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竖向规划设计
[建筑]竖向规划共40页文档
![[建筑]竖向规划共40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48ce42e01f69e31433294ef.png)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竖向规划的概念和任务 地面的竖向布置 竖向规划的规定 竖向规划的步骤 竖向规划的表达形式 竖向规划各阶段内容和深度 竖向规划成果 龙翔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简述
第一章 竖向规划的概念和任务
竖向设计的概念:(垂直设计、竖向布置)
根据场地标高确定场地内建筑室内标高。
竖向规划简述
第四章 竖向规划的步骤
在场地地形处理标高过程中,可以反过来再调 整道路的标高。一般来讲与道路相邻的场地标 高要高,而建筑室外标高更高,建筑室内标高 为最高。
这样由道路至地形,再由地形至道路,经过几 次反复调整,并结合不同方案土石方计算结果, 进行分析比较,最后确定合理的结果。
竖向规划简述
第一章 竖向规划的概念和任务
竖向设计的基本任务:
1.提出地形处理方案,设计地面标高,使之满足:
道路交通要求 地面排水要求 建筑布置要求 城市景观要求
2.处理设施交叉节点标高问题 3.估算土方量和投资
竖向规划简述
第二章 地面的竖向布置
地面的竖向设计布置形式 (场地平整程度、高差变化)
第四章 竖向规划的步骤
首先根据道路的红线得到场地地块,根据土石方平衡确定地 块标高,以此标高为道路设计标高的参考值。
道路是场地设计的骨架,首先进行场地主要道路定线。从确 定主要道路中线交点、折点、起伏变化点的标高开始,计算 出道路分段长度与坡度,使道路成为一个高低不同各点相连 的立体网架。
根据道路标高确定与道路相邻的场地标高。
等于0.5。
竖向规划简述
第三章 竖向规划的规定
竖向规划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方案探讨规划居住区应当从区域联动角度出发,并向其中融入一些生态网络的内容,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水平,基于此,本文研究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原则,并进一步讨论居住区规划竖向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建立,从地形分析、规划用地、土方平衡、高程控制、调配方向五方面入手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标签:竖向规划;地形分析;土方平衡展开居住区竖向设计活动,需要与居住区的周边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同时也要考虑到居住区本身的规划要求。
展开竖向规划设计活动,要做到对周围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并实现对土石方的有效平衡,尽可能减少防护的工程建设量。
为工程管线的敷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发生洪涝,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
1 居住区规划中的竖向规划设计原则1.1 布局要满足规划标准:在进行小区的竖向规划时,应该对小区建筑物用地的选择和建筑布局同时有综合的考虑。
以保证小区的平面规划达到统一的标准,另外在竖向上相互之间也能良好协调,做好小区的竖向规划,保證小区内建筑物的空间布置和空间景观是合理的,同时也能实现对环境的科学规划和设计。
1.2 高程要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展开小区的竖向规划设计工作,要保证与小区内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相符合,也要符合小区道路布设的相关要求,能够达到标准的车辆交通和人行交通的要求,确保小区内的地面排水和防洪达到较好水平,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
竖向规划要能够较好满足小区的用地功能要求,高填深挖的施工手段应该尽量减少使用。
除此之外,还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土石方、挡土墙和防护坡的使用。
要知道小区的竖向规划会深刻影响到小区的平面布局,确保竖向规划合理,才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应适当减少土方工程量,也能对环境起到较为积极的保护作用。
1.3 竖向规划要满足环境需求:当前环境设计是居住区规划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运用三维空间的概念能更好指导规划设计,实际在考虑小区的规划设计问题时,应该从平面和竖向两个角度出发。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讲义3101

第三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第十章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近几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真题情况第一节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一、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原则(1)应对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使各项用地在平面与空间避免相互冲突。
(2)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注意相互协调。
(3)城市用地竖向土程规划应充分发挥生地潜力,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4)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应注章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二、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内容与深度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分区规划阶段及详细规划阶段。
工作内容与具体做法要与该阶段的工作深度、收集资料、所要综合解决的问题相适应。
(1)总体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分析地形地貌,确定主要控制点规划标高。
