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

合集下载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词作中的生命意识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词作中的生命意识

Abs r c : I Ch n s h sor of p e c e r , Ya Jda i So Dyn sy n ta t n ie e i t y o t g n e i n i o n ng a t a d Naa Xi g e ln n d
i n n t r oh te p es o t n mo o s n d s t r o at he atr n Qig D ay ae b t o t f s o g e t n,a ,a a ma e f fc y s h r i t ,t l e t
晏 几 道 与 纳 兰性 德 这 两 位 相 距 6 0多 年 的纯 0 情 词 人 , 们 的生命 与创 作 中有 许 多相 同或相 似 之 他
于抒 情
凉。纳 兰性德, 字容 若, 是清朝初年满族正黄旗贵
胄。作 为 刚 刚人 主 中原 、 治起 华 夏 九州 的满 清少 统
h d c r e o t e ritc t l o e e t s r m t e or r a a r d n h a ts sv e f r a on fo i i i h f me . I t i a t l , a co a s n n h s ri e c mp r o i i ma e ew e n h e w o o t on h e r i lr ie xp re c s i t l g n e p ron lt s s d b t e t t p e s t i smia lf e e n e , n l e c , e s a i e , i e i i
维普资讯
第2 第2 卷 期
20 年 6月 02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科学版) 社

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也具有类似的艺术特色吗?

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也具有类似的艺术特色吗?

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也具有类似的艺术特色吗?纳兰性德的很多词作具有与《长相思》类似的一些艺术特色,以下从不同类型词作来分析:爱情词方面:语言自然真切:如《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对爱情不能圆满的哀怨,不刻意用典或雕琢文字。

抒情真挚深沉:《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将对亡妻的思念和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真挚地抒发出来,那种深情和哀伤力透纸背。

意境营造:像《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描绘出了一个与所爱之人相逢却无法言说的微妙场景,营造出一种压抑又饱含深情的意境。

友情词方面:自然白描:例如在给顾贞观的一些词作中,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对友情的珍视时语言平实自然。

情感真挚动人:如《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把对友人的那种一见如故、倾心相交的情感写得极为真诚。

边塞词方面(除了《长相思》外其他一些):意境宏大壮美与情感细腻结合:像《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既展现了塞外军营帐篷众多的壮观景象,又细腻地写出了词人内心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百无聊赖的心境。

语言质朴又极具表现力:在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场景时用词不浮夸,比如写塞外的星辰、山川等,简单的词汇组合就生动勾勒出画面。

总体来说还有以下一些共性的艺术特色方面贯穿于不同词作音律和谐:词作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无论是节奏还是声韵的搭配上都非常出色,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和美感。

善用意象:如用“月”“梦”“梨花”“燕子”等意象在不同词作中反复出现,这些意象既增强了词作的艺术美感和含蓄性,又在不同词作中共同营造出一种或凄美、或惆怅、或空灵等不同氛围。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比较研究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比较研究

第9卷第2号 长 安 学 刊 2018年4月 Vol.9,No 2 haanxi Social Science Review Apr.,2018晏几道与纳兰性德比较研究侯雨晨(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8)摘 要:在众多词人与晏几道的比较研究中,纳兰性德可以算是与晏几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

纳兰性德早年所出的第一部诗集名为《侧帽集》,便是化用晏几道词中“侧帽风前花满路”这一句,且纳兰性德词中借鉴化用晏几道词之处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纳兰性德词受到晏几道词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性格气质和身世遭际方面,二人也多有近似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两位词人的所处时代、身世生平、性格思想及创作艺术方面,结合作品进一步论证两人的异同及纳兰性德对晏几道的继承发展。

关键词:晏几道;纳兰性德;《小山词》;《饮水词》文章编号:ISBN978-7-80736-771-0(2018)02-050-06一、引言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间相隔了600余年,可他们的生命轨迹却是出奇的相似。

