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虚拟键盘设计与实现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虚拟键盘设计与实现

开发研究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虚拟键盘设计与实现

李中宇钟如意彭煜陈敏”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30013)

摘要: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虚拟键盘设计由激光

投影、图像采集器单元组成。采集器对用户在虚拟键

盘上的按键过程进行图像采集,先通过过滤隔离排除

外部环境的影响,再通过角点识别和图像分割对用户

点击的目标按键进行精确定位。做到识别设备与键盘

一体,解决传统键盘设备移动不便、体验性差、携带

不方便等问题,实现人机更加灵活交互。

关键词:角点识别;图像分割;图像定位

0引言

输入设备分为2种:一种是实体输入设备;另一种是虚拟输入设备。本项目研究的输入方式以图像识别技术

为核心,用其实现指尖定位来完成虚拟式输入,此过程中,

仅仅需要一个键盘的投影图像作为参考输入。

1技术路线与原理

虚拟键盘对传感器位置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结构

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在供电、通信接口上需进行整合,

对硬件进行设计,在虚拟键盘的硬件系统设计完进行测

距算法的代码实现,则需要使用到图像识别技术,图像的

获取来自摄像头。

在激光测距领域,常用的测距有脉冲法、相位法和三

角法。脉冲法、相位法测距的成本相对来说都较高,且在测距精度有溢出,不利于研究,而在第3种测距中,测距

虽然精度相比之上2种相差甚远,但该方法成本低廉,且在实际使用在虚拟键盘中,精度合适,不会造成溢出,所

以三角测距法最适合使用在该研究中。

三角测距的方法硬件准备相对简单,仅仅需要激光

发射器、摄像头。

2按键识别算法实现

因为使用的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拍摄出的图像是

扭曲的,造成图像有一定的失真,变形的图像在实际计算

结果时会使得指尖定位越偏离中心,误差越大。在这里使用视变换来将原始图像进行矫正,使用perspecti-基金项目:江西省及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T■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虚拟键盘的设计与实现(XZG-16-08-39)。

作者简介:李中宇(1999-),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机械电子。钟如意(1997-),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软件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通讯作者:陈敏(1972-),男,硕士,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移动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veTransform()函数来实现变换。

在图像被采集过来时,图像数据一般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在实际环境中有许多外界因素影响,采集时并不能保证采集到的数据适合直接计算,在此之前需要进行中

值滤波、RGB灰度图转化、二值化、腐蚀操作、图像轮廓分割等一系列的预处理,使得数据适合于按键识别的基本要求。

为了表示指尖的位置,本项目中选择了中心矩作为其位置表示。它是一个计算重心坐标的算法,中心矩是根据x、y与重心的相对位置求去取得矩。公式如下:

%=乞&(1)x y

在获取了位置P(X,y)之后,就需要将指尖的实际位置与键盘按键位置进行匹配,在匹配之前,需要进行映射。这样键盘在实际空间位置就确定了,当手指触摸时,摄像头将信息采集到,把图像信息传入,进行矫正、预处理、边缘检测、定位等操作,最后将获取到的键盘位置信息与上面的键盘映射表进行匹配,匹配完后便产生一个键盘敲击事件。

3结束语

整个系统的识别率相对较高,在便携性上比起传统键盘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使用上没有反馈而使得按键时没有触感。对以上的不足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决,以求完善虚拟键盘设备。

参考文献:

[1]柳涛.PC输入设备易用性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6.

[2]孙乐晨.基于Android和OpenCV的嵌入式物件检测系统

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李鹏翔.基于机器视觉的嵌入式虚拟键盘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2016.

4]钱春妍.基于OpenCV的实时手势识别与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孟国庆.基于OpenCV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

科技大学,2014.

