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对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传承背景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集合之一。
由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各国诗人创作而成,其内容以描述当时社会、政治、爱情等主题为主。
《诗经》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因素文化传统《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通过表达个体与社群之间的关系、展示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等方式,将其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并对后世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语言形式与风格《诗经》以五言和四言为主要韵脚形式,既简练优美又易于歌唱记忆。
这种特殊的韵律形式,在后世促进了汉赋、宋词等文学体裁的发展。
同时,《诗经》中所运用的辞章技巧和修辞手法也被后世文人所借鉴和传承。
主题与内容《诗经》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爱情、家庭、友谊、政治和社会等。
这些主题在后世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了不同作品的写作灵感来源。
例如,《红楼梦》中对于家族和婚姻的描写就直接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传承与延续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诗歌成就享誉千古。
许多唐代的文人饱读《诗经》,并通过对其风格、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吸收与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宋词继承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和创新的时期之一,其中以宋詞最为著名。
宋詞在形式上有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诗经》中五言形式,并以其独特优美的音乐性而闻名于世。
《长恨歌》就是一个充分体现了对《诗经》影响与传承的例子。
现代文学《诗经》的影响延续至今。
现代中国作家在创作中仍然可以感受到《诗经》的生命力和魅力,通过对其主题、情感表达和意象等方面的借鉴与传承,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
结论《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从唐诗盛世到宋词继承,再到现代文学的发展,都能看到《诗经》的身影。
通过其语言形式、风格、主题与内容等方面的启示与借鉴,《诗经》成为塑造中国文学独特性和价值观念体系的重要基石。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于何勿思!《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A、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诗集传》)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
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
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用赋的手法来抒情:如《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B、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喻。
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来刻划庄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来显示周朝军队的强大气势,非常精彩传神。
《诗》中还有通篇用比的作品。
如《豳风·鸱鸮》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层人民的生活惨况,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禽言诗。
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一、诗歌体裁与形式《诗经》可是后代诗歌体裁和形式的老祖宗呢!它里面的诗歌形式多样,有四言为主的,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简洁明快的四言句式,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
后代很多诗人在创作时,也会借鉴这种整齐的句式结构,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诗经》中还有重章叠句的形式,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种反复咏唱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后来的很多诗歌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让诗歌更富有韵味。
你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律美呢?二、题材与内容《诗经》的题材那叫一个丰富,简直就是后代文学的灵感宝库。
它涵盖了爱情、战争、劳动、祭祀、风俗等等各个方面。
先说爱情吧,像《关雎》《子衿》等诗歌,把那种纯真美好的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后代的爱情诗很多都受到了它的影响,诗人也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战争题材的诗歌,如《采薇》,写出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战争的残酷,为后代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深刻的情感和视角。
还有劳动题材,像《伐檀》《硕鼠》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心声,让后代的作家们更加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些丰富的题材,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让作家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才华。
你觉得《诗经》中哪个题材最能打动你呢?三、表现手法《诗经》的表现手法那可真是厉害,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它常用的赋、比、兴手法,就像三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诗歌创作的大门。
赋就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直接把男子的形象和行为描述出来,让读者一目了然。
比就是比喻,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让形象更加鲜明。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诗经》其 他各种句式当时只是单句,后世演之,遂以成篇。同时,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编辑:秋痕
--------------------------------------------------------------------------------
--------------------------------------------------------------------------------
《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发展了《诗经》比兴 寄托的表现手法。同时,《诗经》中不一定有寄托的比兴,在《诗经》被经学化 后,往往被加以穿凿附会,作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因此,有时“比兴”和“风雅” 一样,被用来作为提倡诗歌现实性、思想性的标的。而许多诗人,也紧承屈原香 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了许多寓有兴寄的作品。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为屈原所继承。“国风好色而不 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列传》) 《离骚》及《九章》中忧愤深广的作品,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汉乐府 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 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就是要以“风雅”广泛深 刻的现实性和严肃崇高的思想性,以及质朴自然、刚健明朗的创作风格,来矫正 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风气。不仅陈子昂,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 的优良传统。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其一);杜甫更 是“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其六),杜诗以其题材的广泛和反映社 会现实的深刻而被称为“诗史”;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张籍古乐府》),实际上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所表现出的注重现实生活、 干预政治的旨趣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倾向,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诗歌创作中,从宋陆游到清末黄遵宪,也代不乏人。
简述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简述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之一,它具有深远的文学、历史和文化影响。
自其成书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唐代以前的盛唐诗、赋、颂、祭文等各种文学体裁,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文学风格、语言表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表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国家政治和文化传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同时,它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诗经还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是为乐而作,其中不少乐曲流传至今。
它对后世音乐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之一,对后世文学、文化、音乐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本土,而且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 -。
《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几个方面:
1.文学影响:《诗经》的文学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
其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深刻影响了屈原、三曹父子、陈子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古典诗人。
