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篇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出发,对改善就业难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形式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从社会及政府、高校教育体制、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及政府的影响首先,社会及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的管理上仍然不够完善。

比如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还比较滞后,仍然存在着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从而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归公安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归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

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经常存在各种问题,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毕业生在跨地区就业时经常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这些不利条件都会影响公正有序就业市场的建立。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市场规则不统一、秩序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难以达成一致,既浪费成本又影响就业。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困难。

第二,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滞后。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2023年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就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现在我国的高校近年在实行新生的扩招,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现在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拓展下属院校,所以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然会造成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

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报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众多政府单位和国企部门招聘的人数却在减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因素,但也是为了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采取的必要措施。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生的直接选择就是是民营企业,但是现在的民营企业注重的并不是应聘人员的学历,而是注重自己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而现在的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在大学期间没有正视自己的学业,把自己的经历和时间都分配到了一些和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没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认真的投入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中去。

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一技之长,对于重视创造经济利益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需要没有实践能力的人员的。

再者就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然用传统的学生培养的模式,所以这样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人才的要求。

并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的,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固守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就业当中能体现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岗位较少。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却特别高,要求工作的岗位要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个性,且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克服,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

最后,就是现在的地域性保护的程度非常高,很多企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对大学生的生源地要求很高,这就直接把很多优秀的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

总的来说,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应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缓解这样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1. 就业压力大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竞争激烈。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大学生感到压力巨大,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和焦虑。

2. 就业观念不够实际很多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观念偏差,过分追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往往忽视基础的岗位及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

由于对就业现实认识不够,难以面对现实,心理压力会不断加大。

3. 职业规划不明确由于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导致在面对求职和就业时举棋不定,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也容易导致心态上的失衡和无法面对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 提升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自己的附加值。

应该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也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2. 调整就业观念调整就业观念,对就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职位的工作。

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理性对待就业机会,不要放弃一些看似普通但实际蕴含机会的工作岗位。

3. 健康的心理调适健康的心态是保持稳定的就业心理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和消极。

适当的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适当的时候与人分享自己的压力,也都有利于心理的调适。

4. 开展职业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在校内学习之余,注重积累各种社会资源、拓展人际关系,以便在毕业时能够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大学生还要实现自我职业规划,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便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要坚定信心,调整好心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急功近利心理有些同学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在择业过程中以追求金钱为第一目标,放弃了理想与道德,片面追求待遇和权力。

而有些同学由于自身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又存在眼高手低,妄自菲薄等问题,这两类同学都表现出自卑感强,对社会存在偏见,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也有少数同学出于对待遇的高期望值,并且有可能受用人单位的待遇条件的诱惑,导致他们投机取巧。

还有的同学由于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或者只看到找工作的短期行为,或者将找工作当作逃避艰苦地区就业的手段,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气,都易造成心理问题。

2、“重物轻人”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工作就是挣钱,挣钱多就是本事。

现代大学生只注重自己的工资收入,而忽视自己在工作中的学习和提高,从而使得自己的综合素质下降,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3、经济效益作怪某些用人单位的用人思想也不够解放,用人标准比较单一,而不注重对人才的考察,将收入、职称、户口等因素列为招聘的主要依据,过分强调专业对口,造成一些同学毕业后不愿意去新的环境中工作。

4、眼高手低的问题存在眼高手低,得陇望蜀的现象,这样的同学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导致错误地认为名牌大学的文凭含金量高,找工作容易,于是盲目的追求名牌大学,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对学习知识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从而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会。

5、挫折承受能力差由于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大学生求职难的现象日益突出,而且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配套,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不善于协调好心理冲突,从而导致不能顺利就业。

二、预防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择业观是指人们对待业务和择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就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1 就业焦虑就业焦虑是指由于对未来就业不确定的忧虑和恐惧,导致个体出现心理紧张、烦躁不安等不适感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逐渐提高,就业焦虑水平也相应提高。

1.2 自我认知不足在大学期间,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知。

他们可能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无法正确评估自己的就业能力,从而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心态。

1.3 求职技巧不足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往往缺乏正确的求职技巧,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技巧的不足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诸多挫折,增加了就业心理压力。

1.4 就业期望值不合理由于对就业市场的误解或者过高的期望,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导致在找工作过程中出现挫折感和失望情绪。

1.5 家庭期望压力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也是一个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对大学生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可能会使大学生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

2.1 加强就业心理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教育和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挑战。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认知,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追求某些热门行业或职业。

2.3 提高求职技能大学生应主动学习求职技能,包括简历撰写、面试技巧、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进行合理调整,明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定位,不要盲目追逐热门行业或职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学院名称:商学院专业:金融学班级:12金融1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请准确填写导师职称)二〇一五年十月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摘要: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热门话题,这说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每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中,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单位,是有难度的。

谈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除了极个别顶尖高校敢说不关注就业,而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莫名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就业人口、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日益显现。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提醒全社会对新世纪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对策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思考1、背景: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

2014年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

201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

2、我国人口就业现状分析:据专家预测,我国将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

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7.5%之间,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即可提供100--12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而仅此可提供1000万个就业岗位。

蓝皮书称,目前,新增就业需求与岗位的缺口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

“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农村每年需要转移就业约800万人。

3、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回顾:我国1998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的学生在2003年毕业,该年毕业生数量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剧增67万人,增长比例达46.5%,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异常巨大,提到最高决策者的日程上。

据有关统计,“2003年6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0%,到9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55%[1]”。