⑹吴少龙.基于OpenCV的运动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的研究

[D1.青岛:青岛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9-05-20)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4期

虚拟设计简述(课程论文)

摘要:虚拟设计是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计算机中构造成创建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产品数字样机,代替部分或全部的物理样机,利用数字样机来完成初期设计阶段需通过物理样机完成的各项试验的虚拟考核。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对产品进行不投入实物生产前的各项模拟现实测试,仿真模拟,以保证产品在初期设计阶段的一次成功率。 虚拟设计在制造业应用前景很广,它所创建的数字样品拥有和物理样品相同的特性,而由于数字化使得修改,分析,优化更容易实现,以及与各元素之间的交互性使产品设计更能适应具体要求,节约成本,能实现敏捷制造,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符合绿色设计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虚拟设计;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模拟;交互性 1虚拟设计的内容及产生背景 虚拟设计(virtual design)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设计手段。虚拟设计涉及众多学科和专业知识,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与制造之中。本质上讲,虚拟设计是将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在计算机上构造的虚拟环境中虚拟地实现,其目标不仅是对产品的物质形态和制造过程进行模拟和可视化,而是对产品的性能,行为和功能以及在产品实现的各个阶段中的实施方案进行预测、评价和优化。它是产品开发的测试床。 虚拟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虚拟设计产生的背景是基于第三次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创造条件。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探索新的设计方法诞生指明了方向。由于虚拟设计主张设计将从有形设计向无形设计转变,从物质设计向非物质设计转变,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编码:3073009223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总学分: 2 总学时:32 (讲课28,实验4)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各种方法。 3.了解图像变换,主要是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4.理解图像复原与重建技术中空间域和频域滤波的各种方法。 5. 理解解彩色图像的基础概念、模型和处理方法。 6. 了解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7. 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步骤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构成。 1.1 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

1.3.1 伽马射线成像 1.3.2 X射线成像 1.3.3 紫外波段成像 1.3.4 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成像 1.3.5 微波波段成像 1.3.6 无线电波成像 1.3.7 使用其他成像方式的例子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要素;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像素间的联系的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用数学工具。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图像中像素的联系。 2.1 视觉感知要素(1学时) 2.1.1 人眼的构造 2.1.2 眼镜中图像的形成 2.1.3 亮度适应和辨别 2.2 光和电磁波谱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1学时) 2.3.1 用单个传感器获取图像 2.3.2 用条带传感器获取图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2.3.4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1学时) 2.4.1 取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 2.4.2 数字图像表示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辨率 2.4.4 图像内插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1学时) 2.5.1 相邻像素 2.5.2 临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 2.5.3 距离度量 2.6 数字图像处理中所用数学工具的介绍 2.6.1 阵列与矩阵操作

虚拟技术为设计师提出的新要求

虚拟技术为设计师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虚拟技术的来临与未来的逐渐普及,对于设计从业者来讲也会面临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那么在未来虚拟技术盛行的互联网时代,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和研究产品时的方式和方法上,都要面临一个全新的改变和调整。 其实对于产品的设计来说,其设计思维和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服务设计的想法和构成来讲基本上是通用的。但是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其设计思维的手法和技术往往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那么,设计师该如何从技法和思维上适应虚拟技术的到来并做好准备,来具体谈一下。 1、需要了解虚拟现实的设计以及工作原理 简单介绍几种方法,第一种可以先了解由 16 台 Gopro(小型可携带固定式防水防震相机)组成的 Google Jump 平台。(如图 1-19) 图 1-19 小型可携带固定式防水防震相机 Google Jump 是指谷歌于 2015 年推出的针对于虚拟现实视频的制作工作平台,由一个开放设计的相机设备、一个可以把原始画面变成虚拟现实视频的汇编程序,以及视频播放平台组成。由于虚拟现实所带给用户的是全息环境的体验,所以在拍摄和制作时需要考虑使用到类似于全景相机的设备来完成拍摄,这也是最原始的全息环境拍摄手法,后来也会结合动态对焦以及光场相机来提升其视频体验的效果。(如图1-20)

图 1-20 谷歌虚拟现实工作平台 通过计算将其转换成 VR 视频之后还需考虑如何确定事物的远近以及景深关系,以便于让体验更加真实,由于虚拟环境是对于真实环境的重现,所以需要结合人眼的物理工作流程来考虑,在观看事物环境时通常分为近景,中景以及远景这三种景深关系,一般用户习惯于中景所带来的体验,所以虚拟现实影像会将内容的重点放到中景区域来展示,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是可以很好地减少虚拟现实带给用户体验时的眩晕感。 还要注意避免全息视频间的裂缝。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 Viewer Profile Generator 来调整显示参数,这样不仅能够纠正画面变形,还可以学习 VR 眼镜的原理。 现有的体验更多是要结合 VR 眼镜以及头显来使用。那么现有的虚拟现实的头显设备当中,售价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其中包括 Oculus、HTCVIVE 以及微软推出的Hololens 等高端品牌产品,也有国内的暴风魔镜等设备,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呢?接下来给大家主要介绍一下。(图 1-21a,1-21b) 图 1-21a VR 设备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 学号 起讫日期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5日 目录 摘要: (03) 课题一:图像的灰度级分辨率调整 (04) 课题二:噪声的叠加与频域低通滤波器应用 (06) 课题三:顶帽变换在图像阴影校正方面的应用 (13) 课题四:利用Hough变换检测图像中的直线 (15) 课题五:图像的阈值分割操作及区域属性 (20) 课题六:基于MATLAB?的GUI程序设计 (23)

