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上课用)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

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它走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

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

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

从前,台儿沟人利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

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哦,香雪》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哦,香雪》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1)“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
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
,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
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第6段)动作描写
胆小、恐惧、视野狭窄
(2)“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 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 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 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第48段) (侧面描写)
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
1.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1-3)火车开进台儿沟这个山村

(4-42)看火车

(4-55)姑娘们迎火车 (43-55)做生意

(56-62)渴望铅笔盒

(56-71)香雪换铅笔盒
(63-71)换得铅笔盒
(72-82)香雪夜归
学习任务一:预习检测
2.两篇小说都不以情节取胜,为何能格外感人?
三十里
1. 结合环境描写,分析香雪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分 组讨论
学习任务二:聚焦场景 三十里
害怕 不怕
自卑、封闭、落后
犹豫 坚定
自信、开放、进步
小结: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 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任务二:聚焦场景
思考:两个场景是怎样联接起来的?
铁凝
新知导入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 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 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 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 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

《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哦,香雪》教案篇一哦,香雪【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

”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哦,香雪》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小说塑造了哪些主要人物,叙述了哪些主要事件?
《哦,香雪》情节概括: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台儿沟带 来波澜,香雪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了向往已久的塑料铅笔盒。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3 4—42 43—55 56—62 63—71 72—82
火车来到台儿沟 姑娘们看火车 姑娘们与火车上的人做生意 香雪渴望铅笔盒 香雪换回铅笔盒 香雪夜归
识和文明
象征 以小见大
主题
通过叙写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 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 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 山里姑娘的自花》和《哦,香雪》中人物的“青春”各有什 么特点?
《百合花》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年轻人追求民族解放和自由进 步的青春,他们既有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品质,也热爱生活、热 爱美好事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时代的真善美。
犹豫 坚定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 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80段)
欢乐、满足、骄傲
思考探究:
作者除了刻画香雪外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笔墨写凤娇以 及其他女孩?香雪与其他女孩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香雪
凤娇等其他姑娘
都有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 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追求知识、文明 和进步
哦, 香 雪
铁凝,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共十九届中
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
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 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来传达具有 时代特征的情绪。
《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品,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故事。
从香雪开始,一个个女性形象被她塑造出来。她描写生活中的 普通女性和她们的心理,反映她们的理想和追求、矛盾和痛苦、生 存和斗争,这成为她小说一贯的主题。她被贴上“女性主义写作” 的标签。

3.2《哦,香雪》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2《哦,香雪》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请立足全文情节,结合香雪这个主要人物来考虑
分析,并且试用你觉得最好的感觉和声音读这个题目。
①é:吟哦
➢低声唱,吟咏。
②ó:哦,怎么回事?
➢疑问、惊奇等。
③ò:哦,我明白了。
➢领会、醒悟。
④ò:哦,我一定会改的。
➢承诺、答应。
⑤ò:哦,太棒了!
➢惊喜、赞美。
总结:标题中的“哦”:
(1)表示领会、醒悟: ò,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小说主旨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 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变化,通过对香雪等乡村少 女的描绘,表现了山里姑娘淳朴、善良和美好的心灵,表达了 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 从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 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的过程。
新课导入
一分钟能做什么? 一分钟,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 钟,也许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 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 抒情小说《哦,香雪》,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 钟里发生了什么。
作者 介绍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2006 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16年当选中 国文联主席,其作品已获10余项国家级文 学大奖。
走向成熟
美丽清纯 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 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
纯真无邪 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 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敢搭腔, 甚至听了就脸红。
渴求进取 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 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 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 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香皂、纱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 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3.2《哦,香雪》(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3.2《哦,香雪》(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小说用大量笔墨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三十里 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 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铅笔盒就像黑夜中闪亮的灯,照着香雪追求知识、追求文明 的道路。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 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最可贵的品格。
一只铅笔盒,使我们看到了 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农村青年的 积极的人生追求!铁凝把她以 小见大、平中求奇的创作特长 充分地施展出来了。
—— 白烨《评铁凝的小说创作》
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 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姑娘质 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 到他们对新生活真挚的向往和 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 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
——铁凝
课堂总结
《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 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 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一分钟,在时间的长河中,虽然极其短暂,却“搅扰”了 台儿沟的宁静;改变了香雪、凤娇们的生活,让他们对生活充 满了期待和向往。这一分钟,正是姑娘们人生的新起点,从此 五彩斑斓的现代社会正向他们走来。
——铁凝《山中少年今何在——关于贫富和欲望》
谢君一赏
情节的 平实美
环境的 清幽美
语言的 诗意美
铁凝名句
一旦向往,便锲而不舍地追求。——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 不过你知道吗,在这个世界上,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是便宜的。——铁凝 《大浴女》 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 一日被等待消耗掉。 ——铁凝《珍重身上衣》 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街上的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 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愿意把这短梦做的生机盎然。 ——铁凝《长街短梦》 过去的事情来不及衡量是否幸福,将来的事情没必要揣测是不是幸福,所 以,在你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幸福,就是用心享受面前的好 茶…… ——铁凝《幸福就在此刻》

