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1

合集下载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7月目录一、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3)二、行业监督体制和政策支持 (6)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督体制 (6)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7)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8)三、行业壁垒 (10)1、行政许可壁垒 (10)2、资金壁垒 (10)3、管理技术壁垒 (11)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1)1、有利因素 (11)(1)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1)(2)政策的大力支持 (12)(3)交通条件的改善 (12)2、不利因素 (13)(1)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风险 (13)(2)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13)(3)相关法律及制度有待健全 (14)五、行业主要特点 (14)1、周期性 (14)2、地域性 (14)3、季节性 (15)4、敏感性 (15)六、上下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15)七、行业竞争状况 (16)旅游业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产业。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旅游产业的界定为:旅游产业是由旅游服务业及与其直接、间接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共同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关联度很强,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二是具有“集群经济性”,涉及与其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会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需求,更加注重休闲、养生、环保的健康旅游。

旅游业在促进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推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带动第三产业和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出游意愿和支付能力显著增强,逐步成为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市场。

2016年景区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景区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景区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0月目录一、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4)二、旅游行业发展历史及概况 (5)1、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5)2、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6)3、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9)4、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2)三、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13)1、行业监管部门及自律性组织 (13)(1)国家旅游局 (13)(2)中国旅游协会 (13)(3)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4)(4)各相关主管部门 (14)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6)四、行业进入壁垒 (19)1、景区的自然资源壁垒 (19)2、经营者“品牌与信誉”壁垒 (19)3、景区固定资产投入造成的资金壁垒 (19)4、景区的差异性造成的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 (20)5、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壁垒 (20)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1)1、有利因素 (21)(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1)(2)行业扶持系列政策的推出 (21)(3)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22)2、不利因素 (23)(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23)(2)国内旅游市场管理还有待完善 (23)六、旅游业发展前景 (23)七、行业风险 (25)1、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25)2、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风险 (25)3、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引起的风险 (25)旅游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从事接待游客并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游览、餐饮、购物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一、行业上下游的关系旅游业的主要产品是依靠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的各类旅游服务。

旅游产业非常广泛,涉及相关子行业众多,涵盖旅游消费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可满足旅游消费者各个层面的需求。

从整体旅游行业来看,其上游为各类旅游资源,下游直接面向消费者。

从细分行业来看,旅游行业内涉及酒店、餐饮、商贸、运输、娱乐、服务等众多相关行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旅游产业链,其中部分相关行业互为上下游,且关联度很高。

2016年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概况 41、旅游与旅游产业 42、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5(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产业定位日趋清晰 5(2)2014年旅游经济稳中有进7①旅游日益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生活方式,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平稳增长7②入境旅游降幅收窄,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8③旅游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在线旅游、旅游地产等成为热点领域8④区域旅游更趋协调,地方旅游发展热情高涨8二、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91、行业市场规模92、行业竞争格局103、行业主要企业11(1)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2(2)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2 (3)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3(4)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3 (5)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3 (6)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14(7)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4三、行业相关政策法规15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15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16四、行业壁垒181、景区类旅游业存在自然资源壁垒182、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193、投资资金壁垒19五、风险特征201、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02、不可抗力风险203、宏观经济变化的风险204、政策风险20一、行业概况1、旅游与旅游产业“旅游”从字意上来说,“旅”是外出,旅行,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位移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

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旅游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人离开生产、生活的区域,并在异地从事新的生活方式的行为。

旅游包括了行、住、吃、游、购、娱六个要素,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六个要素实现的过程。

