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论文2
小学“做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作文《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小学“做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作文《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十年建造起来的“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扬播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民渠相媲美。
我在二年级清明节假期,与姥姥、妈妈一大早来到了太行山,走进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徜徉在“青年洞”景区,在和风细雨中眺望着四处景色;漫步在堤上,看着潺潺的河流,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峰,感受着红旗渠的壮丽,真是心旷神怡,当我看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看似简单的十六个字,它是红旗渠的精神,深深的烙在我心里,永不忘怀。
“青年洞”是总干渠长的隧洞,是他们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抬头便能看到郭沫若的题词——“青年洞”。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小伙子挥汗如雨般地拼命地工作着;似乎听到那凿岩开洞时的铁锹声;我也仿佛看到了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经历数十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建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乡亲们悬釜待水,于十余里外老弱扶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天造山,人干旱,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的情景,这一伟大的壮举,做出了一千五百里的生命之河——红旗渠,那惊心动魄的地面让我震撼,令我感动。
今天下午,我观看了红色教育《红旗渠精神》使深受教育,我认为红旗渠精神不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经成为一个地标,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红旗渠的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斗,我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助、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创造奇迹,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
关于安阳红旗渠文案的作文

关于安阳红旗渠文案的作文提起安阳红旗渠,那可真是一段令人惊叹不已的传奇!我曾有幸亲身感受过红旗渠的魅力。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踏上了前往红旗渠的旅程。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它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在我的面前。
当我真正抵达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大地母亲伸出的巨大手臂,将这片土地紧紧拥在怀中。
而红旗渠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这山峦之间。
沿着渠道前行,脚下的石板路透着岁月的痕迹。
我抚摸着渠道边的石壁,粗糙的质感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修建时的艰辛。
我看到石壁上一道道凿痕,那可不是机器留下的整齐印记,而是当年的人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呀!每一道凿痕,都藏着汗水,藏着坚持,藏着希望。
走着走着,遇到了一位在当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大爷。
他的脸上刻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深深印记,但他的眼睛却格外明亮,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大爷看到我对红旗渠充满好奇的样子,便打开了话匣子,给我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他说,那时候啊,生活条件艰苦得没法想象。
吃不饱、穿不暖那是常有的事儿。
可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那就是一定要把这渠修成,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
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每天天不亮就出发,背着工具,翻山越岭。
工具不够,就自己想办法打造;粮食不够,就勒紧裤腰带。
大爷说,有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赶进度,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最后累倒在了工地上。
可就算这样,大家也没有退缩,咬着牙继续干。
我听着大爷的讲述,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当年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人们的号子声、锤子的敲击声,仿佛在山谷中回荡。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湾清澈的渠水。
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
我蹲下身子,用手轻轻触摸着渠水,凉凉的,让人心里特别舒畅。
这水啊,曾经滋润了多少干涸的土地,养活了多少代人。
渠道边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像是一把巨大的绿伞。
据说这棵树在修渠的时候就已经在了,它见证了红旗渠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我靠在树干上,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思绪也飘得很远很远。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及理解范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及理解范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及理解范文8篇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机器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及理解范文,欢迎阅读!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及理解范文篇1很早就耳闻河南红旗渠,但一直未曾实地了解,所以还是很感谢党组织给予的机会,能够切切实实地来到河南林州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
无论是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还是徒步沿红旗渠主渠行走,不得不承认我已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所深深折服。
虽然征服自然这种话语较为空大,但林州人民用坚韧的行动让我们相信人定胜天,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沿着红旗渠主渠行走去往青年洞,一路悬崖峭壁危险重重,当我用手触摸山石看着一块块石砖垒砌来的渠道,我不能想象在当时生产力底下缺少大型机械工具的情况下,林州人民依靠坚定信念团结一心用手凿出来七十多公里总干渠的悬崖河渠,我被这样的工程震撼到了。
