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治学、劝学
荀子《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

荀子《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荀子《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要经常去巩固掌握,再配合大量的进行刷题,是可以快速提高你的文言文成绩的。
上课认真下课有教辅书辅助,是可以得到成绩的提高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高中原文及文化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文化常识《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学生中最优秀的是法学家韩非子、秦朝丞相李斯、汉朝丞相张苍。
可见荀子之学为实学也。
文言文学习几个小技巧技巧一:学习有规划,首先看题型前几年的各省份的文言文高考题型都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是考实虚词选择题,文言文中文意的理解,另外还有重点句子翻译题。
劝学文言文及其翻译

昔者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日言学,未尝一日舍也。
是以颜渊、子贡等,皆能以学成名,而孔子亦以学立教,传之千古。
盖学,所以立身,所以治世,所以致道者也。
今夫学子,生于末世,处乎乱世,而不思学以自强,岂非愚也哉?夫学之益,非一日之功,非一蹴而就也。
必先立志,然后立行;必先立志,然后立言。
立志者,志在圣贤,志在道德,志在仁义。
立行者,行于孝悌,行于忠信,行于礼义。
立言者,言于诗书,言于礼乐,言于道德。
三者兼备,然后可以称为学者。
学子若欲成名,必先求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学者必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以广其识,以充其德。
师有高下,学无止境。
学子不可自满,亦不可自卑。
自满则自弃,自卑则自辱。
二者皆非学者之态度。
学之贵在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此言学者之要也。
夫学者,必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此言学者之心也。
学子当以读书为本,博览群书,博学而笃志。
读书之益,非但增长知识,更能陶冶性情,修养道德。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者当以读书为乐,以学为荣,以无知为耻。
至于文章,亦为学者所重。
文章者,所以载道,所以传情。
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学者当以文章自勉,以文章见长,以文章传世。
然而文章之道,非一日之功,必先读书,然后作文。
读书而不得其法,作文而不得其道,皆是学者之大忌。
学子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修身者,修其身而正其心;齐家者,齐其家而正其国;治国者,治国而正其天下。
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学子若能身体力行,则必成大器。
《劝学篇》终。
翻译:从前,孔子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整天谈论学问,从未有一天放弃。
因此,颜渊、子贡等人都能通过学习成名,而孔子也通过学习建立教义,流传千古。
学问,是用来立身、用来治理国家、用来达到道德境界的。
劝学文言文加翻译赏析

世之学者,或有志于功名,或有志于道德,或有志于文章。
志者,心之所向,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然而,学之难,非一日之功,非一蹴而就。
故余作《劝学篇》,以励后学,以期有所成就。
夫学,如砺石之砺刀,如磨砺之磨剑。
刀剑不磨,将锈蚀而钝;学问不磨,将荒废而废。
是以学者,必勤于问学,勤于实践,勤于思考,勤于探索。
问学,则知有所得;实践,则行有所成;思考,则智有所增;探索,则识有所广。
古之圣贤,莫不勤学。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以孔子学无常师,孟子养浩然之气,皆以学为本。
学之途,有浅有深,有广有狭。
浅者,如草木之萌芽,易于生长;深者,如深渊之海水,难以测度。
广者,如大地之山河,无涯无际;狭者,如针尖之芥子,难以把握。
学者,当广其识,深其学,以求通其大道。
学之道,有三难。
一曰立志难,志不立,则学无定向;二曰持志难,持志不坚,则学无恒心;三曰践行难,践行不力,则学无实效。
立志者,必先立其志,然后立其学;持志者,必先持其志,然后持其学;践行者,必先践行,然后行其学。
学之益,有三者。
一曰益德,德者,人之根本;二曰益才,才者,事之器;三曰益识,识者,事之方。
德益,则心正;才益,则事成;识益,则路广。
故学者,当以德为本,以才为器,以识为方。
德不厚,则学无所立;才不精,则学无所用;识不广,则学无所进。
是以学者,当勤学不辍,自强不息,以期学有所成,德才兼备,识广心远。
翻译赏析:《劝学篇》是一篇劝诫后学勤奋学习的文言文。
作者通过比喻、引用古圣贤的言论,以及阐述学习的重要性,来激励学者勤奋学习,以期成就一番事业。
文章开头即点明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功名、道德和文章。
接着,作者以砺石砺刀、磨砺磨剑的比喻,说明了学习需要不断地磨砺和提升。
文章强调学者要勤于问学、实践、思考和探索,这些都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作者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言论,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优秀3篇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优秀3篇《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下面是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请参考!《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这是月牙山人(朱金城)对荀子核心思想解释。
所以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劝学》《治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劝学》《治学》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节选自徐幹《治学》)【注】①玄室:暗室。
①亹亹(wěi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2篇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2篇《劝学》是北宋司马光所著的一篇散文,通过劝勉人们努力学习来拓展知识、提升品德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通篇洋溢着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推崇,是一篇鼓励人们坚持学习的劝诫之作。
下面,我将分别给大家带来《劝学》的原文及翻译两篇文章,以满足题目要求。
第一篇:《劝学》原文及翻译(上)红楼之才子佳人,中庸之家须读书。
庐山之寺,钟声悠扬,于是闻具固、徐有功之策。
茫茫宇宙间,世代之至宝,应在读书治学。
翻译:即使是红楼梦里的才子佳人,也必须去读书。
就像庐山上的寺庙,钟声回荡悠扬,这就提醒着我们,具固和徐有功这样的人才所能提出的深奥有效的策略。
在浩瀚的宇宙中,如果想要成为世世代代留下的至宝,就应该努力读书治学。
然然则圣贤良材,不尚文学,旷世之文与物文,并为哉?不也遂感茫茫文海,不通其端,既伤世事之亲,又误独乐之意矣。
翻译:圣贤和优秀的人才们为什么不重视文学呢?他们的文学造诣与一般人的文学知识相同吗?不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感到一片浩瀚的文海,而不能穿越其中的奥妙。
这不仅伤害了他们与世事的亲近,也误解了他们独自享受学问的本意。
有志于学问者,宜讲究起居,节欲戒邪,无忧虑以著书立说,有成作品,而后与人论讲辩着,旁童子辈见其如此,纷加便侧之量矣。
翻译:那些有志于学问的人应该注重起居,节制欲望,远离邪恶,不要因忧虑而无法著书立说。
只有当他们有了成品之后,才能与别人进行论讲辩论,而旁边的年轻人见到这样的表现,纷纷对他们加以称赞。
汉章学士、晁公武都脱野而穷境,孤商病于家尔。
厥志岂不勤哉?而后知年身累十有数,此幸苦之报也。
况於宦者,勤业多年,功有几矣?先儒者务读书,莫第一於丘子,若其孙、笃信。
翻译:汉朝的章学士和晁公武都离开了繁杂的世俗生活,选择了与学问为伍,商担病家。
他们的志向难道不勤奋吗?后来才明白,他们在唯一的一生中堆积了十几年的学问,这便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回报。
况且对于在朝为官的人来说,他们辛勤耕耘多年,有何功绩呢?先儒们都秉持读书的理念,其中最尊崇的非丘子莫属,像孔子的孙子和他的追随者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劝学篇》(五篇)
(一)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乡里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划线字:
A.家贫无资()B.教以书字( )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 D.或因而抄录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二)师旷论学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三)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用四字短语作答)
(四)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五)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辞以军中多务B.以残年余力C.或以为亡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参考答案
(一)1.A贫穷B写C靠近、就近D有时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二)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哪个④为什么2.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三)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四)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五)1.C. 2.涂通“途”;邪通“耶”。
3.①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忙,都应该偷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