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诱导的麻醉

合集下载

诱导麻醉剂的名词解释

诱导麻醉剂的名词解释

诱导麻醉剂的名词解释诱导麻醉剂是一类用于手术过程中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传导,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达到使患者失去知觉和意识的效果。

诱导麻醉剂的使用广泛而深入,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全身诱导麻醉药物全身诱导麻醉剂是一类能够迅速将患者带入麻醉状态的药物。

常用的全身诱导麻醉剂有巴比妥类药物和苯二氮䓬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属于非麻醉药物,但具有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其舒适性和安全性较好。

苯二氮䓬药物则具有较强的镇静和催眠作用,能够迅速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

二、局部诱导麻醉药物局部诱导麻醉剂是一类能够局部麻醉,使特定部位或区域失去感觉的药物。

局部麻醉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对特定部位进行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局部诱导麻醉药物通常分为表面麻醉剂和浸润麻醉剂。

表面麻醉剂可用于局部表面麻醉,如皮肤或黏膜等,常见的局部麻醉剂有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等。

浸润麻醉剂则用于浸润麻醉,可以深入到肌肉和周围组织中进行麻醉。

三、静脉诱导麻醉药物静脉诱导麻醉剂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快速输送到患者的循环系统中,以达到快速诱导麻醉的效果。

常用的静脉诱导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进入大脑,并通过影响伽玛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从而发挥麻醉作用。

静脉诱导麻醉药物通常具有快速起效、易于控制麻醉深度和持续时间的特点。

四、进展与挑战随着麻醉科学的不断发展,诱导麻醉剂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近年来,一些新型诱导麻醉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如雷米芬太尼、普罗帕尼等。

这些药物在诱导麻醉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满足患者和医生的需求,提高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诱导麻醉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标准剂量和个体差异性使得麻醉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不易掌握,可能导致术中意识反应和术后恢复不佳等问题。

因此,合理选择和准确监测诱导麻醉剂的使用,是麻醉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

麻醉科常用药物配制及用法

麻醉科常用药物配制及用法

麻醉科常用药物配制及用法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药物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而这些药物的配制及使用方法是麻醉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麻醉科常用药物的配制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麻醉药物的配制及用法1. 麻醉诱导剂麻醉诱导剂常用的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配制时可以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注意要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操作。

用法上,通常静脉注射给药,注射速度要适中,过快可能引起循环系统的紊乱。

2. 麻醉维持剂麻醉维持剂常用的有异氟醚、芬太尼等。

异氟醚是靠气体吸入的方式使用,可以使用麻醉机或面罩给药。

芬太尼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贴敷透皮贴剂的方式给药。

3. 麻醉辅助剂麻醉辅助剂常用的有氧化亚氮、阿托品等。

氧化亚氮是一种吸入麻醉剂,常用的给药方式是通过面罩吸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呼气浓度,避免过度麻醉。

阿托品可以通过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口服或贴敷透皮贴剂给药。

4. 麻醉镇痛剂麻醉镇痛剂常用的有吗啡、布洛芬等。

吗啡通常通过静脉注射或患者自控镇痛的方式给药。

布洛芬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用法上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二、药物配制的注意事项1. 配制环境要无菌在配制麻醉药物时,要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和无菌溶剂,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配制前检查药物有效性和保存期限在配制药物前,要仔细检查药物的有效性和保存期限。

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去效力或产生不良反应,要及时淘汰并更换新的药品。

3. 控制药物剂量在配制药物时,要按照医嘱或临床实践的标准参照药物说明书控制药物的剂量。

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4. 配制后检查药物外观和颜色在配制完药物后,要仔细检查药物的外观和颜色。

如果发现药物出现异常变化,如颜色变浅或变深,不均匀等情况,应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医师。

三、用药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麻醉诱导与维持

麻醉诱导与维持

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诱导和维持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麻醉过程,对于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定义、常用的麻醉药物、麻醉深度的监测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定义麻醉诱导是指在手术开始之前,通过给予药物使患者由清醒状态进入失去痛觉和意识的状态,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而麻醉维持是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给予药物维持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以保持手术操作无痛感。

麻醉诱导和维持的目标是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和舒适。

二、常用的麻醉药物1. 麻醉诱导药物:常见的麻醉诱导药物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异丙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快速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同时具有快速代谢的特点,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能够迅速恢复清醒。