他们缺水他们被生存所迫,他们用最原始的生存念想战胜自然,没有什么比人的干劲更可怕了吧。
每每想到几十年前他们放下自我生命安全开山劈石,只为为百姓造福,我不觉热泪盈眶,凭心而言换成是我我不能保证我也能那么做,而且又有多少当代的党员人民会和几十年前林州人民一样甘心奉献自我。
想到这些我不仅思考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我们还能不顾一切的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吗。
感谢此次实地学习,让我又看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
他们艰苦奋战的行动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实践。
林州县委书记以及县委领导班子和那些牺牲的党员,值得铭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而作为当代党员,我们更要学习这种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精神,只有将这种精神踏实落到实处我们才会更好地建设国家,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这次实地学习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就像永远不会忘记感动我的红旗渠精神。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将红旗渠精神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红旗渠精神的文章

红旗渠精神的文章摘要:1.红旗渠精神的概述2.红旗渠精神的来源3.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4.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5.结论正文:红旗渠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种伟大精神,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自发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水利建设运动。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源于林县人民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自发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水利建设运动。
在当时的条件下,林县人民面临极大的困难,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极大的决心和勇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用最简单的工具,最原始的方法,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林县人民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不依赖外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艰苦创业,就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团结协作,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共同进步。
无私奉献,就是一心为公,不为个人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当代,红旗渠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其次,红旗渠精神强调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次,红旗渠精神强调了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红旗渠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种伟大精神,它的核心价值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红旗渠传人作文

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红旗渠传人作文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红旗渠。
它不仅仅是一条渠,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力量的凝聚。
说起红旗渠,我想起了那次亲身的体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决定踏上探寻红旗渠的旅程。
当我真正站在红旗渠的边上,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眼前的渠道,石壁粗糙而坚实,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
我沿着渠道慢慢走着,脚下的石板路似乎还留存着当年建设者们的足迹和汗水。
渠道里的水静静地流淌着,清澈而有力。
我想象着当年的人们,靠着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钎,硬生生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这条生命之渠。
我抚摸着石壁,感受着那深深浅浅的凿痕。
每一道痕迹都是建设者们的决心和坚持啊!他们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和物资,有的只是一双双勤劳的手和一颗坚定的心。
当时的条件艰苦到超乎想象。
粮食不够吃,他们就挖野菜、啃树皮;工具不够用,就自己动手打造简陋的锤子和钎子。
为了早日修成红旗渠,有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硬是在太行山上创造了奇迹。
我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一位烈士的名字,据说他在施工中为了救队友被滚落的石头砸中,永远地离开了。
他的名字被刻在这里,也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那一刻,我明白了红旗渠精神的真谛,那是无私的奉献,是无畏的勇气,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再往前走,我遇到了一位老人。
他坐在渠道边,目光凝视着远方。
我上前与他搭话,才知道他当年也是参与修建红旗渠的一员。
老人说起那段岁月,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说:“那时候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心里有股劲儿,想着一定要把渠修成,让子孙后代都能有水喝。
”他边说边比划着,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看到了一群群满身泥土、汗水湿透衣背的人们,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劳作。
他们的肩膀被扁担磨破,双手长满了老茧,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希望和喜悦。
离开的时候,我回望那蜿蜒的红旗渠,心中充满了感慨。
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

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红旗渠工程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项伟大壮举,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象征。
红旗渠工程在困难的条件下,历经艰苦卓绝的建设过程,凝聚了广大农民的智慧和毅力,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顽强拼搏、团结奋进、创造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核。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奋斗。
