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N-亚硝胺分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固相微萃取及其与某些分析技术应用

固相微萃取及其与某些分析技术应用

固相微萃取及其与某些分析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分析技术也逐渐发展。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作为一种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多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分析领域。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节约量化和灵活的分析技术,它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样品中的有机物,从而帮助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和浓度。

因此,它可以用来检测污染物的浓度,并作为一项研究分析有机物的实验技术。

此外,固相微萃取还可以与各种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结合,从而检测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把固体样品以微量方式萃取到液体中的技术,它的萃取材料由可溶有机基的缔合物制成,可以与特定的有机或无机物结合。

当物质与萃取材料发生反应后,会形成一种溶解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从而萃取出有机物。

固相微萃取的优势在于它易于操作,耗费低,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出有机物的浓度,因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固相微萃取在食品安全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用来检测微量污染,如挥发性有机物、农药、重金属、抗生素等,以及可以影响食品安全的有害有机物等。

此外,固相微萃取也可以应用于医药分析领域,如检测抗毒素、抗生素以及检测抗细胞杀毒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固相微萃取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检测领域,与其他分析技术结合,可以检测出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以帮助环境保护者了解当前的环境污染程度,并对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固相微萃取还可以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与其他分析技术结合,可以检测出各种参与生物反应的少量元素,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生物反应的机理,并对生物的细胞活性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固相微萃取是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样品中有机物的技术,与常见的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结合,可以进行相应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检测分析。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分析需求,固相微萃取还可以与其他不同的技术(如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结合,从而满足特定领域的检测需求。

环境、食品中亚硝胺类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食品中亚硝胺类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环境、食品中亚硝胺类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亚硝胺是强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是三大食品污染物之一。

食物、化妆品、啤酒、香烟等都含有亚硝酸胺。

本文对环境、食品中亚硝胺类污染物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为我国相关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参考,为生产企业提供产品安全信息和检测技术。

一、前言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

N-亚硝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之一(另两种是黄曲霉素和苯并芘),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亚硝酸盐、氮氧化物和胺等)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易转化成亚硝胺和其他N-亚硝基化合物。

根据目前已有的结果,鱼类、肉类、蔬菜类和啤酒类等食品中含有较多的N-亚硝基化合物[1]。

1.1 鱼类及肉制品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2、3]腌制食品中常用到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而鱼类和肉类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加入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反应,可形成二甲基亚硝胺、吡咯亚硝胺等N-亚硝胺类化合物。

因而腌制的鱼体及肉制品中亚硝胺含量一般比较高,且腌制的食品一旦再烟熏,则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会更高。

1.2 蔬菜瓜果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4]植物类食品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其中大白菜、菠菜、芹菜、油菜和莴苣中硝酸盐含量可达600mg/kg-3912 mg/kg,尤以芹菜最高。

白菜中也含有相对较高的亚硝酸盐,大约在0.6mg/kg-2.0mg/kg。

在对蔬菜进行加工处理(如腌制)和贮藏过程中,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与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反应,生成亚硝胺和其他N-亚硝基化合物。

1.3 发酵食品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5]发酵食品中酱油、醋、酒、啤酒和酸菜中均可检测出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除啤酒及酸菜外,一般含量在5g/kg以下。