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评价建设用地条件,确定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防洪排涝及排水方式;确定防洪(潮、浪)堤顶承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确定无洪水危害内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的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的控制标高;确定城市主干路与公路、铁路交叉口点的控制标高;分析城市雨水主干路进入江、河的可行性,确定道路及控制标高;选择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确定主要观景点的控制标高。
(2)分区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区规划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除有上述总体规划的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内容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确定主、干路范围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干路交叉点、转折点控制标高、道路的长度和坡度等技术要素;补充总体规划的用地坚向规划中缺少的其他制标高。
(3)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的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和它们的坡度、长度等技术数据;初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抬制标高。
(4)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内容与深度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进一步分析、核实各级道路标高等技术数据;落实街区内外联系道路(宽3.5m以上)的控制标高,保证通车道及步行道的可行性;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工程管线敷设,进行街区内其他用地的竖向规划,确定各项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如类型、位置、规模、估算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
NO12第十章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小).ppt

2019/10/17
居住区规划原理
25
(2)作断面图:根据各断面的自然标高和设计标高, 在坐标纸上按一定比例分别绘制各断面图。绘图时, 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比例可以不相同,一般垂直方 向放大10倍。
2019/10/17
居住区规划原理
4
2.台地规划原则
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各类建筑与用地的规划 布局相协调,将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 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内。
对一般居住建筑,常采用小台地形式;而对公共 建筑,台地间高差宜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2019/10/17
居住区规划原理
(4)竖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 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及挡土 墙、护坡等防护工程数量。
2019/10/17
居住区规划原理
3
第二节 竖向规划的技术规定
一、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与结构,结合自然地形,一般 将地面设计为平坡、台阶、混合等三种形式。 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形较平缓,地面常 设计为平坡;河岸用地常考虑低矮台阶与植被组合, 形成缓坡。 当用地平均坡度大于8%时,地表水冲刷加剧,同 时人们步行感觉不便,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 达1.5m左右时,宜采用台阶式,或台阶与平坡结合的 混合式。
2019/10/17
居住区规划原理
16
二、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多用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丘陵地 区的居住区规划。
通过设计等高线,可以较完整地将任何一块规划 用地或一条道路与原来的自然地貌作比较,并反映填 挖方情况,确定街区四周的红线标高及内部车行道、 建筑四角的设计标高。
第十章 竖向规划设计

(1)建筑
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住宅30-60cm 学校、医院 45-90cm.(多雨地区宜采用较大值。高层建筑、土质较 差或填土地段还应考虑建筑沉降。)
(2)道路
机动车道纵坡一般≤6%,困难时可达9%,山区城市 局部路段坡度可达12%。但坡度超过4%,必须限制坡长:
5-6% 坡长≤600m
6-7% 坡长≤400m
建筑和场地的标高要满足防洪的要求; 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少挖。
18
六、竖向设计步骤
①竖向设计应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规划设计工作开始,首先对基地进行地形和
环境分析,研究其利用和改造的可能性,用地的 竖向处理和排水组织方案,结合居住区或小区规 划结构、用地布局、道路和绿地系统组织,建筑 群体布置以及公共设施的安排等作统一的考虑。
21
六、竖向设计步骤
⑥进行细部处理,包括边坡、挡土墙、台阶、 排水明沟等的设计。
⑦竖向设计往往需要反复修改、调整,尤其 是地形复杂起伏的基地,测量的地形图往 往和实际地形有相当大的出入,需要在设 计之前,仔细核对,而在施工中需要进行 修改竖向设计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
22
七、竖向规划图纸表现
23
