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第三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案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第三节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案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 掌握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平抛运动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物体,物体在竖直向上抛出的过程中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和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的影响下,物体的水平速度保持不变,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平抛器2. 尺子3. 秤4. 计时器5.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四、实验步骤:1. 调整平抛器的投射角度为45°,并固定好。

2. 用尺子测量平抛器到地面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3. 在平抛器上放置一些物体,使其能够平抛出去。

4. 投掷物体时,启动计时器并同时抛出物体。

5. 当物体落地后,停止计时器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

6.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3-5,进行多次实验。

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要进行多次平均处理,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次数高度(m)时间(s)水平速度(m/s)竖直位移(m)123…平均值七、实验分析和讨论: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平均水平速度和竖直位移是否满足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 实验中是否有任何偏差和误差?如何减小和修正这些误差?3. 如果改变投射角度,物体的运动轨迹会有怎样的变化?请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对于平抛运动的应用,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请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研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掌握了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这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平抛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高中物理 第五章 曲线运动 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第3节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 坐标与x 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 =ax 2的形式(a 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3.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 、y ,由x =v 0t 、y =12gt 2得初速度v 0=x g 2y。

三、实验器材斜槽轨道、小钢球、木板、白纸、图钉、重垂线、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等。

四、实验步骤1.安装调平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

如图所示。

2.建立坐标系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 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 轴。

3.确定球的位置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 值处的y 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

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五、数据处理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1)如图所示,在x 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 1、A 2、A 3、…,把线段OA 1的长度记为L ,那么OA 2=2L 、OA 3=3L 、…。

过A 1、A 2、A 3、…向下作垂线,与轨迹的交点记为M 1、M 2、M 3、…(2)设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则M 1、M 2、M 3…各点的y 坐标与x 坐标应该具有的形式为y =ax 2,a 是常量。

人教版必修2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必修2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第1课时     教案

5.3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习题讲解
例1 如图3所示,
在“研究平抛运
动”的实验中,可
以描绘出小球平抛
运动的轨迹,实验
简要步骤如下:
图3A.让小球多次
从________释放,
在一张印有小方格
的纸上记下小球经
过的一系列位置,
如图中a、b、c、d
所示.
B.按图安装好器
材,注意________,
记下平抛初位置O
点和过O点的水平
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 cm,A、B间距离y1=5.02 cm,B、C间距离y2=14.82 cm.请回答下列问题:(g取9.8 m/s2)
图4
(1)为什么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
(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求得小球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3)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m/s.
甲同学在做“测量
图8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案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课题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单元5学科物理年级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它既是前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也是后一节抛体运动的规律得出的前提,更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好素材,在本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会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起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的轨迹。

要求学生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知道用实验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理解确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方法;知道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独立性和同时性;体会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抛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3.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并且这两个分运动互相独立。

科学思维:经历不同层次的现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利用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入,创设矛盾所在,提出问题,结合平抛仪实验,动画,平抛与自由落体运动对比的频闪照片,逐步加深对平抛运动的认识.并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引导思考3:你能总结抛体运动的定义吗?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作抛体运动;讲授新课一、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做平抛运动的特点。

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1.实验思路按照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相对简单的直线运动的思路,把平抛运动看作是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合运动。

高一物理《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案

高一物理《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案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学案教材整理,基础初探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 坐标与x 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 =ax 2的形式(a 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3.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 、y ,据x =v 0t 、y =12gt 2得初速度v 0=x ·g2y .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合作探究一、实验步骤 方法一:描迹法 1.安装调整:(1)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使其末端伸出桌面,轨道末端切线水平.(2)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如图5-3-1所示:2.建坐标系: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所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 ,O 点即为坐标原点,利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 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 轴.3.确定小球位置:(1)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 值处的y 值.(2)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3)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4.描点得轨迹: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方法二:喷水法方法三:频闪照相法 二、数据处理1.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在x 轴上作出等距离的几个点A 1、A 2、A 3…向下作垂线,垂线与抛体轨迹的交点记为M 1、M 2、M 3…用刻度尺测量各点的坐标(x ,y ).(1)代数计算法:将某点(如M 3点)的坐标(x ,y )代入y =ax 2求出常数a ,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都近似成立,则说明所描绘得出的曲线为抛物线.(2)图象法:建立y -x 2坐标系,根据所测量的各个点的x 坐标值计算出对应的x 2值,在坐标系中描点,连接各点看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若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2.计算初速度: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六个点——A 、B 、C 、D 、E 、F ,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 ,y ),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 值,利用公式y =12gt 2和x =v 0t ,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最后算出v 0的平均值.三、误差分析1.安装斜槽时,其末端切线不水平,导致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 2.建立坐标系时,坐标原点的位置确定不准确,导致轨迹上各点的坐标不准确. 3.小球每次自由滚下时起始位置不完全相同,导致轨迹出现误差. 4.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 5.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会导致误差. 四、注意事项1.斜槽安装: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若没有明显的运动倾向,斜槽末端的切线就水平了.2.方木板固定: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释放(1)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2)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5.初速度的计算: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 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 典型例题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及原理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1)为使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其末端的切线成水平方向,检查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必须及时记录在白纸上,然后从这一点画水平线和竖直线作为x 轴和y 轴,竖直线是用________来确定的.(3)某同学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5-3-3所示,设他在安装实验装置和其余操作时准确无误,只有一处失误,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同学在轨迹上任取一点M ,测得坐标为(x ,y ),则初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测量值比真实值要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探究2 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了如图5-3-4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 、b 、c 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经标出,则:(1)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________(g 取10 m/s 2). (2)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x =________,y =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教案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验证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准确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情景导入教师介绍自制电磁控制打击装置:将子弹装入能发射的固定在板前的玩具手枪,固定板后电磁铁与电源相连,控制电路通断的两根金属丝搭在枪口处,带有衔铁的玩具被吸在电磁铁上,枪口与玩具在同一水平面,发射的子弹断开搭在一起的两根金属丝,吸在电磁铁上的玩具同时下落,子弹总是击中玩具,这说明什么问题?2.复习导入复习旧知(1)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平抛运动的规律(1) 我们今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