无论是前期声名显赫的家族、承平公子乌衣少年樽前马上的生活,还是后期不如真意的仕途、无情不似多情苦的爱恨痴心,这两个极其相似的灵魂总是交织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总写当下研究背景及现状关于这两位文人的对比研讨,于2002年发表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之比较——兼论二人词作中的生命意识》是中国较早的相关文章,文章在二人生平、性格、才华、人生价值观念方面仔细论证了类似之处,包括都在词中通过描写梦境来抒发“对生命的思考”的共通之处。

之后名为《晏几道、纳兰性德词之比较》的文章被发表,这篇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论证:一是与众不同的性格,晏几道狷介深情,纳兰性德不羁坚持;二是在写作技巧方面,晏几道擅长从“回忆”入笔,而纳兰性德喜欢从事实入手;三是在个人词作风格方面,小山词委婉含蓄,纳兰词纯粹天然。

龙慧萍在《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一文中提到,晏几道和纳兰性德两个人过分重叠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使得两位词人的诗歌都呈现出一种“真纯”、“善感”的赤子之心。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中的女性形象比较作者:代东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11期摘要:著名词人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生活的时代相隔六百余年,却在家世、禀赋、才情、风格、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极多的相似之处,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二人都是多情之人,都能站到一个较为平等的地位看待和描写女性,使得他们词作中的女性形象生动感人。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二人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深入的比较,以小博大,让我们能充分感受两位词人不朽的文心。

关键词:晏几道;纳兰性德;女性形象;比较描写女子、为女性写词,是古代词人作品的一个主要内容。

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和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的词作中更是不乏这类作品。

二人生活的时代相隔六百余年,却在家世、禀赋、才情、风格、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极多的相似之处,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我写作这篇论文的初衷,便是希望通过对两位词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一番详细的比较,以小博大,来感受两位词人不朽的文心。

在比较研究开始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我的研究范围。

晏几道的存世词,当以吴林抒先生在其《小山词(校笺本)》中收录的共53调257首词最为权威。

纳兰性德的词作,一般认为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是较全的版本,其中共辑词101调347首。

在对两位词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时,我分别以吴本和张本为依据,本文中引用的原词举例均出自这两本书。

既然是对两位词人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比较,重点研究的题材自然是二人作品中的言情词部分。

晏几道作品中,言情篇共189首。

纳兰性德作品中,言情篇共184首,其中悼亡词32首。

这一部分言情词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对两位词人词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比较。

首先,二人笔下的女子几乎都是年轻貌美、温柔贤淑、才华出众的。

二人都受花间艳词的影响颇重,喜用作词的方式表达出对女子的喜爱之情。

然而,仔细研究比较就会发现,二人又有颇多不同之处。

晏几道词中描写的女子多是歌儿舞女,因受花间艳词的影响,词风远比纳兰性德秾丽。

人间自是有情痴

人间自是有情痴

人间自是有情痴——晏几道人品、词品研究述要摘要:晏几道是北宋婉约派的重要词人之一。

他出生于富贵之家,天真痴情,但也生性怯懦且孤傲耿介,有着优越的心理但又无法摆脱身份的束缚。

他的诗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和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晏几道的人生和词作多体现他个性之痴和情感之痴,本文重在于概述近几年来对晏几道人品及其词风的研究。

关键词:晏几道人品词品研究述要晏几道是两宋著名词人之一,也是近年来词学研究的重点词人之一。

他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及《小山词》的200余首作品吸引了众多文人学者的目光,古人对其各方面成就评价颇高。

笔者翻阅近年来对晏几道的研究文章,发现主要集中在对他的人品以及词风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将对近年来晏几道人品和词品的研究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一.晏几道其人研究(一)生平家世考证由于历代文献文献中没有关于晏几道生猝年的直接记载,所以对于其生猝年没有明确定论,近人对其生平研究多是依据资料考证。

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中推定其生平是1030——1106年,“天圣八年庚午(1030)晏殊四十岁,书原约生于此时”,“崇宁五年丙戍(1106),书原约卒于此时”。

