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词》中黄庭坚形象

合集下载

从自伤怀抱到昂奋自振——黄庭坚二首《定风波》次韵词赏析

从自伤怀抱到昂奋自振——黄庭坚二首《定风波》次韵词赏析

从自伤怀抱到昂奋自振——黄庭坚二首《定风波》次韵词赏析作者:周艳菊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1期在山谷词中,有两首《定风波》均为次韵高左藏之作,所用韵字完全一致,可以判定二词应作于一时一地。

把这两首词放在一起读解,正好可以读出黄庭坚的一段心路历程。

这两首词如下:定风波·次高左藏韵自断此生休问天。

白头波上泛胶船。

老去文章无气味,憔悴,不堪驱使菊花前。

闻道使君携将吏,高会,参军落帽晚风颠。

千骑插花秋色暮,归去,翠娥扶入醉时肩。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万里黔中一漏天。

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这两首词是黄庭坚与黔州知府高羽的重阳酬唱之作。

高羽,字彦修,曾任左藏库使,故称“高左藏”,与黄庭坚酬唱时身份为黔州知府。

左藏库使是官阶而非差遣(实际职务),多为武臣迁转之阶。

“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黄庭坚《与王泸州书十七》云:“前守曹供备已解官去,新守高羽左藏,丹之弟也。

老练勤颇,往亦久在场屋,不易得也。

虽闲居,与郡中不相关,亦托庇焉。

”《答泸州安抚王补之》云:“黔中守高彦修,清慎不扰,少时尝应数举,自保州都监得此差遣,亦蒙湔拂,并见别纸。

”又《与彦修知府书五》云:“某流落羇缚,邂逅明公为邦,辱知辱爱,谦重深畏,似淡薄而久长,有以见君子之交味也。

”从引文可知,高羽本为文士,多次科场失意后从事武职,从保州都监升任黔州知府。

而黄庭坚此际因编修《神宗实录》不实之罪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居黔期间高羽对他多有照拂,二人可谓君子之交。

黄庭坚《与敬叔通直》云:“黔州风俗淹漏,士人极不知学,每思荆州多士大夫,是乐国耳。

”在文化相对落后的黔州遇到高羽这样“清慎不扰”的知府,黄庭坚自是珍视,在离黔迁戎后仍与他有书信往来。

关于这两首词的系年却存在一定的争议,或认为作于绍圣四年(1097)居黔时,或以为作于元符元年(1098)居戎时。

浅论黄庭坚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浅论黄庭坚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

浅论黄庭坚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摘要:黄庭坚之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词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承前方面,黄庭坚既兼学苏柳,雅俗并赏,又革故鼎新,自成一家,开创独特词风。

在启后方面,黄庭坚之词对后代词人尤其是姜夔、辛弃疾等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黄庭坚之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处时代的风貌百态,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素材。

而且这些有着具体背景的写法,给后来的南渡词人进一步将词贴近社会现实生活,提供了可效仿的模式。

此外,黄庭坚在通俗词创作方面,题材趋向世俗化,平民化,这也为后来曲的风靡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兼学苏柳;姜夔;辛弃疾;史料素材;南渡词人;曲的风靡正如陈师道所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黄庭坚词学成就在宋代词史上是不容小觑的。

黄庭坚之词虽称不上大家风范,却有名家风流,其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词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承前方面,黄庭坚既兼学苏柳,雅俗并赏,又革故鼎新,自成一家,开创独特词风。

黄庭坚的词前期明显受柳永影响,以民间曲子词的形式写了如《沁园春》《江城子》等大量的俗词艳词,多为男欢女爱、离别情绪之作,绮靡艳丽,富丽柔婉,有些甚至比柳永还要直露,还要肆无忌惮。

法秀道人责其“以笔墨劝淫”,而黄庭坚说这不过是“使酒玩世”。

他承认词是“艳歌小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黄庭坚对花间词风的延续。

后期黄庭坚跟随苏轼学习创作意境雄浑峭拔的豪放之词。

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可见,黄庭坚的词渐向雅正之风转变,追求语义高妙,无一点尘俗气的雅有远韵之境。