啤酒中含有一些亚硝胺类化合物,如二甲基亚硝胺,但含量较低。

啤酒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与大麦芽的干燥有关。

固相萃取净化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橡胶制品中的13种N-亚硝胺

固相萃取净化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橡胶制品中的13种N-亚硝胺

固相萃取净化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橡胶制品中的13种N-亚硝胺陈婷;温裕云;欧延;弓振斌【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14(032)001【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SPE)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橡胶制品中13种N-亚硝胺的方法.样品于密闭萃取瓶中于60℃下用甲醇超声萃取30 min,C18固相萃取小柱对萃取液进行净化,经C18色谱柱分离,最后用电喷雾正离子(ESI+)和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对13种N-亚硝胺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实验中对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橡胶样品中添加N-亚硝基二甲胺(NDMA)与N-亚硝基-二乙基胺(NDEA)为500 μg/kg、其他组分均为50 μg/kg时,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10%;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0.7%~ 117.0%;方法的检出限(LOD,以10倍标准偏差计)为0.5 ~500 μg/kg.方法可应用于橡胶制品中13种N-亚硝胺的测定.【总页数】6页(P89-94)【作者】陈婷;温裕云;欧延;弓振斌【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2;福建远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6;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2;福建远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6;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10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相关文献】1.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 [J], 赵博;邓美林;杨小珊;段云鹏;吴晓琴;屠大伟2.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胶儿童用品中15种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的迁移量 [J], 李丕;白桦;李海玉;陈明;吕庆;张庆3.水蒸气蒸馏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含量[J], 张伟伟; 赵春华; 付萌; 孙倩4.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9种N-亚硝胺的含量 [J], 李登昆;张云;赵士权;刘祥萍;李磊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电子烟烟液及气溶胶中4种烟草特有N-亚硝胺类化合物 [J], 王天南;汪阳忠;刘鸿;陈敏;费婷;吴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相萃取技术原理与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原理与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原理与应用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一种重要的分离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固相萃取技术原理1.样品预处理:将待分析的样品溶解、稀释或提取,目的是将目标分析物从干扰物中分离出来。

2.选择适当的固相吸附剂: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固相吸附剂。

常见的吸附材料有C18、C8、C2、环酰胺、硅胶等。

3.将样品通入固相吸附剂柱: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溶液通入固相柱中,待目标物质吸附在固相吸附剂上。

4.洗脱步骤:通过用洗脱溶剂洗脱柱中吸附的杂质和干扰物,保留目标物质。

洗脱溶剂的选择要根据吸附剂和目标物质的亲疏水性来确定。

5.目标物质的脱附:采用合适的溶剂脱附洗脱柱中的目标物质,得到纯净的目标物。

6.浓缩与洗脱:通过吹干或其他手段进行目标物的浓缩和洗脱,以便后续的分析方法检测。

二、固相萃取技术应用1.环境监测:固相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可用于海水、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分离。

如对于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的分析,固相萃取技术具有高效、快速、选择性强的特点。

2.食品安全: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中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的富集和分离。

固相萃取技术具有样品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

3.药物分析:固相萃取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中药物残留的富集与纯化。

固相萃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药物分析的检测灵敏度和分离效果。

4.环境样品前处理: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水样预处理、土壤样品的提取等。

固相萃取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和富集样品中目标物质,减少大量干扰物的影响。

总之,固相萃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选择性强的分离纯化技术,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汤庆会;余沛芝;陆坤;曹荥玉;关永年;牛璐瑶;符策竿;Wido Schmidt;刘洪波【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8(037)010【摘要】近年来,N-亚硝胺因其致癌性在水处理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为氯消毒或臭氧消毒产生的副产物.本试验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SPE-GC-MS/MS)方法检测饮用水中9种亚硝胺类物质.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最优仪器参数下,9种N-亚硝胺含量在1.0~ 20 ng/L,采用内标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2~0.999,最低检出限为0.3 ng/L.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低,适用于饮用水中的N-亚硝胺的检测.【总页数】5页(P28-32)【作者】汤庆会;余沛芝;陆坤;曹荥玉;关永年;牛璐瑶;符策竿;Wido Schmidt;刘洪波【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200093;德国水技术中心,德国德累斯顿 2,D-01326;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25【相关文献】1.饮用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处理方法 [J], 陈波;夏建萍;阮建军2.我国饮用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暴露水平的Meta分析 [J], 王海燕;石修权;覃明;董蕾;李童3.固相萃取-大体积程序升温进样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测定饮用水中3种挥发性N-亚硝胺 [J], LI Dengkun;ZHANG Yun;LIU Xiangping;ZHAO Shiquan;CHEN Chunjing;XIONG Lilin4.饮用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姜新城5.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检测饮用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 [J], 孙铭;古其会;张菊梅;郭伟鹏;吴慧清;张友雄;韦献虎;吴清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概述固相萃取技术(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一种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固相吸附剂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选择性地富集目标化合物,达到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固相萃取的原理固相萃取的原理基于固相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过程。

