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词 地位

合集下载

2.宋元明清--基本常识(2)

2.宋元明清--基本常识(2)

复习资料宋元文学史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柳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

3、范仲淹,将边塞题材带入词的领域,开宋代豪放词之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宋代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人物。

5、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辛弃疾并称“苏辛”。

7、“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8、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王荆公”。

9、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创始人。

10、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11、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

12、周邦彦,号清真居士。

精通音律,号称“大晟词人”,北宋词集大成者,开南宋风雅派先河。

13、李清照,号易安。

南北宋之交重要女词人,其“词论”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14、张元干南宋词人,开南宋爱国词派先河,与张孝祥一道成为辛派词人的先驱。

15、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第二代代表作家,诗风倾向杜甫,感愤沉痛。

16、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师法自然”,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

17、范成大,号石湖居士。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南宋著名田园诗人。

18、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伟大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19、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是宋词创作中存词最多的词人。

20、辛派词人,代表主要由陈亮、刘过、刘辰翁、刘克庄。

21、姜夔,号白石道人。

是南宋骚雅词派代表人物对清代浙西词派有很大影响。

23、文天祥,南宋末年爱国诗人,代表作《过零丁洋》。

24、元好问,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

金代最著名的文学家。

25、关汉卿,元代剧坛最杰出代表之一,元杂剧奠基人。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情感表达深沉。
修辞手法
黄庭坚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 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使 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意象分析
自然意象
诗中出现的“桃李”、“春风”、“ 江湖”、“夜雨”等自然意象,都带 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友 人的深深思念和感慨。
人文意象
黄庭坚在诗中还通过“古道”、“长 亭”、“离别”等人文意象,表达了 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和感慨。
排比
诗中运用了排比手法,如“持家 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
用典
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四立 壁”、“三折肱”等,丰富了诗 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语言风格
简练自然
01
诗人的语言简练自然,不事雕琢,表现出一种质朴自然之美。
生动形象
02
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如“桃李春风”、“江湖夜雨
通过对黄几复的思念,我深刻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 但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并不多。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与朋友相处的时光,用心去经营和
维护这份友情。
人生感悟
这首诗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会经历各种风景和遭 遇。通过这首诗,我领悟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成长
对作者的贡献
提升声誉
这首诗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成功发表和广泛传播,大大提升了黄庭坚的 声誉,使其成为宋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奠定地位
该诗的成功发表也奠定了黄庭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人 物之一。
05 读者感悟
阅读体验
语言精练
黄庭坚的诗歌以语言精练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每个字、 每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读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的驾 驭能力。

浅论黄庭坚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浅论黄庭坚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浅论黄庭坚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摘要:黄庭坚之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词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承前方面,黄庭坚既兼学苏柳,雅俗并赏,又革故鼎新,自成一家,开创独特词风。

在启后方面,黄庭坚之词对后代词人尤其是姜夔、辛弃疾等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黄庭坚之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处时代的风貌百态,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素材。

而且这些有着具体背景的写法,给后来的南渡词人进一步将词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提供了可效仿的模式。

此外,黄庭坚在通俗词创作方面,题材趋向世俗化,平民化,这也为后来曲的风靡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兼学苏柳;姜夔;辛弃疾;史料素材;南渡词人;曲的风靡正如陈师道所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黄庭坚词学成就在宋代词史上是不容小觑的。

黄庭坚之词虽称不上大家风范,却有名家风流,其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词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承前方面,黄庭坚既兼学苏柳,雅俗并赏,又革故鼎新,自成一家,开创独特词风。

黄庭坚的词前期明显受柳永影响,以民间曲子词的形式写了如《沁园春》《江城子》等大量的俗词艳词,多为男欢女爱、离别情绪之作,绮靡艳丽,富丽柔婉,有些甚至比柳永还要直露,还要肆无忌惮。

法秀道人责其“以笔墨劝淫”,而黄庭坚说这不过是“使酒玩世”。

他承认词是“艳歌小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黄庭坚对花间词风的延续。

后期黄庭坚跟随苏轼学习创作意境雄浑峭拔的豪放之词。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可见,黄庭坚的词渐向雅正之风转变,追求语义高妙,无一点尘俗气的雅有远韵之境。

