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 高中语文

合集下载

3.2《哦香雪》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3.2《哦香雪》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1、香雪在换回铅笔盒之后夜归山村的路上,心理描 写和景物描写到达高度的和谐统一,请结合小说中
的景物描写分析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填写下表。
景物描写的句子
心理特点 作用
现在她恐惧这陌生的西山口,恐惧四周黑幽幽的大山,恐 惧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恐惧 小树林发出的窸察签的声音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 重、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1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 像-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 下“豁啷啷”地歌唱
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 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犹豫 坚定
香雪却跨过了 由自卑、封闭、 落后到自信、 开放、进步的 巨大心理障碍。
2、分析下面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 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 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 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从恐惧到不恐 惧,从犹豫到 坚定的心理变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
化过程,这一
母亲庄重、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 桃叶,卷起来像-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 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恐惧 变化虽然是在 三十里的山路 上完成的,但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 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知 她应该怎么做。
借景抒情。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这一段描写 的景物色调都比较灰暗,但只有一样东西色彩是艳丽的, 那就是铅笔盒,前面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此时香雪心里的恐 惧,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照,突出铅笔盒在香雪看来是十分 重要的,珍贵的,甚至是神圣的。

3.2《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

3.2《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
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 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 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 国文字。
情节结构
(1)引子:封闭的山村 火车开进山村之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好像是在 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 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逼真,好像在默默地向大 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 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 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小结:作者选取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把叙述者确立 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锐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 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 一瞥,在她们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涛。 在叙事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进行叙述,而是根据情感 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合。
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爱好的发卡、纱巾, 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则期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 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这些举动表现了香雪的 与众不同。而这些与众不同使香雪的形象不沾一点尘杂,清澈 透明。也正是这些与众不同向我们勾画出了香雪清纯可爱的少 女形象。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所以得到新型铅笔盒,第一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 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从 首都开来的火车给她带来了机会。她不惜代价地从女大学生手中换 来了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将改变她的身份,使她进入先进文明 的行列,与山外的同学平起平坐。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 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 界的感受。

第3.2课《哦,香雪》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3.2课《哦,香雪》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三、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开端 火车驶进台儿沟 发展 姑娘们观望火车 再发展 和旅客们做买卖 高潮 香雪换购铅笔盒 结局 香雪夜归台儿沟
四、精读文本,赏析探究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 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 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 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 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孙犁
思考:这种纯净的诗意体 现在哪些地方?
2. 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 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 简直像一棵没根的小草。
赏析:采用比喻、夸张和反衬的手法写出了火车对香雪以及村民带来的巨大 的冲击。
3、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 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主旨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 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 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 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 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 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 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 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 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 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思考:火车和大山各 象征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 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 现代。
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 的差异,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百合花》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从“我”的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①是事情的见证者:使故事表达更真实,更流畅,更合理。 ②是事情的叙述者:“我”是故事情节的推动者和连接者。因为“我” 去前线,所以小通讯员送“我”,和“我”一起借被子,送“我”馒 头;因为“我”,连接起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故事。 ③是事情的感受者:便于表达感情,引起共鸣,表达主旨。表现了对 通讯员不畏牺牲保护他人的崇高敬意。

第3.2课《哦,香雪》课件 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3.2课《哦,香雪》课件 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内容简介
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带给以香雪为代 表的一群淳朴、善良但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一些 变化。她们议论“北京话”,与旅客们做生意, 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 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了30 里夜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 走向开 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有了精神追求
4、从火车开进大山后台儿沟所发生的变化来看,此时的“大山”、“火车”已不仅 仅是实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温存和粗暴”,是“大山”给予的。 闭塞使人觉得安全可靠,所以“温存”,然而它也切断了人 们对文明、富足的向往,所以“粗暴”
铁轨、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第1段):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 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 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 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贫穷落后、
(第3段):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 边留步的力量。 (第4段):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 疼……也不能不停下来。
8、香雪有爸爸手工做的铅笔盒,但却用四十个鸡蛋,走了三十里 夜路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这是为什么?
香雪
爸爸做的小木盒
其他同学
能自动开关的塑料铅笔盒
笨拙、陈旧 ,是贫穷的象征 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的象征
换铅笔盒这种行为意味着对自尊的追求,对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和家 乡命运的憧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所以不应该从使用价值上考虑问题。
铅笔盒: 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3.2《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3.2《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哦,香雪》
象征意义
火车: 象征开放、现代。 大山: 象征封闭、传统。 铅笔盒: 象征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
-《哦,香雪》
阅读文章,分析具体情节
21段:“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 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 边小声问了一句。 ①分析这句话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②香雪的问话和其他女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深层含义?
-《哦,香雪》
PART. 4
艺术手法
YISHUSHOUFA
-《哦,香雪》
艺术手法
YISHUSHOUFA
一、善用拟人手法。 二、巧用比喻和想象。 三、运用对照手法,塑造性情,突出主旨。 四、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哦,香雪》
香雪人物形象特征?
1、外貌:美丽清纯 2、内心:害羞胆小 3、期望知识,积极进取 4、纯朴诚信、自尊自强 5、坚定执着
-《哦,香雪》
次要人物
比较分析“香雪”和台儿 沟的其他女孩有何异同?
相同点
➢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都表现出她 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不同点
-《哦,香雪》
③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 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 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 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 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哦,香雪》
究内 容 探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 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 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哦,香雪》
阅读文章,分析具体情节
“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 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 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 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高中语文】《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哦+香雪》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坚毅执着 动作描写、环境烘托 为了自己所热爱的知识,为了自己想要交换的铅笔盒,她 在那一分钟的停车间隙里,毅然登上了火车。 列车终于在她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眼前一片空旷,一阵寒 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 她甘愿被爹娘责怪,一个人摸黑走回台儿沟,这对平时少 言寡语、文静腼腆的香雪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哦,香雪
哦,香雪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 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 作家协会主席。她以一个女 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 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 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 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 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 题》,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麦秸 垛》《棉花垛》等,长篇小说《玫瑰门》《永 远有多远》《大浴女》等。作品曾多次获包括 “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 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奖多项。由铁凝 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 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
作用: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幅美好 图景,烘托了香雪高昂的情绪、欢快的心情。
五、总结全文
1.深入理解标题
题目中加“哦”(ò)这个叹词,真 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 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理解与肯定, 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自尊以及对 现代文明的向往,突出了人物形象和主 题。
2.概括主旨
5.“香雪在学校受到伤害后渴望拥有铅笔盒”一段是插叙,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处理?为什么不把这一段放在开头来写呢?
小说开头用全知视角来叙述台儿沟传统的平静被 打破以及其后的变化,让香雪的“内伤”暂时隐藏起 来,并带着“内伤”与外界接触,待到合适的机会再 揭示出来。这就是巧妙处理“隐”与“显”、“因” 与“果”的小说技法。作者用“打破常规”的构思展 开情节,让台儿沟从原先的平静中走出来,为香雪从 “平静”到“不平静”的转变制造悬念,寻找外显的 开口。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课《哦,香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哦,⾹雪》是部编版⾼中语⽂必修上册第⼀单元第三课的第⼆篇课⽂,讲述的是改⾰开放之初⽕车的开通给边远⼭村带来的新鲜事⼉。

