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了解阅读的不同目的和方法。

2.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 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和思辨,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分析和思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比如通过故事、名言警句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2. 播放与语文课外阅读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分析和解读名著中的经典语段或者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辨和分析。

4. 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5. 教师提供一些经典和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学生,并导读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

6.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5分钟)通过故事或者名言警句等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和目的(10分钟)播放与语文课外阅读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分析和解读名著中的经典语段或句子(15分钟)教师选择一段经典的语言材料,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

4.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体会和感受(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5. 导读优秀作品,分析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15分钟)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并给学生导读其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思考和探讨。

6. 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2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当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时,有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读内容,同时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乐趣。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样选择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可以涵盖不同主题、体裁和难度,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2. 带着问题阅读
在开始阅读之前,帮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故事的结局会是什么?”激发他们对故事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或老师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作者用词等,以促进深入理解和思考。

4. 创设阅读环境
在家庭和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时间,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享受。

5. 互动体验
建议学生参加相关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剧本表演等,通过互动体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印象。

6. 导入相关知识
在阅读前后,可以适当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如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7. 写下心得
鼓励学生记录阅读心得和体会,可以是简短的读后感、自己的想法和启发,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这些阅读指导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好地领略文学之美,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3. 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分享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

3. 引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阅读的看法,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

2. 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解释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帮助,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 分享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故事书、绘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教授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书籍。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材料,检查他们是否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第二章:阅读技巧的培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教授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测、归纳、提问等。

3. 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讲解阅读技巧:介绍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故事情节、归纳文章主旨、提问等。

3. 示范应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一个故事,示范如何运用阅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自主阅读一个故事,尝试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阅读技巧。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第三章:分享阅读的快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分享阅读的重要性。

2. 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课外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一、能够一句话归纳文章大意,概括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出题目在原文的边线,从边线前后打听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内容题目牵涉至有关段落,必须对这些段落反反复复钻研;例如牵涉全篇,则必须再念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建议归纳的,需用以下归纳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关键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深入细致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准确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表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结尾的促进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明确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促进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明确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促进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言之有物方面的促进作用:图形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代普雷中心(阐明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语文课外阅读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良好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一直备受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使之既能够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研究与实践的角度,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有效途径。

一、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点和需求是不同的,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他们对于阅读的偏好和倾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除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还需要了解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这样才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阅读指导,避免让学生在阅读上感到挫折和不适。

二、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在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之前,语文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应该包括阅读的数量、内容、难度等方面的要求,以及阅读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和学生一起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阅读任务和责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三、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语文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还能够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促进全面的语言和知识素养的提升。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语文教师需要着重考虑材料的质量和适宜性,确保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既符合学科要求,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真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四、合理安排阅读活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合理安排阅读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小组、开展读书分享会、设计阅读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阅读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和互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品味水平。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语文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优秀作品的故事情节或者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选择。

其次,学校图书馆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校可以购买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同时,学校图书馆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会、读书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另外,家长也应该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足够的阅读支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了解世界,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享阅读体会,相互激励。

通过小组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阅读角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阅读书籍,并在阅读后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更加重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语文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一、选材指导在给小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应该简单易懂,内容朴实生动,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有《三毛流浪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这些故事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家长和老师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比如《小王子》、《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海底两万里》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比如对于女生可以选择一些浪漫、感人的小说,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安娜与芭芭拉》等;而对于男生可以选择一些冒险、悬疑的故事,比如《哈利波特》系列、《鲁滨逊漂流记》等。

二、阅读指导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1. 选择适当的阅读环境。

家长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进行阅读,避免选择在吵闹的地方或者灯光不好的地方进行阅读。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一定时间的习惯,让他们养成对阅读的热爱,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笔记。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一些读后感、心得体会或者摘抄重点的文字,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巩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适合他们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图书、报纸、杂志等阅读材料。

包括童话故事、小说、诗歌、科普读物等。

打造阅读氛围: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图书展览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阅读时间和空间,陪伴他们一起阅读。

引导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推荐,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和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给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推荐书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鼓励多维度的阅读:除了文学类作品,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与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相关的图书,拓宽知识面。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组织阅读分享和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表达阅读感受和观点。

