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的生财之道

合集下载

【神话故事】生财之道

【神话故事】生财之道

【神话故事】生财之道从前有一个贫穷的农夫,他过着无尽的贫困生活,一无所有。

他每天辛勤地劳动,但仍然无法养活自己和家人。

为了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他决定去拜访一个有名的财富之神。

农夫来到了财富之神的庙宇,并向神像跪拜祈祷。

财富之神看着这个诚心祈求的农夫,突然开口道:“我的孩子,你的努力并不是没有功效,你只是用错了方法。

来,我将教你一个生财之道。

”农夫听到财富之神的声音,满怀希望地问道:“财富之神,请问我应该怎样才能改变我的命运呢?”财富之神微笑着说:“生财之道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秘密,而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

你这些年来辛勤地耕种土地,是正确的路径,但你没有注意到一个重要的因素。

”农夫困惑地问道:“财富之神,请问我漏掉了什么?”财富之神解释道:“你努力耕种土地,但你的土地非常贫瘠,所以收获也不多。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需要寻找肥沃的土地。

”农夫感到理解了一些,但他仍然困惑地问:“财富之神,可是在这个地区,没有比这更好的土地了,所有的土地都一样贫瘠。

”财富之神微笑着说:“孩子,这是你的错觉。

其实,这个地区的每块土地都有肥沃和贫瘠之处。

你只需要找到那些肥沃的土地,并加以利用,你就能获得丰收。

”农夫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财富之神的意思。

于是,他回到家中,开始仔细观察自家土地的情况。

他挖掘土地,检查土壤,发现了一块被太阳晒黑的土壤,他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庄稼。

经过努力的耕耘,这块被农夫发现的土地果然收获了丰富的农作物。

农夫非常高兴地将收获带到市场上,卖出了昂贵的价格。

他用赚来的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有了积蓄。

慢慢地,农夫学会了观察土地的特点,他发现了更多肥沃的土地。

他买下了那些土地,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使用合适的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

农夫的财富越来越丰厚,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终于有一天,农夫回到财富之神的庙宇,感谢财富之神赐予他改变命运的智慧。

他对财富之神说:“财富之神,感谢您给予了我这个生财之道。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阿弥陀佛!“因果定律”告诉我们,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受恶报。

布施是菩萨“六度”万行之一,也是“四摄法”之一法。

布施有“三种”,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又分内财布施和外财布施,内财布施包括用自己脑力、体力、智慧、知识,无偿地、义务地为他人、为公司集体、为国家、为社会提供帮助,也包括献血、捐献器官、骨髓,帮助他人脱离生命危险,获得新生。

外财布施,就是用自己的钱财,去帮助他人,帮助社会,帮助国家。

由因果定律,我们知道,外财布施,一定得财富,如果人经商能精进地修外财布施,那他的财会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像人们都喜欢供“财神”,这个人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又叫陶朱公,三聚三散,做生意白手起家,发了财之后,就把所有的钱财都布施出去给贫苦的老百姓,重新白手起家,不久又发财,发了财又都布施出去,又重新做起,如此三聚三散,人们称他是“财神”,这就是佛家讲的“财布施得财富”的典型例子。

内财布施,因为使他人身心得到安稳,这里边包含有“法布施”和“无畏布施”,所以,得到的果报是身体健康、聪明智慧。

不肯修财布施,是吝财,果报是贫穷下贱。

法布施,就是把自己的知识、智慧,无私地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人,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所得善果是聪明智慧。

特别是,用自己已经明了的善的道理,用自己所学的佛法,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了解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明了苦的根源,从而发心出离。

教给他最好最殊胜的“念佛法门”,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法布施最殊胜。

因为佛教化众生,都是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所以这是与佛道同,将来的果报决定不可思议!如果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有智慧,不肯贡献出来,帮助他人、帮助社会、帮助国家,还要讨价还价,还要什么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版权所有,好的知识、方法不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即使传也只说一半还保留一半,怕别人全部学去,超过自己,这是典型的“吝法”,果报是“愚痴”。