结束语: (36) 参考文献: (37)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课题设计 摘要 本文首先对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定义、概念、算法与常用变换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七个课题实例,借助MATLAB?的图像处理工具箱(Computer Vision System Toolbox)对这些案例逐一实现,包括图像的灰度值调整、图像噪声的叠加、频域低通滤波器、阈值分割、Hough变换等,常用的图像变化与处理;然后通过MATLAB?的GUI程序设计,对部分功能进行模块化整合,设计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的简易软件;最后给出了软件的帮助文件以及该简易程序的系统结构和m代码。 关键词:灰度值调整噪声图像变换 MATLAB? GUI设计

课题一:图像的灰度级分辨率调整 设计要求: 128,64,32,16,8,4,2,并在同一个figure窗将图像的灰度级分辨率调整至{} 口上将它们显示出来。 设计思路: 灰度级分辨率又称色阶,是指图像中可分辨的灰度级的数目,它与存储灰度级别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有关。由于灰度级度量的是投射到传感器上的光辐射值的强度,所以灰度级分辨率又称为辐射计量分辨率。随着图像灰度级分辨率的的逐渐降低,图像中所包含的颜色数目将变得越来越少,从而在颜色维度造成图像信息量的退化。 MATLAB?提供了histeq函数用于图像灰度值的改变,调用格式如下: J = histeq(I,n) 其中J为变换后的图像,I为输入图像,n为变换的灰度值。依次改变n的值为 128、64、32、16、8、4、2 就可以得到灰度值分辨率为128、64、32、16、8、4、2 的输出图像。利用MATLAB?的subplot命令可以将不同灰度的图像放在同一个figure中方便对比。 课题实现: 该思路的MATLAB?源代码如下: in_photo=imread('lena.bmp'); %读入图片“lena.bmp”,位置在matlab当前工作区路径下D:\TempProject\Matlab\Works for i = [128,64,32,16,8,4,2] syms(['out_photo',num2str(i)]); %利用for循环定义7个变量,作为不同灰度值分辨率的输出变量 eval(['out_photo',num2str(i), '=histeq(in_photo,i)',';']); %histeq函数用于改变图像灰度值,用eval函数给变量循环赋值