而钟陵先生在《晏几道生卒年小考》中推定其生猝年为1048——1113年。

1997年,涂木水先生深入到“二晏”故里,查阅了《东南晏氏重修族谱》,并依此为依据,在《关于晏几道的生猝年和排行》中提出晏几道的生猝年为1038——1110年。

2008年,郑亮、唐红卫在《晏几道生卒年之质疑》中对晏几道的生平提出了质疑,认为晏几道的生猝年均应该往后推数年,具体的生年可以参考晏几道几个平辈的知心朋友的情况:郑侠(公元1041年生)、王肱(公元1043年)、黄庭坚(公元1045年生)。

晏几道出生于富贵之家,是宋朝宰相晏殊的儿子。

程自信在《论晏几道的政治倾向及其词作》中说:“他出生显宦人家,父晏殊少年得志,仁宗时官至宰相及枢密使,权倾一时。

长箫一支同心曲梦里清辉各自明_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_梦_词之异同(1)

长箫一支同心曲梦里清辉各自明_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_梦_词之异同(1)

JK L86
!"#$%& #’ ()$*+,-./ 0-+1, 2#331-,*$4,#- ()$*+,-. 5-,6)%7,48/ 9)’), :;<<=>? 2+,-$@
807’&"9’: E3= F6+;30 3=; G3H3=I6=;8 348 5M0 N4835 13A584A 0O 2081A P/6Q 236; 1:R> 3558=560= 48R8=5H< 6= R0123435678 A5:;68A 0O 2081A B/6Q) S>8< 13;8 5>864
首先 !在比例上 ! 小晏笔下写得最多的是 %她梦 &! 其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一个个多情女子的心 理加以细致的刻画 " 其次才是自己的梦与梦喻 " 而纳兰写得最多的是自己的梦 !且梦的对象各 异 ! 其次是抒发如梦之感 !最后才是她人之梦 " 其次 !在内容上 ! 小晏的梦词主要涉及 $爱情 #歌舞 饮宴 # 怀旧 # 思念情人 #岁月人生等 " 纳兰的梦词主要涉及 $ 爱情 # 悼亡 # 思念情人 #思乡 #思友 # 岁 月人生 # 政治 # 历史社会等 " 较之前者要丰富了不少 " 从词的发展角度看 !北宋初期 ! 词和音乐是紧密结合的 " 词的创作目的是直接指向歌唱的 ! 需要歌女应宴而歌 " 一曲词可以说是由词人和歌女来共同完成的 " 只有当词编成集子 !印行于 世后 ! 其阅读功能才凸现出来 " 所以在当时 ! 士大夫家中蓄养声妓已是一种潮流 " 词人流连青楼 楚馆与歌妓交往的比比皆是 " 这种特性决定了 ( 小山词 ) 中几乎所有作品都涉及到男女之情 ! 他 的梦词自然也是如此 !基本都是儿女之情 ! 闺阁之音 " 并且很多与歌舞饮宴有关 " 而词的创作到 了清代 ! 就很不一样 ! 词与音乐脱离 ! 花间艳科的传统被完全打破 ! 出现尊词 ! 提倡词体革新 ! 世 事皆可入词 " 相应的 ! 纳兰的梦词内容就突破了小晏的局限性 ! 除了男女之情外有了更为广泛 的内容 " 下面做一下具体分析 " 在分析中 ! 我会把内容和成因放在一起写 ! 因为二者具有紧密的 关联性 " 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内容 !同时又能从如此的内容中挖掘出其形成的原因 " 先看晏几道 ! 他作为宰相之子 ! 从出生到二十几岁时 !一直生活在富贵乡里 ! 过着樽前马上 # 承平公子的逍遥生活 !真个是 % 舞低杨柳楼心月 ! 歌尽桃花扇底风 &" 但自父亲失势后 ! 家道就开 始败落 !一生只作过诸如开封府推官之类的风尘小吏 ! 还因郑侠流民图一事受牵连下狱 " %逐至 陆沉于下位 &* 黄庭坚 (小山词序 )+! 可谓历经聚散 ! 品尽冷暖 " 但往昔生活却深深刻在他的记忆 中 " 所以他的梦词里肯定有过去岁月痕迹 !如 $ 梦回芳草夜 ! 歌罢落梅天 " *(临江仙 )+几处歌云梦雨 " *( 满庭芳 )+

