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困境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困境探析

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困境探析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现实困境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传统文化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倡崇德向善、重义守信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理念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难度较大。

传统文化强调的是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而现代科学知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技术创新,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融合起来难度较大。

传统文化教育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普及,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挑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大大减弱,这也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学中难以落地生根。

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学校和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较为匮乏,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这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效果展现。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困境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改善和完善。

高中化学教学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和挑战。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繁杂。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拓展,化学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庞大,教学内容相对繁杂,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全领会和掌握全部知识点,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操作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实验条件和资源的受限,学校实验室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些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着较大的理论偏重和应用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探索,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传统文化(解析版)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及传统文化(解析版)

押全国卷理综第7题化学与CSTSE高考频度:★★★★★难易程度:★☆☆☆☆第7题一般考查化学与CSTSE,化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高考一般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古代与化学相关的成果、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 、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命题。

全国卷年份题号考点分布化学与传统文化科技成果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材料化学与能源环境健康乙卷2021 7 碳中和、碳达标I 2020 7 消毒剂2019 7 陶瓷文明硅酸盐材料2018 7 废旧电池金属回收2017 7《本草衍义》(第8题考操作)合成纤维II 2020 7 《梦溪笔谈》2019 7 “春蚕到…”高分子材料2018 7纯碱、漂白粉Al(OH)3、钡餐雾霾的形成机理(第8题)2017 7 糖、维生素、蛋白质、Se甲卷2021 7食品添加剂、废旧电池、含磷洗涤剂、天然气III 2020 7 《千里江山图》考物质2019 7 活性炭碘酒铝合金、高纯硅2018 7 灭火器疫苗水性漆电化学保护2017 7 PM2.5、绿色化学、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试题导图】【解题程序】STSE解题四“步”曲【思维模型】1.(2021年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答案】C【解析】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故选C。

2023届高中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第7讲-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STSE(学案)

2023届高中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第7讲-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STSE(学案)
(4)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的分馏
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石油的裂化
化学变化,获得更多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石油的裂解
化学变化,获得短链气态烃,如乙烯、丙烯、甲烷等
煤的干馏
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
煤的气化
化学变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主要是C(s)+H2O(g) CO(g)+H2(g)
(2)中国古代的冶金化学
胆铜法
用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早在西汉时就已有人觉察到这一化学反应,《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就提到:“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
冶炼青铜
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
绿色食品:
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2)环境污染
污染名称
主要污染物及形成原理
PM
2012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PM。PM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水华: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温室效应
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酸雨

化学与STSE及传统文化

化学与STSE及传统文化

化学与STSE 及传统文化(一)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B )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 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B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3.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4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C )5 .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6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D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7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8.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D )9.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B)A.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B.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与适量白醋混合使用消毒效果会更好D.夏季马路喷洒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跟水分子结合形成结晶水合物起到保湿作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乙醇用作医用消毒剂时,无水乙醇消毒效果最好B.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杀死埃博拉病毒,其消毒原理与漂白粉消毒饮用水的原理不同C.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发布,其中雾霾中的PM2.5属于胶体D.天津港爆炸案中对剧毒的氰化钠(NaCN)喷洒双氧水处理,利用了双氧水的氧化性1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汇报人:日期:•中国古代化学的起源•中国古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与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普及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的交融与发展中国古代化学的起源炼金术与道家制药古代中国的炼金术和道家制药有着密切的联系。

炼金术士通过加热、冷却、蒸馏等手段,试图将普通的金属转化为黄金或长生不老药。

而道家制药则是在炼丹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制作能够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的药剂。

炼金术与道家制药的影响虽然炼金术和道家制药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它们对古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炼金术士和道家制药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技术,为后来的化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炼金术与道家制药火药与炸药技术的发展火药与炸药的起源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最初是由方士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开始被用于军事用途,成为当时最具有威力的武器之一。

火药与炸药技术的发展在火药的发明之后,炸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们通过改变火药的配方和制造工艺,提高了炸药的威力、燃烧速度和控制性能。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民用和工程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瓷技术与硅酸盐工业陶瓷技术的起源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公元前几千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

硅酸盐工业的发展硅酸盐工业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陶瓷生产。

在陶瓷生产中,人们掌握了各种与硅酸盐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术,如原料的选择、配方、烧制温度和釉料等。

这些技术和知识为后来的硅酸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古代人们会使用各种植物和动物材料来制作香料,如麝香、龙涎香、麝鼠香等,这些香料常用于香囊、熏香和化妆品中。

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品多含有铅、汞等有毒元素,如脂粉、口红、眉黛等,不过也存在一些较为安全的化妆品,如蜜粉、香粉等。

浅析传统文化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且能够积 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常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在课 堂上的注意力,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打破其思维定 式,从而使其学习到更丰富的化学知识。 将传统文化融入化学教学中时,首先,教师需注意 把握传统文化的运用时机,要根据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及学生自身的行为习惯找出传统文化融入的契合点。基 于此,化学教师需掌控自然而然的教育契机,抓住合理 的教育时机,可以在讲解、练习、过渡、实验等环节,通 过成语故事、实物图片、谜语俗语、诗词文章等不同形 式,适当、适度、适时地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潜 移默化地使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另外,在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意志消沉、钻牛角尖、被动学习、投 机取巧时,教师也可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其次,化学教师需注重传统文化在具体教学中的应 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化学教师通常认为高中生学习 的最终目标就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在教学中,只 是通过教学大纲讲解相关的化学公式、实验原理,以确 保学生取得好成绩,却很少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等 进行渗透。 其实,将传统文化融入化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教师在课下应积极努力学习,提 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浏览一些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传统 文化资料,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在
事、诗词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充分激发高中生 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还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 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时,教 师则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提出以 下几个问题:(1)你们知道古代的炼丹术吗?(2)古代 的炼丹家葛洪曾经提出了丹砂烧成水银,积变形成丹 砂,这体现了什么样的化学原理?(3)炼丹术的功绩 之一就是促进了四大发明之一 ——黑火药的产生,那 么,你们知道黑火药是怎样配制的吗?此时,教师可以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化学课堂的导入中,以提问的形式激 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钻研及主动 学习相关化学知识,从而使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 有效提高。