这在当时人们纷纷指责苏轼革新词体之际,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给予了苏轼以有力的支持,壮大了苏词的声势,对词的革新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黄庭坚后期的这些词虽颇有雅正之风,亦未涤尽俗艳之气,雅俗并融词体。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苏柳的借鉴,他将自己独特的诗论用于词作,以诗入词,自成一家,形成独特词风。

是“著腔子唱好诗”还是“当行家语”——简论黄庭坚词

是“著腔子唱好诗”还是“当行家语”——简论黄庭坚词

V I 7 No5 o. . 2
Ma . 0 6 v2 0
是“ 著腔子唱好诗" 还是“ 当行家语"
— —
简论黄庭坚词
周 雪根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摘 桂林 5 10 ) 4 0 4
要: 黄庭坚的词一如其诗 , 历代研 究者有褒有贬, 莫衷一是。要做到公正客观地评价 山谷词, 我们 需要洞悉其
词的多样性或从多层次多侧 面把握 它的 内在联系。
关键 词 : 庭 坚 ; 黄 山谷 词 ; 色 当行 ; 本 以诗 为 词
中圈分类号:10 . 27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7 82 0 )5 0 2 - 3 6 3 4 1 (0 6 0 -0 10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 , 以其独特 的诗歌风格和 成绩争得 了与苏轼齐名并驱 , 时称“ 、 ”他又是 苏 黄 , 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 其在诗坛上的影响可谓巨大。
日主人今 日客 。谁 分宾 主强惺 惺 , 问取矶 头新妇石 。
啭 无 人 能解 , 因风 飞过 蔷薇 。
词 人 从惜 春 到寻 春 , 希 望 到失 望 , 不 断 追 寻 到 从 从
濒于绝望 , 一波 三折 , 宛转 曲折 。此词构思独 特新
颖 , 笔轻 巧流利 , 味深婉隽 永 。正 因 为此类 婉 约 运 意
了不好 的形象 。
雷大使之舞 , 虽极天下之工 , 要非本色。今代词手 , 惟秦七 、 黄九 , 唐诸人不逮也 。” 李清照也将山谷列
入 能 “ 词别 是 一 家 ” 知 的词 人 之 中 。今 人 夏 敬 观 认 为 :‘ “ 超轶 绝 尘 , 立 万 物 之 表 , 风 驭 气 , 与造 独 驱 以 物者 游 ’东坡 誉 山谷 之 语 也 , 于其 词 亦 云 ” 3 , 吾 。[ 1 刘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北宋诗人,书法家。

英宗治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黄庭坚集。

黄庭坚北宋诗人。

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为宰相。

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

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

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在这场斗争中。

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

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

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墨缘汇观》胃“黄山谷小行书柬札尺牍为第一。

正行大字第二。

大草收第三”。

黄之小行书尺牍。

美则美也。

但以今天之审美标准。

情趣观照。

安歧未免推许太过。

重排名次。

山谷狂草应居第一。

大行书第二。

小行书殿后似较易为人接受。

书名,黄庭坚集。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职业,诗人。

书法家。

作者简介。

黄庭坚。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著作现存《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

另有南宋时任渊等三人整理加注的《山谷诗集注》内集三十卷。

外集十四卷。

别集二十卷。

又《山谷词》一卷。

生平履历。

黄庭坚。

字鲁直。

洪州分宁人。

他出身于一个文学空气很浓的家庭。

父亲黄庶是专学杜甫。

韩愈的诗人。

著有《伐檀集》二卷;舅父李民也是诗人。

而且是有名的藏书家;两位岳父孙觉和谢师厚也是积学知名之士。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

三教经典以及小说杂书无所不读。

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他的诗歌。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在治平四年考中进士后。

