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共轨喷油器设计参数对性能影响的研究_林铁坚
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的分析研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的分析研究
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的分析研究
根据共轨喷油器各部分的液力特性,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模,将其
分为容器类、压力驱动阀类、流道类和短管类。
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仿真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搭建合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喷油器不同结构参数对喷射规律的影响。
1)控制室进
油孔直径(din)和出油孔直径(din)对燃油喷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不
同的孔径比对应不同的流量比,不同的流量比会使针阀的开启和关闭速率不同,导致不同的喷油规律。
2)控制活塞直径的变化会影响针阀开启和
关闭的时间,随着直径的增加,针阀的开启速度和关闭速度降低,喷油始点延迟,喷油终点提前。
3)不同的针阀弹簧的预紧力也会对喷油量产生
影响。
在较大的预紧力下,喷油始点延迟,喷油终点提前,喷油量减少。
4)不同控制活塞的刚度对喷油规律有一定影响。
为了获得理想的燃油的
喷射规律,要尽可能提高针阀刚度,减少因针阀变形引起的压力波动。
5)在保证所需流通面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针阀升程。
6)控制室容积过大或过小对系统都有不利影响:过小则针阀打开过早,喷油速率在最大值持续时间长,对针阀最大升程有所限制;过大则系统反映慢,且喷油速率不能达到最大值,使柴油机性能变坏。
因此,在保证针阀开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减小控制室的容积,来提高针阀的响应速度。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仿真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北京交通大学高压共轨系统喷油器仿真研究工作阶段总结专业名称:动力机械及工程导师:李国岫教授学生姓名:徐阳杰学号:082230822012年1月4日目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二、高压共轨系统的变参数研究现状 (2)2.1共轨系统结构参数影响的研究概况 (2)2.1.1高压油泵参数的影响 (2)2.1.2共轨参数的影响 (3)2.1.3喷油器参数的影响 (5)2.2共轨系统控制参数影响的研究概况 (8)2.2.1喷油器喷油时刻和高压油泵泵油时刻间隔大小的影响 (8)2.2.2喷油器电磁阀的开启脉宽对共轨内压力波动的影响 (9)2.2.3喷油器电磁阀的开启脉宽对喷射特性的影响 (11)三、主要研究内容 (12)3.1高压共轨喷油器仿真模型和控制模型的建立及试验台搭建 (13)3.2结构参数对共轨喷油器喷射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13)3.3高压共轨喷油器控制参数对喷射性能的影响 (13)四、技术路线 (14)五、预期目标 (15)六、现阶段已完成工作 (15)6.1 完成文献综述 (15)6.2 初步学习掌握Hydsim软件 (16)6.2.1 HYDSIM仿真软件简介 (16)6.2.2 HYDSIM系统仿真喷油器模型的建立 (16)6.3 建立高压共轨系统闭环控制模型 (24)6.3.1 带有闭环控制的共轨系统仿真模型 (24)6.3.2 Simulink控制模型的原理与嵌入方法 (24)6.4根据研究内容修改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型 (30)6.4.1 无控制的喷油器仿真模型 (30)6.4.2 含有共轨组件和轨压控制后的仿真模型 (31)6.4.3 高压油泵取代边界条件后的仿真模型 (32)6.4.4 目前采用的仿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7)七、已完成进度和预计安排 (37)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作为内燃机行业公认的20世纪三大突破之一,在实际的研究与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在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及柴油机智能化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技术优势、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被行业普遍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柴油机电控技术。
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试验数据

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试验数据
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作为一种先进的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排放性和动力性能。
为了研究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的性能,本文对喷油器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一、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概述
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采用高压共轨技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和喷油时机,实现柴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
它具有喷油压力高、喷油量精确、喷油速率快等特点,有助于降低发动机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
二、试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次试验对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进行了台架试验,采集了喷油器在各种工况下的喷油数据。
试验数据包括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速率等参数。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试验过程中对喷油器进行了严格的调试和校准。
三、试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的喷油量精度较高,能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精确的燃油喷射。
2.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3.在部分负荷工况下,喷油器的喷油量波动较小,有助于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
4.试验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喷油器的响应速度有待提高,喷油嘴的喷雾特性需要进一步优化等。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柴油电喷共轨喷油器在燃油喷射性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为进一步提高喷油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喷油器的电子控制单元,提高喷油响应速度。
2.改善喷油嘴的喷雾特性,提高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效果。
3.对喷油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喷油器的正常工作。
共轨喷射系统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模拟计算

46
4 1 , 7 0 4 . 3 79 .4 23 .5 33 .9 10 . 1
中冷后压力 p ka a/ P
涡前温度 ‘ /℃
29 2 50 8 29 4 9 2 2 8 2 2 01 .