小晏与纳兰

小晏与纳兰
中国韵文学刊 20 年第2 03 期
直 幼 ・姜 咸
I 、 训 、 产 L J 卜e J
,‘ J、 二
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
龙慧萍
( 湘潭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 湖南 湘潭 4 10 ) 115
[ 要] 从宋代词人晏几道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中可以归 摘
纳出二人“ 词心” 的相似— 真纯、 善感, 因此二人词风也多有相似之处, 即皆以真切取胜。 〔 晏几道;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词心; 相似
厚友谊及从宁古塔赎回吴兆赛一事, 更被文坛传为佳话。在《 金缕曲 ・ 赠梁汾》 一词中, 纳
兰 性德写 “ 心 道: 一日 期千劫在, 缘、 他生 然诺重, 记”。 后身 恐结 里。 君须 ⑧ 对知己 深 的 情厚
意, 比苏轼赠弟诗“ 与君世世为兄弟, 更结他生未了缘” 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来感人肺腑。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都写有大量的爱情题材的作品, 塑造了许多美好的女性形象, 产生了
内, 可以 ”叶 不 传。④ 嘉莹据冯 煦说, 进一步指出:词心” “ 是一种“ 天生之察赋”是与 , 词的 本
质相近的、 善于表达“ 精微敏锐之心灵感受” 的能力,与其显意识中之意志及后天之辞采、 “ 工力等, 仍并无必然之关系。但词人后天的学养、 ” 经历等“ 增人的一些质素” 会使“ 词心” 有
晏几道的“ 磊魄权奇, 疏于顾忌”“ 、持论甚高, 未尝以沽世” 与纳兰性德的“ 于世无所芬
华” 何其相似! 晏几道晚 年未至, 年“ 乞身退居京城”且“ , 不践诸贵之门”。 。晏几道厌恶官
场人物, 不趋炎附势, 于此可见一斑; 而纳兰性德与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 甚至客来而避匿, 两人对官场应酬的厌恶, 亦如出一辙。 从二人词中, 可拈出一“ 字— 用以概述二人词心外现之相同处。大约二人皆自知 狂” 为人处世与世俗观念格格不人, 故在词中皆以“ 自 这种“ 态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某 狂” 许, 狂” 种追求灵魂自由, 不愿受名利羁绊, 超越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叛逆色彩。

纳兰性德_晏几道爱情词比较

纳兰性德_晏几道爱情词比较

纳兰性德、晏几道爱情词比较○殷丽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①古人创作,注重情感。

所谓作诗要“重于性情”②,作词亦“尚真色”。

“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③。

历来为后人传唱不绝的诗词佳篇,无不以“情真”、“境远”而自成高格。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就是一个感乎于情,发乎于情的著名词人。

他的爱情词哀婉清丽,感情真挚直露,自然晓畅,不加雕饰,“纯任性灵,纤尘不染”④,陈维崧认为“得南唐二主之遗”⑤。

无独有偶,早于纳兰624余年的北宋词人晏几道(1030?—1106?),也是一个纯情词人,“工于言情”,词风也似李煜,“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⑥。