旅游六要素本质上是指组成旅游产业的基本构架和产业链。

在旅游产业结构中,六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

其中“游”是核心,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行、食、住”,是实现“游”要素的前向关联的三个要素,“娱”和“购”是“游”的后向关联的两个要素。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5月目录一、改革突围:供给侧改革带动旅游业下一波高增长 (4)1、经济发展,旅游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明显 (4)2、需求爆棚,行业规模比重为何走低 (7)(1)在当下旅游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为何行业规模占经济总量比重却持续走低 (8)3、主体多元,旅游投资迎来爆发期 (12)4、供给改革,下一波行业增长引擎 (19)二、旅游+:产业融合新趋势 (23)1、“旅游+”互联网:格局暂定,细分领域或有新机遇 (23)2、“旅游+”养老:老龄化催生多元化需求 (26)(1)“新养老”受益行业分析之医疗健康旅游 (27)(2)“新养老”受益行业分析之养老地产 (29)(3)“新养老”受益行业分析之邮轮旅游 (29)3、“旅游+”教育:产品高溢价,游学市场萌生 (31)4、“旅游+”体育:全民健身,主题多样 (33)5、“旅游+”金融:渗透全产业链,满足一站式需求 (35)6、“旅游+”生态:周边游重心,形式多样化 (38)三、行业重点公司简析 (39)1、宋城演艺:演艺、娱乐靓丽增长,海外并购大幕将启 (39)2、黄山旅游:内生外延并进,资产资本联动 (41)3、中青旅:乌镇古北靓丽,恢复性增长可期 (42)4、众信旅游:内生强劲、并购加码,业绩持续超预期 (43)5、凯撒旅游:定增拓宽业务空间,打造全产业链出境服务商 (45)需求爆棚,旅游行业规模比重为何走低?我们测算了国内游和出境游人次相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人均GDP每提高1%,国内游人次提高1.1443%;出境游人次提高1.397%),验证了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显著的国际经验规律。

旅游需求端旺盛,但2000-2012年中国旅游业收入规模占经济总量比重却始终在3%-5%的低位徘徊,直至2013年才突破5%并向上攀升,我们认为,这与行业发展的历史渊源延续有关,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控制着区域核心旅游要素,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激励产品创新,旅游供给端长期匮乏“令人心动的有效供给”和“让人心安的产品质量”,无法适应升级后的多元化需求。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7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二、行业发展现状 (7)1、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7)2、国内上市旅游企业状况 (9)三、行业发展前景和市场容量 (10)1、旅游资源丰富 (10)2、消费群体数量多 (10)四、行业竞争格局 (11)五、行业进入壁垒 (12)1、资源壁垒 (12)2、资金壁垒 (12)3、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 (12)4、品牌壁垒 (13)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3)1、有利因素 (13)(1)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13)(2)居民可支配时间增加 (14)(3)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14)(4)行业扶持政策不断推出 (15)2、不利因素 (17)(1)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17)七、行业风险 (17)1、旅游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17)2、行业季节性较强 (18)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旅游行业的监管体制为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行业内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

机构职能主要有: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制定发展政策、规划和标准,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地方旅游工作;制定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指导驻外旅游机构;组织旅游资源普查、规划、开发和保护工作;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服务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推动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事务;指导对港澳台旅游市场推广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旅游人才规划,指导旅游培训工作等。

国家旅游局的下级行政设置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设省、市(州)、县旅游局三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体系,负责当地旅游管理工作具体事务。

各地方旅游局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的双重领导,并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 (4)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4)2、行业主要监管法规 (4)二、行业发展概况 (5)1、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5)2、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7)(1)旅游中介分工越来越细化 (8)(2)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8)三、行业市场规模 (8)1、旅游行业整体规模 (8)2、出境旅游行业规模 (9)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1)1、有利因素 (11)(1)国家对发展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政策支持 (11)(2)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旅游消费升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12)(3)交通便利程度的提高 (13)2、不利因素 (13)(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13)(2)旅游行业的无序竞争 (13)五、行业风险特征 (14)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14)2、市场风险 (15)3、政策风险 (15)六、行业竞争格局 (16)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我国对旅游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旅游局是我国旅游行业的国家监督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委)是地方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旅行社进行监督和管理。

作为国务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能包括: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各项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研究拟定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和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研究拟定旅游涉外政策;制订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并监督实施等。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由中国旅游行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旅游行业协会。

2、行业主要监管法规行业为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之一,有关行业法律法规与产业政策如下:。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完美详细版)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完美详细版)

