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火车站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解读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解读《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是我国在建筑抗震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则是对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进行了规范和解读。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一些重要内容和要点。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明确了抗震加固的目标和原则。
其目标是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灾害对建筑造成的损害,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固原则主要包括结构合理性原则、抗震设防韧性原则、抗震等级与加固强度匹配原则等。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对建筑抗震加固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解读。
包括结构整体加固、局部加固、增加承载力、提供耗能等。
结构整体加固主要包括加固形式、加固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要求;局部加固主要考虑局部破坏、疲劳和缺陷等问题的加固方法;增加承载力主要包括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供耗能主要是通过安装耗能器具来吸收地震能量。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还对加固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给出了具体的规定。
加固设计要求考虑到原结构现状、加固材料的性能、加固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施工要求包括施工工艺、加固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等;验收要求包括加固效果评估、加固技术指标检测等。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还对监测与维护进行了要求。
监测要求包括预测、观测和数据分析;维护要求包括日常维护、抗震加固后的维护等。
同时还提出了经济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从经济角度对建筑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评估。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为我国建筑抗震工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确保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同时也需要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抗震效果。
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探究

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方法探究要说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咱们就得从最基本的说起,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日常生活中最贴心、最亲密的建筑物安全问题。
试想,家里的大楼,一旦遇到地震,是不是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不然,轻轻一震,楼塌了,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大家都知道,地震的威胁可大可小,轻的摇晃,重的就得塌方了,楼房就像是纸糊的一样脆弱,摇一摇就散了。
所以,这工程抗震鉴定可不是一个小事儿,必须要仔细、认真。
你想啊,咱们的建筑可不是石头堆砌的。
现在的房子可比以前复杂多了,什么钢筋、水泥、预应力,多少技术含量就摆在那里。
地震发生时,房屋如果没有做过抗震设计或者抗震措施不当,后果可想而知。
这时候,房屋的抗震鉴定就变得尤为重要。
简单说,就是要搞清楚这栋楼能不能抗得住震,能抗多少,不能抗就得加固,反正别让它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说起来好像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得动脑筋。
毕竟不是所有建筑都能一次性通过抗震鉴定的。
你看,现在很多老楼,它们在当时的设计标准下可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的质量和结构可能就有了隐患。
别看它们现在“挺得住”,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个大震?不管咋样,时常检查一下总是好的。
比如,一些老房子、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它们的抗震性能就没现在这么强,所以有些建筑要通过抗震鉴定,看看是否需要加固,尤其是在地震多发的地方。
你知道的,地震一旦发生,不是说“我运气好不震到我”,而是大家都要“抖三抖”,确保万无一失。
说到加固,这就有点意思了。
大家可能会想,加固不就是给楼房“吃个补药”吗?可不止那么简单。
加固的方法也多得很,有时候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外表不变,但里面被加了不少“新装备”的楼。
比如,用钢板或者碳纤维材料包裹建筑结构,增强它的抗震能力。
还可以在建筑内部加设一些支撑系统,像是安装剪力墙、加固楼板,甚至给原本的结构加上一层保护膜,避免震动传递。
听起来是不是就像给楼加个“护盾”,让它更加坚固耐震?不过,别以为加固就完事儿了。
探索分析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问题

探索分析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问题摘要:建于70年代的房屋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的限制并没有考虑到抗震问题,现在已经开始出现沉降、裂缝以及表层脱落等情况,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但是考虑重建的经济性,需要对这些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以及加固工作,加强建筑的抗震性,但是在实际的抗震鉴定以及加固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我国抗震鉴定以及加固的发展,分析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抗震加固方案。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发展一、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发展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从60、70年代至今经历了兴起、蓬勃发展、综合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66年的邢台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这时候我国开始注意到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这段时间是技术的摸索期,利用实践证明了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必要性;第二阶段是唐山大地震到1989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颁布,抗震鉴定和加固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相关部门根据当时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管理计划,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对一部分的建筑结构进行了鉴定和加固,提高了城市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今进入综合发展期,抗震鉴定和加固不断完善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已经进行了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质量和效率也相应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抗震鉴定、加固与建筑功能改造紧密相连,在加强建筑安全性的同时还增加了建筑的功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判断建筑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分析建筑的抗震结构和承载力,也应该分析建筑其他方面的条件,地震后建筑结构是局部性损害还是整体性损害都是分析的重点。
