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留园的空间布局与造景手法分析

空间序列组织是由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而展现 的。基 于 中 国 山 水 画 卷 的 特 点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特 点 则 是 多 空 间 、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其 空 间 形 式 是 以 观 赏 路 线 来 安 排 的 , 有较为简单的一种是呈闭合的、环 状 的 ,如 苏 州 的 畅 园 、鹤园;另 一种空间序列是按照贯穿形式的,如乾隆花园;最后是呈辐射的
渗 透 联系,进 行 主 题 与 空 间 类 型 的 区 分 与 互 补 ,形 成 和 谐 整 体 。 而中区和东区则是全园之精华所在。中区部分通过东南凿水池、 西北筑假山以形成西、北为假山、东 、南为建筑环中心水池的山水 景 区 。西 楼 、清 风 池 馆 以 东 为 留 园 的 东 区 。东 区 又 分 为 西 、南两 部 分 五 峰 仙 馆 ”和 “林 泉 耆 硕 之 馆 ”分别为这两 部 分 的 主 体 建
留 园 的 景 观 ,有 两 个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一 是 丰 富 的 石 景 ,二是 多 样 变 化 的 空 间 之 景 [1]。
1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
形 式 ,如杭州黄龙洞。然而苏州私家园林中面积相对来讲较大的 则 多 采 用 的 是一种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如 拙 政 园 、何 园 以及论文 主要研究的留园。
留园空间分析

远 翠 阁
此处景观与方干诗:“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相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 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汲 古 得 修 绠
三.区域内游览路线
留 园 平 面
留 园 分 区
展示区
游 览 路 径 分 析
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
曲 溪 楼
原名“寻真”,清德宗光绪初年改名“曲溪”。《 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 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沿用至今。
始建于明代。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 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三米左右, 南北长十余米,约一百一十三平方米。
濠 濮 亭
濠濮亭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 名为“印月”,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引诱的一轮明 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 娱目遣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其他园少见,别具匠心。
濠濮亭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 名为“印月”,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引诱的一轮明 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 娱目遣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其他园少见,别具匠心。
涵碧山房 明瑟楼 绿荫轩 濠濮亭
1. 院 落 分 析
展示区域为留园最大的院落,是整个空间序 列的高潮
展示区域是留园主体 水景区,通过水边界 的凹凸,中心小岛的 布置,使湖边,或小 岛的任何位置都有较 大视角区域
2. 水 体 分 析
在湖的四周或中心视 线交流多变,让院落 空间更加丰富。
3. 空 间 序 列 分 析
西 位置在 楼
五峰仙馆 之西,刘 氏时曾名 西爽,今 俗称西楼。 建筑为单 檐歇山造, 和曲溪楼 相通。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
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
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
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
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
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
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
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
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留园的空间艺术分析

留园的空间艺术分析摘要:留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有吴下第一名园的美誉,它占地面积不大,但空间布局十分巧妙,运用了虚实相间、疏密对比、藏露互引等方法使各个建筑景观相互映衬,既有其鲜明的特色,又照顾到了留园的整体性。
分析留园的空间艺术和造景手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江南园林,使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化景观设计中得以传承。
关键词:留园;空间布局;造景手法;建筑前言: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同治年间被盛旭人其儿子盛宣怀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以空间艺术精湛著称,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虚实相间、疏密对比、藏露互引等各种造园手法,构成了意境深远的园林空间体系。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和建筑风格,留园也因此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景观设计和园林造景的范例。
现在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东部以建筑群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多是假山和亭子,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图1、图2为留园一角;图3、图4为留园“漏窗”。
图1 图2图3 图41 虚实对比虚实对比的造景手法可以使景观显得幽深曲折,不可穷尽。
留园整体就使用了虚实对比的手法。
水池东面是曲谿楼、西楼以及五峰仙馆等建筑群的组合,整体比较密集厚重,因此是以实为主导。
水池南面的建筑如明瑟楼、涵碧山庄等,体量较东面更小,其间廊道、槅扇较东面更多,空间更通透,建筑更稀疏,因此是以虚为主导。
在东面高度集中的建筑群中,由于景物琳琅满目,步移景换,应接不暇,人的情绪必然会随之兴奋紧张,进而产生疲惫感。
因此在留园西面,建筑多为亭轩小品,空间空旷,在这个环境中人的心情自然轻松愉悦。
这种张弛有度的虚实对比,不仅保证了留园的景观之美,更照顾到了身在其中的人的心理变化。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

留园建筑布局及空间手法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
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园内布局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西区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为山,东南为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诸构。
假山为土石山,用石以黄石为主,雄奇古拙,系16世纪周秉忠叠山遗迹。
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
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
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
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
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
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
留园入口空间营造手法

留园入口空间营造手法
留园入口空间的营造手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照明设计:通过灯光的布置和设计,突出入口的重要性和特点。
可以运用彩色灯光、景观灯等手法,打造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2. 建筑设计:入口建筑的外观设计要与留园的主题和风格相协调。
可以运用亮丽的色彩、独特的形状和材料,增强入口的视觉吸引力。
3. 植物景观:在入口附近设置有吸引人的植物景观,例如花坛、绿化带等,以增加入口的生机和美感。
4. 艺术装置:在入口区域设置艺术装置,如雕塑、壁画等,以增加艺术氛围和视觉冲击力。
5. 标识和导向系统:设计专业的标识牌和导向系统,使游客能够清晰地找到入口,并了解留园的相关信息。
6. 座椅和休息区:在入口附近设置舒适的座椅和休息区,方便游客休息和欣赏周围的景色。
7. 声音和音乐:通过音响设备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为入口区域营造宜人的音乐氛围,增加游客的舒适感。
8. 色彩搭配:使用明亮、活泼的色彩搭配,如鲜艳的花朵、鲜
艳的标识牌等,增加入口的活力和吸引力。
通过以上的空间营造手法,可以为留园的入口创造一个醒目、吸引人、独特且舒适的空间,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增加其游园的欲望。
留园赏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赏析论文专业: 建工技术班级:G14建工2班姓名:学号: ************: ***留园赏析摘要: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
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
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
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
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
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
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
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构图艺术及空间艺术
构图艺术: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留园集住宅、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林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区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手法,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留园内既有以山石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一建筑为主或是建筑、山水相间的大小空间-----庭院,庭园、天井等。
园林空间构图非常丰富,为江南诸园之冠。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手法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的易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
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园深深室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而建筑组合。
园内精美宏利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巧妙地组合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如果想得到湖山真意,就取消了湖面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付引入室内。
空间艺术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堂又不在其内,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实为全院精华荟萃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
增强其深远感。
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直
接看要显得深远
些。
古木交柯向西透过门洞,窗口看绿
荫及华步小筑庭院,空间显得更加
深远。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直。
没经过一次曲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层出不穷,便会产生一种玩尉无尽的妙趣。
此外,曲折还可以导致意境的深邃。
曲折性是通过各种要素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
其中以建筑以及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