二、新课讲解(一)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实验演示教材实验,探究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1.①介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2020)2(21yx y x v v v gt v v v at y t vx②介绍实验过程。

因弹簧片C受到小锤的打击,C向前推动小钢球具有水平初速度,使A做平抛运动, 同时松开小钢球B,使B从孔中自由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由上一节学习我们知道,平抛运动的运动时间取决于竖直高度,A、B两球应该同时落地,怎么观察出两球同时落地?实验时,用耳朵听来判断两球落地时刻的先后,比用眼睛看要灵敏得多。

探究要求教室保持安静,让学生多次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的力度,重复这个实验,学生听小球落地的声音。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以下几方面:1.无论A球的水平速度大小如何,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

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共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教案篇1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方案一】平抛运动演示仪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二、实验器材斜槽,铁架台,木板,白纸,小球,图钉,铅笔,有孔的卡片,刻度尺,重锤线。

三、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

测出曲线上的某一点的坐标x和y,根据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利用公式y=gt2/2 求出小球飞行时间t,再利用公式x=vt ,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四、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可用平衡法调整斜槽,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能使小球在平直轨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重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然后把重垂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固定木板,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确定坐标原点O: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

4.描绘运动轨迹: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可记录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

用公式x=v0t和y=gt2/2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五、注意事项1、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

2、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规律,但我们还没有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曲线运动中来检验一番,所以这节课我
们就来完成这一项任务,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一一平抛运 动。
(二)新课教学
一、抛体运动
[演示实验]
以任意角度向空中抛出一个粉笔头•'

师:请同学们观察粉笔头的运动轨迹,判断它的运动性质。”人
G生:粉笔头的运动轨迹是曲线,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生: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师:想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没有只在重力作用下实现的
生: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师:既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的作用, 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相同, 根据我们上 节课学的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知道, 分运动在各自的方向上遵循各自的规律, 我们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呢?
师:现在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看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这个地方教给大家一个判断两球是否同时落地的小技巧.那就是不要用眼睛看. 而是用
耳朵听。两个小球落地后会不止蹦一下,我们只听它们落地的第一声响。如果我们只听到一
声响,说明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如果听到两个落地声,说明两个小球先后落地。在做实验之 前我们先来听一下一个小球落地的声音。
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重复实验t鉴别结论t追求统一。
2、禾U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
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
师:在合成与分解的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生:必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以及各个分运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合运动和分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这是等时性原理; 各个分运动之间是
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这是独立性原理。
师:说了这么多,我们也仅仅是从理论上了解了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够研究曲线
生: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有可能是自由落体运动.
师:既然我们有了这样的猜想,为了验证它的正确性,我们来做下面这个实验
[演示实验]
如图6.3—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簧金属片, 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 同时月球 被松开,自由下落.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
师:先来分析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
生:A球在金属片的打击下获得水平初速度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所以做的是平抛运 动。B球被松开后没有任何初速度•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生: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师: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做曲线运动?
生: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包括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位移的合成与分解、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Kf3-1
师: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生: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师: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 空气阻力非常小,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考虑. 这里我们就认为
粉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图6.3—1所示).现在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 运动与我们刚才实验中的粉笔头情况相似?
生:足球比赛中被球员踢起来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乒乓球比赛中被球拍打出去的乒乓球;
根据抛体运动初速度的方向我们还可以对抛体运动进行如下分类:
初速度竖直向上,竖直上抛运动
初速度竖直向下:竖直下抛运动 初速度与水平面成正角:斜上抛运动 初速度与水平面成负角;斜下抛运动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二、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演示实验]
用平抛运动演示仪演示平抛运动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发现它是一条曲线•由此我 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是越来越快 的,但这个分速度到底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还是不清楚•现在请大家来分 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
体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
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
控制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
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平抛竖落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曲线运动基本方法一一运动的合成与 分解,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拿一个和实验用的小球一样的球让其做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仔细听其落地的声音. 以
便判断实验中的落地声)
师:同学们听到几个落地声啊?
生:一个。
师:A、B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又同时落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啊?
生:这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性质和B球的运动性质是一样的.B球做的
是自由落体运动。
被运动员扔出去的铁饼、标枪、铅球等师:可以看出,生活中有许多这种运动的例子•从这 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这些物体都是以一定的初速度被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在只受
重力的情况下做曲线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抛体运动。
在抛体运动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我们把这样
的抛体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 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o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
师:由这一次实验我们就能下这样的结论吗?有没有可能我们设置的这个高度是一个特
殊的高度,它正好满足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和平抛运动时间相等呢?或者说因为我们打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