建筑承载力较高时,可以降低对建筑其他方面的要求,反之可提高。
(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部位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应该分为重点部位和一般部位,将鉴定的重心放在重点部位上。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介绍

是否可靠锚固;圈梁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圈梁顶面应做泛水,其底面应做滴水槽。 ②钢拉杆的施工 钢拉杆一般采用直径不小于 14 的钢筋,锚固于圈梁内不小于 30d,且端头设弯钩;钢
圈梁可靠连接,形成整体;内圈梁可用墙(梁)两侧的钢拉杆代替。外加柱的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 C20,外加柱的截面和配筋按下表采用
外加柱与墙体的连接要求 外加柱应与墙体一般通过拉结钢筋,销键,压浆锚杆,锚筋与墙体连接,并符合下列 要求: 在楼层 1/3 和 2/3 层高处同时设置拉接钢筋和销键与墙体连接;沿墙体高度每隔 500mm 设置胀管螺栓、压浆锚杆、螺栓或锚筋与墙体连接;外加柱在室外地坪标高和外墙 基础的大放脚处应设销键、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所有钢筋应有保护层,以避免潮 湿引起的锈蚀。 2.外加圈梁、钢拉杆 外 加圈梁的基本要求 外加的圈梁宜在楼、层盖标高的同一平面内闭合;外加的圈梁在阳台、雨篷、楼梯间 窗户附近标高变换处需拐转通过,并应有局部加强措施;变形缝两侧增设的圈梁应分别闭 合,在该变形缝区段范围内交圈闭合,并可用拉杆或型钢代替混凝土圈梁。 对于要加固的砖混结构房屋,一般其楼(屋)盖均为预制板,如果横墙间距超过一个 开间,则楼(屋)盖支承于纵墙上,而纵墙又不足以承担楼层的外力,则要靠楼层盖作为 横隔板将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传给两侧的抗横墙。由于未设防的预制板间的连接比较差, 因此楼盖很容易外甩散落。此时,外加圈梁作为楼(屋)盖的边缘受拉部分,同时起到 “边箍”的作用,因而提高了楼盖的水平整体性。
用水泥沙浆将角钢粘贴于受荷砖柱的四周,并用卡具卡紧,随即用缀板与角钢焊接连 成整体,去掉卡具,粉刷水泥浆以保护角钢如图 3 所示。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重要性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领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结构鉴定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发现结构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为保障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鉴定技术,可以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抗风性能等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建筑设计者和业主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则能够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其抗灾能力和抗风性能,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建筑物的安全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建筑物老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性能,降低日常维护和修复成本,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加强应用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应对建筑结构安全面临的挑战,确保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1.2 当前应用现状在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领域,目前的应用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在建筑结构鉴定技术方面,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如无损检测仪器、激光测量仪等,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鉴定技术还可以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和分析,提高鉴定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采用了多种有效的加固措施,如增加外挂筋、贴片加固、钢结构加固等,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
利用材料科学的进步,新型强度高、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加固改造工程中,为建筑结构的加固提供了更多选择。
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加强行业标准的统一与规范,以及加强行业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是当前应用现状中的重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2前言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无论是从有史可考的记载还是从近代的统计,我国的地震灾害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均居世界之首。
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83万人,是有史以来全世界地震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人数24万人、伤残16万人,是世界上近代大地震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6万多人死亡、2万多人失踪和37万余人受伤,是近年来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地震中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的倒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即对新建工程按新的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建造,对现有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这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措施,已被历次地震所验证。
