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安全管理文件-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指保障机动车在道路上安全运行所需具备的技术条件。
作为机动车文档创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便更好地推动机动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首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
这包括车辆的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灯光、安全气囊等各项安全设备的性能要求。
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制动距离、悬挂系统的稳定性、转向系统的灵活性、轮胎的抓地力、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距离,以及安全气囊的触发时机和保护范围等都是机动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其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包括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和行为规范。
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驾驶技能不仅包括驾驶操作的熟练程度,还包括对道路交通规则的遵守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此外,驾驶员的行为规范也是影响机动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不超速等都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
再次,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包括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保障。
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保障包括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和维护、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运行、交通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只有保障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最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机动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
总之,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保障机动车在道路上安全运行所需具备的技术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技能和行为规范、道路交通环境的安全保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只有全面、严格地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机动车的安全行驶。
作为机动车文档创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条件,以便更好地推动机动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 引言机动车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驾驶员、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机动车的运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相关内容。
2. 技术条件的制定目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制定旨在保障机动车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发生,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通过规定机动车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安全要求,可以促进车辆制造商和使用者对机动车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安全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 技术条件的内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车辆总体设计要求车辆总体设计要求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基础。
包括车辆的结构设计、车身外形、车辆尺寸和重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2 燃料系统安全要求燃料系统安全要求主要涉及车辆的燃料类型选择、燃料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燃料泄漏检测和防护措施等。
目的是确保车辆燃料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燃料泄漏引发火灾等危险情况。
3.3 动力系统性能要求动力系统性能要求包括发动机的安全性能、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冷却系统的效果等。
通过对动力系统进行技术规范和测试要求,确保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动力输出和能效。
3.4 制动系统安全要求制动系统安全要求主要涉及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等。
通过对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的规定,确保机动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可靠地制动,保证行车安全。
3.5 灯光和信号装置要求灯光和信号装置的要求包括车辆前后方灯光、信号灯、制动灯、示宽灯等。
通过对灯光和信号装置的技术规范的制定,确保机动车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明确、准确地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传达交通信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6 车身结构和安全装置要求车身结构和安全装置要求主要涉及车辆的防撞安全性能、车内安全空间设计、安全气囊等。
通过对车身结构和安全装置的技术要求的规定,确保机动车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在综合修订前期广泛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标准修订工作组确定此次修订GB 7258的基本原则为:
2014年12月23日,国家标准计划《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Q-312)下达,项目周期60个月,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安部组织起草。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 准、发布工作。
制定过程
01
修订背景
02
修订思路
03
编制进程
04
修订依据06起草来自作05修订情况
汽车行业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重卡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公路交 通安全形势却面临严峻的挑战,交通安全死亡率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汽车事故率和汽车死亡率明显落后于发达 国家。中国迫切需要从人、车、路、管理等交通环节按照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加大治理力度。因此,修订了《机 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要求的适用范围明显大于《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2)的规定。从这次的修订内容看,更加明确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加严了车辆安全技术管理的诸多环 节等,进一步提高了标准的可操作性,重点强调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安全装置配备要求和结构安全要求等,并 重视道路运行车辆的整体安全技术性能以及各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等。对于重卡N3类汽车产品而言,《机动车运 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的实施对总质量大于12吨的N3类公告车型需要整改公告检测方案里新的 27、 58、59、60、95、99项试验报告内容。
2018最新安全管理文件-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技术要求

厂内机动车驾驶安全技术要求
(1)机动车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无限速标志的厂内主干道行驶时,不得超过15公里/小时,其他道路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
实际工作中控制在30公里/小时。
(2)机动车辆行驶下列地点、路段或遇到特殊情况限速规定见下表。
限速地点、路段及情况
最高行驶速度(公里/小时)15公里
有人看守道口、交叉路口、装卸作业、人行稠密地段、没有警告标志处、调头时,货运汽车载运易燃、易暴等危险货物时10公里.
结冰、积雪、积水的道路;无人看守道口;恶劣天气能见度30米内时5公里.
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加油站、上下地磅、危险地段、生产现场、倒车或拖带损坏车辆时3公里.
