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件1

B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 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 定国号为元 D 灭亡金朝
B
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 南宋灭亡 ③ 元朝的建立 ④ 西夏、金灭亡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返回
B
2、阅读下列材料: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民族融合情况 (2)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元朝时,又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 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服 饰
蒙古包
草 原
奶 茶
蒙古国的建立
时间: 1206年 建立者: 铁木真 民族: 蒙古 尊称: 成吉思汗 铁木真的贡献: 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政权
意义: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蒙古大汗国的扩张 (地跨欧亚)
蒙古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 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民族融合的作用: 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
• 元朝在我国历史的作用:
• ①统一全国; • ②建立行省制度; • ③中外交往频繁; • ④对台湾和西藏实行有效的管辖; • ⑤促进民族融合
4、元朝时候,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 内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中书省
D B
7、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A 蒙古族 B 回族 C 畏兀尔 D 色目人 8、在元朝划分的四等人中,政治、法律地位最低 的是 A 汉人 B 南人 C 色目人 D 蒙古人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谢 谢
蒙古
1206
西夏
1271
金 南宋
1227--1276
畏兀儿 吐蕃 发 行 大理 展 省 经 制 济 度
元
1279
民 族 融 合
பைடு நூலகம்后与你的同学讨论:
• 1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是什么? • 2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为什么? • 3你是否为历史上存在的强大的蒙古 帝国感到骄傲? • 4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二)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 澎湖和琉球。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有哪些?
1、实现统一,结束分裂局面。第一个由少数民 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疆域空前辽阔。 2、设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 于元朝。 3、加强对西藏管辖,设宣政院管理藏族事务, 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4、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民族融合的发展
课堂练习
退出
乱世中 的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 蒙古,被推举为大汗, 尊称“成吉思汗”, 建立蒙古国,
蒙古1227年灭亡西夏 蒙古1234年灭亡金
蒙古1254年灭亡大理
1271 年忽必烈 1272 年定都大都 建立元朝 此城,在金代称 为中都
1276年元军 攻破临安, 南宋灭亡, 统一中国
(3)阅读课本68页元朝运河图,课本第4页隋朝运河图,说 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4分)从图中可以看出 元朝除了运河外,还开辟了哪一运输路线?(1分)这两条运 输路线的共同作用是什么?(1分)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 呈大弯曲状。 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 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 抵达大都。 海运 便利南粮北运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元朝的政治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行省之 下设路、府、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
输标02入题
元朝还设立了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负责管理全 国行政事务。
01
03
元朝还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 个等级,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不同等级
的人享有不同的政治地位和社会权利。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目录
• 蒙古族的兴起 • 元朝的建立 • 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意义
01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的起源
01
02
03
源自东胡
蒙古族源于东胡,是古代 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
部落联盟
13世纪初,蒙古部落联盟 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崛起。
地理环境
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为蒙 古族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
经济繁荣
蒙古帝国的征服促进了东西方贸易 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文化交流
蒙古帝国的崛起促进了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02 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
01
12世纪,蒙古各部落混战,铁木 真在部落战争中崛起,通过征服 和联合其他部落,逐渐统一蒙古 各部。
02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 尔浑河)源头召开忽里勒台,即蒙 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 “大蒙古国”。
蒙古族的发展
统一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通过征服战争统 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
扩张领土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及其 后继者的领导下迅速扩张, 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 地区。
政治制度
蒙古帝国采用千户制等政 治制度,实现了有效的统 治。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5篇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 ”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
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
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练习巩固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B.忽必烈C.阿保机D.阿骨打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B.金灭亡后C.契丹灭亡后D.匈奴灭亡后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B.整顿吏治C.注重农桑D.改用汉姓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成吉思汗有一定的印象和评价,所以在学习时,以“成吉思汗”为题导入新课,直接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如: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着重讲解重点内容、观察法等。
【媒体选择与设计】
利用POWERPOINT教学,用大屏幕出示。
【教学过程】。
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
古 , , , , , , , , . . . . , , , , . . . . 蒙 古
统
一
前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 ---• ----------
, , ,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 年
成吉思汗之死
巨星殒落