竖向设计图图例
广场坡度以≥0.3%,≤3%为宜,0.5-1.5%最佳;
儿童游戏场坡度0.3-2.5%; 运动场坡度0.2-0.5% ④草坪、休息绿地 • 坡度最小0.3%,最大10%。
城市规划原理竖向规划设计

第四节 道路与广场的竖向规划
一、车行道的纵坡与横坡
最小纵坡不低于0.3%~0.5%,最大纵坡不大于7%~9%, 并对大纵坡路段进行坡长限制。
道路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横坡为1.0%~2.0%。
二、道路交叉口与广场
交叉口范围内的纵坡应小于或等于3.0%。广场坡度 0.3%~3.0%。
三、梯道 坡比值1:0.35~1:0.40,梯道每升高1.21~5米
二、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
(1)竖向规划应与用地选择及建筑布局同时进 行,
(2)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及空 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3)竖向规划应满足各项建设用地及工程管线 敷设的高程要求,满足道路布置、车人交通要 求,满足排水、防洪、排涝要求;
(4)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等防护工程 量。
第二节 竖向规划的技术规定
一、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
一般将地面设计为平坡、台阶、混合等三种 形式; 平坡: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形较平 缓,地面常设计为平坡。 台阶或台阶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当用地平均 坡度大于8%时,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 差达1.5米左右时。
• 地形坡度分级与使用: 平坡 0~2% 缓坡 2~5%,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
5~10% 中坡 10~25% 建筑应结合地形设计 陡坡 25~50% 急坡 >50% 不适宜作为城市住宅用 地
2、台地规划原则
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 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局的要求。任务是确定 台阶的位置、高度、宽度、长度。
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各类建筑与用地的 规划布局相协调,将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 功能密切的建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 地内。
第一节 竖向规划设计的内容与设计 原则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 与设计方法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THE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SERIES重庆大学 胡纹 主编居住区规划原理 与设计方法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THE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SERIES重庆大学 胡纹 主编目录: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论 第二章 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 第四章 居住区的建筑构成 第五章 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 第六章 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第七章 居住区室外环境及绿化规划设计 第八章 居住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九章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 第十章 居住区规划指标与规划设计成果 第十一章 居住区的物业管理 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一、居住区的物质舒适性1.卫生卫生包含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
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等。
2.安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等。
3.方便主要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如购物、上学、交往、户内户外公共活动、娱乐、出行等此外还包括各类各项设施的项目设置与布局。
4.舒适指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二、精神的享受型1.归属感和认同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它通过居住环境反映自身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
2.美学的需求人们需要愉悦、优美的空间环境,一个在居住宅区设计中注入了思想、文化、艺术的设计,会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三、文化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支配着思想和行为。
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与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2)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3)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竖向设计规划要点

