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发生的黄疸。

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呈黄色或黄绿色。

黄疸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肝功能未能及时把胆红素转化成无害的物质而导致。

如果黄疸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的知识:
1. 饮食调理:新生儿黄疸后,需要控制饮食,减少脂肪和蛋白
质的摄入,以免影响肝功能。

2. 光疗:光疗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在光疗中,新生
儿裸露在特殊的蓝光下,通过光线的照射,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转化,从而减轻黄疸。

3. 观察黄疸程度:护士需要不断地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通
过检测血液胆红素含量来确定治疗的进展情况。

4. 防止感染: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感染,严格
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5. 保持温暖: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温暖,避免着凉,
以免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6. 定期复查:新生儿黄疸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
时了解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配合家属:护士需要向家属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的知识和护
理技巧,以便家属配合护理,促进治疗的效果。

总之,新生儿黄疸治疗护理需要全面、细致、科学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引言病理性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疸症状。

该疾病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恢复患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理性小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如何照顾黄疸的小儿患者。

1. 监测黄疸指标黄疸程度的准确监测对于评估患儿的病情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记录患儿的总胆红素值,并观察黄疸是否有加重的趋势。

另外,注意观察黄疸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以便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2. 提供足够的营养新生儿期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之一,足够的营养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和家长应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母乳喂养或人工配方奶粉喂养。

母乳喂养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排便,降低总胆红素水平。

3. 促进排便排便是新生儿排出体内多余胆红素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促进患儿排便的措施。

可以通过按摩腹部、适量饮水、规律喂养等方式促进排便。

如果患儿长时间无排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4. 照明治疗照明治疗是治疗病理性小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患儿的皮肤,可以帮助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浓度。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照明治疗的持续进行。

5. 防止感染患儿因为黄疸而出现皮肤瘙痒、干燥等症状,容易引起搔抓而导致感染。

护理人员应保持患儿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物品。

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勤洗手,佩戴洁净的护士服,减少感染的风险。

6. 温暖保护黄疸的患儿由于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为了维持患儿的体温正常,护理人员应提供足够的温暖保护措施,例如给患儿穿上适合的衣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等。

7. 安抚和激励患儿因为黄疸导致不适和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安抚和激励。

可以通过亲近和抚摸患儿、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等方式来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恐惧。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与日常护理高燕 (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和白眼珠微微发黄,1周后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大约80%的早产儿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若新生儿出生后皮肤等各个地方呈现金黄色或橘黄色,则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通常还会出现体温异常、精神异常、嗜睡、食欲不振、进食异常、呕吐、尖叫哭泣等异常行为,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异常等现象,应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和治疗。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

在胎儿时期,母体的肝脏会处理掉大部分胆红素,因此胎儿的血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对较低。

但出生后,新生儿的肝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肝脏机能相对较弱,肝脏需要适应处理更高水平的胆红素,可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而病理性黄疸的症状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的排泄障碍等。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在自然光线下,父母可以对新生儿的皮肤颜色进行观察。

如果仅仅是面部微黄,其他部位无异常现象,为轻度黄疸;如果躯干部分也呈微黄色,则为中度黄疸;如果发黄程度较重,四肢和手足心均出现了黄色,则为重度黄疸,需及时去医院治疗。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便颜色判断黄疸类型。

如果大便仅仅是微黄,且不染尿布,1周自行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考虑胆道出现问题,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现黄疸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通过大量排尿促进胆红素的排出,降低黄疸。

同时,还需要根据黄疸程度补充糖分和热力,如在新生儿喝水时加入一些葡萄糖;每天早上10点钟左右带出去晒晒太阳,尽可能大面积晒到新生儿皮肤(要保护好眼睛),以补充热力。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不会对新生儿产生危害,在喂水、补充葡萄糖、晒太阳等方法不起作用时,可尝试停止母乳喂养,因为黄疸的来源有可能是母乳。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
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时,需要采取
以下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黄疸程度、范围、持续时间,以及有无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胀等。

如发现患
儿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合理喂养:保证患儿充足的奶量,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同时,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患儿的胃肠负担。

3. 适当晒太阳: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适当晒太阳可
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出。

但是,应注意避免晒伤或过度
照射,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4.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和摩擦。

在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患儿造
成不良影响。

5. 观察大便颜色: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如呈白色
陶土样,提示胆道阻塞,应立即报告医生。

6.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
低胆红素水平,如肝酶诱导剂、中药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避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7. 心理支持:新生儿黄疸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安和焦虑。