第3.2课《哦,香雪》课件 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3.2课《哦,香雪》课件 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内容简介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带给以香雪为代 表的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一些 变化。她们议论“北京话”,与旅客们做生意, 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 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了30 里夜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 走向开 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有了精神追求
4、从火车开进大山后台儿沟所发生的变化来看,此时的“大山”、“火车”已不仅 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温存和粗暴”,是“大山”给予的。 闭塞使人觉得安全可靠,所以“温存”,然而它也切断了人 们对文明、富足的向往,所以“粗暴”
铁轨、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第1段):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 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 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 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贫穷落后、
(第3段):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 边留步的力量。 (第4段):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 疼……也不能不停下来。
8、香雪有爸爸手工做的铅笔盒,但却用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 夜路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为什么?
香雪
爸爸做的小木盒
其他同学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换铅笔盒这种行为意味着对自尊的追求,对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和家 乡命运的憧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所以不应该从使用价值上考虑问题。
铅笔盒: 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哦香雪》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拓展延伸】
• 《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和本文中的香雪都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 方,两者在精神追求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 明确:生活在闭塞,落后、贫穷的小山村,却没有被大山所掩埋, 向往外面的世界,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进步的迫切需要、对 现代文明的向往。主动向外探求,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这 便是属于孙少平和“香雪”的自我心灵觉醒。
围绕火车,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呢?
• 明确:记叙了火车开进台儿沟,短暂的一分钟给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 冲击,也扰动了少女们的心。单纯胆小的香雪夜里走了三十里的山路, 用四十个鸡蛋换到一个塑料铅笔盒的故事。(学生随意发言,点到为止)
• 引导:一列火车驶过,给小小的台儿沟带来了改变,使凤娇对“北京话” 产生了懵懂的情愫,也使一群小姑娘们对外在丰富的物质世界充满好奇, 更使故事的主人公香雪勇敢迈出了对山外世界探求的第一步。
04
(二)任务一: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提问】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 【明确】人物——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各异的山沟少女,重点 描写了香雪、凤娇。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 01-04段:偏僻山沟通火车(引子) • 05-44段:山沟姑娘看火车(开端) • 45-63段:山沟姑娘做买卖(发展) • 64-72段:上车换得铅笔盒(高潮) • 73-83段:连夜摸黑回山沟(结局)
• 文章写于1982年,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第四年。中国需要开放,农村也需要开放,要与外面的世界联 系、交流。他们不能再封闭保守了,需要改变,需要用知识去改变落后的面貌。
• “土地的贫瘠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这里的老百姓年复一年地生活在困顿中平静的守着日子……这苟家庄 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 里,行动上。”— —铁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 ò • 〈叹〉 • (1) 表示提醒 [oh]。如:哦,见了面要叫叔叔 好! • (2) 表示承诺、答应 [oh]。如:哦,我走了; 哦,我一定好好总结总结 • (3)叹词,表示领会、醒悟:~,我明白了。
标题中的“哦”: ò,叹词,题目中加“哦”,真切地表现了作者 对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 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自尊以 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 格相符。
自然、宁静的生活。)
(人物描写上:天真善良清纯诚实……)
“不回避苦难但能看到苦难背后作 为底色的善。” 关键在于作者对于对香雪及这个 地方倾注了“情”:生发以情,贯穿 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 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 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 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 说着自己的虔诚。 • 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 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 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 什么样。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展示的环境,理解小说 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主旨。 2.体会小说诗化的风格。
铁凝简历
1957生于北京,1975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 北博野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 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后被认定 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9在保定地区《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1982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之后名声 鹊起 1984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并被改 编为电视短剧 1985年,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的 电影《红衣少女》获该年度中国电影“金鸡 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先后任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 候补委员。代表作有《大浴女》、《永远有 多远》、《第十二夜》等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俄国著名文论家别林斯基所说:“每一篇 艺术的作品,都应该是热情的果实,都应该贯 穿着热情。如果没有热情,就不能理解是什么 使作家拿起笔来……” 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在于情:生发以情, 贯穿以情,旨在谈情,意在动情。
整体解读
《哦,香雪》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 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 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 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 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 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 痛苦与喜悦。
