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地理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主要知识点】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

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3.路径: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导学案课时:1课时使用时间:_____年 ___月 ___日【使用说明】1.通过自主学习,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书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该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

【课标要求】1.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气象灾害的类型。

2.掌握主要气象灾害的含义、分布。

掌握台风和寒潮的含义、路径及灾情。

3.分析我国旱灾的时空分布、形成原因与灾情。

分析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各种自然灾害的链发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难点: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备注)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优质导学案-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优质导学案-最新教育文档

导学案

.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蒸发量大.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5.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
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
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
配均匀
右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
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
相等。

读图,回答第第6题。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B.②C.④D.⑤
7.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
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图13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14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8-9题。

8.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A.地势起伏小且坡度较陡,重力作用强
B.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C.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9.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14中O点,②


o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高中地理 2.4 气象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2.4 气象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对比识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学会分析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分布。

德育目标1.通过对寒潮、台风等正反两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看待问题。

2.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学生“防灾、抗灾〞意识,提高应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

●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教学方法1.采用读图指导法,分析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分布,理解本课难点。

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

●教具准备录像节目、报刊资料、投影仪(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了解到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同时通过大气运动,大气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有一些影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台风、洪涝、干旱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4.5气象灾害〞(板书)[讲授新课](投影资料)同学们,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气象灾害的严重性,而且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板书)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二、主要气象灾害(板书)(一)台风(板书)(投影材料)(设问)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哪些省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1.台风的时空分布(板书)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4-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3.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4. 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5. 掌握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及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6. 认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主要危害。

【重点难点】1. 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 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知识链接】一、旱灾 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3.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 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季节相吻合⑨ 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 ,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二、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地区表现次数北方⑭______、⑮______、霜冻、暴风雪等⑰________最多,⑱__________次之,再次为西北和⑲________,⑳______最南方降温、⑯______、雨雪等少四、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种类:①________、寒潮、②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③________________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导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导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导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导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导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2。

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2。

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重点难点】1.中国自然灾害的三个主要特点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知识链接】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灾害种类多样(1)原因错误!(2)表现: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④________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2.灾害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⑤________。

3.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旱灾-—黄淮海平原、⑥____________。

洪涝——⑦___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震—-⑧________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

低温冷害——⑨________地区。

台风--⑩____________地区。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人员伤亡损失大(1)原因错误!(2)表现:成灾人口集中在山东、⑬______、河北、⑭______、湖北、⑮________、湖南和江西等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台风造成的损失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5、影响地区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题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设计
教师
授课
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重点
难点

选修5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选修5学案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 第1课时

前言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旱灾学案(人教版选修5)【学习目标】 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旱灾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区域特点干旱区常年⑤______,很少出现⑥______半干旱区十年九旱东部季风区⑦________3.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时间上的交替性: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出现。

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空间上的交错性:即此涝彼旱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⑧季节相吻合⑨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⑩,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基础达标练考查点旱灾2011年春季以来降水的持续偏少,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

近期,网民痛陈长江大旱致使自然人文景观消匿。

读图回答1~3题。

庐山瀑布对比图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A.棉花、甜菜B.春小麦、花生C.水稻、油菜D.玉米、大豆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方法技巧练方法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方法技巧“思考”教材P47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旱灾案(人教版选修5)
【习目标】1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2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旱灾
1.总体特点
(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

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

2.区域特点
3
的发生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4.灾情
(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旱灾
2011年春季以降水的持续偏少,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

近期,民痛陈长江大旱致使自然人文景观消匿。

读图回答1~3题。

庐山瀑布对比图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
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
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
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
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
方法技巧
“思考”教材P47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东部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区,对降水的需求量高,所以一旦干旱,易成旱灾。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半湿润②湿润③30%④8⑤干旱⑥旱灾⑦灾情重大⑧生长发育⑨水土资⑩耕地多
基础达标练
1.[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
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
2.[西南地区主要的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
3.D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

华北地区由于雨季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 方法技巧练
B [我国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而“十年九旱”出现在半干旱区;盛夏季节,东北地区常有久睛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在副高影响下形成“伏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城市供水,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华北地区春季升温快,蒸发旺盛,此时正值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