2016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完美详细版)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目录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2)全球游客旅游花费2、我国旅游行业现状(1)人均GDP增长标志着我国旅游业走向休闲度假游阶段(2)我国城乡居民告别生存型消费二、三游市场,此消彼长1、入境游2、出境游3、国内游三、传统旅游华丽变身,智慧旅游层层深入1、传统旅游华丽变身(1)出行方式转身:自驾游引领旅游交通新业态(2)住宿习惯转身:酒店复苏,个性化民宿争奇斗艳(3)景区营收结构逐渐转身:综合服务提升碎片化管理(4)消费地自我觉醒:力引购物狂潮回国2、智慧旅游层层深入(1)旅游信息获取(2)旅行费用支付日趋成熟(3)旅游导航(4)旅游营销四、“旅游+”催生新旅游综合体1、旅游+金融2、旅游+医疗3、旅游+房产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2014年中国国际游客到访量为5560万人次,同比下滑10%。

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完成旅游投资5502.9亿元,同比增长29%,国内旅游稳步迈入休闲度假游阶段。

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

传统旅游转向自驾游、休闲游、酒店游,各地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平台。

旅游行业与金融、医疗、房地产等行业融合,创造多元化新旅游综合体。

一、全球及国内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旅游行业现状(1)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国际游客到访量为11.33亿人次,同比增加4.3%,其中新兴目的地游客到访量占据45%。

2016年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旅游景区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0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律法规 (4)1、行业监管部门及自律组织 (4)2、行业法律法规及监管体制 (6)(1)相关业务许可制度 (7)(2)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制度 (7)(3)旅游景区门票管理制度 (8)3、行业主要标准文件 (9)4、行业政策 (10)二、行业现状及规模 (11)1、行业现状 (11)(1)国内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11)(2)我国旅游行业总体发展水平与现状 (13)2、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 (16)(1)互联网+旅游”概念兴起 (16)(2)资本运作促进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 (18)(3)城市区域化旅游发展迅猛 (19)三、行业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20)1、区域性特征 (20)2、季节性特征 (20)四、市场供求状况 (21)1、供给方面 (21)2、需求方面 (22)五、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24)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6)1、有利因素 (26)(1)经济环境助力 (26)(2)政策环境扶持 (27)(3)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 (28)(4)交通设施日益完善 (28)2、不利因素 (29)(1)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29)(2)旅游业发展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29)七、行业竞争程度及行业壁垒 (30)1、行业竞争格局 (30)2、行业壁垒 (31)(1)政府主导壁垒 (31)(2)资源壁垒 (31)(3)资金壁垒 (32)(4)经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壁垒 (32)3、行业主要公司 (33)一、行业监管体制与政策法律法规1、行业监管部门及自律组织旅游行业具有带动性、关联性、依托性、辐射性等独特的行业特点,是一项综合产业,旅游服务内容广泛,因此在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管时,也会涉及到多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旅游、工商、质监局、发改委、卫生、食品、城建等多个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实施对旅游市场的联合监管,才能保证旅游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3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31、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3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二、行业发展概况 61、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62、旅行社发展概况103、景区业务概况13三、行业市场容量及规模15四、行业风险特征151、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162、不可抗力风险163、竞争加剧的风险16一、行业管理1、行政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我国对旅游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旅游局是国务院主管旅游业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委)是地方旅游业的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地(州、市)、县旅游局三级地方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地方各级旅游局是当地旅游工作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受同级地方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的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负责辖区内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由中国旅行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对于资源类旅游项目,涉及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深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

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不同属性,分别由建设、文物、林业、国土资源、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归口管理。

其中: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风景名胜区;旅游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A 级旅游区(点);文物部门负责评定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林业部门负责评定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则分别由环保、林业、农业、海洋和国土资源等部门主管。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在我国,以旅游者与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旅游相关组织为主体,共同相互形成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内容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规范,包括各种法律、行政、规章、规则、标准、规范等,构成了旅游法律体系。

涉及公司日常经营及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二、行业发展概况1、我国旅游行业发展概况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使世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服务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将构成世界经济的主体,其中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之一。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和人文旅游资源。

自1978 年改革开发以来,旅游资源的优势逐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

从旅游市场格局来看,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入境旅游为主到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种方式同步发展的转变。

三种方式以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先后顺序逐步快速发展起来,并在直到1997《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三大市场格局的形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 年全年国内游客36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30,312 亿元,增长154%。