7 75 1. 7 5 3 7 25 5.
曲轴转角 /C 0A
基本上能满足精度要求 。
表 2 试验与计算结果比较
侧试项 目
试脸
结果
Q / ,t} .9a -
”/r mi一 ・ n‘
B /0A r C , To ,/N・ m
PI k W
88 5 1 . 1
808 5.6
16 0 9 .2 243 2 .3 22 .4
871 7 . 5
的喷油规律, 3 表 列出不同共轨压力下的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共轨压力的提高, 缸内最
高燃烧压力( . ) P. 并没有多大变化, . 缸内最高温度 (- ) t, 所受影响也不太大; 但最高放热率 (Q/ d
0
卯
l 即
2月 1
3 0 4 0 6 5
5刹 6 0 3
7J 7翻
曲轴转角 / C 'A
d) g 、有明显提高, , 而且其峰值相位提前, 放热时间
缩短, 循环热效率提高, 从而使发动机的功率( 尸) 及扭矩( , 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T) , 燃油消耗率 () b 明显下降。由于共轨压力的提高, 供油泵所消 耗的功率也会相应提高, 但基本上影响不大。但从 表中 N 二 O 排放的计算可以看出, 随着共轨压力的增 大, O 排放会不断 上 N 二 升。因此, 虽然燃油系统可 以达到更高压力, 但却没有充分运用, 主要考虑到为
最高压力升高率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研究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燃油系统的性能对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作为现代柴油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喷油量的精确控制对于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循环喷油量的波动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师们的难题。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循环喷油量的波动特性,以期为优化燃油系统设计和提高发动机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应用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喷油量控制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随后,通过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现象的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特性进行定量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降低循环喷油量波动的有效措施,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柴油发动机技术的持续进步,为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喷油量波动特性分析喷油量的波动特性是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为了深入了解喷油量波动特性,本研究采用了一系列实验和仿真手段,对喷油量在各种工况下的波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喷油量的实际波动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喷油量的波动随着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这主要是因为在高转速和高负荷工况下,燃油系统的压力波动和喷油器的工作状态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喷油量的不稳定。
为了进一步揭示喷油量波动的内在机理,我们还建立了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发现喷油量的波动主要受到燃油压力波动、喷油器结构参数以及控制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燃油压力波动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当燃油压力发生波动时,喷油器的喷油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喷油量的不稳定。
高压共轨系统结构参数对喷油规律影响的研究

2 高压共轨 喷油 系统仿真及试验验证
2 . 1 高压 共轨 喷油 系统 电控 喷油器 仿真 模型
g
电控 喷油 器根 据 E C U发 出 的控制 信号 控 制 电磁 阀的开启和关 闭 , 将高 压油 轨 中的燃 油 以最 佳 喷油定 时 、 喷油量 和喷油 率 喷入柴 油机 的燃 烧 室 。高压共 轨系统 电控喷油 器 的主要 结构 如 图 2
or f t h e ma t c h i n g o f h i g h - p r e s s u r e c o mmo n r a i l f u e l s y s t e m t o h i g h p o we r d e n s i t y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
s y s t e m i s bu i l t t o p e r f o r m t e s t f o r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v e if r i c a t i o n. By me a ns o f o r t ho g o n l a d e s i g n o f e x p e r i me n t c o m—