虚拟仿真技术的探讨与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的探讨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05T10:51:13.07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09期作者:王冰 [导读]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 (大唐陕西发电有限公司西安热电厂陕西省西安市 710302)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本文要探讨虚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研究; 序言 近几年,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外大公司均在该领域做了重大布局,VR和AR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目前微软、爱普生、Oculus、HTC等知名公司均推出了自己的AR/VR产品,已成功应用在消费娱乐、虚拟展示、培训教育、智能巡检等多个领域。但同时国内AR与VR的发展还面临过很多问题,比如光学显示方案不成熟、缺乏专用的显示屏和处理芯片、应用场景不明确、产品的用户体验不佳等,为了推动该领域快速发展,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发布了相关政策,明确指出将AR/VR列入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 1.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功能实现 (1)虚拟仿真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如教育、交通、动力、化工、制造以至农业、工业、社会科学等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虚拟仿真已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虚拟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中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综合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仿真技术经历了物理仿真、模拟仿真、数字仿真、虚拟仿真四个阶段,VR/AR技术的发展成熟,对仿真技术带来了质的飞跃,我公司开发的虚拟仿真平台,具备快速场景搭建、模型导入、业务仿真、操作引导、考核评估等功能。 (2)根据SuperData的最新数据,使用AR/VR培训的公司预计将在2019年节省135亿美元。虚拟仿真培训基于虚拟、混合和增强现实头盔以及移动增强现实应用的培训模拟,受训者可以在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他们的新技能,而不会有受伤的危险。例如,美国航空公司使用VR帮助新机组人员在第一天上班前熟悉安全程序。根据SuperData的数据,71%的公司正在使用VR进行培训,是虚拟陈列室的两倍。例如,沃尔玛计划在4000家商店培训超过100万的员工,他们将使用独立的Oculus头盔,该计划将于2019年晚些时候启动。除了零售商之外,航空公司、旅游业、石油和天然气以及金融业也在寻求采用这种身临其境的技术进行培训。 (3)AR技术可以提供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操作体验,VR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纯虚拟的操作体验。虚拟仿真平台,利用AR/VR技术,可以模拟装备拆装和机械操作训练全过程,而不必受天气、时间、空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安全的受训环境及精细的虚拟场景下,提升训练效果和临场的心理素质,降低培训成本。 (4)装备训练方案可创造高度沉浸感的虚拟环境、丰富的表现元素、直观的表现方式,进行装备操作训练,如装备的拆装训练、飞机的驾驶操作、特种兵的训练仿真等,从而提高训练水平。虚拟仿真平台不仅能模拟装备的原理展示、故障检测和维修训练,还能对训练成绩进行客观评定分析,并具有记录、存储、监控操作人员操作动作等功能。 2.虚拟仿真再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其价值体现 (1)虚拟仿真平台,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我公司目前客户主要集中在铁路、公交、军事等领域,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进行模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树立设备的操作规范、维保成本的降低、实操技能的快速掌握与专业知识的深造,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证无线通讯的顺畅。公交车虚拟教学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造新能源实车、总成的三维模型,模拟车间实际作业的虚拟场景,通过程序设计将车辆、总成技术参数、标准以及维护工艺嵌入VR教学程序中,实现虚拟现实的实操培训及理论教学功能。 (2)基于我公司现有客户基础和产品基础,在接下来三年内,我们可以继续深挖全国铁路局及铁路设备公司,与全国公交集团及公交设备公司,将已有技术成果进行复制推广,获得最大投入产出比。在此基础上,申报军工保密资质及武器装备承制资质,拓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军事训练、军用装备操作培训上的应用。 3.虚拟仿真市场占有率及发展前景 2018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约348.6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工信部将支持虚拟现实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推进虚拟现实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球VR市场的年营收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相关的软件销售额达720亿美元,随着国内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的陆续落地,虚拟现实行业有望加速爆发。Digi-Capital数据表明到2021年,AR市场将不断壮大,达到830亿美元,这是一个可以诞生平台级生态公司的市场,VR市场将达到250亿美元。如图(一)所示

数字图像处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减速器的设计与仿真

设计题目:减速器的设计与仿真 设计内容和要求: 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传动方案。 2、电动机的选择。 3、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的动力参数的计算。 4、传动件及轴的设计计算。 5、轴承、键的选择及校核,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的选择。 6、减速器的结构及附件设计。 7、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8、培养撰写论文的能力。 1. 减速器的概念及一些减速器介绍 1.1 减速器的概念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转动、蜗杆转动、齿轮-蜗杆转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器转动装置。在少数场合也用作增速的传动装置,这时就称为减速器。 常用的齿轮及蜗杆减速器按其传动及结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1)齿轮减速器,主要有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和圆柱齿轮减速器三种。 (2)蜗杆减速器,主要有圆柱蜗杆减速器、圆弧齿蜗杆减速器、锥蜗杆减速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 (3)行星减速器,主要有渐开线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等。1.2 常用减速器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 齿轮减速器按减速齿轮的级数可分为单级、二级、三级和多级减速器几种;按轴在空间的互相装配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减速器;可分为展开式、同轴式和分流式减速器等。 单级圆柱减速器的最大传动比一般为imax=8~10,作此限制主要为外轮廓尺寸过大。若要求i>10时,就要采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应用于i =8~50级高,低速级的中心距和α∑=250~