真实案例:大的横财,一般都是前世或今世修来的

真实案例:大的横财,一般都是前世或今世修来的

这个涉及到一个财富问题,因为现在有人讲生活得用钱呀!人民币是不可离的,寺院里过日子,出了家也不能说没有钱。

财富怎么获得?释迦牟尼佛在佛教里讲财布施可以得财报,你命里没有财报你求也求不来。

我们看《了凡四训》,孔先生用皇极数给袁了凡先生算命,结果把他的一生当中、甚至连国家给他的供养该吃多少粮食都算得一点不差,这是真实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祖先探索大自然、宇宙规律得出的宝贵经验。

我们不用盲目地求这求那,你命里没有是求不来的。

在此顺便我跟大家报告一件我们家里的一件真事。

我跟大家谈主要是破大家的执着,翻来覆去地讲这些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宣扬什么,主要是破执着。

因为你有执着就有妄想,这就不是宇宙的真相,你不符合宇宙的真相,今生的果报就不会好。

飞来的横财本是命中所有早年间我们家里发生什么事呢?我有一个七爷,我这个七爷家境较困难,娶老婆也不太顺利。

解放前在天津解放北路金融市场一家法国银行工作。

当时毛泽东指挥的平津战役打响了,解放军要夺取天津,就在这个时候为买办资产阶级,给洋人工作的人都怕解放军进来杀头,所以有些人都逃跑了。

当时七爷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想如果解放军进城了,我要遇上三长两短的怎么办呢?可现在不干,也不好找工作,兵荒马乱的,要是真死了也省得受罪了。

于是抱着这个念头又到银行里上班去,一上班发现这天银行里的人都没来,就他这么一个人怎么干呢?没法干了。

法国经理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我七爷就跟着进了办公室,等他进去后,经理把抽屉拉开,拿出一张纸,用钢笔在纸上写了一些内容,然后签字,拿大钢印“咔”地一盖,交给我七爷,然后对我七爷说:“从今天开始,法国驻天津银行总办事处全部财产归你了,我不要了,回国啦!”给他留下了天津解放北路一个法国银行,留下了马场道一个二楼小别墅,还给他留下了一辆法国高级轿车。

早年间有人给我七爷算过命,说未来有笔大财,他自己笑了,说:“我还能有大财?”我们大家想一想,如果你在马路上捡个钱包,还得弓下腰呢!七爷站在那里,连腰都没弓,就把法国银行的全部财产给接过来了,结果我七爷就当上了银行经理。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

星云大师:佛教的财富观时间:西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对象:法师、信众(弟子依仁、依庆记)一、佛教的财富观二、非法的财富三、佛教发财的方法四、怎样处理财富五、佛教认可的财富六、佛教最究竟的财富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记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雄举行电影金马奖的颁奖典礼。

那个时候我们从报纸上可以看出,所谓“一票难求”,要想进去参观金马奖颁奖,是非常不容易。

现在,我们北部的人士,为了追求真理,研究佛学,听讲佛经,也是“一票难求”。

对于这一次,很多有心研究佛学的人士们,不能得到入场券,而不能来参加佛学讲座,我除了对大家表示深深的祝福外,也为他们深深的感到抱歉!最近几天来,台湾各地都在竞选省议员、县市长,大家为了参与政治的竞选、听候选人讲演,可说大家都忙着参加选举讲演的活动。

你要参加娱乐性的金马奖也好;你喜欢参加政治性的竞选演讲也好;或者,你喜欢参加追求真理的佛学讲座也好。

可以说,我们自由中国的人民,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只要我们心里喜欢,就可以随我们的心意参加各种活动。

这不就是我们自由民主的可贵吗?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讲的是──“佛教的财富观”。

一.佛教的财富观说到财富,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希望、所喜欢的,但是,财富对于每一个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

在佛经里面有一段记载说:有一天,法院法官升堂的时候,有一条狗来向法官告状,法官觉得很奇怪──“狗子为什么要来告状呢?”狗子说:“法官大人!我因为在外面行走很久,肚子饿了,我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想要向那家人要一点饭来吃。

我也遵守狗子的礼节规矩,向那人要饭吃,而那人不但不给我饭吃,反而打我。

”法官一听:“咦!狗子要吃,还有规矩吗?狗子你说,有什么规矩?”狗子说:“我们狗子向人要饭吃,有一定的规矩,我们前面的两只腿,可以趴进屋门内,但是后面的两条腿和尾巴必须要在门外,不可以进入门内。