固相吸附剂通常是由非极性或有机物基团修饰的多孔硅胶材料、聚合物、磁性微球等。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处理:将待分析样品通过过滤、离心等操作预处理,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2.萃取柱装填:将选定的固相吸附剂装填进SPE柱中,形成固相吸附层。

3.样品进样:待分析的样品通过SPE柱,使目标分析物与固相吸附剂接触。

4.杂质洗脱:通过选择性地改变洗脱溶剂的性质,洗脱掉非目标化合物和干扰物质。

5.目标物解吸:使用有选择性的溶剂或者梯度洗脱的方法,将目标分析物从固相吸附剂上解吸下来。

6.浓缩:将目标物溶液通过浓缩操作,减少体积,方便后续分析。

固相萃取的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化学、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环境监测–土壤和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分析。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集和测定。

–水体中微量金属离子的富集和测定。

2.食品安全检测–农药残留的分离和测定。

–食品中毒理物质的富集和分析。

–食品中添加剂的富集和鉴定。

3.药物代谢研究–生物样品(血液、尿液等)中药物代谢产物的富集和分析。

–药物合成中间体的提取和分离。

4.生物分析–生物体中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析。

–制备高纯度的生物样品用于质谱分析。

固相萃取技术的优势固相萃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简便易行:操作简单,无需大量溶剂和复杂的操作步骤。

2.富集效果好:固相吸附材料提供了大表面积和大吸附容量,对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有较好的富集效果。

3.高选择性:通过选择不同的固相吸附剂和洗脱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富集。

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

第一页N- 亚硝基化合物(N-Nitroso-compound,NNCs)简称亚硝胺,是广泛存在于熏肉(鱼)、烟草、腌菜、啤酒等食品中的一类强烈化学致癌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酸性和紫外光照射下可缓慢裂在已研究的 300 多种 N- 亚硝基化合物中,约有 85% 以上对动物有致癌性,可诱发动物的食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肺癌等各种癌瘤,并且有40多种动物包括灵长类都易因摄入N亚硝基化合物而引起癌症。

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腌制肉制品的成分之一,因而 N- 亚硝基化合物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加工肉制品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第二页一.形成途径N-亚硝基化合物是由两类前体化合物在适合的条件下合成的:一类为仲胺和酰胺(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一类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俗称硝)。

这两类前体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硝酸盐主要来源于蔬菜,亚硝酸盐主要存在于腌菜、泡菜及添加硝用于发色的香肠、火腿中仲胺、酰胺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肉、鱼、虾等的蛋白质分解物,尤其当这些食品腐败变质时,仲胺等可大量增加。

第三页1.水果蔬菜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硝酸盐来自于土壤和肥料,大量硝酸盐进入肠道,若肠道消化功能欠佳,则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2.畜禽肉类及水产品这类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烘烤、腌制、油炸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会分解产生胺类,腐败的肉制品会产生大量的胺类化合物。

3.乳制品乳制品中含有枯草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腌制品刚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于腌后20 d消失。

腌制肉制品时加入一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使肉制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色泽,且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5.啤酒传统工艺生产的啤酒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改进工艺后已检测不出啤酒中含有亚硝基化合物。