于熙宁初任汝州叶县的县尉。

熙宁五年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得到大臣文彦博的器重。

元丰元年。

他写了一封信给徐州太守苏轼。

表示仰慕之意。

并呈诗二首。

苏轼当即复信。

称赞他的“古风二首。

托物引类。

真得古诗人之风”。

两人从此缔交。

终身不渝。

元丰三年。

他出知吉州太和县。

路过舒州时。

游览了三祖山上的山谷寺。

因爱其风光。

便以山谷道人作为别号。

元年间。

他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馆阁。

司马光赞赏其好学有文。

邀请他参与校定《资治通鉴》。

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情词创作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

黄庭坚词历来备受争议,而其艳情词更是贬斥多与褒扬,批评者多指责其情词内容多淫艳,语言多俚俗生僻,而笔者认为黄庭坚情词并非全是格调低下之作,大多数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继承了传统婉约词风和民间通俗词风,同时又有所发展,可谓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就试着从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创作成因三个方面对其情词作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黄庭坚;情词;内涵;风格;创作成因王国维曾这样定义词的性质:“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由是观之,词应该是一种蕴涵饱满的女性美的文学样式,多具精巧、细腻、窈窕、婉媚的审美特征。

追溯词的本源,当词起源于民间,在坊间流传时如和风清扬、山花绽放,清新的俚俗美是其显著的特点。

然而当盛唐以后填词的风气在一些诗人文士中间流行开来,词的风格也染上了华丽和纤巧的特色。

及至宋代,在华糜的世风影响之下,更有诸如晏殊、欧阳修、黄庭坚、柳永等词人创作了一定数量的、以各个层级的歌妓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妩媚香艳的词作品,这些情词作品不仅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要眇特质,而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

黄庭坚词历来备受争议,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则谓:“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耆卿甚远。

”[2]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

[3]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

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

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黄庭坚《山谷词》考

黄庭坚《山谷词》考

黄庭坚《山谷词》考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温吉弟 2006200075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好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父黄庶,曾代理康州知州,是专学杜甫、韩愈的诗人,着有《伐檀集》。

庭坚于英宗四年(1067)进士,次年任叶县(今属河南)尉,历官秘书丞。

绍圣初(1094),坐修《神宗实录》失真,谪黔州(今四川彭水)。

徽宗立,召知太平州(辖今安徽当涂、芜湖、繁昌),九日而罢,流寓荆州、鄂州一带。

崇宁二年(1103)以“幸灾谤国”罪被除名,流放宜州(今广西宜山)编管。

崇宁四年(1105)九月三十日死于贬所。

高宗朝追谥文节。

山谷诗与东坡齐名,号苏、黄。

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

诗文集编次多寡不已,仅传宋刊《豫章黄先生集》诗文骚跋三十卷而无词,盖词集另外刊行,是为宋代旧习。

《山谷词》流传至今的计一百八十余首。

词集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一卷本的《山谷词》,另一个是三卷本的《山谷琴趣外篇》,就数量看,后者仅为前者的一半。

现存最早的山谷词一卷本为明刻本。

明嘉靖间宁州知州叶天爵刊行、乔迁订补《山谷全集》内的《豫章先生词》一卷,就是一般所称宁州祠堂本。

据《四库全书总目》一百五十四“集部别集类”七着录:“《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

”说这个本子“尚不失宋本之遗”。

五十年代龙榆生校订“苏门四学士词”中的山谷词即以这个本子为底本(见龙榆生校点《豫章黄先生词·后记》,中华书局1957年版)。

又唐圭璋辑集《全宋词》中的《山谷词》时,所依据的词集中有“明弘治嘉靖修本《豫章先生词》”,一是这种本子。

嘉靖本的《山谷词》共收词一百八十六首。

明代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即根据这个本子,但已作了删改。

嘉靖本中的一些错误也为《名家词》所承袭。

如《离亭燕》题为《次韵答黎功略见寄》,“黎攻略”实为“廖明略”之误;《青玉案》题为《寅庵解萍实宰作》,“萍实”应作“萍乡”:此类错讹皆为《名家词》所保留,足证嘉靖本为《名家词》所从出。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著有《⼭⾕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格,为“宋四家”之⼀。