因此,医护人员应向家长解释病情,提供心理支持,以帮助
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专业和个性化。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长可以更好地照顾患儿,促进其早日康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观察新生儿精神 状态:精神状态 不佳,反应迟钝,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食欲: 食欲下降,拒奶, 病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体温: 体温异常,如发 热或低体温,病 情较重
观察新生儿呼吸: 呼吸急促,呼吸 困难,病情较重
2
护理措施
光照疗法
01
光照时间:每天至少8小时
02
光照强度:根据病情调整,一般不超
过20μW/cm²
0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如辐射、化学物 质等
0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病原体
0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4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预防感冒、流感等疾 病
产后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 热或过冷
5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饮食调整
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促进胆红素排出 01
避免摄入过多甜 食和油腻食物
03
保持饮食卫生, 05 防止感染
适当添加辅食,如 02 蔬菜泥、水果泥等
04
适量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
3
家庭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
01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03
光照方式:采用蓝光或绿光,照射新 04
护理要点: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
生儿皮肤
免晒伤,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茵栀黄、熊去氧胆酸等
2
药物剂量:根据新生儿体重和病情,确定药物剂量
3
药物用法: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
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腹泻、皮疹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护士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护士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护士护理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护士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视觉观察:护士应经常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和黄疸的程度,特别注意黄疸的发展和变化。

2. 血清胆红素监测:护士可以通过测量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并监测其血清胆红素的变化趋势。

3. 寻找原因:护士需要确定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如新生儿溶血病、乳房淤积、感染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鼓励频繁喂养:护士可以建议母亲频繁喂养新生儿,以帮助提高胆红素的排泄,促进肠道蠕动。

5. 光疗治疗:如果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较严重,护士可以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光疗治疗。

在照射时,护士需要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官,并经常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6. 保持皮肤清洁:护士需要帮助新生儿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刺激和感染。

7. 与家庭沟通:护士需要与新生儿家庭进行有效沟通,向他们解释黄疸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护士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简答题
新生儿黄疸护理的要点包括:
1. 观察黄疸程度:注意观察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发展速度和范围等,及时与医生沟通。

2. 维持良好的喂养:新生儿黄疸可以通过排便排出胆红素,因此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奶,帮助排出胆红素。

3. 避免过度紧缩:过度紧缩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加重,因此应避免过度紧领带、包裹和绑带等。

4. 确保适当的暴露阳光:暴露在适当的自然阳光下可以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露和超过午后阳光。

5. 加强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黄疸监测,包括测量胆红素水平、观察黄疸的变化和评估新生儿的一般健康状况。

6. 确保充足的休息:休息和睡眠对新生儿黄疸的恢复非常重要,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提供良好的环境。