我是以这样子的狗的规矩来要饭的,他们为什么要打我呢?”法官听了以后就说:“把那个人找来,我要询问这件事情。

佛教的财富观一

佛教的财富观一

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济群法师发布时间:2010-5-20 22:30:45繁體版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

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物质的极大丰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舒适,但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社会道德滑坡、生态环境的破坏、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以及由经济问题引起的种种犯罪现象。

本文将根据佛教的思想,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认识财富的角度,希望能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幸福。

佛教是如何看待财富的呢?在佛经中,对财富的看法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毒蛇之喻,也有净财之说。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佛教中也同样指出了财富的危害。

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佛陀与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到路边有一块黄金,便对阿难说:毒蛇,阿难亦应声说:毒蛇。

正在附近做农活的父子俩闻言前来观看,当他们发现佛陀和阿难所说的毒蛇竟然是黄金时,立刻欣喜若狂地将其占为己有,可结果如何呢?黄金非但没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反而使他们陷入国库被盗的案件之中。

刑场上,父子俩追悔莫及,至此,他们才明白佛陀所说的毒蛇的含义。

为什么说财富会成为毒蛇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社会上所以会有那么多贪赃枉法的现象,有那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正是因为对金钱的迷恋和对暴利的渴望,才使他们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也有些人干脆从事谋财害命、偷盗、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谋取财富,结果身败名裂,后悔莫及。

其次,是不能正确地使用和支配财富,因为拥有财富,吃喝玩乐,奢侈浪费,而养成很多不良嗜好。

第三,是执著于财富而给自己带来无谓的伤害,财富的拥有者往往无法面对它的失去,商场如战场,激烈的竞争中,多少失败者因为破产而精神失常,甚至走上绝路。

事实上,金钱的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罪恶,关键在于它的拥有者能否合理地获得它,使用它。

财富既能给我们带来过患,也能给我们带来利益。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一定财富作为生活的保障,所以佛教中又有净财之说。

南怀瑾:命里的财富用尽了,人也就亡了

南怀瑾:命里的财富用尽了,人也就亡了

南怀瑾:命里的财富用尽了,人也就亡了人的福报从哪里生起呢?从布施中,无贪心是最为殊胜的。

比如你为了求平安、求健康而去做供养,并不是对佛生起了恭敬心、感恩心,这样的心就不够真诚。

你是有目的的。

布施众生,是以慈悲布施的。

若是你图回报,图异熟果,就不是以慈悲心做的布施。

慈悲心就是真心想拔除众生痛苦,真心想给予众生安乐。

因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养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对我们有恩情,现在他们都是我们种善根的福田。

龙树菩萨为什么说“积财、守财、失财始终是苦”?是因为有贪心和欲望。

若是没有这些,就不会有这些痛苦。

你今天赚钱的过程是种痛苦,赚不到钱也痛苦;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又造了很多恶业,将来还要感受痛苦。

这里有痛苦的果,也有痛苦的因。

特别想赚钱,却赚不到钱,这是痛苦的果,当下就是痛苦。

同时造下了很多恶业,将来还要感受痛苦,这是痛苦的因。

财物,包括金钱与物资,这是世间人所贪求的。

这个世间,哪个不贪财?所以佛在布施里面,把它列为第一条。

世间人贪财,却不知道财从哪里来的?佛经上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

财施是因,财富是果报,你这一生财富虽然不多,你生活能够节俭,你有多余的尽量去布施,愈布施你所得的财富就愈多,就这么个道理。

那些大德高僧,不会有积财的痛苦,因为这都是自然而然来的。

他要的不是钱财、名誉、地位等,但是没有办法。

地位追着他来了,名誉追着他来了,财富追着他来了。

这叫修来的福报。

如果你不肯布施,你命里头那点财用尽,那人也就亡了,所谓“禄尽人亡”。

现在人不知道节俭,古时候人讲求节俭。

节俭,譬如我们有六十年的寿命,有六十年的禄,你非常勤俭,到六十年了,你禄还没享尽,还有余的,余的怎么样?寿命就延长。

所以你才晓得,惜福也是长寿之道。

实在讲,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他有一定的禄命,就是你一生当中,你有多少财富,有多少的收入,都是命中注定的。