K e y w o r d s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c o mmo n r a i l s y s t e m;f u e l i n j e c t i o n l a w;s t r u c t u r a l p a r a me t e r s ;o r 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喷油 规律 的影 响 , 为 高压 共 轨 喷 油 系 统 的设 计 和 与
高压共轨喷油器响应特性优化分析

高压共轨喷油器响应特性优化分析缑庆伟;赵畅;张欣【摘要】为了提高某型号重型柴油机喷油器的响应特性,以高压共轨喷油器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分析了控制柱塞直径、控制腔容积、针阀弹簧预紧力、针阀密封直径对于响应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对这些参数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控制柱塞直径为4.2 mm,控制腔容积为0.02 cm3,针阀弹簧预紧力为79 N,针阀密封直径为3.8 mm时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响应特性最好,优化后响应特性提升了30.65%.【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7(007)003【总页数】7页(P175-181)【关键词】高压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响应特性;正交试验设计【作者】缑庆伟;赵畅;张欣【作者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北京102618;北京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系,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系,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3.8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功率大、经济性好等特点,在货车、大客车等商用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
采用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是提高柴油机动力性和排放性的必要措施,高压共轨喷油器作为核心部件,其响应特性将直接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从而影响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合理选取喷油器的结构参数是提高其响应特性的关键[5]。
本文首先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取了4个关键结构参数,通过单因素的仿真分析,获得各结构参数合理的选取范围。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响应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优化方案,为喷油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1 高压共轨喷油器仿真模型的建立根据高压共轨喷油器各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的简化假设,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
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某型号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器为参考,利用 AMESim仿真软件液压元件设计库中的各类单元模型搭建本研究的仿真模型。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雾化特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雾化特性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柴油发动机和直喷汽油发动机中,具有优异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的核心是喷油器的雾化性能,喷油器雾化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排放性和动力性。
因此,深入研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喷油器的雾化特性对于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喷油器的雾化特性,通过试验研究其喷雾角度、喷雾分布、喷雾粒径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进一步分析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优化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研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喷油器的喷雾角度、喷雾分布和喷雾粒径等性能指标,并建立相关的试验方法与测试设备。
2. 对喷油器工作时的油压、油温等参数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其对雾化特性的影响。
3.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喷油器的喷雾过程进行拍摄,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雾化过程中的液滴破碎与蒸发规律。