黄庭坚 中⽂名称: 黄庭坚 性 别: 男 ⽣卒年: 1045~1105 国 别: 中国 ⽣平简介 黄庭坚(1045~1105),中国北宋书法家、⽂学家。

字鲁直,号⼭⾕道⼈、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县)⼈。

治平三年(1066)进⼠,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曾与秦观、张⽾、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

黄庭坚⼜⼯⽂章,擅长诗歌,为江西诗派之宗。

著有《⼭⾕集》。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的影响,⼜受到焦⼭《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草书形成⾃⼰的风格。

黄庭坚⼤字⾏书凝练有⼒,结构奇特,⼏乎每⼀字都有⼀些夸张的长画,并尽⼒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法,对后世产⽣很⼤影响。

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移位的⽅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代书风的开拓者。

后⼈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的。

黄庭坚与苏轼、⽶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对书法艺术发表了⼀些重要的见解,⼤都散见于《⼭⾕集》中。

他反对⾷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灵、⽓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巧,强调⽣拙。

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字⾏书以《婴⾹⽅》、《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

⼤字⾏书有《黄州寒⾷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

草书有《李⽩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貌。

《山谷词》黄庭坚

《山谷词》黄庭坚

《山谷词》黄庭坚☆念奴娇因以金荷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

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满庭芳(妓女)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陌花街。

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

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

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

风流,贤太守,能笼翠羽,宜醉金钗。

且留取垂杨,掩映厅阶。

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

知恩否,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满庭芳(茶)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沈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况当年定计,昭陵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

☆洞仙歌(泸守王补之生日)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山谷词》中黄庭坚的形象摘要:黄庭坚有《山谷词》一卷,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品读黄庭坚词,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他对待世态变迁和人生际遇的超然旷达的胸襟;不为利害得失而改变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的砥柱之姿;以及对亲人、友人至情至性的真挚感情。

《山谷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具有高尚人格、旷放胸怀的士大夫形象。

关键词:黄庭坚山谷词人格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61-02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思想家。

有《山谷词》一卷,现存一百八十多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目前学界对黄庭坚词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其词的雅与俗、创作方法和艺术特色等方面,从词中研究其人格形象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

黄庭坚提出“文章本心术”,在《答秦少章帖》中说“文章虽末学,要须茂其根本,深其渊源,以身为度,以声为律,不加开凿之功自宏深矣。

”强调人格修养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在《小山集序》中说晏几道为人“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其痴亦自绝人”,故“至其乐府,可谓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

通过论晏几道的词说明了他的词品出于人品的词学观。

文学创作者往往会把自身的思想感情、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贯注于其作品之中。

于是,让读者能从作品中仿佛看见他们的神貌心态,感受其满腔挚情,体悟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

正如苏轼曾就黄庭坚诗文所说“观其文以求其为人”。

因此,我们可以透过《山谷词》来剖析黄庭坚的人品与人格,更为具体地认识黄庭坚其人。

1 超然旷达黄庭坚有理想抱负、充满社会责任感,对国事民生有着深切的关怀和忧念,内心怀抱有美好高远的政治理想;但他从小秉性兀傲,步入仕途后面对官场的浑浊与艰难,理想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巨大的冲突又让他感受到自身的薄弱与无助。

于是,他本性中崇尚本真,追求自由的一面喷涌出来,表现出一种随缘自适的态度和超然旷达的胸襟,把对功名的淡泊情怀时时透露在词中。

告诫自己“争名争利休休莫”(《醉落魄·陶陶兀兀》),“功名富贵久寒灰”(《玉楼春·少年得意从军乐》),想象着在贬所“卧龙智略,三诏佐昇平,烟塞事,玉堂心,频把菱花照”(《蓦山溪·山明水秀》)……我们具体看名篇《水调歌头·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雾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绛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被卷入党争的漩涡,招致了许多攻击。

