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合集下载

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思考

新农村村庄规划设计的思考

引言
在 前 社会 主 义建设 的 步伐 之下 , 我 国的新 农 村 建 设还 需要 注 重农 村 经 济 的建 设 , 并 且将全 面 的 提升 农 民 收人 、 不 断 的改 善 农村 生 活 方 式 以及 改 善 农 村人 口的居住 环 境等 作 为主 要 的建设 方 向 ,提升 农村 的基 础设 施 建设 , 按 照 我 国社会 主 义建 设 的原则 和 规律 来促 进农 村 建设 水 准 的增 强 , 实 现 农 民 的
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 , 大力的借鉴建筑的特征 和一些独特 的处理方式 , 在外 墙 的 内侧 增 加 一些 可 以随时 拆 卸的 玻璃 门 , 这 样不 仅 可 以增 强 墙面 设 计 的美
观性 , 同 时还 可 以增强 设计 的功能 性 。
现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规模性的聚居。 在村庄建设规划当中还需要制定出退
1 .新农 村建设 原则 和指 导思想
在新 农村 建设 之 中需 要 遵循 相关 的指 导 思想 , 努力 的将农 村 建设 作 为 我
同时外 墙 局 部 线脚 刷 白色 涂料 , 勒 脚 外贴 毛 石 或 浅 国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 发展 的重 要 内容 。首 先 , 在村 庄 的 规划 建 设之 中需要 很 好 泥 砂 浆抹 而 仿 红砖 纹 理 , 保 留 了木 材本 色 的 的 协调 集 镇与 农 村 之间 的关 系 , 合理 的 、 充 分 的运 用 周边 的资 源 以及 基 础 的 色斩 假石 。 阳 台和屋 顶平 台栏 杆 使用 木 制并 用金 属加 固 , 设施, 发挥 地 方 的特 色与 优势 , 大力 的建 设农 村 的资 源 和工 业 , 促 进 各项 技 术 的成熟 和 稳 步发 展 , 以此 来带 动 农 村 经济 的 发 展 , 提 升 农 村人 口的 生 活质 量 以及生 活水 平 。 同时 , 在 村庄 的 规划 建设 之 中还需 要 将人 口 、 社会 环 境 、 经 济 以及村 庄 的发 展相 互结 合 起来 , 以此 为基 础对 村 庄 的各 项建 设 资源 进 行 大力 的整 合 , 通 过 相关 的 政 策和 措施 使 得 村 庄 的规 划 区域 可 以 得 到迁 移 , 最终 实 乡村 风 味 。针对 村庄 内部外 墙 的设计 , 需要 在 全面 的 保证 了 墙 面设计 性 能 和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问题探讨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问题探讨

关于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问题探讨摘要: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新农村建设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乡镇规划作为一项系统复杂,流程繁多的工程项目,其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来进行分析,针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规划一、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具有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而乡镇经济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下无疑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镇在政治区域上是作为县级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因此,要想使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乡镇的合理规划是其重要的突破口。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下,乡镇经济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乡镇发展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新农村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做好乡镇发展规划,将乡镇区域内的社会以及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分配,这样才能够推动乡镇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下,相比于传统的乡镇规划,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规划比传统的乡镇规划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体现出的功能作用也更多,更加人性化。

因此,这就需要在现代新农村建设目标理念之下,对乡镇区域规划做出更多的考虑和调查分析。

对乡镇规划已不再是区域上的简单规划,还需要在区域范围外注重对周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够促进乡镇区域规划之内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统筹协调的科学合理规划布局。

并且还需要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合理规划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以便达到在新农村发展目标下,具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使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统一,相互协调,这便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项目乡镇规划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于太原市制定村镇建设规划标准的思考

