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情况例析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误用实例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误用实例近年来,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成语的误用。
成语作为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是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学生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恰当等原因,成语的错误使用在考试中时有发生。
本文将根据实际情况,列举一些中考语文复习中成语的误用实例,并谈谈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一、“无独有偶”与“独具匠心”在考试中,“无独有偶”和“独具匠心”是两个经常被混淆的成语。
例如,一道题目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独具匠心,________地体现了新时代的主题。
正确答案应该是“无独有偶”,并非“独具匠心”。
二、“鸟语花香”与“鸟语花香”“鸟语花香”是多数人熟知的成语,意思是形容花香好闻,鸟语悦耳。
然而,在考试中,一些学生不知道该成语的意思,或者是记混了,将“鸟语花香”当作“花香鸟语”,造成了错误。
三、“犬马之劳”与“驴唇不对马嘴”成语“犬马之劳”意思是指欠别人大量的恩情和帮助,而“驴唇不对马嘴”是表达言辞不协调。
在考试中,许多学生将这两个成语弄混,上述考试题目应正确答案为“犬马之劳”,而非“驴唇不对马嘴”。
四、“半途而废”与“三心二意”在中考语文中,“半途而废”和“三心二意”也是同是出现的相似成语。
然而,两者意思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意为说大事开始做而中途放弃,后者则是表现出思想上的犹豫不决和心思不定。
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分清两个成语的差别,以防误用。
以上列举的成语出自中学语文中教材中常出现的成语。
避免误用成语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是熟记常用成语的词义和用法,加强语文词汇记忆,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
其次,阅读相关教材或书籍,加强理解成语中基础知识。
最后,检查错题,总结错题本。
将错题及时整理、记录、归纳,以便复习。
总之,在复习中,尽量多积累知识,尤其是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多做模拟测试,《中考语文试卷》、《小升初语文真题》等都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材料。
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相信同学们必能成功地突破语文中的成语难关,并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分析.doc

中考常见成语使用错误归类!!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共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开工。
(“巧夺开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4、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5、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6、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7、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
8、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鲜,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9、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范围错)10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义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务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中考语文常见十类成语误用汇编

中考语文常见十类成语误用汇编一、骑虎难下成语解析:骑虎难下,比喻境地困难,难以摆脱。
常见误用:有的人在写作文时,经常将“骑虎难下”用于描述一个人面对不同选择时的矛盾心理,这并非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实际上,“骑虎难下”更多用来形容处境尴尬、难以摆脱的窘况,比如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用“骑虎难下”来形容。
二、杯弓蛇影成语解析:杯弓蛇影,比喻因为害怕而产生的错觉。
常见误用: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误用“杯弓蛇影”,把它用来描述一个人因过于紧张或恐惧而出现错觉。
实际上,“杯弓蛇影”更多用来形容因为过于惊恐而产生的错觉,比如在夜晚行走时,因为害怕而产生幻觉,看到杯子变成了蛇。
三、画蛇添足成语解析: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毫无必要。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画蛇添足”,它们把它用于描述做某事是否得当或注意力集中。
其实,“画蛇添足”更多用来形容做不必要的事情,比如写作业时,已经得出结论,但还继续添加无用的内容。
四、对牛弹琴成语解析: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误用“对牛弹琴”,将其用于描述对不感兴趣的人说话,以为是没有效果的。
实际上,“对牛弹琴”更多用来形容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就好比对牛说琴,没有意义。
五、杞人忧天成语解析:杞人忧天,比喻没有事儿却乱想。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将“杞人忧天”用于形容担心未来发生的事情,这是对成语的误用。
实际上,“杞人忧天”更多用来形容毫无根据的瞎担心,就像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没有根据。
六、半途而废成语解析:半途而废,比喻做了一半就停下来,不再继续进行下去。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将“半途而废”用于形容做事情中途出现了困难,导致无法坚持下去。
实际上,“半途而废”更多用来描述做一件事情中途没有坚持下去,而是懈怠了。
七、画龙点睛成语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作品的后面加上重要的一笔,使之更加美好。
常见误用: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误用“画龙点睛”,认为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连接上下文的重要桥段。
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成语使用错误60例分析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情况例析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例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此处误用了词义,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⑤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⑥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⑦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成语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限制,如果不顾具体语境,滥用成语,就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不信,你看——(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最新初中语文知识点成语的误用