小说的三个要素
情 节
人 物
环 境
小 说
一个铅笔盒,用了四十个鸡蛋,走 了三十里山路,值得吗?为什么?
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文化和知识的 象征,是现代文 明的象征。
自动铅笔盒:淡绿色的, 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 莲…“哒”的一声,便严严 实实……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知识的追求, 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体现了对改变山村封闭、 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村姑娘的自 爱自尊。
符。
…把头发梳得发亮,然后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火车过来 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
对山外世界的好奇、向往
香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 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 甚至听了就脸红。 纯真无邪 “北京话”……有没有想好的不关凤娇的事,可她愿意对她好, 难道非得是相好的才能这么做吗? 无私无邪 ……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 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简朴、淳朴、真挚
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 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 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 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 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 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 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 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香雪:“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 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清纯诚实、坚强勇敢;精神世界丰富,对文明、自尊执着追求)
与《边城》的比较:
艺术手法:
1.心理活动细致而有层次。
2.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3.诗意性。
(环境的描写上:青山,绿水,与世隔绝;淳朴、
与《边城》的比较:
2.主人公形象:
翠翠:最完美的诗意结晶,她依水而生,傍山成长,“在风日 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 如水晶”,她明慧温柔,体贴乖顺,“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 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些淳朴性格轻盈纯洁, 像一首恬静优美的诗。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感情孤独真挚,对爱执着追求)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 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 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 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文中有一些数字耐人寻味:一分钟、一只铅 笔盒、两顿饭、三十里路、四十个鸡蛋。结 合全文内容,体会它们在文中特有的意味。
总结:标题中的“哦”: (1)表示领会、醒悟: ò ,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 孩子! ( 2) ó ,叹词,表示惊奇。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 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与文章的风格 相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台儿沟一定是这样的: 那时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 的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 自尊、淳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坚毅、执着 ……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 眼睛…… 纯洁、明净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打听北京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是“配乐朗诵”……
铁凝:我追求穿越复杂的单纯
孙…… 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 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 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 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 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 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 的女孩子。更难得的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 充满着渴求和执着。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 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 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 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 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 • 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 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 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 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渴求上进
与《边城》的比较:
1.生活环境:偏远封闭、景色纯净优美、气氛宁静 和平。 《边城》刻意渲染的“边城”环境,唯其偏远封 闭,才使得民风淳厚得以保持和发酵;唯其纯净宁 静才更显出人物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由此 构建出作者理想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 诗意和有别于都市的自私、虚伪、卑鄙的桃源生活, 因而作者期望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得以呈现。
凤娇与香雪关注得物品不同,比较它们 的背后所反映的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注视着妇女头上别着的那 “皮书包”、“铅笔 一排金圈圈……还有手表, 盒”、“配乐诗朗诵”、 比指甲还小 上大学等
明确:她们有共性——向往现代文明(新生活) 但又有差异:凤娇等姑娘的关注点是山外 人物质层面的生活方式,香雪关注的还有山外 人的精神文化,她超越了一般姑娘,追求的是 自尊,文明……
情节的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一 小说主要写了哪四个情节?
•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 开端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向往文 明 • 发展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渴望脱 贫 • 高潮 香雪换回铅笔盒 自尊自 爱 • 结局 香雪深夜归
探究一:台儿沟通火车前后,平静的台儿 沟 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二:面对这些变化,香雪与其他姑娘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探究三:是什么驱使香雪上了火车,并夜 半独自走回台儿沟? 探究四:台儿沟所散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情之美?
哦,香雪
• • • •
哦 é 〈名〉 (1) 吟咏 [chant] 日哦招隐诗,月诵归田赋。——宋·梅尧 臣《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 (2) 又如:哦吟(吟咏,吟诗)
• • • • •
哦 ó 〈叹〉 (1) 表示疑问、惊奇等 [what] 哦!你就是来霞士。——《儒林外史》 (2) 如:哦!会有这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