这在当时人们纷纷指责苏轼革新词体之际,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给予了苏轼以有力的支持,壮大了苏词的声势,对词的革新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黄庭坚后期的这些词虽颇有雅正之风,亦未涤尽俗艳之气,雅俗并融词体。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苏柳的借鉴,他将自己独特的诗论用于词作,以诗入词,自成一家,形成独特词风。

宋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宋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宋代文学三、思考与练习1、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2、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参考答案: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3、柳永词在内容上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代表作是《雨霖铃》。

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

这一类可以《八声甘州》为代表。

第三类是描写城市风光。

《望海潮》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4、柳永词从风格上分为哪几类其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从风格来说,柳永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

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5、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参考答案: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情词创作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

黄庭坚词历来备受争议,而其艳情词更是贬斥多与褒扬,批评者多指责其情词内容多淫艳,语言多俚俗生僻,而笔者认为黄庭坚情词并非全是格调低下之作,大多数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继承了传统婉约词风和民间通俗词风,同时又有所发展,可谓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就试着从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创作成因三个方面对其情词作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黄庭坚;情词;内涵;风格;创作成因王国维曾这样定义词的性质:“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由是观之,词应该是一种蕴涵饱满的女性美的文学样式,多具精巧、细腻、窈窕、婉媚的审美特征。

追溯词的本源,当词起源于民间,在坊间流传时如和风清扬、山花绽放,清新的俚俗美是其显著的特点。

然而当盛唐以后填词的风气在一些诗人文士中间流行开来,词的风格也染上了华丽和纤巧的特色。

及至宋代,在华糜的世风影响之下,更有诸如晏殊、欧阳修、黄庭坚、柳永等词人创作了一定数量的、以各个层级的歌妓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妩媚香艳的词作品,这些情词作品不仅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要眇特质,而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

黄庭坚词历来备受争议,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则谓:“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耆卿甚远。

”[2]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

[3]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

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

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从传播看黄庭坚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从传播看黄庭坚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从传播看黄庭坚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张学净【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14)11【摘要】黄庭坚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

两宋不同时期不同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黄庭坚词的广泛流传:北宋时期,词人作词主要用于宴饮场合,配乐而歌,黄庭坚的词作通过歌妓传唱而名震一时,时人对其词的品评也多从本色当行、声律谐美方面评点;南宋时期,词这种文体成为走上纯文本的案头文学,黄庭坚的词作经词集刊刻、词选择录和词话点评而传播久远。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Huang Tingjian ’ s poems was gradually establis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history. Different method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ong Dynasty jointly pro-moted the wide spread of Huang’ s poetr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ong poem was mainly used for singing with the orchestra in the feast, the poems of Huang Tingjian gained fame as they were widely sung by Geishas, and the critics were focused on the harmony of rhythm and striking features;while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ong poem gradually separated itself from vocal music and became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form, Huang Tingjian’ s poems were propagated by collected works, selected work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works.【总页数】5页(P38-42)【作者】张学净【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相关文献】1.陆游词的心态--兼论陆词风格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J], 梁桂芳2.从宋代词选看晏殊词在宋代的传播及其地位 [J], 张中秀;邓雷3.词中关键:姜夔在宋代词学史上的地位 [J], 郭锋4.从宋代词论看晏殊词在宋代的传播及其地位 [J], 张中秀;邓雷5.从历代词选、词评和唱和看秦观词的传播和地位 [J], 钱锡生;陈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诗鉴赏黄庭坚的诗词艺术

古诗鉴赏黄庭坚的诗词艺术

古诗鉴赏黄庭坚的诗词艺术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希文,号黄庭坚,汉族,浙江余姚(今宁波市余姚市)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而被誉为文学史上的“黄氏二杰”之一。

黄庭坚的诗词艺术深受古人文化的熏陶,承袭了古人的传统,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黄庭坚的诗词艺术进行鉴赏和分析。

