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第1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课《春夜喜雨》,它是首五言律诗。

对于它们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到达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

本诗写于公元761年春,杜甫这时在成都定居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间,成都发生旱灾,经历了旱灾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欧歌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1、初读古诗,了解诗意2、品读诗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内心的情感美,深入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3、学习本诗的写法美全诗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一课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体裁上的特点,让学生对这种体裁类别有整体印象,初步认识古诗的分类,培养学生对祖国古诗的喜爱。

课前还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扩大阅读量,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

我采用预案导学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再指导,再总结。

在学法上采取预习法、感悟法,先让学生有关介绍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在学的过程中多读,在读中感悟沐浴在春雨中的意境。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结合xx版语文新课标,对本诗文的具体教学实施,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从谈春雨,导入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3、朗读感悟,体会意境4、总结升华,指导背诵1、从谈春雨,导入课文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

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淘气动听的音符。

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天吧!学生谈春雨设计意图:先把学生带入对春雨的遐想,进入春雨的意境。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提问检查学生课外资料,预习课文情况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8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腊八粥》。

接下来我将从6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

单元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前半部分。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于家常话里让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纸上。

文章语言简单质朴,没有将“爱”挂在嘴上,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会写“腊、粥”等13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重)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体会美好的节日氛围。

这是我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能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将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及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二、课文主题归纳: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 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三、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引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初步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之情。 第二部分(2~4):以“我”的生活为叙写内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第三部分(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六年多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 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 用。”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 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 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 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
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 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 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言引 入,介绍作家其他作品,都是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手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创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围棋棋艺》 说课稿(精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围棋棋艺》 说课稿(精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围棋棋艺》说课稿(精品)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围棋棋艺》说课稿(精品)简介本节课是针对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学围棋棋艺》一课进行的说课。

该课程主要通过研究围棋的规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围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 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

教学重点- 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 分析棋局和制定下棋策略。

教学方法- 导入法:通过与学生分享有关围棋的趣闻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归纳法:通过幻灯片和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

-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围棋对局,学生可以分组对弈,互相交流和讨论下棋策略。

研究重点和难点- 研究重点:围棋的基本规则和术语,分析棋局和制定下棋策略。

- 研究难点:对围棋的规则和术语的理解和应用,分析复杂的棋局。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学生分享有关围棋的趣闻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通过幻灯片和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围棋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规则和术语。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围棋对局,学生可以分组对弈,互相交流和讨论下棋策略。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围棋对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意义。

板书设计- 围棋的基本规则:1. 棋盘:19×19的格子。

2. 棋子:黑白两色,分别称为“子”。

3. 交替落子:双方交替在空格落子。

4. 活子和死子:被围住的子为死子,未被围住的子为活子。

5. 形势判断:通过对局面的判断,制定下棋策略。

参考资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围棋棋艺》教材- 围棋教学辅助资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明媚、蚁穴、念念叨叨、原谅、耽搁、揉动、绽开、搓衣服、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点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方法1.“读、思、议、导”结合法。

2.“读、写”结合法。

学生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等待去做某事或答应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那个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样的期盼的。

二、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1)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吓唬(xià hu)挨(āi)绊(bàn)耽搁(dān ge)揉(r óu)绽开(zhàn)沉郁(yù)缥缈(piāo miǎo)急遽(j ù)惆怅(chóu chàng)惊惶(huáng)依偎(wēi)消逝(sh ì)(2)解词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空空落落:空旷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时间。

沉郁:低沉郁闷。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惆怅:伤感,失意。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消逝:消失。

3.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排:布置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局部?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3、放录音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局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身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说课稿第【2】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同安小学李先军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说课稿第1篇】《江上渔者》说课稿一、说教材《江上渔者》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0课。

这是一篇有关古诗创作的小故事。

故事依据《江上渔者》的诗情画意及当时的时代特征而写。

宋朝著名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大江中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历程,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简意赅的《江上渔者》。

本课让孩子们了解,进行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更不是为了使自己在人前炫耀的资本,文学创作的实质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7个字,认识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的理解诗意。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

难点: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人民的教育。

四、说教法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五、说教学过程《江上渔者》一课分两课时学完小学语文说课稿《江上渔者》全国小学语文说课一等奖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1、主要是通过读第2自然段,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过程。

一是读;二是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

如让学生读第2句,想想客人们在品尝鲈鱼是会说写什么。

通过读4、5句,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危险。

从而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

2、通过学文,使学生认识到进行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更不是为了使自己有“作家”的头衔,文学创作的实质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习书面表达。

六、说教学效果1、我在上课时按自己的设计进行的。

如学生想象客人们的称赞,他们的回答还比较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