4. 建立数值模拟方法,对喷油器的喷雾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建立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通过试验研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喷油器的雾化特性;然后基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喷油器的喷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探究其液滴破碎和蒸发规律。
最后,将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以达到更加准确的研究结论。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获得高压共轨燃油喷射喷油器的雾化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分析其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排放性和动力性的影响,为提高发动机性能和优化燃油喷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深入探究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电磁铁响应特性分析 3. 1. 1 研究电磁铁响应特性的基本方程
电磁铁线圈电路方程如下:
u= i r+
dJ dt
( 1)
式中: u 为电磁铁驱动电压 ; i 为线圈电流 ; r 为线圈内
阻 ; J为磁链。
考虑到线圈电感 ,上式可变为:
u =
i r+
L
ddit+
已相继开发成功高压共轨系统 ,并应用于批量生产的 柴油机上 [ 1~ 3] ,而国内单位开发高压共轨系统时间还 不长。 作者曾对高压共轨喷油器液压系统设计参数对喷 油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4 ]。 本文从电磁铁响应特性 和高压共轨喷油器液力过程入手 ,综合分析了作者开 发的高压共轨电控喷油器 ( FIRCRI)设计参数对性能 的影响。
2( pr - pc ) d
( 7)
Qout= C2· Aout
2( pc - p0 ) d
( 8)
式中: pc 为控制室压力 ; pr 为共轨压力 ; p0 为环境 背
压 ; Vc 为控制室容积 ; E 为体积弹性模量 ; Qin为控制室
进油孔流量 ; Qout为控制室出油孔流量 ; Q1 为液压活塞
4. 共轨油压反馈 5. 喷油器电磁阀驱动信号 6. 电磁阀电流反馈
7. 喷油规律及单次喷油量
共轨压力传感器 升程传感器 喷油规律仪 比例电磁铁
表 1 试验装置说明 Tab. 1 Experiment device
CY-Y L1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 0 M Pa~ 150 M Pa) AV L 424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及信号放大器 EFS EM I-1喷油规律及单次油量测量仪
比例电磁铁控制脉冲 ( PW M)的占宽比 ,从而控制高压 油泵的供油量 ,进行油压的粗调。精调是微机根据共轨 油压的反馈 ,改变调压阀控制脉冲 ( PWM )的占宽比 ,
从而控制调压阀阀芯上的电磁力而实现的。 喷油量由共轨油压和喷油器电磁铁控制脉冲的宽 度共同确定。
3 喷油器设计参数对动态特性 影响的研究
电磁铁衔铁运动方程为:
m· a= Fm+ Fh - Fs - Ff
( 5)
式中: Fs 为衔铁弹簧力 ; Ff 为衔铁及控制阀运动阻力 ;
Fh 为控制阀所受液压力 ,开启时液压力有助于开启 ,
关闭时液压力阻碍关闭 ; m 为衔铁及与其相连的控制
2001年 7月 林铁 坚291·
阀质量 ; a 为衔铁的运动加速度 ,开启时 a> 0,关闭时 a < 0。 根据以上基本方程 ,可从试验角度分析降低电磁 铁响应时间的主要措施。 3. 1. 2 电磁铁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3. 1. 2. 1 电磁铁的结构及尺寸参数对响应时间的影 响 图 3为两种采用 E型结构的电磁阀示意图。 E型 电磁铁结构紧凑 ,运动件的质量相对较小 ,吸力相对较 大 ,通过参数优化 ,能够较好地满足高压共轨喷油器的 需要 ,是国外高压共轨喷油器电磁铁普遍采用的结 构 [5~ 7 ]。这两种电磁铁结构不同点在于图 3b所示的电 磁铁底部有缩口 ,设计缩口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衔铁质 量。
表征高压共轨喷油器动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是响应
时间 ,其中包括电磁铁响应时间和喷油器液力响应时 间。 电磁铁的响应时间又分为电响应时间和机械响应
时间。 在下面的讨论中各种响应时间分别表示为: To1—— 电磁铁电开启响应时间 ,即从电磁铁通电 到衔铁开始运动所用的时间 ; To2—— 电磁铁机械开启响应时间 ,即从衔铁开始 运动到电磁铁完全打开所用的时间 ;
1 FIRCRI高压共轨喷油器工作原理
图 1是 FIRCRI高压共轨喷油器的部分剖面图。 其工作原理是电磁铁未通电时 ,与电磁铁衔铁相连的 平衡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高压共轨压力通过进油节 流孔作用在液压活塞顶面 ,由于液压活塞顶面面积大 于喷油嘴承压面积 ,加上喷嘴弹簧的作用力 ,使得喷嘴 针阀不能抬起。当电磁铁通电后 ,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衔 铁带动平衡阀迅速开启 ,将控制室与回油口连通 ,而高
试验研究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力平衡式电磁阀并对其结构参 数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给 出了控制室结 构参数对 喷油器液力响应特性和喷油规律形状剪裁的研究结果 ,实现了喷油规律形状的 灵活控制 ,因此 称该喷油 器为灵活控制喷油规律的共轨喷油器 ,简称 F IRCRI。 关键词: 高压共轨 ; 响应特性 ; 喷油规律 ; 平衡阀 中图分类 号: T K423. 84 文献标识码: A