(3)恶劣天气能见度在五米以内或道路最大纵坡在6%以上,能见度在10米以内时,应停止行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 引言机动车是现代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运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确保机动车在道路上的安全运行,各国都制定了具体的技术条件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标准。
2. 技术条件要求2.1 车辆结构和零部件要求机动车的结构和零部件直接影响其运行的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车辆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静、动力载荷和碰撞力。
•车辆应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以减轻事故时乘员的伤害。
•刹车系统要求灵敏可靠,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制动,保证车辆停止的安全性。
•灯光系统要求良好,确保夜间行驶和信号显示的效果。
2.2 机动车控制和驾驶要求机动车的控制和驾驶要求直接关系到车辆在道路上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车辆的转向系统要求精确可靠,确保驾驶员能够灵活操纵车辆的转向。
•车辆的悬挂系统要求稳定性好,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感,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车辆的动力系统要求输出能够稳定,能够满足车辆正常行驶和加速的需求。
•方向盘和踏板等控制装置要求灵敏可靠,确保驾驶员可以实施安全操控。
2.3 规范和标准要求为了确保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基本要求:•车辆的尺寸和重量要符合规定标准,以确保在道路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车辆的排放要求符合环保标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车辆的噪音要求符合环境噪声限制,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3. 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为了验证机动车是否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制动性能测试:测试车辆的制动系统是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制动,并测定制动距离等参数。
•碰撞试验:通过模拟车辆在事故中的碰撞情况,测试车辆的结构和零部件是否能够保护乘员的安全。
•灯光亮度测试:测试车辆的灯光系统亮度是否满足要求,以确保夜间行驶的安全。
GB--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作者:————————————————————————————————日期:GB 7258-2004(2004-07-12发布,2004-10-01实施)代替GB 7258-1997前言本标准的附录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7258-1997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增加了"3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中置轴挂车、乘用车列车、电动汽车等概念;将"三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三轮汽车",将"四轮农用运输车"更名为"低速货车",明确"农用运输车"实质上是汽车的一类;将"运输用拖拉机"更名为"拖拉机运输机组",明确了拖拉机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作业。
2、在"4.1 整车标志"中,⑴删除了GB7258-1997 第3.1.1 条中的"在车身外表面的易见部位上应装置能识别车型的标志"的要求;⑵细化了各种类型机动车产品标牌应标明的项目,明确项目名称均应有中文,允许使用符合规定的柔性标牌(4.1.2);⑶明确了汽车、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半挂车必须具有车辆识别代号,规定车辆识别代号一经打刻不允许更改、变动(4.1.3);⑷取消了GB7258-1997 第3.1.3 条中的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应易于拓印的要求;⑸增加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4.1.5)。
3、在"4.4 轴荷及质量参数"中增加了汽车及汽车列车、挂车的轴荷和质量参数的要求。
4、在"4.5 核载"中调整、细化了机动车乘坐人数(或乘员数)核定的要求。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是指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需
要满足的一系列安全要求和技术标准。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外观:车辆应具备完好的外观,车身不得有明显的
破损或锈蚀,窗户、车灯、车牌等应正常工作。
2. 动力系统: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动力装置应处于
正常工作状态,保证动力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制动系统:车辆的制动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刹车性能,包
括制动踏板、制动油、制动液和刹车片的功能正常,并能
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刹车。
4. 照明系统:车辆应配备良好的照明设备,包括前后车灯、示廓灯、转向灯和制动灯等,保证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5. 车轮和悬挂系统:车辆的车轮和悬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
减震性能,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平稳性和稳定性。
6. 转向系统:车辆的转向系统应灵活可靠,确保车辆在转弯时能够准确、及时地改变方向。
7. 车身结构:车辆的车身结构应具备一定的抗撞击能力,能够保护车内乘员在事故中的安全。
8. 安全设备:车辆应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刹车系统等安全设备,增加车辆行驶中乘员的安全保障。
以上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一些基本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可能有所差异,具体标准需根据当地的法规和标准进行遵守。
公安部关于实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通知-[87]公[交管]字92号
![公安部关于实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通知-[87]公[交管]字92号](https://img.taocdn.com/s3/m/c89c290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4.png)
公安部关于实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通知
正文:
---------------------------------------------------------------------------------------------------------------------------------------------------- 公安部关于实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通知
(1987年9月21日[87]公(交管)字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已经国家标准局正式批准发布。
这个国家标准是我部与交通部共同提出,参照我部发布的《城市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暂行标准》,在广泛征求全国车辆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现在全国道路交通已经统一管理,为统一全国的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标准,提高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决定从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起,各地的机动车辆安全检验统一执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我部一九八五年发布的《城市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暂行标准》同时废止。
对于这个标准中未规定的有关机动车辆安全检验的事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可参照新标准自行规定,并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备案。
——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机动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
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
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质量、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
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
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防撞装置、配备灭火器等。
2)机动车的安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