6.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得过久,水中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份和亚硝酸盐含量升高,一般不能食用,只能做为提取水中的有害物质研究。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胶儿童用品中15种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的迁移量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胶儿童用品中15种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的迁移量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胶儿童用品中15种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的迁移量李丕;白桦;李海玉;陈明;吕庆;张庆【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乳胶儿童用品中15种N-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迁移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SPEGC-MS/MS)分析方法.以人工唾液作为迁移模拟物,以Chromabond Easy固相萃取柱(填料的主要成分是极性修饰的聚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对迁移液中的N-亚硝胺分析物进行净化,采用HP-5MS UI色谱柱分离,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15种N-亚硝胺在5~2 0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定量限(S/N=10)为0.625 ~12.50 μg/kg,低于欧盟2 009/48/EC指令的限量要求.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53.8%~ 116.2%、52.7%~105.1%和49.5%~ 102.9%;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3%~14.0%(n=6),日间精密度为1.6%~ 7.6%(n=4).采用本方法对婴儿奶嘴样品和气球样品进行了测定,其中4件奶嘴和7件气球样品中检出亚硝胺及其前体物,奶嘴和气球中N-亚硝胺的总检出含量分别为0.049 9 ~0.126mg/kg和0.515 ~41.2 mg/kg;N-亚硝胺前体物总检出量分别为0.0264 ~0.030 0 mg/kg和0.187 ~ 12.5 mg/kg.【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14(032)001【总页数】8页(P81-88)【关键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N-亚硝胺;乳胶儿童用品【作者】李丕;白桦;李海玉;陈明;吕庆;张庆【作者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工产品与儿童用品检测中心,江苏扬州225009;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8N-亚硝胺是一类具有-N-N=O结构的强致癌有机化合物,迄今为止已发现的300多种亚硝胺中约有90%具有致癌作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相萃取技术及其在N-亚硝胺分析中的应用摘要:固相萃取(SOIL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由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发展而来,其原理是根据萃取组分、样品基质及其它成分在固定相填料上作用力强弱的不同而使它们彼此分离,达到样品分离富集的目的。

与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相比,处理水样量大、使用有机溶剂量少,是水中痕量富集的理想途径。

本文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并综述了固相萃取技术在N-亚硝胺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关键词:固相萃取;N-亚硝胺;分析方法N-亚硝胺是亚硝基化合物中的一种,其一般结构为R2(R1)N-N=O。

N-亚硝胺在通常条件下不易分解。

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较稳定,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发生反应,如N-亚硝基二甲胺在盐酸溶液中加热70~110℃即可分解,除了盐酸外,Br2、H2SO4加KMnO4、HBr 加冰乙酸都可作为去亚硝化剂[1]。

N-亚硝胺在紫外光照射下,N=O基可以裂解,紫外光解反应在酸性水溶液或有机溶媒中都能进行。

此外,某些N-亚硝胺具有挥发性。

这样一种在温和的条件下极稳定的物质,具有高致癌性。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N-亚硝胺中90%左右可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

此外,这类物质还具有致畸,致突变以及神经毒性等生物毒害。

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可能与N-亚硝胺有关[2]。

从理论上讲,由于大多数食品都含有蛋白质,以及氮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广泛,这两点使得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产生N-亚硝胺的可能,但是胺类物质只有在蛋白质腐败分解时才会产生,所以蛋白质丰富且容易腐烂的食品是高含量N-亚硝胺的主要风险,肉制品和水产品中N-亚硝胺的含量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已有报道,在奶酪[3] [4]、鱼肉制品[5]、烘烤肉制品[6-9]和火腿[10]等食品中都检测到至少一种N-亚硝胺存在。

考虑到N-亚硝胺的毒性及其存在的广泛性,饮用水中N-亚硝胺的定性、定量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挥发性亚硝胺的测定中,样品前处理方法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而逐渐变化,从一开始的水蒸气蒸馏,到后来的矿物油萃取,固相萃取,再到现在的固相微萃取技术(SPM E),发展趋势是更加简便、快速、安全,同时也使分析结果更加的精确。

固相萃取法,又有人称之为固液萃取法(Solid Liquid Extraction, SLE)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样品前处理技术。

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键合硅胶柱及聚合树脂柱。

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比较,SPE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在LLE中乳化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现象。

萃取过程一但发生乳化,将严重影响结果的重现性。

而在SPE 中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次,LLE的另一个主要缺点是回收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对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也就是说,同。

由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一项发展较快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键合硅胶柱及聚合树脂柱。

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比较,SPE 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在LLE中乳化是一种时常发生的现象。

萃取过程一但发生乳化,将严重影响结果的重现性。

而在SPE中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次,LLE的另一个主要缺点是回收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对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方法,不同操作者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差异很大。