2. 麻醉维持药物:常见的麻醉维持药物包括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

吸入性麻醉药物如氟烷、七氟醚可以通过呼吸道给予,而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如芬太尼、丙泊酚可以通过静脉给予。

三、麻醉深度的监测麻醉深度的监测是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处于适当的麻醉状态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1. 意识状态监测: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意识状态来判断麻醉的深度,如眼睛的睁闭、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2. 生命体征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来评估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的状态。

3. 麻醉深度测量仪:使用专业的仪器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定量测量,如脑电图监测、熵值监测等。

四、麻醉诱导和维持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患者评估: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特殊需要和潜在的风险等,以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2. 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特点和需要的麻醉深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药物过度使用或过度剂量。

3. 专业团队配合:麻醉诱导和维持需要麻醉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

4. 监测和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保持患者的稳定和舒适。

麻醉学常见诱导药物课件

麻醉学常见诱导药物课件

剂量
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 需要的肌松程度进行个 体化调整。
阿托品(Atropine)
1
用途
2
常用于手术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心率
过慢和唾液分泌等问题。
3
特点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可用于减 少麻醉引起的分泌物和心率下降。
剂量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和需要的心率 效果进行个体化调整。
用于需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3
特点
氟烷是一种全身麻醉气体,能提供 良好的镇静和稳定的麻醉状态。
剂量
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需要的麻醉 效果进行个体化调整。
罗库溴铵(Rocuronium)
特点
罗库溴铵是一种肌松剂, 用于手术期间减少肌肉 运动,促进手术操作。
用途
常用于手术期间的全身 肌肉松弛,有助于无菌 操作和机械通气。
3
特点
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作用的诱导剂, 能迅速诱导安眠和失去意识,且恢 复较快。
剂量
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手术类型来确 定。
特非那定(Dexmedetomidine)
特点
特非那定具有镇静和催 眠特性,使患者保持清 醒沉睡状态,减少镇静 药物的需求。
用途
常用于镇静和麻醉中, 也可用于监护室内的镇 静。
剂量
麻醉学常见诱导药物课件
了解麻醉学常见诱导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用途,以及它们在手术中的剂 量和注意事项。
丙泊酚(Propofol)
特点
丙泊酚具有快速引导和恢复的特点,适用 于手术诱导和维持麻醉。
剂量
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类型来确定。
用途
常用于全身麻醉、昏迷状态维持以及镇静 和麻醉中。
注意事项
丙泊酚使用时需注意呼吸抑制和过敏反应 等副作用。

全麻的原理

全麻的原理

全麻的原理
全麻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它通过药物的作用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以便
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全麻的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药物的选择、作用机制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等。

下面我们将对全麻的原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全麻的药物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来说,全麻药物可以分为诱导药、
维持药和肌松药。

诱导药用于快速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常见的诱导药物有七氟醚、异氟醚等。

维持药用于维持麻醉状态,常见的维持药物包括七氟醚、异氟醚、芬太尼等。

肌松药则用于放松患者的肌肉,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常见的肌松药物有罗库溴铵、琥珀酰胆碱等。

其次,全麻药物的作用机制也是很重要的。

诱导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迅速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维持药物则通过维持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来保持麻醉效果,肌松药物则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肌肉松弛,达到手术需要的效果。

另外,全麻对患者的影响也需要考虑。

全麻会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同时还
可能对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全麻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患者可以安全地接受全麻手术。

总的来说,全麻的原理涉及到药物的选择、作用机制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等多个
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并了解其作用机制,医生可以更好地控制全麻的效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希望本文对全麻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何谓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以及麻醉药诱导量与麻醉药维持量

何谓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以及麻醉药诱导量与麻醉药维持量

何谓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以及麻醉药诱导量与麻醉药维持量【术语与解答】无论实施全身麻醉或是行椎管内脊神经阻滞或采取其他麻醉方法,均有一个麻醉过程和状态,这一过程和状态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麻醉药诱导量、麻醉药维持量存在因果关系。

1. 麻醉诱导①是指适宜剂量的全麻药或局麻药无论何种途径进入人体,只要达到可以开始进行手术(如切皮)或麻醉操作(如气管插管)或刺激性检查(如胃镜或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过程和状态称为麻醉诱导;②麻醉诱导又分为全身麻醉诱导与外周神经阻滞诱导,前者(全麻诱导)可使高级中枢神经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后者(外周神经阻滞诱导)可使躯体某一区域或局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消失(如椎管内脊神经阻滞或神经丛阻滞等)。