公元1227年7月,成吉思汗 年 月 公元 在攻打西夏的战争中, 在攻打西夏的战争中,病逝 于清水县六盘山。 于清水县六盘山。他临终前 向诸子讲述了联宋灭金的战 略,同时叮咛诸子在他死后 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 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及 避免西夏军因此而增强反抗 的斗志。 的斗志。
回族
唐朝以来,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 波斯人、阿拉伯人, 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 伊斯兰教,同汉、 伊斯兰教,同汉、蒙、 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 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元朝时期形成 到元朝时期形成 一个新的民族—— 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回族。
民 族 融 合 的 发 展
历史教研组
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
第12课 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铁木真 统一蒙古
蒙古兴起: 世纪 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逐渐兴起。 世纪, 蒙古兴起:12世纪,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逐渐兴起。 蒙古国建立:铁木真:争战多年, 蒙古国建立:铁木真:争战多年,统一蒙古 1206年,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为成吉思汗,建国。 年 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为成吉思汗,建国。 成吉思汗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对蒙古族作出了哪些历 史贡献? 史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
1271年 1271年
2.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 2.南宋灭亡和元朝的统一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元
元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灭西夏(1227,金(1234),大理(1256)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 1272年定都大都。 元于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 于1279年统一全国。
元
元统一过程 灭南宋
(1276)
南 宋
想一想: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 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 隋统一南北朝、 元朝建国。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抗元
思考:
元朝的统一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人心所向,大势所 趋,而文天祥组织了 抗元斗争,却又受到 后人的敬佩,这是为 什么? 不畏强暴,坚贞 文天祥(1236-1283年)
契丹(辽) 西夏
你知道吗: 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 出现了那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北宋
蒙 古
西夏 吐蕃诸部
金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 元朝的建立
课前预习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人物、时间、时间) 2、元朝的社会经济等发展状况和行省 制度的实施(目的、内容、作用) 3、民族融合在元代具体表 现和作用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描述到“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难道成吉思汗只 是一个莽夫?如果你认为不是,那么成吉思汗 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统一了蒙古。 1206年,建立蒙古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元朝统一全国 的经过? 1271年,忽必烈
蒙古(元) 建立元朝,后定 都大都
3、行省制度 4、民族融合
①表现 ②作用: 促进了个民族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前言蒙古帝国作为中亚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帝国,在全球历史上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其建立起来的元朝,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朝代。
要说清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需要从蒙古草原的奴隶社会讲起。
蒙古的奴隶社会在蒙古草原,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当时是一个奴隶社会。
在这个时候,蒙古和大部分亚洲地区一样,也是以农耕为主。
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草原上大约有10万个氏族,属于相当零散和落后的状态。
隆盛时期到了公元4世纪,匈奴王国的出现让蒙古得以在千年历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迹。
匈奴王国的崛起促进了蒙古的经济文化的提高。
公元5世纪末,匈奴王国的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亚洲。
匈奴王国作为一个草原上的一个强大国家,无疑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蒙古的统一到了蒙古草原,在匈奴王国覆灭后,出现了一连串的国家。
到了12世纪,蒙古部落在圣人柴多格和伪陰主乌克汗的带领下成为草原上的主宰。
十分之一制度的出现使得蒙古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终,在成吉思汗的号召之下,蒙古各部统一,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成吉思汗的征战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和中东。
他的征战是史无前例的,在整个中亚地域内形成了一股蒙古的狂潮。
最终,蒙古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征服了整个亚洲地区,位置权西起波兰南部,东到朝鲜和日本,北到中俄东北,并扩大了蒙古的领土。
元朝的建立通过长期的征战,蒙古成吉思汗让整个亚洲地区都认识到了蒙古的强大。
不久,蒙古自东夏过境南下,占领了中原。
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各自掌控了草原、欧亚大陆和中国中原地区。
最终,成吉思汗次子忽必烈掌握大量蒙古贵族的支持,成为了元朝的建立者,并发动了攻打南宋的战争,使得华北地区逐渐被统一。
元朝的影响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元朝期间,各类文化艺术形式蓬勃发展,元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时期,尤其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比如汉文化的传承和印刷术的发明,对整个中世纪的人类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郑佳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继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有建树,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行省制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
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
讲述时应结合《元朝疆域》图讲明以下几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
应使学生明确三点: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教法建议1.导入新课时我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我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2.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应突出成吉思汗这个人物。
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经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
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强感性印象。
强调蒙古政权的建立,是成吉思汗最大功绩。
讲蒙古政权建立的作用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动脑筋”中所引用的《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没有逃避地方……”以突出蒙古政权建立的作用。
3.关于元朝的建立,过程应从简。