黄庭坚的诗词作品包括了表达自然景色之美、抒发个人情感之深和溢于言表的人生感悟等多个主题。

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变化,例如在《登快阁》中,他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岳云根孤云外,宇宙光中自然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季的景色的赞美,以及大自然的壮丽和广阔。

在这里,黄庭坚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慨。

除了描绘景物外,黄庭坚的诗词还经常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秋夕》一诗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秋夜的画面,黄庭坚表达了他对节日氛围和自己思念之情的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和孤独,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此外,黄庭坚的诗词艺术还以其思想的深度和审美的特点而著称。

他的作品中经常体现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例如在《富春山居图》中,他写道:“富春江,古调虽自爱,人来终觉不如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久远历史和当下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在这里,黄庭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读者中引起了共鸣。

综上所述,黄庭坚的诗词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的深度而备受赞赏。

他的作品既表现出了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变化,又抒发了个人情感和思想,同时还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黄庭坚的诗词艺术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对后世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继续学习和鉴赏黄庭坚的诗词作品,以增加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黄庭坚词作风格浅谈

黄庭坚词作风格浅谈

黄庭坚词作风格浅谈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作为一开创了江西诗派的一代诗人,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与此同时,他的词名亦自不小。

与黄同时的诗人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

唐诸人不连也。

” ①足见其词作亦有别样深蕴的艺术风范。

关键词: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风格奇硬拗涩。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

.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 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凸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一、词作艺术特色王希杰先生在其《汉语修辞学》中说:“方言成分的适当采用,可增添作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尤其如此。

”黄庭坚的词作作品中,有许多充盈着将方言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的浅俚式语言的词作。

如《卜算子》: 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试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于恨. 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天上人间有底愁,向个里,都谙尽.词中"管不解","个里","忍管"等都是民间俗语.这些都是常见的口头语言.这些词汇的运用,使词作变得活泼亲切,感情表达得更为具体准确.方言俗语用得恰到好处,使人感到亲切朴实,清新自然,给人以娓娓如述的感觉.黄庭坚词作便颇具这样的艺术效果。

在“个性”的同时,黄庭坚词作又有传统的“共性”。

其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有传统的典雅词汇,词的语言典雅工丽。

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首词通过寻觅春的踪迹,来抒写伤春意绪,语言典雅工致,可以说是词的"本色语".李清照在《词论》中主张词"别是一家",并认为黄庭坚是词家中少有的明于此道者,大约是指这类典雅优美的作品而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的词 地位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它的文学 成就不止是书法,还有他的宋词,那么他在其中的文学地位又是如何呢? 一、语言 黄庭坚在语言上与众不同,词中语汇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典雅词汇,也有 大量的方言俗语,两者相糅,创造出生新的语言特色。

黄庭坚很多词则是将方言 俗语和文学语言糅为一体,如《卜算子》“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

试 问得君多少怜,管不解,多於恨”。

方言俗语使人感到亲切朴实,给人一 种娓娓道来的清新感受。

黄庭坚在语言上的另一特点是善于锤炼语言, 如 《满庭芳·修水浓青》 , 借"渡"字描绘荷香飘过水面;选"练"、"鳞"表 述雾霭、薄云之状;无不显示出字句研炼的精深功力,并由此构造出一个清幽秀 美的画境,使全词充满了优雅闲逸的色彩和意趣。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古人的诗 句 ,来深化词的意蕴,如《定风波》中“自断此生休问天”,就是 借用了杜甫 的原诗,表现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倔强性格。

黄庭坚词作的语言,孤立地看, 往往给人以生新拗折的感觉, 打破了婉约词的语言范式, 改变了那种甜熟的老路, 造成了一种词学艺术上的陌生化, 使人们觉得新颖别致, 造成了审美感受上的新 鲜感。

二、题材: 黄庭坚将词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空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他的词题材 方面具有世俗化倾向,首先体现在咏物词方面,而咏物词中的茶词最具代表性。