400mm的情况下。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它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选择输入轴端和输出端的位置。分流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轴可向任意一边伸出,便于传动装置的总体配置,分流级的齿轮均做成斜齿,一边左旋,另一边右旋以抵消轴向力。同轴式二级圆柱减速器,它的径向尺寸紧凑,轴向尺寸较大,常用于要求输入轴端和输出轴端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 三级圆柱减速器,用于要求传动比较大的场合。单级圆柱减速器和二级圆锥减速器,用于需要输入轴成90o配置的传动中。因大尺寸的圆锥齿轮较难精确制造,所以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高速级总是采用圆锥齿轮传动以减小其尺寸,提高制造精度。 齿轮减速器的特点是效率高、寿命长、维护简便、因而应用极为广泛。 1.3 减速器的结构 单级直齿轮减速器的结构,它主要由齿轮(或蜗杆)、轴、轴承、箱体等组成。箱体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为保证箱体的刚度及散热,常在箱体外壁上制有加强肋。为方便减速器的制造、装配及使用,还在减速器上设置一系列附件,如检察孔、透气孔、油标尺或油面指示器、吊钩及起盖螺钉等。 2. 虚拟技术的简介虚拟技术的简介 2.1 虚拟技术的简介 虚拟技术(Virtual Reality,以下略VR),就是由计算机直接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合成信息提示给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周围生成一个虚拟环境,从而把人、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作者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是近年来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热.氛问题,而且在军事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庄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具体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对虚拟作战仿真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作战仿真 1. 引言 自从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训练仿真系统(以1929 年美国空军飞机练习器-林克机为代表)以来,经过了以机电解算装置为主的仿真系统,以模拟计算机为主的仿真系统,以数字计算机为主的仿真系统等几个阶段,系统仿真技术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也更加迅猛,而且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记VR)技术是近年来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在很多行业开始有了实际应用。在军事领域,美国最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作战仿真。其研究人员在虚拟现实技术构造的数字化地形、地貌和敌情数据库上进行作战仿真和武器装备性能的评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美国军方始终把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于《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中,并将虚拟现实技术视为建设21 世纪军队和培训21世纪人才以及发展新一代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的“革命性”手段。 目前,我军对作战仿真的研究日趋深人,但与先进的军事大国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极有可能为未来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我军应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具体讨论虚拟作战仿真及其军事应用。2.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 虚拟现实技术是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方法、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立体影像技术、光电技术以及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诸多科学技术成果融合一体的崭新的人工合成的“虚拟环境”。 2.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创造的人机和谐仿真环境具有“沉浸-交互-构思”的基本特征。它利用并集成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和各类传感器,在多维信息空间创造一个使研究者处于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仿真信息环境。VR 的主要特征为: (1)多媒体感知性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将感觉不到身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而“融合”到虚拟世界中去,即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2)交互性 用户可以通过三维交互设备直接控制虚拟世界中的对象,并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信息。 (3)自主性 指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物体可按各自的模型和规则自主运动,即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客观规律动作的程度。 2.3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依据交互界面的不同,可将VR 系统分为下几种类型: (1)世界之窗(Window on World

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ARM的嵌入式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设计 学生姓名:张占龙学号: 0905034314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指导教师:张志杰 2013年 6月

摘要 简述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以及一些基本原理。使用S3C2440处理器芯片,linux内核来构建一个简易的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使用u-boot作为启动引导程序来引导linux内核以及加载跟文件系统,其中linux内核与跟文件系统均采用菜单配置方式来进行相应配置。应用界面使用QT制作,系统主要实现了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功能,比如灰度话、增强、边缘检测等。整个程序是基于C++编写的,因此有些图像变换的算法可能并不是最优化的,但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还会对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 关键词:linnux 嵌入式图像处理边缘检测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some basic principles. The use of S3C2440 processor chip, the Linux kernel to construct a simple embedde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The system uses u-boot as the bootloader to boot the Linux kernel and loaded with file system, Linux kernel and file system are used to menu configuration to make corresponding configuration. The application interface is made using QT, system is mainly to achieve some simple image processing functions, such as gray, enhancement, edge detection. The whole procedure is prepared based on the C++, so some image transform algorithm may not be optimal, but it can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n this basis, but also on the system constantly improve. Keywords:linux embedded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edge detection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虚拟仿真施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仿真施工技术是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应用的信息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施工工件动力学分析:如应力分析、强度分析; B.施工工件运动学仿真:如机构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C.施工场地优化布置:如外景仿真、建材堆放位置, D.施工机械的开行、安装过程; E.施工过程结构内力和变形变化过程跟踪分析; F.施工过程结构或构件及施工机械的运动学分析; G.施工过程动态演示和回放。 (2)技术指标 虚拟仿真施工主要包含以下技术体系: A.三维建模技术 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该模型能将工艺参数与影响施工的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施工模型与设计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施工模型要具有可重用性,因此必须建立施工产品主模型描述框架,随着产品开发和施工过程的推进,模型描述日益详细。通过BIM技术,保持模型的一致性及模型信息的可继承性,实现虚拟施工过程各阶段和各方面的有效集成。 B.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