最新初中语文知识点成语的误用1.望文生义。
如2011年四川成都考题: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解析:味同嚼蜡是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而该句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误解为面对美味大餐有枯燥无味的感觉,这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表意矛盾。
如2011年湖北恩施考题: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解析:通宵达旦意为整整一夜直到天亮。
既然科研小组是通宵达旦工作,那么后面就不要说工作到凌晨一点。
这里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3.搭配不当。
如2011年广西桂林考题: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解析:巧夺天工,语出元赵孟《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夺的意思是压倒、胜过。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
这里用它来形容天然的奇山胜景,很明显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与此类似,2011年江苏宿迁题也有这样一个错例: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解析: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常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该句却用于描写树木,搭配不当。
4.不合语境。
如2011年湖南娄底考题: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来大陆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解析:滔滔不绝,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话多,连续不断。
该成语用在此处与整个语境不符,应改为络绎不绝。
5.语意重复。
如2011年浙江余姚考题: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禁,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要发笑。
很明显,忍俊不禁已经包含有笑这层意思,这就与后面的笑起来重复。
成语运用习题范例选出句中使用不当的成语

成语运用习题范例选出句中使用不当的成语选择正确的成语并准确地运用在句子中是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成语的使用不当会影响句子的准确性和表达效果。
下面将选取一些句子,利用成语运用习题的范例,来分析其中使用不当的成语情况。
1. 他每天看书如痴如醉,醉心于文学艺术。
这里使用的成语是“如痴如醉”,意思是形容人对某种事物极为执着和狂热。
但在这个句子中,使用“醉心于”和“如痴如醉”重复,显得有些啰嗦。
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他每天看书醉心于文学艺术。
”2. 这个小朋友在班级里是个孤立无援的人。
这句话使用了成语“孤立无援”,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处于无助、无支持的境地。
然而,这里用“孤立无援”这个成语有些夸张和不恰当,不符合语境。
通常情况下,孤立无援更常用于形容某种困境或危险情况,比如“他在山上迷路,孤立无援。
”在这个句子中,可以使用其他合适形容词或短语来描述小朋友的情况,如“这个小朋友在班级里很孤独”,更符合表达意思。
3.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把这个问题战胜下来了。
这里使用的成语是“战胜”,意思是克服、胜过。
然而,在这个句子中使用“战胜”并不合适,因为战胜一词通常用于比较重大的斗争、竞赛或者战争。
在这个句子中,更恰当的词汇应该是“解决”或者“克服”,因为问题并不是一个对抗性的情况。
4. 这个项目是我们的心头肉,绝对不能放下手。
这里使用的成语是“心头肉”,意思是指非常重要或者非常在意的事物。
然而,在这个句子中使用“心头肉”有些夸张和不恰当,给人一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感觉。
可以用其他相近的词汇替换,比如“这个项目对我们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放松。
”通过上述习题范例,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使用成语可以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意,选择合适的成语并加以正确运用,才能使句子更加自然、准确、流畅。
对于不当使用成语的情况,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才能在汉语表达中更加得心应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例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此处误用了词义,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⑤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⑥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⑦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⑧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它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⑨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⑩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
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1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
)1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能当作效法的经典或法则。
该句误用为“不足以拿来教训”的意思。
)13)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不容分说”不是“不用说,肯定是”的意思,而是“不容许别人讲话就直接做某事”。
)这样的熟语还有: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春风化雨: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
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
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
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一琴一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二、近义混用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
“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
“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
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
“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三、褒贬失当(或不辨色彩、色彩不明):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表现为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
在近些来的高考中,“无所不为”、“趋之若鹜”、“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等词语都出现过。
①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贝增心喜、蠢蠢欲动。
(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
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②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③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④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
)⑤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⑥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口头语“半斤八两”常含贬义,且语体色彩也不妥)⑦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
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⑧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巧立名目”的意思是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想方设法编造理由,定出新的名义。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贬义成语,但句中所言对旅游项目的开发,为景区添光彩,绝无什么当贬之处,再者,“巧立名目”说的是“我们”,一般而言,不会有谁轻易对自己使用贬义词的。
)⑨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的字面意思是凤凰的毛,麒麟的角。
虽然它也表示事物稀少,但常用以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语含褒义,而本句却以之指称那些“来这里旅游的人”,这是将褒义成语降格而为中性成语,此种情况亦应属于不辨色彩,与褒贬两极互混这种较明显的情况相比,其隐蔽性更大,也更容易让考生陷进去。
)⑩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
后用于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
多含贬义。
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11)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多含贬义,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和句中的“关心”感情色彩刚相反。
12)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别人给他的年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是个贬义词,意思指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这里所用的感情色彩刚好相反了。
13)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品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到该句明显属于褒贬不当贬词褒用的常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半斤八两等量齐观费尽心机大而无当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评头品足如丧考妣一丘之貉咄咄逼人虎视眈眈褒词贬用的常有:有口皆碑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别有天地别出机杼有头有脸有口无心惨淡经营来日方长四、顾此失彼①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
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②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
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五、前后矛盾①二嫂喃喃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
”②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是不刊之论、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
分析:①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他人,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这样句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
②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
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