我国的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强震的重演周期长的特点,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忽视地震灾害的威胁。
我国自1974年才发布第一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4),此前建造的大量房屋未考虑抗震设防,并且由于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我国早期的抗震设防标准低,造成了我国现存的一批老旧房屋抗震能力低下,亟待进行加固。
抗震鉴定加固技术标准历史回顾(一)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1. 68草案。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后,我国首先在北京、天津地区开展了房屋的抗震普查与鉴定工作。
1968年原国家建委京津地区抗震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程绍革程绍革,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抗震研究所副所长、建研设计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0年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工程专业,长期从事工程抗震研究工作,是我国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著名专家。
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大型及重要建筑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既有建筑防灾性能与寿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主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等5本国家与行业标准,著有《中国建筑抗震鉴定五十年》《建筑抗震鉴定技术手册》等,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是为了确保城市中现有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安全并降低损害程度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文件。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的特点以及既有建筑数量庞大,对于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不断加深,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既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旨在评估现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通过对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其承受地震力的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加固建议,以确保建筑在地震时的安全性。
而既有建筑的加固工作则是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根据鉴定结果对建筑的结构和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加固,提升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害,保障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本规程旨在规范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各个主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地理环境,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为工程师提供了实施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从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和既有建筑加固规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既有建筑抗震鉴定规程部分将包括鉴定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等内容;既有建筑加固规程部分则包括加固设计的原则、技术要求和加固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社会对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重视,并促进相关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引言部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既有建筑在抗震方面的问题并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对本文的文章结构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整体的写作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提供既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相关规程的指导和建议。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因此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物的抗震设计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建筑抗震加固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基条件、地震烈度等因素,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二、建筑物的抗震加固
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加固的方式包括增加结构强度、加固节点、加固墙体等。
在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确保加固效果。
三、建筑物的抗震检测
建筑物的抗震检测是为了检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检测的内容包括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节点等方面。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的抗震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
四、建筑物的抗震维护
建筑物的抗震维护是为了保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维护的内容包括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等方面。
通过维护,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北京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项技术规范。
在建筑抗震加固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加固方式,确保加固效果。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检测和维护,保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京 是 全 国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的 中 心 , 是 全 国人 民 向往 的地 方 。北 京 火 车 站 作 为 首
都 的 重要 门 户 之 一 ,其 重要 性 和 所 处 的特 殊
地位是 不言而喻 的。