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包括数值仿真、可视化仿真和虚拟现实VR仿真。 C.优化技术 优化技术将现实的物理模型经过仿真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后,通过设定优化目标和运算方法,在制定的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定量的依据。它使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运筹学、决策论和对策论等。 D.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建造是在虚拟环境下实现的,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建造系统的核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工业建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创造出一个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让人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操作者沉浸其中并与之交互作用,通过多种媒体对感官的刺激,获得对所需解决问题的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3)适用范围 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编制。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姓名宋立涛 学号201211867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年级2012级 2013年6月16日

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摘要 MATLAB 作为国内外流行的数字计算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界面简洁,操作直观,容易上手,而且是图像处理系统的理想开发工具。 笔者阐述了一种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图像处理领域的大部分算法,运用MATLAB 的图像处理工具箱对算法进行了实现,论述了利用系统进行图像显示、图形表换及图像处理过程,系统支持索引图像、灰度图像、二值图像、RGB 图像等图像类型;支持BMP、GIF、JPEG、TIFF、PNG 等图像文件格式的读,写和显示。 上述功能均是在MA TLAB 语言的基础上,编写代码实现的。这些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对于运算量大、过程复杂、速度慢的功能,利用MATLAB 可以既能快速得到数据结果,又能得到比较直观的图示。 关键词:MATLAB 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工具箱图像变换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图像信息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近代科学研究、军事技术、工农业生产、医学、气象及天文学等领域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图像信息来认识和判断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图像信息的重要性,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会伴随着未来信息领域技术的发展,更加深入到生产和科研活动中,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MATLAB 软件不断吸收各学科领域权威人士所编写的实用程序,经过多年的逐步发展与不断完善,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一种可视化科学计算软件。MATLAB 语言是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级语言,允许用数学形式的语言来编写程序,比Basic、Fortan、C 等高级语言更加接近我们书写计算公式的思维方式,用MATLAB 编写程序犹如在演算纸上排列出公式与求解问题一样。它编写简单、编程效率高并且通俗易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研制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开发系统TDB-IDK 和南京东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数字图像采集传输与处理实验软件。 TDB-IDK 系列产品是一款基于TMS320C6000 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高级视频和图像系统,也是一套DSP 的完整的视频、图像解决方案,该系统适合院校、研究所和企业进行视频、图像方面的实验与开发。该软件能够完成图像采集输入程序、图像输出程序、图像基本算法程序。可实现对图像信号的实时分析,图像数据相对DSP独立方便开发人员对图像进行处理,该产品融合DSP 和FPGACPLD 两个高端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合理改动,可以分析黑白和彩色信号,可以完成图形显示功能。 南京东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数字图像采集传输与处理实验软件可实现数字图像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可利用软件及图像采集与传输设备,采集图像并实现点对点的数字图像传输,可以观察理解多种图像处理技术的效果和差别,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概论 *图像是对客观存在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性的描述或写真。 *模拟图像 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是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数字图像 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的数字(一般整数)表示的图像(计算机能处理)。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特征提取、识别等)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的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优势) (1)处理精度高,再现性好。(2)易于控制处理效果。(3)处理的多样性。(4)图像数据量庞大。(5)图像处理技术综合性强。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 (1)提高图像的视感质量,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a.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b.改变图像的亮度、颜色; c.增强图像中的某些成份、抑制某些成份; d.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等,达到艺术效果; (2)提取图像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或特殊信息。 a.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的预处理 (3)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以便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图像的数字化 a.如何将一幅光学图像表示成一组数字,既不失真又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 b.主要包括的是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2*)图像的增强 a.加强图像的有用信息,消弱干扰和噪声 (3)图像的恢复 a.把退化、模糊了的图像复原。模糊的原因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运动模糊,散焦模糊等(4*)图像的编码 a.简化图像的表示,压缩表示图像的数据,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5)图像的重建 a.由二维图像重建三维图像(如CT) (6)图像的分析 a.对图像中的不同对象进行分割、分类、识别和描述、解释。 (7)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 a.图像分割是指将一幅图像的区域根据分析对象进行分割。 b.图像的特征提取包括了形状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等。 (8)图像隐藏 a.是指媒体信息的相互隐藏。 b.数字水印。 c.图像的信息伪装。 (9)图像通信