图 7 电磁阀优化试验结果 (未加共轨油压 ) Fig. 7 Response time of electromagnet
· 292·
内 燃 机 学 报 第 19卷第 4期
控制参数进行匹配优化后所得的结果。 在带有衔铁升 程传感器这一惯性质量的条件下 ,总开启响应时间 To1+ To2为 0. 35 m s,总关闭响应时间 Tc1+ T c2为 0. 30 m s。 3. 2 喷油器液力过程分析 以上所讨论的电磁铁的高速响应特性是在未加共
图 5 衔铁弹簧力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影响 Fig. 5 Ef fects of armature spr ing
3. 1. 2. 3 电磁铁线圈驱动电压的影响 图 6为驱动 电压对电磁铁响应时间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 ,采用 110 V 高压驱动时 ,关闭响应时间与采用 24 V驱动时 差别不大 ,开启响应时间较短。 3. 1. 3 电磁铁试验优化结果 图 7所示为经过对电磁铁结构参 数、线圈 参数及
图 6 线圈驱动电压对电磁铁 响应时间的影响 Fig. 6 Influence of driving voltage on response t ime
图 4 电磁铁 d2 , d3 对性能的影响 Fig. 4 Eff ects of parameter d2 and d3
A: 较大 d2、较小 d3; B: 较大 d 2、较大 d 3 C: 较小 d2、较小 d 3; D: 较小 d2、较大 d 3
( a) 无缩口 ( b) 有缩口 图 3 高速响应电磁铁结构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s of electromagnets
经试验对比 ,无缩口电磁铁的响应时间和吸力均 优于有缩口电磁铁。 这主要是由于在缩口处发生了磁 路的短路。 图 4为在图 3a 结构基础上对采用不同 d2、 d3 两 个参数所得的试验结果。综合比较来看 ,采用第 1组即 较大 d2、较小 d3 的电磁铁性能较好。 主要是由于在保 证磁流通面积情况下 , d2 较大的电磁铁铁芯与侧壁之 间漏磁较少 ,通过衔铁的有效磁通较大 ,根据式 ( 4)可 知其电磁力较大 ; d3 较小的衔铁运动惯性质量较小 , 根据式 ( 5)可知其运动加速度较大 ,机械响应时间 To2 缩短。
林铁坚1 , 汪 洋1 , 苏万华1 , 谢 辉1 , 李绍安2 , 程 刚2 , 王小波 2
( 1. 天津大学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2. 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31)
摘要: 对一种新型高压共轨式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结构参数对 喷油器响应特性、喷油规律的影响进 行了
· 290·
内 燃 机 学 报 第 19卷第 4期
压油管与控制室之间通过节流孔相连 ,使控制室内的 压力下降 ,针阀打开喷油。 电磁铁断电后 ,在弹簧力的 作用下 ,平衡阀关闭 ,作用于液压活塞顶面的 压力增 大 ,喷嘴针阀落座 ,停止喷油。显然 ,高压共轨喷油器的 性能不但受电磁铁和控制阀的影响 ,也受与控制室相 关的诸参数的影响。
i
dL dt
( 2)
式中: L 为电感。
磁路方程如下:
I N = HGW+
H Gm
( 3)
式中: I 为电流 ; N 为线圈匝数 ; H为磁通 ; GW为气息磁
导 ; Gm 为铁磁导。
电磁力方程为:
Fm=
H2 2_ 0 S
( 4)
式中: Fm 为电磁力 ;_ 0为空气磁导率 ; S为导磁面积。
3. 1. 2. 2 衔铁弹簧力的影响 图 5为开启响应时间 和关闭响应时间随弹簧力的变化。 衔铁弹簧力主要影 响机械响应时间。根据电磁铁衔铁运动方程 ,电磁力一 定时 ,减小弹簧力则开启响应时间减少 ,关闭响应时间 加长 ,反之亦然。显然 ,在保证可靠密封的前提下 ,弹簧 力应选择在图中的曲线交点。
轨油压的情况下测得的 ,这只是高压共轨喷油器实现 良好动态性能的基础 ,而喷油器最终性能的好坏还取 决于共轨油压作用下的液力过程。 3. 2. 1 高压共轨喷油器控制方程 控制室液压方程为
dpc dt
=
E Vc
(
Qin
-
Qout -
Ql -
Ap
dh p dt
)
( 6)
Qin = C1· Ain
To3—— 喷油器液力开启响应时间 ,即从衔铁开始 运动到喷嘴针阀开始运动所用的时间 ;
Tc1—— 电磁铁电关闭响应时间 ,即从电磁铁断电 到衔铁开始回落所用的时间 ;
Tc2—— 电磁铁机械关闭响应时间 ,即从衔铁开始
回落到电磁铁完全关闭所用的时间 ;
Tc3—— 喷油器液力关闭响应时间 ,即从衔铁开始 回落到喷嘴针阀开始回落所用的时间。
图 1 FIRCRI喷油器 Fig. 1 FIRCRI inj ector
收稿日期: 2000-10-10; 修订日期: 2001-01-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59936130)。 作者简介: 林铁坚 ( 1975- ) ,男 ,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车用柴油机电子控制。
引言
喷 油 系统 是 柴油 机 实 现低 排 放、 低 噪 声目 标 的 关 键。 面对严格的法规 ,柴油机喷油系统应满足以下要 求: 1) 高压喷射及喷射压力灵活可控 ; 2) 喷射定时可 柔性调节 ; 3) 可控喷油率 (如预喷射和可变喷油规律 形状 )。 与其它喷射系统相比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自身所 具有的优势 ,使其能够完全满足以上要求。这些优势包 括: 1) 在高压共轨系统中 ,压力形成与油量计量在时 间、位置和功能方面是分开的 ,高压共轨系统在宽广的 转速范围内均能实现高压喷射 ; 2) 喷射定时由执行器 (电磁铁 )的开启决定 ,可完全柔性地控制 ; 3) 通过执 行器的多次动作 ,可实现预喷射或多次喷射 ; 4) 通过 对高压共轨喷油器内部结构参数的调整 ,可形成所需 的喷油规律形状。 目前 ,德国 Bo sch、日本 Denso、英国 Lucas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