关于太原市制定村镇建设规划标准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U 8. T 9 22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 , 统筹城乡发展 , 规范太原市 的村镇规 划建设 , 加强村镇规 划建设和组织管 理 , 提高村镇规 划的质量 , 改善人居环境 , 创造 良好的劳动 和生活条件 , 促进城 乡经济 、 社
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 , 制定太原市村镇建设规划标准 , 当前村 是 镇建设 工作的首要任务 。
TI AN ng Ro
ABS TRACT: h o s u t n o c lg c l a e c u s so e o e i o t n s u so u r n r a e e o me t a d T e c n t c i f o o i a t r o r e i n f h r o e w t mp r t s e f re t b n d v lp n , n a i c u t e c n t ci n o u n si n a mo i u tr o re e o y t m n h r ai n o a e — eg b r g tp ia l h o sr t fh ma it a d h r n o swae c u s c s se a d t e c e t fw tr n i h 0 i y e l b e u o c o n v
山西省 二轻职T学 院 , 助理 工程师 , 太原市水利 勘测设计 院 , 山
西省太原市 ,3 0 2 0 00 .
[ ] 朱永祥 , 2 彭月琴. 太原市生态河道护岸初探 E] J. 科技情报开
Tak n b u oo ia n tu to n v r a c fUr a a e c u s l i ga o t Ec lg c l Co sr c i n a d Go e n n eo b n W t r o r e

就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思考之体会

就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思考之体会

就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之体会摘要:以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规划为例,从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村庄产业布局等方面介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特色和体会,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布局,特色,体会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实际开展新农村建设。

我们在对该村现状充分调研、与村支“两委”座谈、征求部分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湘阴县包市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09年~2020年) 。

1 背景资料包市村是湘阴县城西镇的一个行政村, 村地处城西镇南部。

北接南阳镇渔场,东接白乌村,西接刘家坝村,南与合同村隔河相望。

村民在包公庙机埠处较集中,该村村域总户数453户,总人口1594人。

全村总面积:2967.9公顷。

耕地面积151.8公顷,鱼塘面积63.1公顷,粮食总产量1500t 。

农村经济总收入860多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至2008年, 该村没有企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商品粮种植为主,只有一些村民搞一些零散的特种养殖业,具有洞庭湖垸区治理的代表性。

2 村庄规划布局2. 1 总体构思本着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本,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良的生态环境,强调整体性,通过对现状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力,为村民营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卫生安全的憩息之地。

2. 2 空间布局该村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因势利导将村庄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把绿地建设融入到村庄建设中,其空间布局为南密北疏,各类用地主要位于村道路南部,靠近主公路,以达到人、自然、村庄三者之间情景交融,和谐共处的目的。

2. 3 村庄居住组团由于历史及生产方式的原因,村民居住建筑分散。

规划将整个村庄的居住用地整体搬迁至村域南部,整合为一个组团,面积为15.18 ha 。

整个组团围绕中心绿地展开布局,用地包括:住宅、公建、道路、绿化四类用地。

关于城乡规划中的美丽村庄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乡规划中的美丽村庄建设的思考

关于城乡规划中的美丽村庄建设的思考摘要:伴随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规划体系也进入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时代。

村庄规划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域土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背景下,我们需要识别村庄规划中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矛盾的地方,并更新和完善村庄规划细则,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乡规划;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分析研究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和重要经济战略部署,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城乡规划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城乡发展工作中的建设方案与规划行为,主要内容是对城乡基建、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等进行的合理布局,合理投入资源对城乡生产环境进行建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科学的城乡规划方案能够更好地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因此对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现路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实现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城乡融合、社会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农村保障农民权益、实行民主管理、构建民生和谐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提升农民思想素养的需要。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先行。

美丽乡村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规划的路径来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美丽乡村规划对于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影响。

如在规划编制理念、社会参与规划编制、规划内容评议、规划实施的方式和途径、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针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规则进行探讨,以求对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新农村建设在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定位与思考