虚拟设计-虚拟设计软件

虚拟设计软件 完整意义上的虚拟环境由硬件、软件和用户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如果把虚拟环境的硬件部分看作其肢体,则虚拟现实环境的软件控制部分就是其大脑。 (1)语言类软件 语言类软件如VRML、Fortran、C++、Java、OpenGL等都可以作为开发应用程序的语言工具。下面主要介绍VRML。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是描述3D虚拟场景的一种标准,利用它可以在Internet上建立交互式的三维多媒体的境界。虚拟现实造型语言定义了三维应用系统中常用的语言描述,如层次变换、光源、试点、几何、动画、雾、材料特性和纹理映射等,并具有简单的行为特征描述功能。 VRML的基本特征包括分布式、交互式、平台无关、三维场景、多媒体集成、逼真自然等,被称为“第二代WEB”,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VRML技术诞生于1994年,1997年VRML2.0成为第一个在网页上发布的ISO国际标准(ISO/IECl4772)。发展至今,VRML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例如在美国火星探测器的行动中,人们用VRML实现了该探测器的3D动画现实,从而使无数人得以在网上观察这—探险过程。 VRML的作用就是用来创建VRML虚拟现实场景,它把“虚拟世界”看成一个“场景”,而场景中的一切都看成“对象”(也就是一个“节点”),对每一个对象的描述就构成了VRML 文件。VRML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网页中实现三维动画效果及其与三维对象的交互,应用VRML动态显示的功能如能够实现虚拟设计中的动态仿真,应用VRML具有交互性的功能可实现用户参与的虚拟设计。 VRML本质上是一种用于造型的脚本语言,与目前比较成熟的造型软件如AutoCAD、3D Studio MAX等相比,其最大特色是实时渲染。使用已有的造型软件可以制作出效果极为丰富的三维效果,但不能实时渲染和实时交互,只能预渲染后,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渲染效果,而不能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虚拟环境中。 VRML文件的基本单元是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名字、类型、域、事件、实现。 1)节点的命名是通过DEF语句来实现的,节点命名后可通过USE语句引用,达到共享的目的。 2)每个节点都属于某个类型,VRML2.0共定义了54种基本节点类型,同时用户还可通过PROTO和EXTERN-PROTO来定义自己的节点类型。 3)各种类型的节点都可能包含一套可以接收和发送的事件,事件又分为入事件(eventIn)和出事件(eventOut),节点利用出事件报告自身的状态变化,而入事件将导致节点状态的改变。VRML通过ROUTO语句把事件入口联系起来,构成事件体系。如:ROUTO TouchBox isActive To Viewpoint set-bind就是把接触检测器节点TouchBox的事件出口isActive连结到视点节点Viewpoint的事件入口set-bind。 4)节点的实现包括如下的内容: ①节点在虚拟世界中展现给浏览者的视觉外观和听觉外观; ②对接收到的入事件做何反映,以及如何产生出事件。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材料文件

虚拟仿真实验解决方案 上海华一风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2) 一、项目背景 (2) 二、实验教学现状 (3) 三、用户需求 (3) 第二章建设原则 (5) 一、建设目标 (5) 二、建设原则 (6) 第三章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7) 一、总体架构 (7) 二、学科简介 (8) 第四章产品优势 (14) 第五章产品服务 (16) 一、服务方式 (16) 二、服务内容 (16) 三、故障响应服务流程 (17) 四、故障定义 (18) 五、故障响应时间 (18) 六、故障处理流程 (19) 七、应急预案 (19)

第一章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开发一批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提供资源服务,推广普及应用。 在“十三五规划”方针政策指引下,各地陆续出台政策,强调数理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2016年,北京公布了中高考的新方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科目都设为100分,表示它们在义务教育与学生成长中同等重要,不再人为去区分主次,使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对每一门学科都很重重视,其中物生化实验部分占分比例为30%,高考不再文理分科。 继北京重磅发布此消息后,河南教育厅发布《关于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30分;安徽省初中毕业升学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分数为15分,考试成绩计入考生中考录取总分;山西省理化实验操作10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题目: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学生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别:计科本101班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3 年06 月20 日 数字图像处理的傅里叶变换 1.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热练掌握FFT的方法反应用 (4)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傅里叶变换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如何学习一门语言,如何进行资料查阅搜集,如何自己解决问题等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展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设计能力。 2.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并掌握傅立叶变换 (2)了解傅立叶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二维频谱的分布特点 (4)用MATLAB实现傅立叶变换仿真