黄庭坚的茶词对采茶、制茶、饮茶都有描述,“低株摘到高株”写采 茶之态;“碾声初断夜将阑”,写制茶过程;“银瓶雪滚翻成浪 ”,言煮茶。

饮茶在宋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行为,黄庭坚的茶词 正是词走向世俗生活的典型写照, 除了咏物词, 黄庭坚还创作了大量直接写自己 或普通平民的生活的词,如《浣溪沙


》 : “一叶扁舟卷画帘。

老妻学饮伴清谈”, 这首词引入“ 老妻”这一日常生活形象, 不仅生活化, 还为词作注入了真实情感;又如 《木 兰花令·黔中士女》 : “黔中士女游晴昼。

花信轻寒罗袖透。

” 写贵州风俗民情,视角关注普通百姓,体现出创作的平民化。

此外, 在黄庭坚今存的 192 首词中, 有三十多首艳词和俗词, 大都写于早年, 如《两心居》、《忆帝京》《江城子》等等。

这些俚词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当 时社会风尚的影响, 宋人以词自由地抒写儿女柔情, 最广为流传的是柳永的俚词 创作。

而黄庭坚的"随俗"之作,一定程度的受到了柳永的影响,但也 是对前代艳情词的一个新发展,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他把自己对爱情的向往、 体 验等情绪升华提炼, 并且避去了前代部分艳词的庸俗邪秽, 写出了部分富有情趣 的俚俗之作, 进入了以俗为雅、 雅俗共赏的境界。

黄庭坚平民化与世俗化的创作, 体现出文人视野由宫廷、贵族,到上层文人生活再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具有重要 的社会意义。

三、形式风格:多样化 黄词的表现形式多样新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他用词书写家人亲情,如 《减字木兰花》;用词品诗论文,如《西江月》、《南歌子》;用词议论人生,如 《木兰花慢》、《醉落魄》;甚至以词入禅,如五首《渔家傲》。

其他如《木兰 花令·黔中士女》描写贵州风俗民情;《踏莎行·画鼓催春》描写 采茶、制茶、煎茶、品茶;《木兰花令·黄金捍拨》描绘音乐意境;无不富 有新意,有的甚至是首次在词里得到反映。

不仅如此, 黄庭坚词作的风格也具有多样化特点。

他在苏轼词派奇横、 清旷、 豪放的基础上,渗入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形成了个人多样化的风格。

俚俗艳情, 如早期俗词《两心居》、《忆帝京》;清丽婉转,如《清平乐春归何处》;儒雅情 趣,如《满庭芳·修水浓青》《木兰花令·风开水面鱼皱纹》,清 新醉人,体现出优雅闲逸的意趣;英气昂扬,如《水调歌头 》 《采桑子》表现边事武功勋业的政治词,不仅为北宋词坛增添了令人耳目 一新的篇章,而且亦开南宋抗战词派之先河;沉郁顿挫,如《醉落魄·苍 颜华发》、《定风波·万里黔中一线天》,黄庭坚被贬蛮荒时创作的一批 贬谪词,或表现 “ 旧交新贵音书绝 ” 的冷寞与世态炎凉,或描写 “屋居终日似乘船”的凄苦,或抒发"白发簪花不解愁" 的悲愤,用词写贬谪的生活境遇和复杂心情,在北宋词史上别开生面,对南宋辛 弃疾的闲适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他历经坎坷磨难,为抒发胸中积郁,他常在词中故意造成一种拗折的 语言形势,来表现突兀不平的思想感情,如《醉落魄》中“陶陶兀兀,人 生无累何由得。

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这种奇突不平 的语势, 正是为了适应牢骚不平的胸臆抒发黄庭坚在词的创作上风格多样, 近乎


全能,其成就不可小觑,但其词作并未能在词坛独树一帜,虽然他写了不少好的 作品, 清丽、 婉约、 奇横、 清旷、 豪放之风均有绝唱, 但数量不多,缺乏重台戏, 他的词在词史上更像是支流, 未能汇成主流, 在词坛上没有形成一股奔腾万里的 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