临床麻醉诱导最为常用的是以下两种。

(1)全身麻醉诱导:无论静脉注射或是肌肉注射还是呼吸道吸入全麻药,均能使人体从神志清醒进入意识消失的过程和状态,这一过程或时间段以及所处的状态称为全麻诱导。

(2)椎管内脊神经阻滞诱导:不论将局麻药注入人体的硬脊膜外隙,还是注入蛛网膜下腔,均有一个阻断脊神经的时间和(或)过程,前者(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诱导时间和过程较长,后者(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阻滞)诱导时间或过程则很短。

2. 麻醉维持无论选择全身麻醉,还是实施硬脊膜外隙脊神经干阻滞,麻醉诱导后如继续维持已存在的麻醉状态或麻醉诱导后需继续保持现有的麻醉状态,就得持续或间断地向体内注入麻醉药,直至停止麻醉用药,即麻醉诱导后继续应用麻醉药,直至手术完毕或刺激性检查与操作结束这段时间或过程,称为麻醉维持。

3. 麻醉药诱导量①将麻醉药物注入人体后达到外科手术期或能实施手术以及进行刺激性检查或操作,首先得使体内达到应有的、适宜的、有效的麻醉药物浓度和剂量,而所使用的麻醉药浓度和麻醉药总量称之为麻醉药诱导量(也称麻醉药负荷量),即临床麻醉患者必须具备麻醉药诱导量后方可实施手术;②凡能使患者短时间内接受任何外界刺激所使用的麻醉药剂量称为麻醉药诱导量。

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
▪ 缓慢诱导适用于ASA Ⅲ~Ⅳ患者、高血压、怀疑气管插管困难或有 匹可威克综合征的患者。缓慢诱导摈弃了用药的 “倾倒”式,患者 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因而得到麻醉医生的广泛采用。
麻醉诱导的分类
(二)静脉麻醉诱导和吸入麻醉诱导 ▪ 根据给药的方法和途径,一般分为静脉麻醉诱导和吸入麻醉诱导。 ▪ 静脉麻醉诱导,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诱导方法,根据药代学和
▪ 诱导的风险主要有: (1)循环系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甚 至猝死等。 (2)呼吸系统:呼吸抑制、气管痉挛、气胸、肺不张、呼吸衰竭等。 (3)中枢神经系统:脑缺血、脑出血、脑水肿、脑梗塞等。 (4)其他: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和加重精神疾病 等理机能变化和并发症
▪ 研究发现气管插管时体内AD释放达基础值的30倍、NE达10~20倍、 GC为5倍、血管紧张素5倍、ADH是8倍、胰高血糖素10倍和急性期 反应蛋白1000倍。另外,TNF、IL、β内啡肽也增加,如能在短时 间使颅神经受到抑制,BIS值55以下,则可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 应。
▪ 另外还有口服,肌肉注射和直肠给药等诱导方式,可用于某些内 镜特殊检查等。
理想的麻醉诱导
▪ 用药简单而无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内环境稳定、具有良 好的顺行性遗忘、止痛完全、肌肉松弛、内分泌反应平稳、利于 麻醉维持。
全身麻醉诱导给药的顺序
▪ 全身麻醉的四要素为镇静、镇痛、肌松和反射抑制(也有称抑制 应激),其原则是尽可能不给患者带来不适且无不良反应,让患 者平稳进入麻醉状态。所以主张先给予镇静剂,其次为镇痛剂, 最后为肌松剂。若先注射肌松剂会引起患者窒息濒死感,但可以 预注射法,即先给予肌松的1/3~1/4量,剩余为最后注射,以利于 缩短肌松的时间。