即使如此,全国大约有1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2015年依然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增长的一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

国家控制目标是初次就业率达到72%,按此比例折算,今年大学毕业未能落实就业的,以及少量继续考研和等待出国等的人数将达200万人[2]”。

4、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因素分析:(1)先根据表一,按初次就业率70%计算出样本(即2001~2014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未落实就业的人数。

73% (2)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小组讨论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可能影响大学生就业数量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现根据表二中2001年~2014年的数据资料,其中Y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万人)(按初次就业率73%计算),X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S为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万人),T为年底乡村总人口数(万人),Q为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比),试初步建立四元线形回归函数。

设模型的函数形式如下:Yt=Co+C1Xt+C2St+C3Tt+C4Qt+Ut *表二A、单因素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a、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步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X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Xt+Ut进行OLS估计。

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b、随着年底城镇总人口数的逐步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S 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St+Ut进行OLS估计。

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图二表四c、随着年底乡村总人口数的逐步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T 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Tt+Ut进行OLS估计。

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城镇总人口数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年底乡村总人口数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图三表五d、随着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逐步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现根据表中数据,进行Y对Q 的数据拟合,即对模型:Yt=Co+C1Qt+Ut进行OLS估计。

得到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散点图,反映出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B、多因素分析。

①现用模型*拟合表二中的数据,得到如下回归分析输出结果:由该输出结果我们可发现一个矛盾现象,即在A中的b部分的分析中得出Y与S 呈现近似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回归输出结果中S前的系数符号却变为负号,由此我们可推断在模型*我们引入了不当解释变量,模型* 不能用。

②进而我们又作了如下工作:表八X前系数符号S前系数符号T前系数符号Q前系数符号修正可决系数结论Ls Y C X S 正正0.8179 对Ls Y C X T 正负0.8594 对Ls Y C XQ正负0.7741 对Ls Y C X ST正负负0.9001 错Ls Y C X TQ正负正0.8529 错Ls Y C S T 正负0.8250 对Ls Y C S Q 正正0.8274 错Ls Y C S TQ正负正0.8095 错Ls Y C T Q 负负0.8010 对由上表可以得出最佳模型: Y t=Co+C1Xt+C2Tt+ U t **用模型**拟合表中相关数据,得到如下回归分析报告:^Y t=251.4126+0.0003Xt - 0.0026TtS e (90.3982) (8.66E-05) (0.0010)t (2.7812) (3.4179) (-2.4710)可绝系数为:0.8829 修正可绝系数为:0.8594 F=37.6802表九C、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⑴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X TX 1.000000 -0.769136Y -0.769136 1.000000由上表可得出解释变量X与T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性。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由于模型**是利用逐步回归法(即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又削弱了多重共线性的程度)确定出的最佳模型,因此其多重共线性程度较之其他模型应该较弱。

⑵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a.异方差性的检验:图形分析法图六由以上散点图可得出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b.异方差的修正:WLS估计法g e n r e^2=r e s i d * r e s i d g e n r W=1/e^2Ls(W=W) Y C X T 得到如下回归输入结果:表十Unweighted StatisticsR-squared 0.868749 Mean dependent var 56.61385 Adjusted R-squared 0.842499 S.D. dependent var 15.09165 S.E. of regression 5.989340 Sum squared resid 358.7219 Durbin-Watson stat 1.099410⑶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性。

a、自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图七由上图可知,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相关性。

b、自相关性的修正:①先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自相关g e n r LY=log(Y) g e n r LX=log(X)g e n r LT=log(T)Ls LY C LX LT 得到如下回归输入结果:表十一由上表可知DW=1.256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表,n=13,k’=2,得到d L=0.861,dU=1.562,因为0.861<1.2563<1.562,所以DW=1.2563落在了无法判别区域。

②同时考虑Cochrane-Orcutt迭代。

Ls LY C LX LT AR(1) 得到如下回归输入结果:表十二由上表可看出,DW=1.4680(n=12,k’=2,dL=0.812,dU=1.579)仍处在无法判别区域。

③接着再用一次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自相关,得到DW=1.2518;再同时考虑Cochrane-Orcutt迭代。

得到DW=1.5037,与此时的dU=1.604相比(n=11,k’=2,a=0.05)有了明显的好转。

5、结合上述模型(即**)与分析对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形势进行预测分析:(1)预测。

在此我们假定: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可得到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预测值分别为:约208.5万人,进而我们可推算出2005年将有91.35万人在毕业时无法落实工作。

(2)对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形势的分析与思考:由表一我们不难发现,从2001年以来,每年的大学生招生数量比以往有了大幅增长,然而大学毕业生中未落实工作的人数从2001年的40.11万人剧增到2014年的180万人,并且根据有关数据的预测,到了2015年将约有210万大学毕业生无法落实工作[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问题首都师范大学谢维和教授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归纳[6],包括以下七个方面:① 1998年以来大规模扩招产生影响;②就业市场总体供过于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不良环境;③非典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④高等教育机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谐调;⑤社会环境和体制因素,如户口和地方的土政策;⑥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⑦大学生就业指导系统功能不良。

对于如何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关资料[7]提供了如下对策:第一,国家在宏观上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促进全社会就业率提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奠定基本条件。

第二,继续深化人事和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籍控制,加大毕业生择业在地域上的自由度。

第三,搞好高等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实现按需培养,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第四,强化对大学生的观念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使其建立对职业的合适期望值,树立自主就业和多元就业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