人最可贵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的命运,他人就老实了,就安分守己了;换句话说,他的心就定了,不会去胡思乱想。

学佛和修行能得到这7种财富

学佛和修行能得到这7种财富

学佛和修行能得到这7种财富时光飞逝,光阴荏苒,每逢年底,都会总结这一年时间里,收获了多少知识和财富,有什么长进、进步。

有些人收获的可能是财富,又或者是知识,亦或是爱情。

但“几家欢喜几家愁”,也总有一些人收获是不尽如人意的,那也是人之常情。

就好比之前我所结识的一些佛学爱好者中,就不乏有人给我反映,说自己学佛修行整整一年了,可在修学的这一年时间里,总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收获可言。

于是,对学佛修行产生了质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够在修学佛法一事上坚持下去。

听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学佛不等同于工作赚钱,它的“财富”并不像金钱物资那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有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或许自己已经在学佛修行中得到了难能可贵的财富,只不过是自己不自知罢了。

那么学佛修行可以得到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呢?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收获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学佛修行所能带来的利好不外乎这七种,被佛家统称为“七圣财”,每一种都是最真实的福报。

那些认为自己学佛没有收获的朋友不妨看一看,看看自己得到了几种,哪怕只有一种,那这一年努力修学,也绝对称得上物超所值,不枉此行了。

01信财所谓“信财”,是每一位禅修者学佛修行后最先得到的一种财宝,意为信受正法,断绝颠倒梦想。

正如《楞严经》中有云:“信为功德源,滋长明慧善根。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告慰佛弟子,佛门佛法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教导众生明心见性,离苦得乐,了生脱死。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深信佛法教诲,皈依三宝,净心不疑。

若禅修者能够蒙佛护念,对佛门宗教有了正信正念,就能够善护自身,除灭所有的无明妄想,日后才能在修行过程中坚定不移,为佛缘圆满打下牢固厚实的基础。

因此,“信财”实乃学佛人的第一财富。

02戒财“戒财”是七圣财之二,其作用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心念,规避罪业的滋生。

作为正信佛教的佛弟子,不论居家修行还是皈依佛门,都应该遵守佛门清规戒律。

因为唯心中铭记佛门戒律,才可以不妄动邪念,避免造作罪业,时时刻刻将佛陀的警告教诲铭记于心,使身心得到约束,获得正确的指引,日后少生是非祸端。

佛教的财富观

佛教的财富观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还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无论经商还是为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信誉从哪里来?就是从道德行为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够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而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必然会落得“害人终害己”的下场。
其次,要懂得合理使用。佛陀一再告诫我们要奉行简朴的生活原则,因为欲望一旦鼓动起来,往往就难以控制;奢侈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就难以放弃。和地球的资源一样,人的福报也是有限的,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不仅对财富不能有贪著之心。无论我们贪著什么,它都会成为伤害我们的利刃。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如果我们贪著财富的话,那么没钱时我们会因贫困而烦恼;有钱时又会因为担心财富失去而烦恼。所以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了知财富的无常不定,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永恒的;了知财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而不是把它看成是唯一的。当我们真正能够将财富视为身外之物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伤害。
因此,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道德是追求利益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和收获。
2、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对立
很多人学佛后觉得世俗生活毫无意义,而从事世俗劳作更是在浪费生命。这也使得社会对佛教形成了诸多误解,以为学佛是消极厌世的表现,是对人生责任的逃避。学佛和追求财富真的不可兼得吗?
1、人天行中 责无旁贷
对于在家居士来说,首先要解决个人生计。与此同时,往往还肩负着家庭责任。为人父母者要养育后代,为人子女者要赡养老人,这都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佛教徒要慈悲一切众生,如果我们连身边的亲人都无力照料,又怎能利益更多的人呢?不仅如此,作为公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还有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承担。如果我们连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本身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并加深社会对佛教徒的误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祖的生财之道
抚摸你灵魂的那只唯物主义的手
虽然抚慰你的,极有可能一只手拿去了你交过税,管理你的公积金和社保,管制你的生育和迁徙的地方政府,现在,在完成这些以后,他们又改头换面,用一只手来抚摸你的灵魂。