北 京 火 车 站 建 筑 总 面 积 4 8万 m2 根 . , 据使用功 能 的要 求设 置 l 9个 候 车 大 厅 、 电 影 厅 、游 艺厅 等 。 中 央 大厅 采 用 大 型 预应 力 钢 筋 混 凝 土 双 曲扁 壳 ,结 构 轻 巧 、造 型 开 朗
4层 框 架 粱 柱 节 点 箍 筋 不 足 。抗 6 广 厅 边 楼 构 结 震 能 力 差 顶 层 柱 截 面 偏 小 、 筋 配 3层 带 小 不 足 ; 柱 节 点 箍 筋 不 足 ; 粱
北
区
7 8 候 车 室 楼 框 架 结 构 顶 层 有 明 显 变 形 集 中 ; 、 8度 时 可 能 严 重 破 坏 。 时 小 9度
T eB in aw yS t n soeo eil h e i R i a t i ,a n f h p jg l ao t n
wa u l i 9 9. D【] g t a me t e朗 r sb i 1 tn 5 Ⅱi t I h t 1 i ,h t
i u d ta n r be a o n t d l t e c re t e ur me t 朗I sf n t o h ma y p o lms t td o f i u r n q i h i f l h r e nso f t
;;
l l 0 0 f ,
1 一
维普资讯
20 0 3年 3月
工
程
抗
震
第 1 期
北 京 火 车 站 抗 震 鉴 定 与 加 固 技 术
北 京 火车站 抗 震 加 固与 改 造设 计 项 目组
( 中国建 筑科学研 究院工程抗震研 究所
按现行 的 《 筑 抗 震 设 计规 范 》 G J1 8 建 B 1— 9 及 即将 发 布 实 施 的 《 筑 抗 震 鉴 定 标 准》 建
G I -5重 新 进 行抗 震 承 载 力 复 核 。并 对 9
3层 带 角 角 柱 、边 柱 纵 筋 偏 少 。 l 、 l 翼 北 区 楼 框 架 结 构 角 楼 抗 震 能 力 不 足 。 8度 3 4两 时角楼 可能 倒塌 l 5
术 、树 根 桩 托 换 技 术 、无 振 动 钻 孔 及 化 学 植
l 7
一
3层 有 部 分 中 柱 纵 筋 不 3层 框 架 足 ,层 间 变 形 大 。 粱 柱 节 l 翼 南 区 结 构 6两 点箍 筋 不足 9度 时 可 能
。
严重破 坏 或倒塌
框 架 结 地 基不均 匀沉 降 导致 多 高 架 构 。 1m 处 开 裂 ,层 间 变 形 大 , 粱 6 l 车 廊 拱 9候 屋 顶 为 柱 节 点 箍 筋 不 足 。 9度 时
业 与 民用建 筑抗 震设 计 规 范》 Jl 8进行 T l-7
了必 要 的 验 算 外 , 采 用 了 弹 塑 性 时 程 分 析 还 方 法 分 别 估 算 了北 京 地 区遭 遇设 防 烈 度 地 震
( 8度 ) 响 和 罕 遇 地 震 ( 影 9度 ) 响 时 的 可 能 影
破 坏 程 度 , 进 行 了 模 拟 结 构 实 物 的 抗 震 性 并 能 试 验 。在 此 基 础 上 经 反 复 协 商提 出 了加 固
北 京 火车 站外 景
角 柱 纵 筋 稍 少 。底 层 变 2 广厅后 楼 4层 单 跨 形 偏大 。粱 柱节 点箍 筋不 框 架 结 构 足 ,有 明 显 的 变 形 集 中 , 9度 时 可 能 倒 塌 3 4 左 右 钟 楼 筒 体 结 构 、 5
、
无 需 加 固
图 1 北 京站分 区 示意 图
南 区 2层 带 小
楼可能倒塌 小 楼 抗 震 能 力 严 重 不 9 1 、 0 楼 和 夹 层 框 足 。 角 柱 、 边 柱 纵 筋 不 候 车 室 架 结 构 足 。粱 柱 节 点 箍 筋 不 足 。 8度 时 小 楼 可 能 倒 塌 l l
l i f e p n h e oi - i t o k e igt r 8e g R i y Sa in a p id v r u d a c t n t e ig m to s Un e h e p al t t p l a i sa v e sr gh nn e h d . a w o e o n e d rt J
m n cie l ont 由 tem dr n t nlr u ̄ n .T ee r i cs 曲 n d ayf it sa od 枷 a li s o h o e f c oa e h m t h rf es s nu i q e s e o e mi ga n e a 't o edd h r et ru t t l rhb i g naenee .T epo c gop o es I da r j fh { ad r ait o eino eB in n h bi t n ds t e ig e la i g f h j
26 一
}
i
维普资讯
北 京 火 车站 大楼 各分 区抗震 鉴 定结 果一 览裹
衰 1
区 号 名 称 结 构 特征 鉴 定 结 论
l
r
框 架 结 底层 边柱 、角柱 纵筋 偏 斤 构 。 3m 跨 少 ;粱 柱 节 点 区箍 筋 不 满 5 双 曲扁 壳 足 ;层 间 变 形 稍 大 ;9度 时严重 破坏 或可 能倒塌
i l rh et a l,codnt io u p n eel ql er ia t aa it adi r ̄ n ci c rl t e oIia o pi g t a h lk s t pbl n e aa t u s y i lf h l a es n c i y mp
vc n t i wa e l e ie f ci l u o sr ai d. Ne e p re c s Olte s z w x e in e i h t
i铲 we  ̄ t e I l e r o i d. l i
tesl h ' e-
n n h b l a o flr e p b i Il - g a d r a i t6 i o ag u l b l d e i l c i
筋技术 等 ) ,对 原 加 固 方 案 进 行 了 较 大 的 调
整 ,形成 最 终 实 施 方 案 。
3 北京 火车站大楼抗震鉴 定主要结果 北 京 火 车 站 建 成 于 l5 9 9年 。 限 于 当 时
一
梁 、 及 梁 柱 节 点 的 配 筋 构 造 明 显 不 符 合 规 柱
、
19 9 6年 因车 站 大楼 7 1 0区进 行 空 调 系 统 改 造 ,北 京 火 车站 委 托 工 程 抗 震 研 究 所 对
该 4区重 新 进 行 了抗 震 鉴 定 与 加 固设 计 。 主
2层 框 架 l 翼 夹 层 构 2两 结
可Hale Waihona Puke 不 考 虑 加 固 要进行 的工作 为 I在原 鉴定 结构 的基 础上 ,
前提 下 。实 现 了抗 震能 力 和改 善使 用 功能 的协 调 ,取 得 了大 型公共 建 筑加 固改造 的 新经 验 。
【 关键词 】 抗震鉴定
A 血
加固改造
s oi b i i si eG t , y l ul n t 叩 l mb c dg n h a
e f a f a o tn i 7 d ge a o ie e i c 6 n i e s y o e re w s c n d r d. I o i n t f s t e r s tn e e it, a d e i a c x s s n
【 摘
北京 10 1) 0 03
要】 北京火车站是首都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5 99年建成 ,当时按 7度设防
考虑 ,存 在 着许 多不 符 合抗 震要 求 的 问题 ,一 些设 施 也 明显不 能满 足 现代 使用 功 能 要 求 。北
京 火车 站抗 震 加 固与 改造设 计 项 目组 ,运用 多 种先 进 的加 固手段 ,在 保持 原 建筑 外 貌不 变 的
Ke r s s i c e a u t n, sr n t e n n h b l a o y wo d e s v la i mi o t gh n g a d r a i t6 i e i e i l
1 工 程 概 况
筑 、结 构 和 设 备 的 损 坏 , 17 9 6年 唐 山 地 震 也 影 响 了大 楼 的安 全 性 与 耐 久 性 ,因 此 有 必 要 对 其 进 行 抗 震 鉴 定 与 加 固 。结 合 抗 震 加 固 进 行 了 建 筑 内外 装 修 、设 备 更 新 等 , 以满 足 当前 形 势 发 展 的需 求 。 2 北 京 站历 次 抗 震 鉴 定 简 述 早 在 18 9 5~18 9 8年 期 间 , 北 京 铁 路 分 受 局 的 委 托 , 国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院 工 程 抗 震 研 中
、
抗 震 加 固方 案 进 行 了优 化 。 19 9 8年 为 迎 接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5 0周 年 大 庆 ,北 京 火 车 站 委托 工 程 抗 震 研 究 所 对 大 楼 进 行 全 面 的抗 震 鉴 定 与 加 固 、建 筑 内 外 装 修 与设 施 更 新 改 造 的综 合 设 计 工 作 。 这 一 阶 段 ,工程 抗 震 研 究 所 充 分 吸 收 了工 程 抗 震 及 结 构 加 固研 究 的 新 近 成 果 ( 消 能 减 震 技 如
究所进 行 了大楼 的结 构 抗震 鉴 定。除 按《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