红旗渠工程的完成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合作,他们共同面对艰难险阻,积极参与建设,展现了团结力量的伟大。
这种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呼唤我们在团结一心的基础上,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红旗渠精神也是自强不息的象征。
红旗渠工程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环境下完成,体现了人民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品质。
这种积极的态度不仅在过去有意义,也在今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红旗渠精神更是创造力的代言。
红旗渠工程是在困境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中国人民具备的创造力和智慧。
我们要时刻保持创新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以红旗渠精神为鉴,牢记先烈的奋斗历程和牺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贡献,并友善相待,形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
弘扬红旗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一起努力,以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红旗渠作文300字

河南红旗渠作文300字作文范文一:《红旗渠的故事》红旗渠啊,那可是个传奇。
想想看,在那个年代,没有高科技,全靠人力,愣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
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起这事儿,那眼睛里都是闪着光的。
他说那时候的人们真是拼了命地干,就为了能引水灌溉,解决干旱问题。
这事儿听着就像是神话里的事,但实际上它就发生在咱们河南。
说起来,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多了去了。
我记得有个小伙子,叫啥名字来着,反正他是个技术员,天天背着图纸在工地上跑来跑去。
有一次,为了测量一个特别险峻的地方,他差点儿没摔下来,还好被旁边的人给拉住了。
那一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后来他跟我们说:“当时我就想,要是掉下去了,那图纸可怎么办?”这股子劲儿,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感动。
还有那些妇女们,她们也不闲着,有的推着独轮车运石头,有的负责做饭。
有一天,天气特别冷,风呼呼地刮着,有个阿姨冻得手都伸不开了,可她还是坚持把饭做好,让大伙儿都能吃上热乎的。
你说这得多大的毅力啊!红旗渠建成的时候,全村的人都高兴坏了,像是过节一样。
那天晚上,村里还放了电影庆祝呢。
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
红旗渠不仅仅是解决了缺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让每个人都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作文范文二:《流淌的记忆——红旗渠》提起红旗渠,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那时候的人们,真的是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奇迹。
想想看,那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了,没有先进的机械,全靠一双双勤劳的手,硬生生地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河。
我听奶奶讲过,修建红旗渠那会儿,村里几乎是全民动员。
老少爷们儿扛着锄头、铁锹,妇女们也不甘落后,挑着担子、推着小车。
那时候啊,大伙儿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要让这条渠早日完工。
记得有一天,太阳毒辣辣的,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没人喊累。
有个大爷,年纪挺大的了,还是一直在那儿挖啊挖,他说:“咱们这是在给子孙后代造福呢,再苦再累也值了。
传承红旗渠

2
红旗渠的历史和现状
红旗渠的历史和现状
红旗渠于1960年动工,历时近十年完成。 它包括主干渠、支渠和斗渠等多个部分, 覆盖了林县的大部分地区。红旗渠的建 成,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洁的饮用 水和灌溉用水,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在当时的情况下,林县人民通过修 建红旗渠,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
还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现在的红旗渠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著名旅 游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 参观,感受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 艰辛和坚韧。同时,红旗渠也是中国水 利工程的重要遗产之一,对于研究和了 解中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3
红旗渠的精神内涵
红旗渠的精神内涵
➢ 红旗渠的精神内涵主要包 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方 面。这些精神在当时的情 况下显得尤为突出。林县 人民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 ,没有等待外援或政府的 帮助,而是选择了自力更 生和艰苦创业。他们团结 一心,相互协作,无私奉 献,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 创造了奇迹
促进文化交流:红旗渠是中国水利工程的重要遗产之一,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旗渠有助于促进中
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推动旅游业发展:红旗渠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传承红旗 渠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提供历史借鉴:红旗渠的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传承红旗渠有助于提供历史借鉴,让 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几个方面
传承红旗渠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红旗渠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象 征之一。传承红旗渠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念祖辈感悟精神
林州四中高三(1)班杨雁茹辅导老师郭宝娥林州的旅游旺季,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是人来车往,熙熙攘攘。
缘何?是瑰丽雄宏的太行山这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吸引,更是逶迤壮丽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一人文景观的召唤。
无意间听到一外地游客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
红旗渠被日本《朝日新闻》报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真是名副其实哪!”回来后上网查阅资料,从各种资料的介绍当中,我深深感悟到了祖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红旗渠精神之弥足珍贵!