7.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并定期复诊或随访。

注意:以上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指导,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ppt课件
家里光线不要太暗,宝宝出院回家之后,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
4
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时,宝宝黄疸指数超过 15mg/dL,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
勤喂母乳,如果证明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
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
2
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5
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
新生儿黄疸为何不必中断母乳?
不知道宝宝吃得够不够的妈妈,可以观察尿尿的次数,一天尿 6 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但还是要观察宝宝
6
后面的情形变化,如果黄疸退了又升高就绝对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去检查
多喂宝宝喝水,宝宝多喝水能通过尿液拍掉体内的黄疸,所以可以给宝宝适当的为一些白开水。如果是喝奶粉,那么比母乳喂养更多喂一些水。
尽量让宝宝照到自然光,还可以适当的给宝
7
宝晒一下温和的太阳。
让宝宝远离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厕所
清洁液、樟脑丸、杀虫剂等等。
保持宝宝的身体清洁,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宝宝的皮肤、脐
带部、臀部等等地方要保持清洁,避免收到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光疗过程中的护理
2.3.1 光疗前的护理 先 给 新 生 儿 洗 澡, 清洁其皮肤能使感染的发生得到减
少, 洗完澡后不要扑粉, 以防止给光线对皮肤的照射造成阻 碍。将患儿裸体放在箱内, 尽可能使皮肤暴露, 使其与蓝光 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以促进疗效的提高。所以, 光疗时应尽 可能舒展患儿的四肢, 每 2h 对患儿进行 1 次翻身, 以轮流照 射其背部皮肤。将指甲剪短, 以免因哭闹而舞动双手, 将皮 肤抓破。 2.3.2 光疗中的护理 将患儿的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住, 以免对视网膜和 生殖器功能造成损害。保持光疗下箱内温度大概在 32 ℃ , 巡 回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对体温每 4h 测量一次, 达 38 ℃ 以上 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可在光疗期间进行喂养, 因小儿在光疗 下容易哭闹和出汗, 所以, 在光疗时应增加其需水量。患儿 在黄疸期间往往会出现纳差、 吸吮无力等表现, 护理人员应 按需对喂养方式进行调整, 使奶量和水的摄入得到保证。注 意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湿度在 50% ~ 60%。对于特别好动者, 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 既可减轻黄疸, 又可以起到镇静的 作用。加强对患儿的巡视, 对其全身情况加以注意, 出现呼 吸暂停、 抽搐和青紫等情况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并做好记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和消毒措施, 以免发生感染。 2.3.3 光疗后的护理 完成光疗后应温水擦浴或再次洗澡, 并对全身是否有炎 症和破皮情况进行检查, 对皮肤黄疸是否有反跳现象继续进 行观察。蓝光治疗期间的喂养会出现一些困难, 应告知患儿 母亲及其他家属, 喂养期间应对腹泻、 呕吐情况进行密切观 察, 以免发生误吸。加强皮肤护理, 对尿布及时进行更换, 以 免发生尿布疹及臀红。停用蓝光箱后, 将终末消毒做好, 用 84 消毒液擦拭箱内、 外; 对光疗结束时间进行记录。 2.3.4 对大小便的改变进行密切监测 黄疸轻重的变化可以通过尿液颜色的变化反映出来。若 尿量较少, 应马上多喂一些糖水, 这样能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若新生儿出生后 24h 没有胎便排出, 应采取人工通便措施, 可用开塞露或液体石蜡通便, 对肠管蠕动进行刺激, 从而加 快胆红素的排出。 2.3.5 对补液速度进行准确掌握 按照补液内容对补液速度进行相应的调节, 不可将渗透 性药物快速输入, 以免暂时开放血脑屏障, 让已经和白蛋白 联结的胆红素也侵入脑组织, 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3.6 对感染灶的处理 使用碘伏由内向外地对脐部进行彻底消毒, 脐周用 75% 酒精脱碘, 每天更换 1 次无菌脐带包, 以防止脐部感染的发 生, 加强对皮肤的保护, 并保持臀部清洁, 保证皮肤完整, 对 感染进行有效预防, 从而使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发生得到减 少。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皮肤,了解黄疸程度 1.3 结果
常见于面颈部, 可涉及躯干、 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胃内 容物呈黄色, 粪便多呈黄色。
236 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 有 230 例痊愈 出院, 6 例好转, 转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 无 1 例出现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常规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本 组 236 例 新 生 儿, 体 重 2000 ~ 3900g, 其 中 男 116 例, 女 120 例, 日龄在 24 h 内 8 例, 2 ~ 7 天 216 例, 7 ~ 14 天 12 例。 因黄疸出现在 24 h 或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 205μmol/L, 均采 取蓝光照射治疗。
可有效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60.213
0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 高, 引起皮肤、 粘膜、 巩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 是新生儿发 育过程的暂时现象, 也是新生儿科的多发病、 常见病。部分 病理性黄胆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 引起胆红素脑病, 如不 及时治疗, 1/2 ~ 1/3 患儿会死亡, 幸存者常遗留有手足徐动症、 听力下降、 智能落后、 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严重威胁着新 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倍受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高度重视 [1]。 本院对 236 例新生儿, 采取常规监测胆红素、 合理喂养、 光疗、 处理感染灶、 健康宣教等有效的护理措施, 效果较好, 无并发 症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
胆红素新生儿出生后, 对胆红素每天监测一次, 对新生 儿皮肤的颜色进行严密观察。新生儿黄疸一般都先从脸部 开始, 颜色不是很深, 严重时才可能使身体的四肢手脚部位 受到影响。若发现膝盖以下及身体躯干部位的皮肤也有黄 疸产生, 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行化验检查并给予必要的处理。
2.2 合理喂养
鼓励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 30 分钟内吸吮母乳, 1-2h 可 少喂一些糖水, 有关研究显示, 产妇分娩后有超过 70% 的人 不能使新生儿的按需哺乳 0-24h 仅分泌不足 5mL 的乳汁 [2], 得到满足, 应提早给予小配方乳, 根据婴儿所需热量及其耐 受情况对乳量进行计算, 少量渐增, 每日保持 8 次以上。每 日保持 10 次以上, 可以使胃肠反射增加, 对肠蠕动形成刺激, 有利于排出粪便, 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得到有效减少, 最终 使黄疸症状得到减轻。如果婴儿有喂养困难、 拒乳、 吮吸无 力等表现, 应及时查找原因, 并立即通知医生, 及时治疗, 以 免核黄疸的发生。
26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0
·临床监护·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黄素兰
(佛山市高明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广东 佛山)
摘要:目的 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 236 例新生儿,采取常规监测胆红素、合理喂养、光疗、处理感染灶、健康宣 教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患儿无并发症的发生,效果好。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治疗、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