新农村建设在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定位与思考

顾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的统一 , 障经济社会全面、 保 协 供给不足,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耕地保护等 目标难 以在地方上得
调 、可持续发展启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行规划对产业结构调 到具体 落实。 整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整体估计不足,同时对产业结构升级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主体差异。地方干 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抑制作用过分乐观 ,从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部 、 群众对新农村规划有求大求全的思想 , 有的项 目不切 实际 , 过
展 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呼应新时期发展战略转变 土地市 场化配置机制 未充分形成致使规划在 实施中发生偏 的、统领全局 的新提法。这个提法不仅 与十六大提出的城乡二元 差 。由于现行规划的编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土地利用从粗放经 营 结构矛盾、同时强调 的城 乡统筹的指导思想,以及随后连续 四次 向集约利用转变,尤其是城镇内部低效利用土地 的再开发。但是 , 重申的 “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等思想一脉相承 , 而且也反映出 “ 立 由于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尚不够成熟 ,政府过度干预 ,在地方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全 国正在开 政府追求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化的动机下 ,更容易导致土地资源过 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两个规划关联度高, 那么就需要 度供给 、价格过低 ,引起了土地过度需求和低效利用。土地利用 做 到有效的衔接和协调, 从可持续发展 的高度来进行正确认识。为 总体规划的城镇规模控制 目标在内涵与外延意义上均未得到很好 实施各自规划打 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针对新农村建设在土地利 的实现。 土地管理体 制影响 了规划实施监督。地方政府是城镇土地的 用总体规划中的定位进行深入讨论。 1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 况 事实所有者与各类土地的管理者 , 掌握了极大的土地调控权力。 为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19 9 8年编制的, 它是以 19 96年 1 了实现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 方政府 片面追求 GD O 地 P的提高 , 土 月3 1日为规划基期 ,2 1 0 0年为规划期,其近期规划为 2 0 0 0年。 地往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 “ 杠杆” 。其结果 ,不仅提高了经 现行规划 为保护耕地 尤其是强化对基本农 田的保护 ,节约利用土 济发展的过度性土地代价 ,还使未来的土地供 应难 以持续。而耕 地资源, 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数量 , 兼 地与生态保护等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土地管理 活动在地方上严报 t: e 8c t/ Ⅵ m 6o 信息

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

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

而村庄规划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与村庄规划建设的关系和意义。

一、村庄规划与农村发展村庄规划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从管理角度来看,村庄规划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村庄规划与环境保护村庄规划也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保护和修复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生态破坏。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村民居住区域和农田分布,可以保持农村的生态平衡,提升农村生活的品质。

三、村庄规划与农业发展村庄规划对于农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合理规划农田面积和农产品种植布局,可以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村庄规划还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民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村庄规划与农民生活村庄规划是农民生活改善的关键。

通过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娱乐区等公共空间,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配套设施,增加农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规划建设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有助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五、村庄规划与就业创业合理的村庄规划还可以促进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加。

规划建设农村产业园区和农产品加工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就近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农民提供创业支持和培训,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六、村庄规划与农民健康村庄规划不仅关注农民的物质生活,也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

规划建设农村医疗机构和健身休闲设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健身服务,促进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此外,规划建设绿色食品供应网络,有助于提高农民的饮食品质和健康水平。

七、村庄规划与文化传承村庄规划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农村的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思考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如何促进农村建设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建设节奏的不断加快,不仅带动了城乡经济发展,也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规划展开深入思考,并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及其乡镇规划原则进行分析,也总结出几点有效的规划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进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且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规划;思考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注重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结合问题制定可行方案,以此来带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笔者也该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规划展开深入分析,在实际乡镇规划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进而切合实际的将乡村规划落实和贯彻下去。

1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多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

第一,新农村建设在乡镇规划中,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往往剩余劳动力比较多,所以更加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剩余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这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同时,为了解决乡镇规划工作滞后等问题,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要加大管理力度避免盲目扩张或者是违法建设问题的出现,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乡镇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广大农民带来更更多的经济收入,这对于农村未来发展也非常的重要,当然,领导人员也要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社会发展中,更要做好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推动农新农村建设顺利有序的展开,且加速乡镇规划建设速度。

2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原则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规划也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它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来展开乡镇规划,只有科学规划,才能够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且促进乡镇各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将自身的优势以及特色产业展示和推广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发表时间:2018-09-27T16:45:46.73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9期作者:史虓
[导读]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

史虓
菏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7400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指导性,避免盲目的使乡村城市化、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陷入建设规划误区,影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健康、稳定、持续持续发展。