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迷乱时期,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匮乏。
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
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
修渠工程浩大,而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仅靠一锤一钎,劈山开石,却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起157个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祖辈告诉我们只要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就一定会创造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渠首拦河大坝截流,500名党团员用他们火热的胸膛驯服了汹涌澎湃、冰凉刺骨的漳河水;关键时刻涌现出许许多多像吴祖太、李茂德、李改云、任羊成等不惜个人生命、蔑视天险的英雄人物;更有林县各公社、各大队分段承包、精心施工,各负其责而又亲密合作......为了改变命运就要敢干事,为了后代子孙就要敢干大事!祖辈们顾全大局、齐心协力,不计报酬、不怕牺牲......他们充分展现了林县人民的优秀品质,他们是修建红旗渠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推动红旗渠精神形成的中坚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林县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但是我在查阅《中国有条红旗渠》、《杨贵与红旗渠》等书籍时,也收获了另外一些感悟:
一、林县县委以人民利益为重,一切为了人民。
林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直至民国21年(1932年)的林县县志,几乎都力透纸背地记载“大旱绝收,河干井涸,地裂河焦,饿殍遍野,人相食”。
而1959年麦收之后又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旱,大秋作物不能种,人畜饮水也困难。
这年5月以杨贵为核心的县委做出引漳入林的决定,这一决定是林县人民千百年来想水、盼水强烈呼声的必然选择,体现了林县县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群众路线。
二、林县县委和人民善于创新。
1961年,县委成立劳力管理组,组织31000人到全国一些城市承揽工程,当年外出建筑业总收入就达1800万元,有效弥补了红旗渠资金的不足;同时县委还兴办了化工厂、水泥厂,带动了林县工业的发展;而像“嘴洞”变“鼻洞”、“双孔空心坝”等项工程设计,边掘进边券砌法、三角炮位药壶爆破法、明窑堆石烧灰法等具体施工技巧,无一不在告诉世人:建渠不是蛮干,而是巧干,是运用智慧征服大自然,“人工天河”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智慧的结晶。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领头羊的作用又是何其的重要!决策正确、措施得当才是领导人民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些年市委大力宣传“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已”,各中小学
也围绕红旗渠精神开展了征文、演讲、板报、书法、歌咏赛等学习活动,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美太行”新形势呼吁红旗渠精神,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呼吁红旗渠精神,林州人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呼吁红旗渠精神。
“精神立市”是林州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哪!作为领头羊的林州市委要向以杨贵为核心的林县县委学习,“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呢?
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何其重要,但是只知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如牛撞南墙头破血流,还浑然不觉,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像1958年的大跃进。
经济建设要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立足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走新型产业化之路。
各行各业要学习修渠祖辈的会干、能干、巧干,善于创新的精神,用巧手描绘林州新蓝图,用智慧谱写太行新华章!
学习红旗渠精神的热潮业已两年,作为红旗渠精神传人的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祖辈的文化遗产呢?且看红旗渠广场遍地乱扔的零食垃圾,气焰嚣张着“坐山观虎”;红旗渠大道耀眼夺目的品牌服装,理直气壮着“招摇张扬”;而红旗渠水面色彩斑斓的饮料瓶罐,舒缓优雅着“游走飘荡”......
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
红旗渠美景能否唤醒我们去珍爱那渠可贵的生命之水呢?能否引导我们去敬畏那些伟岸的在天之灵呢?能否激励我们坚守精神高地星火相传呢?
评语: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年的高三应试教学,我一直感觉很失败。
杨雁茹的这篇论文终于给了我一种继续教学的勇气。
文章对红旗渠精神在毛泽东时代的精神内涵理解深刻,同时又从人民群众、市委领导、林州发展等角度感悟到红旗渠精神新时代的内涵。
现在的林州可谓誉满中原,富甲一方。
可古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只有红旗渠畔的每一个新生代都像杨雁茹同学一样饮水思源,才能富过三代乃至千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