麻醉诱导选择及合并处理

麻醉诱导选择及合并处理

3、病人心功能较差、全身情况衰竭 或有明显低血容量的病人,以及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等均可以芬太尼为主配合少 量镇静药如咪唑安定使病人意识消失后用 肌松药后插管,以减轻诱导对循环的影响, 芬太尼用量在20 ug/kg以上对应激反应有 一定的抑制,血压的波动较小,但对短时 间的手术,芬太尼用量较多,使呼吸恢复 困难,术后必须在ICU用呼吸机支持一段 较长的时间才可拔管,否则术后通气不足, 缺氧是个严重的问题。
(二) 肺栓塞
是指肺血管的某一部分有阻塞,影响肺 组织供血而发生的变化。
1、病因:
( 1)血栓:任何静脉内形成的血栓脱 落均有可能导致肺栓塞发生。静脉血栓可因 长期卧床、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如高血压病 人)、恶性肿瘤的癌栓形成、长时间低血压 血流缓慢、创伤及感染使周围静脉受累、血 栓性静脉炎、风心病心瓣膜损害、房颤右房 栓子脱落等。
3、临床表现:清醒病人可突然出现 胸痛、咯血、气紧及窒息感,同时有 严重休克和意识障碍;全麻下在给氧 和足够通气情况下,突然呈进行性紫 绀、低血压、心动过速即应想到有此 可能。偶于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 或持续性杂音及第二音亢进。ECG可 出现电轴右偏、肺性P波,快速性房颤 及心肌缺血等。
4、治疗:支持呼吸、吸入高浓度 氧、控制心衰、心律失常,抗休克及 抗凝治疗。也可考虑紧急体外循环下 取血栓。若怀疑为空气栓塞,可立即 将体位改为左侧卧,使空气滞留在右 房内,使气栓不阻塞肺动脉主干,通 过心脏的机械活动可使气体分散成气 泡而阻塞至小肺血管,情况可得到改 善,亦可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右心 及肺动脉吸出空气;还可用高压氧治 疗,促进气体尽快吸收使症状改善。
当有返流、误吸发生,应尽快解除呼吸道
阻塞,用粗管吸引,纠正低氧血症,因大量酸 性胃液吸入肺泡,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并 造成Ⅱ型细胞损害,易发生小叶肺不张,增加 肺内分流,常需用PEEP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误吸物不易吸出时可采用支气管冲洗,可使之 稀释减少酸性刺激及便于吸出,在气管插管后 每次注入生理盐水10~20ml后再吸出,反复多次 进行,冲洗量可达300~500ml;也可采用双腔 导管插管后单肺通气,另一侧作冲洗,若双侧 均有误吸物,可交替,则更为彻底,其他应用 抗生素治疗。激素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毛细 血管通透性及缓解支气管痉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asured quantities of anaesthetic gases and oxygen through accurate flowmeters and with the use of special vaporizers it is possible to add the vapor of volatile anesthetic liquid to the gas stream. The mixture of oxygen and anaesthetic agent is then delivered to a breathing circuit for administration by Inhalation.
• When gas or vapor is inhaled only a small amount is absorbed
• Whereas the rest is exhaled out in next 1-2 seconds • The drug reaches the brain by leaving the blood • Anaesthetic blood levels of theral Anesthetics are the most dangerous drugs
• Therapeutic index ranges between 2-4
• 2-3 times dose causes circulatory failure
Oral dose delivers the total dose
and the brain are almost equal at equilibrium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 MAC is the measure of potency of general anesthetics
• It is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at one atmospheric pressure that produces immobility in 50% patients or animals exposed to noxious stimuli
OTHER ROUTES: These agents are also eliminated in smaller quantities from skin, mucous membrane and the kidneys
The state of general anesthesia is drug induced absence of perception of all sensations
PRINCIPLES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GENERAL ANAESTHETICS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of inhalational general anesthetics
measures accurately • Concentrations in the lungs can be easily frequently
and accurately be measured • The partials pressures of the anaesthetic in the lung
venous blood.
Loss of the agent from the arterial blood to all the tissue of the body
ANAESTHESIA MACHINES
Are devices by which the anesthesiologist is able to deliver
Transfer of the gas from the alveoli to the blood
Decreased in disease (ex. emphysema) Rate of transfer is determined by:
Solubility(Blood gas partition coefficient.) Rate of blood flow(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 Partial pressures of the agent in arterial and mixed
Depth of Anesthesia - Tension of anaesthetic agent in brain - controls - rates of induction and recovery
Tension and partial pressure are interchangeable terms
Tension in the arterial blood and brain are same and are determined by:
Concentration of the anaesthetic in the inspired air depends on rate of ventilation
ELIMINATION OF GENERAL ANAESTHETICS
Free gases and vapors wash out of the lungs: The arterial blood tension declines first. Followed by that in the tissues where the anaesthetic agent persists for a longer time. Tissue having low blood flow (muscle) relieve the agent much slow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