为使学生条理清晰,提高课堂效率,也可借助于地图或多媒体课件讲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过程,并注意突出两件大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灭南宋。
关于文天祥抗元,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或讲述文天祥抗元故事,学习他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酌情介绍《过零丁洋》及《正气歌》。
4.元朝的社会经济和对外交往,应从农业、水陆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大都、中外往来等几方面讲述。
讲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措施之前,可先简述一下蒙古贵族对农业的破坏,以突出元世祖对农业的重视。
讲述交通运输业,一定要结合地图,并注意“会通河”与“通惠河”不要混淆。
讲明元朝商业的繁荣,可以元大都为例,并强调它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来自亚洲、东欧、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以引出当时中外往来频繁的景象。
关于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我可适当补充些有关的故事和材料。
5.讲述行省制度之前,应先挂出或打出课件《元朝疆域》图,并将元朝的疆域与汉、唐版图进行对比,强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这即是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
行省制的内容介绍,应力求简捷。
因为它涉及元朝的整套统治机构,较为复杂,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介绍可分为:①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可指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的范围);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关于行省制度的作用,应指出它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6.关于民族融合的讲述,应先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
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所引用的元末诗歌,以加深印象。
最后强调民族融合的作用。
7.全课讲完小结时,可提问学生:“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我再总结强调元朝的历史地位。
三、学法指导1.本课在全册教科书中属于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则侧重于讲民族关系的发展。
除文化外,元朝部分只占一课书,所以内容繁多,从蒙古兴起一直讲到元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
全课只设两大子目,一是“一代天骄”统一蒙古,二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学习时可把重点放在第二子目。
2.理清基本线索,弄清各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帮助我们认识元朝的整体面貌。
3学习时注意提取知识点,本课涉及三个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大事。
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四、问题探究动脑筋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结合课文想想,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这是文天祥的诗。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3.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对于这两种情况,我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案可不固定。
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故事会:搜集有关文天祥的故事,在班级小组里交流。
或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小组,一同去寻访有关文天祥的历史遗迹。
蒙古官员同汉族官员一样,都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
他们饮酒作乐时,都由许多仆人侍候,仆人为主人把盏敬酒,并击鼓吹奏为之助兴。
2.议一议: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
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Unit 10 (part 1)云龙学校杭静教学设计方案Teaching Objectives:Practise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and exclamatory sentences again and learn more conversations.Properties:Recorder, Overhead ProjectionLanguage FOCUS:The simple future tense and exclamatory sentencesTeaching Procedures:I. Organizing the classT: Lets listen to a duty-report as usual. Then Ill let you retell his story. So please listen carefully.II. Revision1. I really hope he will be well again soon.2. The radio says it will stop raining tomorrow.3. Will your friends come to see you next Saturday?4. They wont arrive here on time tomorrow morning.5.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visit the History Museum. III. Leading inLanguage points1. dont like sth.2.1 think + subject + verb.3. The radio says + subject + verb. (about the weather)4. get + comparative degree (s) of adjective (s) .IV. PresentationT: Open your books and look at Exercise One.Listen again and repeat after the tape.Read the dialogue together, then individually.At last, let the students act it out.V. PracticeT: Look at Exercise Two.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dialogues, read them loudly.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s: play football, on our school playground, climb the mountain, have to do, stay home, do some reading. It’s better to do sth, on rainy days. Im afraid… ,goroller-skating, would you like to do sth? play with sb, make a snowman.Notes:1.have to doI have to finish doing my homework today.He has to hand in his homework now.2.Its better to do sth.3.I’ m afraid….4.Would you like to do sth?(Now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some different dialogues with the patterns given in students Book.)For Example:A: Wow! What a heavy snow! Im afraid you cant play football. Jack. What will you do?B: I can go ski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Jim?A: Certainly! Let’s carry our skiing-gearsB: OK./Come on!VI. Listening PracticeT: Look at Exercise Thre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write down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cities on Page 139.VII. Exercises in classT: Let s do some exercisesChang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two ways.1. Mary is a nice girl.2. It s an easy lesson.3. They are delicious dishes.4. Peter and Tom are good children.5. It’ s cold today.教学反思:1.让学生明白,外国人在见面时习惯问天气,而不是问其他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