情真、景真,是两人词作的共胜之处。

“真”且能“自然”流出者为词品之高⑦,这一点,两人词作又是当之无愧。

我们知道,在晚唐花间派柔靡婉丽词风盛行时,南唐派以直抒性灵、自然真率的词风开创了婉约词的新局面,并推进了北宋婉约词的发展。

纳兰和晏几道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南唐派李煜的词风。

两人词风虽同出一格,词作的发展也有异殊:晏几道的词“以情溢词外,未能意蕴言中”⑧,纳兰的词作,王国维认为“悲凉玩艳,独有得于意境之深”⑨,叶嘉莹教授赞其“以纯真放纵之感受直探人生核心的意境”;同时,晏几道的词题材较为狭窄,纳兰比晏几道多经历了宋代词的全盛发展阶段,词作题材宽广,词风有婉约有豪放,继承中有创新。

比较两人的词作,就爱情词来看,纳兰有胜于晏几道。

恰如清初无锡词人顾贞观所说:“吾友客若其门第才华,直越晏小山而上之。

”⑩不免有过誉之嫌,但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一、取材大异其趣晏几道词作取材狭窄,好风雅,寄情于“哀丝豪竹”;纳兰词作取材较丰富,涉及面广,关注贵族青年、宫女的爱情生活,也写自己的相思别情,情思浓烈。

不同的取材,归因于他们不同的生活遭际。

两人虽同是宰辅之弟,晏几道是晏殊(系仁宗时宰相)之子,纳兰是纳兰明珠(康熙时宰相)之子,可两人生活遭际不同: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出生时晏殊已有四十岁,在晏殊五十岁左右,曾为人所论劾,罢相出知外州军,辗转各地十年之久,所以在晏几道童年、少年的成长阶段,家道逐渐衰落;而晏几道又“仕途边蹇”,却不“一傍贵人之门”,家境日窘,常“面有孺子之色”,这种政治上的失意之绪和生活中的愁苦之情,他常借感伤的诗情来表达,寄托于“哀丝豪竹”之中,“期于自娱”,借以消怨解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2期真纯善感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心之相似龙慧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从宋代词人晏几道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中可以归纳出二人“词心”的相似——真纯、善感,因此二人词风也多有相似之处,即皆以真切取胜。

[关键词]晏几道;纳兰性德;词心;相似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91(2003)02—0103—04宋代词人晏几道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均擅长小令,二人的词风亦颇多相似之处。

纳兰性德青年时的第一部词集名为“侧帽”,便是取自晏几道“侧帽风前花满路”之句。

④而纳兰性德词中借用或化用小山词之处亦不在少数,说明纳兰性德的创作受到过晏几道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性格气质和身世遭际方面,二人也多有近似之处。

后人评词,既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㈤又以纳兰性德为李重光之后身,④更是颇有意味的巧合。

小山词与纳兰词的这许多相似之处,归根结底在于二人“词心”中先天禀赋之相似。

“词心”是历代词论家评词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

但长期以来,对“词心”一词却并无明确的界定。

冯煦《蒿庵论词》论及秦观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

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④叶嘉莹据冯煦说,进一步指出:“词,r L,”是一种“天生之禀赋”,是与词的本质相近的、善于表达“精微敏锐之心灵感受”的能力,“与其显意识中之意志及后天之辞采、工力等,仍并无必然之关系。

”但词人后天的学养、经历等“增入的一些质素”会使“词心”有所转变。

@历代词家中,在表达精微敏锐之心灵感受这方面,先天禀赋最优者非秦观莫属(参见叶嘉莹论)。

其词作《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表现了一种无法实指又飘渺无边、无处不在的惆怅,气格虽弱,却是充分展示精微敏锐之心灵感受能力的典型作品。