同时,《诗经》的韵律和形式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如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2.思想影响:《诗经》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德贵民的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成为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支撑着中华民族不断革故鼎新,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社会影响:《诗经》收集了历代颂歌,展示了最贤明君主的风采和其爱民之心,为万世君主树立榜样。
同时,《诗经》也反映了儒学礼乐教化的精神,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因此,《诗经》在社会层面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道德规范的树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艺术影响:《诗经》的语言艺术极高,其韵律启迪了后世的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诗经》中的一些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等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诗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文学、思想、社会到艺术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的诗歌作品。
它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诗经时代”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诗经》的一些价值和意义:
1. 艺术价值:《诗经》中的诗歌作品形式多样,有赋、颂、诗、歌等多种类型,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诗歌作品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珍品。
2. 文献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石之一,被认为是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作。
它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信息,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3. 文化意义:《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思维方式,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4. 历史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记录,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通过对《诗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综上所述,《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
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的资料

诗经的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珍贵遗产。
以下是《诗经》的一些基本资料:
1. 作者和年代:《诗经》的作者和创作时间很难确定,相传是周朝的文、武王及其后代和享宴乐府师所创作。
大致可分为先秦和汉代两个时期,从西周至春秋时期有所创作,后世经过整理编成了《诗经》。
2. 诗篇内容:《诗经》收录了305篇不同主题的诗歌,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民歌,雅是宫廷乐曲,颂是祭祀歌词。
3. 传世本:现传世《诗经》总共有10篇,其中含有5种不同版本,分别是毛诗、鲁诗、古诗、商诗、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国风。
4. 体裁和特点:《诗经》的诗歌体裁丰富多样,有民歌、宫廷乐曲、祭祀歌词等,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土民情、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
它以纯朴、真挚、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爱情、人伦关系、命运等方面的体验和感受,体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价值。
5. 影响和价值:《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奇迹,被誉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和“世界文化宝库的明珠”。
它的价值在于,深刻反映了
古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后世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经》的价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的品。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诗经》的产生,不仅记录了过去,也影响着之后中国的方方面面。
个人认为,诗经从政治,历史,文学三方面都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三方面,结合资料综合论述《诗经》的价值和影响。
一.政治价值
有言道“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诗经》这样一部记录民间疾苦,反映当时人民生活的诗集也深刻的反映出当时《诗经》所传达的政治理念。
另外,因《诗经》是孔子根据其自己的政治理念所编纂的,所以《诗经》当中也渗透着孔子的为政思想。
《诗经》的政治价值有如下几方面:
(一)诗经的教化意义
在《诗经》中,渴望仁君贤臣,国泰民安,赞美忠孝诚信,勤勉敬业,揭露统治者荒淫腐朽,反对剥削压迫,揭露民间疾苦的文章比比皆是。
诗词的广泛传播,对于百姓,知识分子和君王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就像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是合乎当时实际的。
首先,《诗经》使百姓对于当时官员的从政方针和政治理念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开始以《诗经》为标准对照考察为官之道。
除此之外,《诗经》也成为当时春秋社会评判是非的标准和自我解剖的镜子。
如诗经中的名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从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当时人们“舍生取义”的道义和思想。
其次,《诗经》成为周朝知识分子求学求仕的必修课,人人烂熟于心。
用诗来提高道德修养,言语修辞,出使专对,美刺时政,同时《诗》也鲜明的表示出当时知识分子的政治观念,即敬天保民,敬德保民。
不仅如此,诗经也是卿、大夫事君进谏的依据,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一系列进谏之词,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政治思想的进步。
第三,诗经对于周朝的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统治者不再仅仅诉诸于上帝来保全自己的皇位,而是明白虽然天命如此,但是统治地位的保全还需要自己内心的道德自觉和一定的道德修养。
于是,周人对于道德力量的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于“天命”的依赖。
用《诗经》里的话说就是:“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管四方,求民之莫。
”诗经对于当时统治者思想的影响也延续到了后来,成为历朝历代君王审查自身的依据。
(二)诗经的对后世的道德观的影响
《诗经》写于周朝,并由孔子编纂,因为周朝的政治观几乎全部被儒学继承,所以《诗经》也就成为了六经之首,并变成了政治和宗教,用于考察之后人的行为观念。
自此之后的历史岁月里,当人们回想其《诗经》的时候首先想起的是其政治意义而不是文学意义或是历史意义,它几乎完全变成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厚人伦”、“美教化” 的说教工具。
加之儒学在后世地位的不可撼动性,诗经对于后人的政治影响是任何一部经书都难以比拟的。
二.历史价值
《诗经》的丰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意蕴,也是我国古文明的载体,是一部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诸如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社会生产、风土礼俗,以及天文历法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成为研究中国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文化传统的渊薮。
其历史价值简述如下。
(一)真实反映周朝人民生活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它们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这些从行为到思想真实反映民众生活的诗句成为现在的一部珍贵文献,对于研究商周社会经济政治艺术文化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创作时代之早成为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产生于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部古老诗集。
作为扣人心弦、丰富多彩的诗歌,它是我国文学辉煌的开始,是一批富于首创性的杰作。
诗经的创作不仅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开创了现实主义风格,开创了中国“诗”题材的创作,与此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世界历史上,就时代而言可以和《诗经》相提并论的只有古埃及的《亡灵书》和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荷马史诗》的创作也是到了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而且荷马史诗的在创作上还带有神学宗教的痕迹,和诗经则更多的阐述了人在理想时代才能拥有的现实主义情结等。
从这方面来说,诗经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三.文学价值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它的现实主义还处在一种自发的状态。
由于《诗经》的作者身分、地位、境遇不相同,他们又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变革的时代,社会客观现实使他们自生情感,用诗歌来表现现实是他们情感抒发的最好形式。
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即事命篇的杜甫诗歌,以美刺手法因事立题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
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
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
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最后,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
从文学史发展的实际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
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开端,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而杰出的艺术成就把我国诗歌发展推向了第一个高峰,其影响巨大而深远。
它的价值也不是这短短的一片文章就可以简单论述完的,相信《诗经》的价值会随着历史的打磨而愈加深厚,《诗经》也会在之后的岁月里,历久弥新,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