5月19日,江西九江正式落成的世界最高阿弥陀佛像东林大佛。

也许是预料到了将来的“争议”,所以新闻稿件除了标注上这尊世界最高阿弥陀佛像的显赫数据:48米高,48公斤黄金塑身,还特别引用了东林寺方丈释大安的表态:东林大佛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世界各地信徒和善心人士捐赠,建成后将摒弃商业化运作,不收门票。

考虑到中国社会的现实形态,不仅很难指责属于东林寺造大佛之举,反而必须给予这尊镀金佛像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毕竟,在这一波蔓延二十年的盛世造佛运动大潮中,这似乎是唯一一个明确建造主体为寺庙,不动用纳税人的钱,也没有地政府牵头融资,贷款,赖账的大佛。

可谓是难得的身世清白。

而对比其他那些你追我赶,争创第一的各色大佛像、大菩萨观音像,常常是建造主体暧昧,除了门票价格与佛像高度成正比,随处摆放的功德箱,更是收着可疑的香火钱。

东林寺几乎是所剩不多的修行弘法的正途了。

自然,社会学和历史学角度讲,用宗教牟利,靠修行赚钱,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看看中国传统市井文学中对和尚道士等等常见的不恭描绘,就可见一斑。

不过轮到当今盛世,情况却大为不同。

比如最近被媒体深挖曝光的法门寺景区和其背后的曲江模式,根据报道,经营该景区的,神通广大背后的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其登记所属行业为“娱乐业”。

而这家公司背后,则是多家政府与国企。

看来,冲着真身舍利而来的众多信众,虔诚崇信所拥抱的,其实是一颗娱乐的唯物主义之心。

而且,娱乐程度与到手的香火钱和卖墓地的钱成正比。

不是开玩笑,按照媒体的说法,法门寺景区背后的这种曲江模式,就是“宗教+旅游+墓地地产”。

法门寺集团正运营着更具盈利前景的墓地生意,因为十分“重要”,引起了高层重视。

甚至有省级高官亲自调研进展情况。

盛世喜造佛,细细追求起来,原因各异,有发宏愿,以巨像在末法时代唤起善念、消弭戾气者,也有当做买卖,地方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以图门票香火钱者。

自然,还要各方通吃,兼而有之,而且,我觉得后面的恐怕是大多数,毕竟,佛家最讲圆融,除非到了被堵住山门,有被拆庙风险的最后关头,比如法门寺和兴教寺,一般也不会如此奋起反抗。

实际上,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造大佛像的几乎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需要的只是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而已,而在中国,地方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坏事,办匪夷所思之事的能力,在这其中就发挥得淋漓尽致。

无锡灵山大佛、吉林
敦化市金鼎大佛、河南鲁山中原大佛、普陀山南海观音菩萨像、广东番禺莲花山望海观音像、广东佛山西樵山南海观音像、海南三亚南海观音、湖南宁乡千手千眼观音圣像……就这样,在中国各地,世界第一大佛这般的头衔不断变换主人,高、大记录也不断被打破。

甚至到了最后,已经细分到姿态是站是坐,质地是石头还是铜铁的各种世界第一。

但不管如何区别,这些佛像一致之处就是大,震撼到让你乖乖买门票并感叹不虚此行,让你似乎能够从此间获得些精神的慰藉——虽然抚慰你的,极有可能一只手拿去了你交过税,管理你的公积金和社保,管制你的生育和迁徙的地方政府,现在,在完成这些以后,他们又改头换面,用一只手来抚摸你的灵魂。

不能不佩服这只手,除了拉动GDP,除了提供公共服务,当信仰成为稀缺市场的社会,他还提供你宗教体验——以文化产业知名,这是全能政府的翻版吗?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提供一切服务,除了身体,还有灵魂,除了生,还有死这不是比传统意义上的全能政府更全能的一种?而且,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全能政府,用金钱为内驱力的后全能政府,提供的东西更全面,也更精致,不仅仅是标榜的主义,任何其他的思想资源,儒释道基督伊斯兰,只要你想得到,都可以山寨出提供给你,而且,如假包换。

东林大佛塑金身之后,面对网络上一片质疑声,我看到修行人在自己的论坛上呼吁信众积极发言发言厘清事实。

可实际上,真假相杂,真不胜假,这才是所谓末法时代的特性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