3.课程设计背景与基本原理 傅里叶变换是可分离和正交变换中的一个特例,对图像的傅里叶变换将图像从图像空间变换到频率空间,从而可利用傅里叶频谱特性进行图像处理。从20世纪60年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提出来以后,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1课程设计背景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是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提取特征等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3.2 傅里叶变换 (1)应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一门技术,使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 ??20世纪20年代,图像处理首次得到应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得到普遍应用。60年代末,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主要是为了修改图形,改善图像质量,或是从图像中提起有效信息,还有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可以对图像进行体积压缩,便于传输和保存。数字图像处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各种图像变换;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采用各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复原和增强;对图像进行分割、描述和识别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应用于通讯技术、宇宙探索遥感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傅里叶变换在数字图像处理中广泛用于频谱分析,傅里叶变换是线性系统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它使我们能够定量地分析诸如数字化系统,采样点,电子放大器,卷积滤波器,噪声,显示点等地作用(效应)。傅里叶变换(FT)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其通过在时空域和频率域来回切换图像,对图像的信息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简化了计算工作量,被喻为描述图像信息的第二种语言,广泛应用于图像变换,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分割,图像重建等。因此,对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掌握傅里叶变换及其扩展形式的特性,是很有价值得。 (2)关于傅里叶(Fourier)变换 在信号处理中,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变到频域中进行处理,因此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傅里叶变换能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个函数表示成三角函数(正弦和/或余弦函数)或者它们的积分的线性组合。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傅里叶变换具有多种不同的变体形式,如连续傅里叶变换和离散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属于谐波分析。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容易求出,而且形式与正变换非常类似;正弦基函数是微分运算的本征函数,从而使得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可以转化为常系数的代数方程的求解.在线性时不变的物理系统内,频率是个不变的性质,从而系统对于复杂激励的响应可以通过组合其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

仿真与虚拟农业技术课程设计

天津农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基于L系统的虚拟植物模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成绩评定 2013 年12月

目录 一摘要 (1) 1 L—studio软件的简单介绍 (1) 2 虚拟植物生长 (1) 3 参数L系统 (1) 4 研究方法:分形理论 (1) 二L--system程序及分析 (2) 三.视图文件及分析 (3) 四.效果截果 (4) 五.总结与参考文献 (9)

一摘要 L—studio软件的简单介绍 本设计是参照《仿真与虚拟农业技术》教材整本书以及老师课堂上的讲解编写出来的。 这株虚拟树的设计是借助L—studio的软件工具而生成。L—studio是基于L系统的Windows软件,用于创建模拟模型并进行模拟实验,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字符重写系统。 L—studio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两个基于L系统的模拟程序:cpfg和lpfg ·一套建模实例,每种植物都作为一个L—studio对象存储 ·用于组织和使用所建模型(位于本地或远程机器中)的图形浏览器 ·系列用于创建和修改对象的编辑器和其他建模工具 ·用于模拟影响植物生长环境的程序库 虚拟植物生长 通过对植物生理生态过程的模拟,能够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的某些综合指标,而在植物形态结构和环境因素的时空变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处理。虚拟植物生长是对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构发育与生长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是植物学家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 参数L系统 我这次所涉及的植物----树,用的是L系统主要类型中的:参数L系统。参数L系统将字符串的重写过程扩展到了带有参数控制的单词扩展过程,从而实现了既能生成丰富、灵活的植物图形,又能实现其过程可控性。 研究方法:分形理论 这次虚拟植物生长模型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分形理论,分形理论的数学基础是分形几何学,即由分形几何衍生出分形信息、分形设计、分形艺术等应用。分形几何学是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分支,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因此分形几何学又被称为描述大自然的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分形作为几何对象,首先是不规则的,但并不是所有不规则的形状都是分形。也就是说,分形一般具有无限相似性,这既是分形的特征也是分形的精髓。 关键词【虚拟植物,L—studio,分形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