竖向规划设计要点一、竖向规划规划步骤与注意问题(1)平原——排水问题:涝水位1、要与雨水工程配合,道路计算公式:涝水位+管长×水力坡降+横坡+安全值防洪——路堤结合、景观要求2、场地地坪高程:a、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b、地城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平均值+0.2,交*口)c、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d、土方估算、经济分析3、应注意问题:1、道路坡度、坡长要求2、避免“锅底”,错开40米3、道路、桥梁净空4、土方平衡及土方来源(2)山地——经济性,土方问题1、地质(土、石)、地势(自然坡度5%、8%)情况2、分台地,确定道路高程(坡度、坡长要求)3、土方估算、经济分析应注意问题:1、坡度、坡长要求2、交*口(3%)、停车场坡度(与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纵坡度为1%,与通道垂直方向为3%)3、台地的高度宜为1.5-3.0m4、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挡墙上边缘退台宽度:0.6H+1.0,5、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地质情况、压实处理)6、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竖向规范)、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居住规范)7、山地挖方多,应反复调整竖向方案——土方总量小,填挖方平衡二、竖向规划深度详规——1、干道变坡点2、室内外高程3、地面坡度三、要掌握规范《竖向规范》、《道路设计规范》、《居住区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一、高程箭头法
4.建筑与场地的标高。建筑正负零标高一般要结合建筑的出入 口、邻近的道路与场地综合考虑。 在南方多雨、潮湿地区,为保证建筑的防潮与防洪,一般居住 建筑正负零标高比邻近场地的室外地坪标高高0.30-0.90m; 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中,甚至可以达到1.2-1.5m;而公共
(5)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规划与工程管线敷设,确定居住区内 其他用地的标高与坡度; (6)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规模; (7)估算土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方平衡。
3
4
5
第一节 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三、竖向规划设计要求
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1.竖向规划应与用地选择及建筑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
第一节 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四、地形分析 指为地形分析包括地面高程、坡度、坡 向、特征、脊线(分水线)、谷线(汇水 线)、洪水淹没线(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 遇)、制高点、冲沟、洼地位置等内容。
7
四、地形分析
(一)高程系统
我国各城市采用的高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系统:
1. 黄海高程系统——以青岛观潮站海平面 作为零点的高程系统。 2. 吴淞高程系统——以吴淞口观潮站海平 面为零点的高程系统。
2
第一节 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二、竖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为各项建设用地提供参考,包括
场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及纵、横坡面分析等; (2)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合理利用地形,满足各项建设用地 使用要求; (3)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曲线半径等; (4)确定建筑的定位、正负零标高及室外地坪的规划控制标高;
地下水位高的地段应少挖。
18
六、竖向设计步骤
①竖向设计应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规划设计工作开始,首先对基地进行地形和 环境分析,研究其利用和改造的可能性,用地的 竖向处理和排水组织方案,结合居住区或小区规 划结构、用地布局、道路和绿地系统组织,建筑 群体布置以及公共设施的安排等作统一的考虑。
19
室外地坪纵坡不得小于0.3%,而且不得坡向建筑墙角。
15
五、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 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 量; 填方、填方一般应考虑就地平衡,缩短运距; 附近有土源或余方有用用处时,可不必过于强 调填、挖方平衡,一般情况土方宁多勿缺,多 挖少填;土方则应少挖为宜。
免在规划区的场地、道路上出现容易集水的低洼地带。
30
二、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多用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丘 陵地区的居住区规划。 通过设计等高线,可以较完整地将任何一块 规划用地或一条道路与原来的自然地貌作比较,
并反映填挖方情况,确定街区四周的红线标高及
内部车行道、建筑四角的设计标高。
31
32
2.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建筑的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道路布置、车辆交通与人行交通的技术要求,满足地面排水及 防洪、防涝的要求; 4.竖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 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及挡土墙、护坡等防护工程数量。
6
3.竖向规划பைடு நூலகம்满足各项建筑用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满足
第十章
竖向规划设计
第一节 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第二节 竖向规划方法 第三节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1