这将影响方法的推广,也难以进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而SPE是基于分析物功能团和固相填料功能团之间的作用力将分析物萃取出来的,其萃取结果稳定、方法很容易在实验室之间转移,有利于标准化。

此外,固相萃取法还有许多优点:如选择性强、分离时间短、使用有机溶剂少等等。

目前在国际上SPE技术已在许多领域里逐渐取代LLE。

SPE 的最突出的优点之一是便于自动化,而SPE的自动化使繁所、复杂、费时的样品前处理发生了一个飞跃性的变化。

固相萃取技术能够与气相(GC)、气相-质谱(GC-MS)、气相-热能分析仪(GC-TEA)、液相(HPLC)、液相-质谱仪(HPLC-MS)联用,可使分析的检出限达到μg/L~ng/L量级。

1 SPE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是一个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

在固相萃取过程中,固相对分析物的吸附力大于样品基液。

当样品通过固相柱时,分析物被吸附在固体填料表面,其它样品组份则通过柱子。

分析物可用适当溶剂洗脱下来。

SPE的基本原理和HPLC相同,但目的则完全不同。

HPLC是要在短时间内将各化合物分离并保持好的峰形。

而SPE是要从复杂的基液中分离人们感兴趣的化合和物并将其浓缩,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因此,传统的SPE柱填料的颗粒往往比HPLC柱的填料颗粒要大的多(一般在40Å),而且是不规则的颗粒以增加接触样品的表面积。

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是键合硅胶柱(BONDED SILICA COLUNM),其次是聚合树脂柱。

固相萃取是靠固体填料上的键合功能团与待分离化合物之间的的作用力将目标化合物与基液分离达到样品净化浓缩的目的的。

因此,在进行固相萃取时吸附剂和分析物之间作用力是必须考虑的。

1.1 非极性作用力非极性作用力存在于吸附剂功能团的碳氢键和分析物的碳氢键之间。

即Van der Waals 力。

因为大多数有机分子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极性结构。

非极性作用力常被用于分析物的分离。

最常见的非极性吸附剂是C8、C18。

图1 非极性作用力一般来说,非极性萃取比极性或离子交换萃取选择性差。

非极性作用力常被用于同时萃取多种不同的化合物。

基液的极性大有利于非极性吸附剂与非极性化合物之间的作用力。

如水溶液。

相反,这种非极性作用力可被具有一定程度非极性特征的溶剂破坏。

1.2 极性作用力极性作用力包括:氢键、偶极力/偶极力、诱导偶极力、π-π等。

如:–OH、-NH3、-SO3,羰基、芳香环及含氧、氮、硫、磷等杂原子的基团。

硅胶本身的性质(没有键合的-OH)决定了极性作用力存在于全部键合硅胶材料,并在非极性溶剂中最明显。

非极性环境有利于吸附剂和分析物之间的极性作用力;极性环境有利于破坏吸附剂和分析物之间的极性作用力;环境离子强度大也不利于吸附剂和分析物之间的极性作用力。

图2 极性作用力1.3 离子作用力离子作用力是发生在具有相反电荷的分子功能团之间的作用力。

对于有机化学来说,人们更加关心的是带电荷的有机化合物。

在一定的pH条件下,有机分子可以呈离子状态。

图3 离子作用力环境的pH对离子作用力影响很大,为了有效地利用离子交换机理将分析物吸附在固相柱上,必需满足两个条件:环境的pH必需使分析物和吸附剂带相反电荷;环境不能含有高浓度带有和分析物相同电荷的竞争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pKa值是决定环境pH值的重要依据—有机分子功能团的pKa 值为50%的该功能团在溶液中呈离子化时的pH值。

