其主要成就。

(3)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蒙古族兴起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探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举措及其历史意义。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增强学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认识和重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经过及其主要成就。

(3)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元朝建立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互动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有关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多媒体:PPT、地图、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蒙古族兴起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蒙古族兴起的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经过及其主要成就。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元朝建立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尊重和敬仰民族英雄成吉思汗。

(2)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建立起强大的元朝。

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合作探究: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教师分析: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材料:《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歌: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合作探究: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教师分析: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师讲解: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

他统治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教师分析::(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教师分析: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汇融合。

如何向学生传达这段历史,既要有系统性,又要有趣味性,就需要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通过名人名言等引发学生对于该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在介绍《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之前,使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二、正式教学1.借助地图等工具给学生展示世界格局、亚洲的地形和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

2.介绍蒙古族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包括蒙古族的起源、传说、习俗和语言等。

3.深入了解成吉思汗的故事,包括他的军事手段、用人之道以及治国理念等。

4.讲述元朝建立的历史各个阶段,如元世祖忽必烈的即位、建立大都等。

5.探究元朝政治体制、经济特点、文化活动和蒙古族对于元朝的贡献等。

三、互动环节1.分角色模拟元朝的官员、商人、艺人等生活情境,模拟各自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等情况。

2.总结元朝的历史和成就,和学生一起分析元朝与其他朝代的不同和优劣之处。

3.组织学生进行元朝的饮食、衣着、房屋等方面的展示和比较,加深对于元朝历史文化的理解。

四、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开展元朝文化的研究,通过调研、课件展示、报告发表等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元朝的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

五、课后拓展1.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加深对于元朝的历史研究。

2.用轮廓图绘制元朝地图,加深对于元朝的地理了解。

3.观看历史纪录片,加深对于元朝的历史认知和理解。

通过这些步骤的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精选4篇)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篇1【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B.金灭亡后C.契丹灭亡后D.匈奴灭亡后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B.整顿吏治C.注重农桑D.改用汉姓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包括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重要史实。

(2)掌握元朝建立的过程、时间和开国皇帝。

(3)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成吉思汗等杰出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元朝统一全国。

2、教学难点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蒙古族音乐或展示蒙古族特色的图片,如蒙古包、骏马等,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新课讲授1、蒙古族的兴起(1)展示地图,介绍蒙古族生活的地域范围和自然环境。

(2)讲解蒙古族的早期历史,包括部落分散、相互争斗的情况。

(3)重点讲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和原因。

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成吉思汗的英勇和智慧,如他如何历经艰难险阻,最终统一蒙古。

2、元朝的建立(1)介绍忽必烈的身世和他的政治抱负。

(2)讲述忽必烈建立元朝的经过,包括定都大都(今北京)等重要史实。

(3)分析忽必烈能够建立元朝的原因,如他的治国策略、对汉文化的借鉴等。

3、元朝的统一(1)展示元朝疆域图,与之前朝代的疆域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元朝疆域的辽阔。

(2)讲述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包括灭亡南宋等重要事件。

(3)组织学生讨论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课堂小结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蒙古族兴起的关键人物、元朝建立的时间和皇帝、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等。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Ⅰ教学分析班级七年级学科历史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教学方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具使用电脑网络教室【重点难点】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蒙古人》)作品介绍:蒙古人(蒙古族)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

全世界蒙古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

称“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在十三世纪初年,蒙古的部落是由铁木真(成吉思汗)所统一。

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的大统一,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奠定了现在中国的领土,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尤其是元朝首次实现了全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最大范围的大统一,并把以前中原王朝无法统一的青藏高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在多民族统一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设置目的:歌曲导入(汉语、蒙语)图片导入。

创设一种语言环境,体悟历史伟大。

汉语→蒙语→满文;汉人→蒙人→满人;中原→中华→中国。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各自优秀,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同学反馈: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一员,长期的分裂局面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蒙古人担负起这个责任。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留白
复习旧知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学生自主回顾
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
情境导入
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
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
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
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
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
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
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
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
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蒙古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1.背景;蒙古族的兴起
2.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

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

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

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提问:
(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
(2)结合课本《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

教师归纳: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闲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了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

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
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

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

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

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

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定的。

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识拓展•文天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重点指出两句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文天祥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和学习他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提问: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归纳: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髙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
蒙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60年)——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1272年)——灭亡南宋(1276年),统一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