第一节 竖向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一、竖向规划设计 指为了满足规划区道路交通、地面排水、 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 自然地形进行利用与改造,确定坡度、控制 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进行的规划设计。 包括道路竖向设计与场地竖向设计。
9
四、地形分析
(三)坡向与日照间距 用地坡向垂直等高线,由高向低。不同坡向以
向东南坡、南破、西南坡为好,东、西坡其次,
北坡最差。
坡地与平面上的房屋日照条件不同,东南坡、
南坡及西南坡向阳房屋日照间距可较平地小;北
坡背阳,房屋日照间距应比平地大。
10
11
五、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1、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修建、活动、交通、休息等)
21
六、竖向设计步骤
⑥进行细部处理,包括边坡、挡土墙、台阶、 排水明沟等的设计。 ⑦竖向设计往往需要反复修改、调整,尤其 是地形复杂起伏的基地,测量的地形图往 往和实际地形有相当大的出入,需要在设 计之前,仔细核对,而在施工中需要进行 修改竖向设计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
22
七、竖向规划图纸表现
23
五、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2)道路
非机动车道纵坡一般坡度≤2%,困难时可达3%,但 坡长限制在50m以内; 桥梁引坡坡度≤4%; 人行道纵坡以坡度≤5%,>8%行走费力,宜采用塔 级; 交叉口纵坡坡度≤2%,并保证主要交通平顺。
13
③广场、停车场
广场坡度以≥0.3%,≤3%为宜,0.5-1.5%最佳;
六、竖向设计步骤
③根据建筑群布置及区内排水组织要求,考虑地形具体 的竖向处理方案,可以用设计等高线或者设计标高点 来表达设计地形。
④根据地形的竖向设计方案和建筑的使用、经济、排水、 防洪、美观等要求,确定室内地坪及室外场地的设计 标高。 ⑤计算土方工程量。如土方量过大,或者填、挖方不平 衡,而土源或弃土困难,则应调整修改竖向设计。
一、高程箭头法
用高程表示规划区内场地与建筑的竖 向关系,用箭头表示场地排水方向的竖向 规划设计方法,叫高程箭头法。
高程箭头法的工作量较小,图纸制作快, 易于变动与修改,为居住区竖向规划的一 种最常用方法。
26
27
一、高程箭头法
采用高程箭头法进行竖向规划时,须在图中标明:
1.道路控制点(转折点、交叉点)的坐标与标高、道路的 坡度与坡长、道路转折处的路中线半径及交叉口的路缘 石半径。 2.道路标准横断面的组成,车行道、人行道等的宽度, 道路的横坡大小以及绿化布置等。
16
五、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4、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 尽可能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 建筑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群体高低起伏富 有韵律感而不杂乱; 必须重视空间的连续、鸟瞰、俯视及对景的 景观效果; 斜坡、台地、塔级、挡土墙等细部处理的形 式,尺度、材料应细致,亲切宜人。
17
五、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8
四、地形分析
(二)等高线和坡度
①等高线—测量地形图上表示地面高程相等的线,线上标有高程。
②等高线平距(L)—地形图上两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高距(h)—相邻等高线间的高程差。一般地形图有用
0.5m、1.0m、2.0m、5m、10m等。设计等高线高距常用0.1m、0.2m 0.25m、0.5m等。均视地形坡度及图纸比例不同而选用。 ④坡度(i)—等高线高距与平距之比。I=h/L(%)
(1)建筑 室内地坪高于室外地坪:住宅30-60cm 学校、医院 45-90cm.(多雨地区宜采用较大值。高层建筑、土质较 差或填土地段还应考虑建筑沉降。) (2)道路 机动车道纵坡一般≤6%,困难时可达9%,山区城市 局部路段坡度可达12%。但坡度超过4%,必须限制坡长: 5-6% 坡长≤600m 6-7% 坡长≤400m 7-8% 坡长≤300m 12 9% 坡长≤150m
儿童游戏场坡度0.3-2.5%;
运动场坡度0.2-0.5%
④草坪、休息绿地
• 坡度最小0.3%,最大10%。
14
五、竖向规划设计技术要求
2、保证场地良好的排水
力求使设计地形和坡度适合污水、雨水的排水组织和 坡度要求,避免出现凹地;
道路纵坡不小于0.3%,地形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做 锯齿形沟排水; 建筑室内地坪标高应保证在沉降后仍高出室外地坪1530cm;
建筑,如小区会所、超市、学校等,正负零标高比邻近场地的室外
地坪标高高0.30~0.6m。 室外场地的标高,一般略高于邻近道路的人行道标高,并保证 场地雨水流向道路。
29
一、高程箭头法
5.室外工程设施的布置。对规划区内的挡土墙、护坡、
人行梯道等室外工程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包括确定其坐
标、标高及尺寸。 6.对场地的排水进行规划设计,在图中表明场地与道 路雨水的排放方向。一般情况下,道路具有汇集规划区 地面雨水的作用,场地雨水应向最近的道路排放,要避
5、便于施工,符合工程技术经济要求
挖土地段宜作建筑基地,填方地段作绿地,场地、 道路较合适;岩石、砾石地段应避免或减少挖方,垃 圾、淤泥需挖除; 人工平整场地,竖向设计应尽量结合地形,减少 土方工程量,采用大型机械施工平整场地时,地形设 计不宜起伏多变,以免施工不便;
建筑和场地的标高要满足防洪的要求;
竖向设计图图例
24
第二节 竖向规划方法
用地竖向规划的设计方法,常见的有高程箭头法、设
计等高线法等。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多采用比较简单的高程箭头法。
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中,可采用纵横断面法进行现
状与规划场地分析。 设计等高线法则常用在场地平整、土石方调配以及场地的 环境设计中。
25
六、竖向设计步骤
②详细规划总平面方案初步确定后,再深入进行 用地的竖向高程设计。
通常先根据四周道路的纵、横断面设计所提 供的高程资料,进行居住区内道路的竖向设计。 在地形比较平缓、简单的情况下,确定其合适的 坡度、坡长,定出主要控制点(交叉点、转折点、 边坡点)的设计标高,并注意和四周城市道路高 程的衔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小区主要道路, 则以深入作出纵断面设计为宜。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