如以叶嘉莹先生的标准来看,晏几道和纳兰性德二人捕捉细微感受的能力不及秦观——先天之禀赋稍逊于秦观。

但二人词作中,也有~些作品能传达出与秦词极为相似的细微感触,颇能表现作者敏锐善感之资质。

如晏几道《清平乐》词云:“幺弦写意。

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

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

雨余淡月朦胧。

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纳兰性德《酒泉子》词云:“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栏杆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④“雨余淡月朦胧”、“嫩寒无赖罗衣薄”等句虽不似秦词之幽倩婉细、辞情相称,但也颇能于】03清丽淡雅中带出一种婉转哀怨的情绪,足见作者具有深入体察和捕捉细微感触的敏感气质。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的先天禀赋可能稍逊于秦观,但秦氏由于仕途蹭蹬,命运多舛,词中多加入身世家国之忧患,词境转深,但先天所具的敏锐感受能力亦受到某种程度的损伤,词风遂转为“凄厉”;而晏几道和纳兰性德虽也经历人生仕途的种种痛苦,但所受的磨难仍然比秦观少,思想亦不似秦观复杂,所以仍然较多地保留了词人的“赤子之心”。

黄庭坚说晏几道平生有“四痴”,薛砺若先生认为,这四痴“正代表他一种孤芳自赏的个性和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却童心。

”@唐圭璋先生认为:“(纳兰性德)待人之推心置腹,披肝胆;无事不真,无语不挚。

”⑨都是赞扬二人有“赤子之心”,以此心为词,自然是至情流露,多真纯而少伪饰。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皆生于显贵之家,虽然前者沉沦下僚,而后者人仕后则贵为康熙近侍,但二人皆生性淡泊,并不用心于功名富贵,仕途经济,这是二人能保留词人的“赤子之心”的重要原因。

对二人品性的这一共同点,后世多有评议:黄庭坚《<小山词>序》云:“晏叔原,临淄公之暮子也。

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

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

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僚。

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

”∞韩英在为纳兰性德撰写的《神道碑铭》中说:“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而结分义输情愫率单寒羁孤佗傺困郁守志不肯悦俗之±。

”@徐乾学为其所撰《墓志铭》亦称其“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

客或诣者,即避匿,拥书数千卷,弹琴咏诗自娱悦而已。

”凹晏几道的“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与纳兰性德的“于世无所芬华”何其相似!晏几道晚年“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且“不践诸贵之门”。

∞晏几道厌恶官场人物,不趋炎附势,于此可见一斑;而纳兰性德与达官贵人相接如平常,甚至客来而避匿,两人对官场应酬的厌恶,亦如出一辙。

从二人词中,可拈出一“狂”字——用以概述二人词心外现之相同处。

大约二人皆自知为人处世与世俗观念格格不入,故在词中皆以“狂”自许,这种“狂”态非常鲜明地表现了某种追求灵魂自由,不愿受名利羁绊,超越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叛逆色彩。

晏几道《阮郎归》词有:“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之旬。

况周颐评此词说:“‘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和时宜,发见于外者也。

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

‘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

”∞柏寒评注此词云:“小晏的‘旧狂’,体现了他不合世俗的态度和性格,这正是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所说的‘四痴’。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词云:“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在诗中,他也说:“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

(《野鹤吟赠友》)凹纳兰性德虽是贵胄公子,但据徐乾学所说,其所交游者,“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0”凹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纳兰性德认为自己也和他们一样,是个“狂生”。

在生活中,晏几道和纳兰性德为人皆忠纯诚挚、笃信友谊而执着于爱情,这一特点在二人笔下描写友情与爱情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晏几道为人淡泊,不喜结交权贵,而与小官郑侠厚善。

熙宁中,因赠郑侠诗而受株连之事,充分说明他与友人相交是肝胆相见、无所避畏。

在他现存的作品中,许多词表达了与友】04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

少陵诗思旧才名。

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固。

而“东野亡来无丽句,于君去后少交亲。

追思往事好沾巾”@,应是为悼念一位挚友而作。

同样,纳兰性德不仅引贫寒、饱学之士为友,还经常帮他们排忧解难。

他与顾贞观的深厚友谊及从宁古塔赎回吴兆骞一事,更被文坛传为佳话。

在《金缕曲赠梁汾》一词中,纳兰性德写道:“一E l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四。

对知己的深情厚意,比苏轼赠弟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他生未了缘”有过之而无不及,读来感人肺腑。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都写有大量的爱情题材的作品,塑造了许多美好的女性形象,产生了许多被后人传诵的佳句。