新农村规划中要重视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将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经济、文化等统一发展的和谐状态,注重乡村生态、文化等的保护和发展,建立绿色、环保、文化底蕴浓厚的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标准;新农村建设;误区;思考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乡镇建设规划中必须立足我国广大农村的客观现状,克服盲目跟风、盲目建设等弊端,结合不同村落条件,因地制宜的展开新农村建设,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规划误区,最大程度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现代化和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1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误区
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不切实际的大兴土木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误区,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人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村的城市化、现代化,将楼房、别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而不够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科技发展,往往劳民伤财,还达不到预期的农村建设发展目标,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农村乡俗文化的畸形发展。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过于追求政绩,追求表面的浮华,却忽略了新农村长期的、持续的发展,导致农村大众不能充分的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富裕和实惠。

其次,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城乡统筹规划考虑不足,致使城乡不能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只是乡村追着城市跑,模仿城市建设形势,而不能很好的结合自己资源、文化等特点,发展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2 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考
乡镇规划建设标准是在节约可耕地、不占良田、不污染环境等理念下发展起来的,要求新农村建设达到交通便利、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发展等,总之,不可陷入建设规划误区,要联系实际,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经验和农村特色及农村客观现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提高农村的居住、生产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2.1 新农村建设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的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应着重考虑。

①重视农村建设中的路、桥建设,统一规划乡村道路,对占路建筑进行劝阻、疏通,确保农村道路的宽度和统一,并且对高低差距较大的庄基进行规整,使农村房屋看上去井然有序。

②采用水泥铺设村路,将村道与交通主道通畅的连接起来,方便村庄交通,实现乡镇规划的交通标准,提高乡村与外界的连通性。

此外,如村庄靠近河流,要规划修建实用、结实、美观的桥梁,以满足村庄的交通需求。

③规划建设乡村饮水工程,实现农村的自来水到户,让每户村民吃上放心水、方便水,完善村庄的水道网,解决各家各户的供水、排水问题,提高农村大众的生活方便性和生活质量。

2.2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乃至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更要重视生态的优化和环境的保护。

①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重视农业的高效、生态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要走农业为主道路。

例如,发展林业,建设林下养殖、种植,林地可为畜牧业、种植业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提高了畜牧业、种植业的收益,而且双方相互影响,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如林下养鸡,林地为鸡的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食物,鸡的排泄物又为林地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促进了林地树木的生长。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因地制宜的规划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乡镇农业经济的崛起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②新农村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决不可以毁坏生态谋求发展,一定要避免新农村建设规划误区,决不能大搞拆毁房屋,盲目建设楼房、别墅等,避免新农村发展陷入僵局。

③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生态经济,让农村成为农民生存的依赖。

如发展乡村旅游业,树立标新立异的“农家乐”品牌,以旅游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的繁荣、兴盛。

2.3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深远文化历史中的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对促进新农村发建设展有积极意义。

①规划开发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使农村文化融入社会发展之中,得到更多传播和发展的机会。

例如,古居民居的保护和开发,使城市人领略乡村建筑风情的同时,体验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②新农村建设中避免模仿,要有自己的特色,保留独特的本土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整体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房舍建设中,避免模仿城市建筑、澳洲风情等,保留我国乡村的独特建筑风格,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之美,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

③农民是一个实践生活非常丰富的群体,他们对美、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适当的听取“民意”,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性、艺术性、文化性,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建设标准下新农村的建设规划要避免传统思想下的建高楼、建别墅等行为,要避免简单的复制城市建设规划模式,应结合乡村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布局和规划,注重规划中城乡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将乡村建设
成为城市的花园,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发展、持续发展,共建文明、特色、繁荣的中国新农村。

参考文献:
[1]章朝辉.基于乡镇规划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J].江西建材,2013,(4).
[2] 方丽琴.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意义及发展策略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8).
[3] 刘瑞强,张沛.西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 任致远.关于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建设简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5,(1).
[5] 况亚兰.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关系[J].中国科技投资,20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