这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设计阅读任务和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和活动,比如写读后感、写读书报告、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精力
充沛,求知欲望强,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

课外阅读对他们的成
长影响巨大。

但由于经验和方法的欠缺,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
有些盲目被动,效率不高。

在阅读范围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把握上,
家长和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课外阅读、范围、方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
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鼓励学
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
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
再阅读。

”可见阅读对提高语文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对他们成长的
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都飞速发展的特
殊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是吸取知识量最大的阶段。

但他
们的人生阅历浅、经验不足,在阅读范围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把握
上,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
一般来说,所有健康的报刊杂志、世界名著,初中生都可以涉猎。

但是初中生受时间、阅历、环境和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在阅读范围
上要么过窄,要么过乱,在阅读量和质上有的过少,有的过滥,具
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这时为学生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一上学期,学生必需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翻过那座山》,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繁星》、《春水》、《居里夫人传》、《伊索寓言》,类似《读者》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

以上内容要精读,要做读书笔记。

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浏览《论语》、《一只猎雕的遭遇》、《聊斋志异》。

初一下学期,学生必须阅读的内容为:本学期的阅读配套教材《大海的召唤》,本学期语文课本上推荐的名著《狂人日记》、《鲁滨逊飘流记》、《繁星》,类似《读写天地》这样的一类健康期刊。

以上内容要精读,要做详细的批注。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去浏览《城南旧事》、《上尉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

精读时速度稍慢,小到词义的把握,大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思想意义和影响启示等,都要认真地咀嚼体会。

同时,要学会做批注,还要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

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

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在看书的过程中,若有所悟、怀疑、疑问,可以在其相应位置,及时地些记载,这就是批注。

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
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

把精彩的词句语段记下来,以便将来查阅;还可以把一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和内容简介记下来,以此来加强记忆。

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略读时就要有意加快速度,要学会找提前量。

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

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要一段一段地看书,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字变成句子,意思比较完整,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加快了阅读速度。

在阅读不太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不必逐句逐字地读,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请教工具书。

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和公式等,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先读头尾。

在读一般文章时,可先读文章的头尾,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使阅读思路清晰,便于理解文章内容,为了提高速度,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理文意,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特别是一本好书,阅读批注完后,再写一写读后感,概述其内容,理清其思路,鉴赏其韵味,探讨其思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以此来进行解读、吸收,提高阅读效率。

但大部分同学不会写读后感受,不愿写读后感受。

这时老师应该加以
指导示范。

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个基本的写作模式,然后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以巩固。

写读后感一般采用“引、议、联、结”的模式,“引”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的内容,“议”就是找一个切入口,对文本进行分析论证,谈自己的感想,“联”就是联系现实社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结”就是对全文进行一个总评。

例如,当我们看完《伟大的悲剧》之后,可以写这样层次水平的读后感。

《伟大的悲剧》的故事情节,写的是英国和挪威两国的南极探险队,为争夺第一个揭开南极极点秘密的荣誉,当英国南极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地赶到南极点时,阿蒙森探险队已经捷足先登,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了归程。

但归程比来时的危险增加了十倍,天气愈来愈恶劣,而抵御严寒的唯一武器——燃料,却越来越少,直到“弹尽粮绝”,他们在暴风雪中用冻僵的手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一个个长眠于茫茫冰雪之中。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剧情中的人物,他们是多么坚毅、执著、团结和无私。

威尔逊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款矿石样品,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表现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斯科特冷静将日记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表现了其坚毅、执著和无私的爱。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朋友、同伴、亲人和祖国。

斯科特他们探险失败了,虽然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但是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的诚信、坚毅、执著、为事业献身的精神,令人敬
佩的绅士风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人无私的爱为后人所敬仰,肉体虽倒下,但精神永存——这就是伟大的悲剧。

联系现实,正因为有了“斯科特式”的精神,人类才能不断地发展,文明才能不断地进步。

总之,七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要加大,内容要加深,但也要处理好广与博的关系,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速度与效率的关系。

做到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又要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

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文学空间里遨游,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责任编辑: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