而二人笔下的爱情之所以动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二人对所钟爱的女性都怀有一种细腻的温情。

如同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晏几道和纳兰性德也以某种诗性的敏感注意到:在他们所处的社会中,女性由于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因而更能保有纯真的天性。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虽都出身于显贵之家,但二人都蔑视名利,厌恶官场中人。

故而在二人看来,和聪明灵秀、未受世俗观念污染的女性在一起,可以表露自己的真实性情,实现真正的交流。

晏几道就曾在他自撰的《小山词序》中写道:“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

”固从晏几道的这段自述和《小山词》中大量为莲、鸿、苹、云所写的作品来看,他对友人家的这四个歌女怀有很深的感情。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锄几句所塑造的小苹形象娴静而美好;“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钮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固写出了情到深处,“喜极而含悲”的绝妙体验。

圆更有意思的是,在爱情题材的作品中,二人都喜用追忆手法。

在二人的词作中,“当时”、“当年”等字眼频频出现,如“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固,“近来怕说当时事”∞等等。

又如晏词的“手拈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锄,“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曾,“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眼前少个人人送”∞,纳兰词的“此情已是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圆,“欲雨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等固,更表现了对逝去的往事念念不忘。

这一方面说明两人用情极深,以致于往事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两人性情独具、别有怀抱,渴望心灵自由而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对现实世界极端失望和厌憎,只能在词所构筑的虚幻的艺术世界里寻找心灵的慰藉。

除了友情和爱情之外,他们的词中也有倦于仕途经营,而又身不由己的无奈、沉重的一面。

晏几道就深知自己“檠跚勃牵,尤获罪于诸公”固,但仍然不改初衷;纳兰性德也常感慨:“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谁知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圆。

“须不羡承明班列”。

④这些都是具有童心而渴望张扬性灵的词人在现实社会中必然要经历的痛苦。

从二人词中感情世界的美好、二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狂”态以及寄情于旧梦的抑郁感伤可以看出:二人真纯的词心虽然也受到现实世界的挤压,但对现实功利世界的超越最终还是保留了他们纯真善感的自然性情。

高门贵第,富贵荣华,是许多文人士子倾尽全力所追求的东西。

而晏几道和纳兰性德大概是因为生于其中,惯见富贵,反不以为意。

恰如叶嘉莹先生论晏几道词时所言:“长于富贵之家,无衣食之忧,这正是他何以能够没有营谋争逐之心,105对仕途之荣辱得失都鄙不一顾,而独具真淳之本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圆。

这一点用于分析纳兰J陛德与其家世的关系应该也是合适的。

因二人词心以真淳胜,故二人词以真切胜,虽然比起秦观、李后主的历经磨难,词境深远,蕴藉深厚是有不及之处,但也别具一种以肺腑之言、真实情感打动人的魅力。

如就这一特点做进一步深入比较,则纳兰词又胜小山词一筹。

叶嘉莹先生曾把词的兴发感动之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属于官能之触引的感知”,第二层次是“属于情感之触引的感动”,第三层次是“足以在心灵及哲思方面引起人深远之触引与联想的一种感发”,并认为小山词属第二层次。

∞私意以为,如就此标准而言,纳兰词恰处在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之间,虽不及李后主,但却略胜小山。

唐圭璋先生对纳兰词的“真”就推崇备至:“若容若者,盖全以‘真’胜者。

待人真,作词真,写景真,抒情真,虽力量未充,然以其真,故感人甚深。

”鲫因“力量未充”,故纳兰词欠深厚,是不足之处;但因其“真”,在词的感发力量上又达到了某种深度。

叶嘉莹先生说纳兰词别具一种“即浅为深”的意境与风格卸,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这样的评价,对纳兰词来说,是瑕瑜互现,相当公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