在应用离子交换作用力进行萃取时还必须考虑离子强度和选择性。

低离子强度有利于分析物的吸附,高离子强度有利于分析物的脱附。

离子交换剂选择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功能团的性质。

如:丁胺(强阴离子交换剂)对柠檬酸阴离子的吸附力为对醋酸根阴离子的250倍。

因此,用醋酸根阴离子溶液处理的丁胺吸附剂对分析物的吸附力远比用柠檬酸阴离子溶液处理的丁胺吸附剂强。

反之,柠檬酸阴离子溶液是一个好的洗脱剂。

全部键合硅胶填料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未键合的硅醇基。

因此,离子作用力作为附作用力一定存在。

1.4 多种作用力几乎全部的键合硅胶都存在多于一种以上的作用力。

因此,在考虑固相萃取方法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作用力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2 固相萃取的基本程序固相萃取的基本程序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但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最后分析手段对样品的要求对这五个步骤进行增加或减少。

比如,当使用离子交换原理进行样品萃取时就需要增加调节萃取体系pH的步骤。

图4 固相萃取基本步骤示意图2.1 固相柱的预处理为保证良好的萃取再现性,固相柱必需用适当的溶液进行预处理。

对固相柱进行活化,展开碳氢链增加和分析物作用的表面积。

对固相柱进行清洗,除去柱上吸附的对分析有影响的杂质。

要注意,在加样于固相柱前预处理好的固相柱必需保持湿润。

2.2 添加样品将样品加于固相柱中,用正压或负压使样品通过柱子。

样品的流速必需控制, 对于生物样品,一般在1.5 ml/min。

对于以离子交换为作用机理的萃取,样品通过SPE柱的速度应该适当的降低,以保证分析物有足够的时间与SPE柱填料的离子交换功能团发生作用。

2.3 固相柱的洗涤用当的洗涤剂选择性地附力弱的脱杂质而留分析物于柱上。

洗涤剂的选择也取决于最后的分析手段。

2.4 固相柱的干燥如最后的洗脱剂为缓冲溶液或水溶性有机溶剂,而分析手段为反相HPLC,固相柱上的残留水对分析影响不大。

但是,当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为洗脱剂或分析手段又为GC或GC-MS时,固相柱的干燥就特别重要。

2.5 固相柱的洗脱在选择洗脱溶剂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洗脱剂必需有足够强度,以最小用量将分析物洗脱下来;洗脱剂必需有足够的选择性只将分析物洗脱,而将吸附力强的杂质保留在柱上。

在选择洗脱溶剂时,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极性指数、溶剂强度、溶剂选择性来达到最好的分离效果。

3 SPE在N-亚硝胺测定中的应用近年来,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样品的预处理大多采用SPE技术。

活性炭是应用最多的一类SPE吸附剂,Jenkins等[11]首次使用Ambersorb 572作为SPE填料,分析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

由于NDMA是亲水性物质,增加了从水中萃取的难度,而Ambersorb 572 能很好的吸附亚硝胺类化合物,尤其是NDMA,因此很快成为了饮用水中亚硝胺类化合物分析的首选[12-15]。

其他用于亚硝胺类化合物分析的活性炭还包括椰子壳活性炭[16],炭黑[17,18],Ambersorb 348F[19],Supelclean ENVI-carb[20],碳基薄膜[21],活性碳纤维毡[22]和中性活性炭[23]。

其中椰子壳活性炭是EPA标准方法中使用的吸附剂。

椰壳活性炭萃取9种N-亚硝胺的平均回收率最高,虽然对毒性低的NDPhA的萃取回收率很低,但是对潜在致癌性很高而且在水样中检出率也很高的NDMA的回收率达88%,显著高于其他2种材料。

对NDEA的回收率也达88%,满足分析要求。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两种不同性能的吸附剂结合,试图寻找对较大极性范围的亚硝胺类化合物都有很好的回收率。

Cheng等[20]系统的研究了一系列SPE吸附剂,比较了不同吸附剂对饮用水中8种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包括两种活性炭(Ambersorb 572 和Supelclean ENVI-carb),两种反相吸附剂(LC-18和Oasis HLB)和两种反相吸附剂与离子交换吸附剂(Oasis MCX 和Oasis MAX)结合使用,结果发现Ambersorb 572与ENVI-carb 结合使用对8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回收率(76%-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