先是苏轼举荐黄庭坚为翰林学士遭到赵挺之的攻击,赵挺之称黄庭坚“轻薄无行,少有其比”。

后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被称“轻翾浮艳,素无士行”。

在哲宗亲政,新一轮的党同伐异中,朝廷又以“修神宗实录类多附会奸言,诋熙宁以来政事”为由下诏,黄庭坚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现实中不能有所作为,便在词中幻想一个理想世界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绛唇丹脸”,绝不为功名富贵丢弃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是他所追求的境界。

表现出潇洒超逸、不同流俗的性格与襟怀,如黄蓼园所言:“一往深秀,吐属隽雅绝伦。

”黄庭坚在《答王子厚书》中写道:“古之人不从流速之波,自放于深山穷谷,非为山川之美与不交世事、无忧患而已,盖欲深明己事,关百圣而不愧,质鬼神而无疑,故于彼有所不愿耳。

”这些人生态度、思想人格投射到《山谷词》中就有了为数不少的淡泊名利、超然脱俗的词作。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近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白发上华颠。

戏马台前追两谢,驰射,风情犹拍古人肩。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此词绍圣四年作于黔州,阴雨绵绵的恶劣天气后,恰逢重阳节的雨过天晴,让他喜出望外,与同僚一起饮酒赏菊,骑马射箭,英雄气概直追古代前辈。

少年簪菊,方显风情;老翁插花,终属不易,词人豪情满怀、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黄庭坚憧憬纵情于山水间,不受世俗牵绊的逍遥自由的生活,并把这些憧憬在词作中呼喊出来,“归去来,归去来,携手旧山归去来”(《拨棹子·归去来》),“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虞美人·至当途呈郭功甫》)。

他向往“与君钓、晚烟寒濑,蒸白鱼稻饭,溪童供筍菜”(《拨棹子·归去来》)的清淡,向往“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溪光”(《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的闲适,向往“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的逍遥……2 独立不迁苏轼称赞黄庭坚“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

纵观黄庭坚的一生,虽几经磨难,但从不媚世求荣,一如既往坚持理性、正义和节操,保持着不为利害得失所动摇的独立人格。

黄庭坚在《书缯卷后》中说“临大节而不可夺”,在诗文中也常以砥柱中流的意象来比拟这种不为世俗改变自己的品格:“万物并流,金石独止”(《张大中墓志铭》),称自己“老来枝叶皮肤枯朽剥落,惟有心如铁石。

”(《与王子飞兄弟书》)他的独立不迁在贬谪时期的词作中表现最明显。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嫦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绿。

年少随我追凉,晚寻幽径,远张园森木。

醉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念奴娇》作于元符元年(1098)戎州贬所,这年春天山谷以避亲嫌由黔州移戎州安置,黄庭坚在词序中说:“八月十八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一中记录说山谷写成此词过后很得意,“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豪放旷达之中含有一丝感叹人生短促、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沉郁。

黄庭坚的《念奴娇·断虹霁雨》中“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却是一种豪迈潇洒的乐观的心灵写照。

雨过天晴,秋空如洗,青山如黛,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个清新恬淡的意境。

如今离家万里,难得这样相聚,黄庭坚举杯邀友人共饮,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依旧潇洒自然、不改其乐。

整首词充斥着一种乐观刚健的情绪,是其独立不迁人格的生动写照。

《鹧鸪天》是黄庭坚元符二年(1099)在戎州时与朋友史应之相唱和的作品: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