入境游客12,849 万人次,下降05%,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创新高,达到569 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国内居民出境11,659 万人次,增长187%。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0 年旅游总收入为157 万亿元人民币;2011 年旅游业总收入225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01%;2012 旅游业总收入259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2013 年旅游业总收入295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2014 年旅游业总收入325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2%。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0 年国内旅游收入12,57977 亿元人民币;2011年19,30539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236%;2012 年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76%;2013年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57%;2014年国内旅游收入30,312 亿元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54%。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0 年入境旅游45814 亿美元;2011 年入境旅游收入48464 亿美元58%;2012 年入境旅游收入50028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2013年入境旅游收入51664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3%;2014 年入境旅游收入569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2%。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0 年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2011 国内旅游人数264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2012 年国内旅游人数2957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013 年国内旅游人数3262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2014 年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0 年接待入境游客134 亿人次;2011 年接待入境游客135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2012 年接待入境旅客132 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2%;2013 年接待入境游客129 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5%;2014 年接待入境游客12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10 年出境人数达到5,73865 万人次;2011 年出境人数达到7,0250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2012 年出境人数达到8,3182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2013 年出境人数达到9,81852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2014 年出境人数达到11659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三大市场中,国内旅游居于主体位置。

2012 年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基本持平,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我国的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市场,实现了空前的繁荣。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显示,2010 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消费国,并行成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国内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2、旅行社发展概况旅行社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纽带和旅游客源的组织者,在旅游行业的发展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旅行社是为人们出门旅游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旅游业的发展是旅行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行业性质来看,旅行社属于服务业,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 年旅行社数22,784 家;2011 年旅行社数23,690 家,比上年增加4%;2012 年旅行社数24,944 个,比上年增长5%;2013 年旅行社数26,054 家,比上年增长5%;2014 年旅行社数27,072 家,比上年增长4%,我国旅行社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09 年旅行社资产总额58596 亿元,2010 年旅行社资产总额66614 亿元,比上年增加137%,2011 年旅行社资产总额71117 亿元,比上年增加68%,2012 年旅行社资产总额83955 亿元,比上年增加181%,2013 年旅行社资产总额1,03977 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2009 年全国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80653 亿元,2010 年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2,649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6%,2011 年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2,87177 亿元,比上年增长84%,2012 年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3,37475 亿元,比上年增长175%,2013 年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3,59914 亿元,比上年增长67%。

总体来看,我国旅行社的数量每年在持续增长,而旅行社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

由于我国旅行社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国内旅行社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旅行社,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使得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大众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旅游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老年人、青年人、学生等旅游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而中小旅行社也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3、景区业务概况景区是传统旅游行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构成要件,是旅游行为的主要吸引物,甚至已成为城市的名片、地方的标志。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已有2 万多家,各种新型景区还在不断涌现,旅游景区作为中国旅游业龙头以及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

5A 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

2007年,国家旅游局进行全国首批5A 级景区评定,66 家景区进入全国首批5A 景区行列。

截至2015 年7 月,全国共有201 家5A 级景区。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旅游社交网站蚂蜂窝发布了《2014 新景区发展报告》。

截止2014 年9 月,全国新增3A 以上景区114 家。

从景区类型来看,114 家新增景区中,4736%属于自然景观,文化景区则以2632%的比例紧随其后;乡村旅游类景区增长迅速,占到了总数的878%,而度假休闲景区增长放缓,只占总数的614%。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统计,2012~2014 年,5A 级景区平均门票价格分别为109 元、110 元和112 元,基本保持稳定。

在所有5A 级景区中,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的占多半(共有81 家,占4969%),其次为50-99 元之间(共40 家,占2454%),门票价格在20-49 元之间和在200 元以上的分别为12 家和16 家,各占736%和982%,价格在1-19 元之间的有2 家,占123%,另有12 家5A景区实行免票政策。

按照旺季进行统计,有5 家5A 级景区门票价格为200 元,有15 家5A 级景区门票价格在200 元以上。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4)》,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的满意度指数分别为740 和742,略低于2013 年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749。

景区游客的主体分布在距景区300 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比例达到55%。

选择游览观光作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游客数量占总游客数量的51%。

因此,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旅游景区应该认识到景区收入仅仅依靠门票,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本无法发展壮大。

旅游景区只有实现营销渠道自我控制能力的加强,努力实现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和自主化,才能回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景区才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对外广告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进一步投资开发,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