查补易混易错01 化学与STSE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01 化学与STSE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01化学与STSE01高考直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色,是历年高考必考试题,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向深入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地方特色文化、化学史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提升学科素养。

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02易混易错归纳1易错01新材料和新能源1.新材料:从现代科技发展史来看,材料往往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孕育着新技术革命。

新材料可分为新型无机材料和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新型无机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热冲击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各种工业部门。

功能材料则利用材料的热、光、电、磁等性能,用于电子、激光、通讯、能源和生物工程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

功能材料的最新发展是智能材料,它具有环境判断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和时间轴功能,人们称智能材料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

近几年开发并应用的纳米材料,也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用化学方法把无机物或简单的有机物制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优良性能的有机物。

这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工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医疗卫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科学家已能根据需要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新型有机材料。

例如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使水里的氧气透过而水不能透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等。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化学与STSE一、化学与环境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1.酸雨形成及防治(1)正常雨水偏酸性,pH 约为 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CO 2溶于雨水中的缘故。

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雨水,CO 2不会导致酸雨,NO 2或SO 2都会导致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2)硫酸型酸雨及治理①硫酸型酸雨(SO 2引起):SO 2+H 2O H 2SO 3 2H 2SO 3+O 2===2H 2SO 4 (酸雨在空气中酸性增强的原因) ②SO 2主要来源:主要是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③治理:开发新能源、处理工业废气、燃煤脱硫a .石灰石脱硫: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a CO 3+O 2+2SO 2=====高温2CaSO 4+2CO 2b .用CaO 脱硫:CaO +SO 2=====高温CaSO 3、2CaSO 3+O 2=====△2CaSO 4(或2CaO +2SO 2+O 2=====高温2CaSO 4)c .用Ca(OH)2脱硫:Ca(OH)2+SO 2===CaSO 3+H 2O 、2CaSO 3+O 2=====△2CaSO 4d .用氨水脱硫:2NH 3·H 2O +SO 2===(NH 4)2SO 3+H 2O(或NH 3·H 2O +SO 2===NH 4HSO 3)、2(NH 4)2SO 3+O 2===2(NH 4)2SO 4(3)硝酸型酸雨及治理①硝酸型酸雨(氮氧化合物NO 、NO 2引起): 2NO +O 2===2NO 2 3NO 2+H 2O===HNO 3+NO②氮氧化物主要来源: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等(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①氮的氧化物都是有毒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②空气中的NO 2等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空气中的NO 、NO 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等④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a .碱液吸收法: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 (NO 2)≥n (N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情分析】 (2009~2018十年大数据) 考查范围 命题角度 化学工艺原理分析 1 3 物质的性质与类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分析与解决化 学问题的能力 0.87 频数 能力要求 分析化学问题 难度 0.82
化学与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 化
的能力
化学与人类
化学与食品、生活用品
7
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10
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 (CH4· H2O) ,它是人类的后续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
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2)一级能源与二级能源 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 能、太阳能、风能;二级能源是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
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
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0)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2.化学与能源
(1)可燃冰 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其主
考点指导1 化学与传统文化
【典例1】 《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 “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
A.CuSO4· 5H2O
解析
B.FeSO4· 7H2O
C.KAl(SO4)2· 12H2O
3.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
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 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2)原子经济利用率 指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全部 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100%。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 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说明
KNO3能自燃
B
鉴别
利用焰色反应
C
提纯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 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 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
学案十
【教学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
1.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等的关系。 2.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3.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5.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化学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3)掌握原理:熟记常见的化学工业原理,能够从原料利用率,循环利用,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等角度对化工生产流程及方案进行正确分析与评价。
【对点训练】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
列古代文献对KNO3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目的
使用
古代文献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 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强烧之, 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D.Fe2(SO4)3· 9H2O
FeSO4· 7H2O 俗 名 绿 矾 , 为 浅 绿 色 , 灼 烧 后 生 成 红 色 的 Fe2O3 , 而 B
CuSO4· 5H2O为蓝色,KAl(SO4)2· 12H2O为无色,Fe2(SO4)3· 9H2O为黄色。 答案
【解法指导】
解答化学与传统文化三大注意点 (1)回归基础:挖掘化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达到化学源于基础文化知识, 高考回归基础的目的。 (2)联系热点: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有意识地积累有关热点素材。
(7)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 N、 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体恶化,
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8)赤潮 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 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9)水华
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3)酸雨 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4)温室效应 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 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5)臭氧空洞5 Nhomakorabea4
接受、吸收化学信息的能力 0.86
1.化学与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 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 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 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PM2.5粒径
0.88
的日常生活 化学与医疗用品、疾病 防治 化学与工业 化学与环境污染、污染 生产和环境 治理
保护 化学与前沿 科学技术 绿色化学 新科技成果的原理 新合成或新提取物质的 结构与性质
3
4 1 1 3
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80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87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0.82 接受、吸收化学信息的能力 0.83
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
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6)光化学烟雾 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 (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
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