黄花白发想牵挽,付与旁人冷眼看。

写作这首词时,黄庭坚五十四岁,在放逐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

重阳佳节,黄庭坚饮酒赏花、纵情欢乐,发出“人生莫放酒杯干”的人生感慨。

风雨中横笛斜吹,人们已经酩酊大醉,山谷在其中倒戴头巾,翩翩醉舞,在白发间插满黄菊,开怀放任,不屑旁人的评价与冷眼。

这傲岸不羁的狂人形象,正是他面对挫折坎坷的人生态度,鄙弃污浊世俗,意气倔强,不以得丧休戚萦心,展现了他独立不迁的姿态和意志。

3 至情至性《山谷词》中展现出来的还有黄庭坚对亲情、友情的珍惜。

黄庭坚与兄弟之间的感情真挚而深厚。

如《谒金门·示知命弟》: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

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

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吾已矣。

黄庭坚的家乡在“吴头楚尾”(今江西),作词时元符二年(1099)在戎州贬所,相距万里。

其弟黄叔达(字知命)携妻子送黄庭坚的儿子黄相及其生母跋山涉水前去戎州看望他。

弟兄相聚,百感交集。

对于知命的到来,他感到了极大的宽慰。

全词出处流露出情真意切的细腻感人的兄弟情义。

黄庭坚两次被贬(黔州、宜州),其兄黄大临(字元明)都亲自送他到贬所,陪伴在身边。

崇宁三年(1104)十二月二十七日,黄大临从永州到宜州看望山谷,次年二月离去,元明的到来,让他获得了亲情的慰藉,然而短暂的相聚过后,又是分别两地,于是写下了《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是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筳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

晚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人生道路漫长而崎岖,只有亲情是能够聊以慰藉的最真挚的情感。

特别是到了人生暮年,也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和亲人相聚,共享晚年。

因此,在离别时分更是忧愁满怀,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黄庭坚一生交友甚多,在交往过程中,都真诚相待,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真挚关怀的朋友。

其中,与苏轼的友谊更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如《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八年不见,清都绛阙,望银汉、溶溶漾漾,年年牛女恨风波,算此事、人间天上。

野麋丰草,江鸥远水,老去唯便疏放。

百钱端往问君平,早晚具、归田小舫。

绍圣元年(1094)黄庭坚在彭蠡江上与遭贬南迁的苏轼相遇,两人各奔赴贬所,到此词作时间建中靖国元年(1101)已有八年时光。

在这些分别的日夜中,他们两人借书信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和苏轼“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度新韵。

”(苏轼《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黄庭坚在贬谪期间与当地的官员、百姓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雨中花慢·送彭文思使君》说戎守彭文思“桃李成阴,甘棠少讼,又移旌戟”,赞颂其善教化,使民少讼的美政;《洞仙歌·泸守王补之生日》写泸守王补之:“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应难指、五湖归棹。

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勳名,印窠如斗”,称颂友人的功勋;他与分别十年的黎功略重逢忆及往事时作“西顾郎官湖渺,事看庾楼人小”、“梦去倚君傍,胡蝶归来清晓”(《离亭燕·次韵答黎功略见寄》),对友人的宦海沉浮表示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对清闲自由生活的憧憬;他告诫郭功甫:“功名富贵久寒灰,翰墨文章新諱却”(《玉楼春·少年得意从军乐》),希望“共君商略老生涯,归种玉田秧白石”(《玉楼春·青壶乃似壶中谪》);他抒写和秦观的友谊表达对秦观辞世的沉痛悼念,“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千秋岁》)……从《山谷词》数量众多的描写亲情、友情,寄怀和赞美兄弟、友人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庭坚对感情的真挚与深沉,看到一个真性情的词人形象。

我们可以看出《山谷词》中反映出的黄庭坚确是一个超然旷达、独立不迁、至情至性之人。

黄庭坚不朽的词作以及崇高的人格,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新,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代代读者。

参考文献:[1]黄庭坚著.马兴荣,祝振玉校注. 山谷词[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黄庭坚著.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注. 黄庭坚全集[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3]乔力.黄庭坚词的自我人格形象[a]. 见:黄君主编. 黄庭坚研究论文集[c]. 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269-281.[4]王诃鲁.试论山谷词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因素[j]. 九江师专学报,1990,(4):4-8.[5]黄宝华.黄庭坚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