⼩说的主⾓是以⾹雪为代表的⼏位姑娘,他们对⽕车的到来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感受着⽣活所发⽣的的微妙的新变化。

同时,⽕车的到来,也给她们的⽣活带来了⼀些⼼理变化和情感的波澜。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三课《哦,⾹雪》课⽂原⽂ 如果不是有⼈发明了⽕车,如果不是有⼈把铁轨铺进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沟这个⼩村。

它和它的⼗⼏户乡亲,⼀⼼⼀意掩藏在⼤⼭那深深的皱褶⾥,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

它勇敢地盘旋在⼭腰,⼜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道⼭粱,朝着神秘的远⽅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们挤在村⼝,看见那绿⾊的长龙⼀路呼啸,挟带着来⾃⼭外的陌⽣、新鲜的清风,擦着台⼉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过。

它⾛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沟站脚呢,台⼉沟有⼈要出远门吗?⼭外有⼈来台⼉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有⽯油储存,有⾦矿埋藏?台⼉沟,⽆论从哪⽅⾯讲,都不具备挽住⽕车在它⾝边留步的⼒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沟”这⼀站。

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和台⼉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沟有⼀群⼗七、⼋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车。

有⼈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发出的⼀、两声娇嗔的尖叫。

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沟太⼩了,⼩得叫⼈⼼疼,就是钢筋铁⾻的巨龙在它⾯前也不能昂⾸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

总之,台⼉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都⽅向开往⼭西的这列⽕车在这⾥停留⼀分钟。

《哦香雪》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犹豫
③77段:她环视群山,群山 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 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 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 怎么做。

坚定
④78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 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 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情感变化:害怕—不怕—犹豫—坚定
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怕— 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 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 障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物生 质活 方方 面式
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
香雪
注意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 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 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学精 习神 方文 面化
为什么香雪与其他女孩子有不同的表现呢?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 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 一样,她的追求更高。所以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 一个登上火车,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 躲在最后面。别的姑娘可以大胆地问“北京话”问题, 香雪却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香雪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她有与同伴相同的地方, 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香雪的形象。
③香雪渴望知识,积极进取。
她是台儿沟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妇女 头上的金圈圈、手表,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学生的书包;别 的姑娘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特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 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物象
大山 火车 火车进入村庄 铅笔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香雪(人教版高二必修)
一、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中国的汉字丰富多彩,一个字有好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包含了说话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铁凝的一篇抒情小说,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

首先,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课题。

标题中的“哦”,读什么音?怎样理解?
明确:标题中的“哦”:
(1)ò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ó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2.赏析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香雪,你认为她身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用一个词语
概括,并用小说中的具体内容来说明。

腼腆、纯朴、诚实、自尊、执著、向往现代文明、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2)分角色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3)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4)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

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

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
换铅笔盒。

(5)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

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

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追问:既然香雪已经拥有了一个铅笔盒并且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明确:因为她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

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

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6)提问:在作者看来。

铅笔盒象征着什么?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又象征着什么?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正因为如此香雪才会成为第一个走出台儿沟的人,登上火车换取她渴望得到的铅笔盒,集体朗读小说结尾香雪回家这部分,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并想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香雪情绪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4.拓展、讨论,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

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六、小结课文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当人们在疯狂地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