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摘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学是个重要的开始阶段,也是个被人忽视的阶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一、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1.参与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
作为小学生,他们天真单纯,有很强的好奇心。
因此,针对低段学生,教师从内容上应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童话、寓言、童谣等,并让学生结合读,画一画、写一写;中高年级则要推荐趣味性、情节性、知识性更强的读物。
我们还可采取让学生来进行“好书推荐”,要求推荐好书的同学把书的名称、作者、大概内容,利用每天放学后几分钟上台推荐。
在推荐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学生定会被深深吸引,听的津津有味,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这种形式不仅不拘谨,还会跃跃欲试争着向大家推荐好书。
这样激发了学生看书、读书、找书的热情,逐渐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稳定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稳定保持这种读书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笔者主要利用每天早读几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读书的成果,方式多种多样。
刚开始,只有胆子大,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参与,但不久全班学生便争先恐后的轮流上台汇报表演了。
此外,笔者利用教室后墙开辟了“课外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摘抄卡、手抄报、读书心得等并定期评比更换。
孩子们都不甘示弱,纷纷参与其中。
“课外展示栏”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了读书兴趣。
孩子们热衷故事,那么就开展“故事会”活动,并建议故事内容要丰富,讲的要生动形象。
随着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被带入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无法自拔,乃至故事早已结束但学生却意犹未尽。
这不仅稳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 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呢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 课外阅读不应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因此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 我阅读” 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所收获。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
有条件的家庭, 提倡亲子阅读, 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 二是学生家中藏书。
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读书小屋”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 “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
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有的喜欢名家名着;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 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摘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更是一种纯粹的孩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我们应当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给予正确的阅读方法,鼓励他们去阅读。
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条件【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107-02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也大有学问,提到如何提高阅读水平,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讲话。
”自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无不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名人名家这些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是不能满足孩子们高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不能培育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世纪人才的。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兴趣,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
而大量阅读所培养的阅读兴趣,则可迁移为学习兴趣。
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学者等,无不是从童年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1 发挥故事魅力,让学生主动阅读。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
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识。
然而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现状,还是时代社会的要求,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尤其是学生自身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更需要组织学生强化课外阅读,激励大量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从而促进阅读兴趣的不断拓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
不过,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会以惊人的毅力去学习。
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
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
这样松鸡没法飞走了,它们的目的也都达到了。
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15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15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论文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通用版在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中,要经常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
课外阅读能够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这是阅读能力练习的重要结构,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学生优秀的个人品德,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可是,就现在我国小学课外阅读的情况而言,仍存在许多不足。
在这一情况下,应寻找合适的指导策略并且多加引导,努力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错误认识1.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某些父母,还有语文教师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看闲书的意思,可是,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一些好的启发,学会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认为这样做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这样错误的认识毫无疑问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没有了父母、教师的支持,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
2.课外阅读能提升作文水平尽管现在某些父母与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知道单一的课内阅读练习不会达到较好的语文教学成效。
可是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的课外阅读带有一种功利性,而且将其当作学生语文考试水平提升的一种方式,忽视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思想意识的有利影响。
3.课外阅读的硬性规定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引导方面有着错误的认识,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规定学生每天用来阅读的时间,而且布置了有关的阅读课后作业,还要定期上交打分。
这样错误的行为,使得课外阅读变成了一种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减弱了学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如此之后,学生也很难从书籍本身获得什么启发,从而降低了自己的阅读动力。
4.作文书是最好的课外阅读书籍某些学生的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挑选作文书作为孩子的课外读物,而且要求他们将优秀的作文背下来,记录其中不错的句子。
如此行为,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摧残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反而让孩子养成了随意完成的习惯。
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五篇模版]
![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418bd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a.png)
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五篇模版]第一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①那我们就应该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1.1个性解读焕发情感渴望。
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
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
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
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
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
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
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
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
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我以为,有些常识,只要坚持,就会造就伟大。
遗憾的是,我们常常遗忘或漠视的就是常识。
如,教师在班级培育读书的种子,不少学校提倡校园文化建设。
但又有多少班级多少学校是真正的飘溢着浓浓的书香?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曾撰文批评语文教学:”本国的学生学习语文,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花了两千多个学时,到头来却是大多数人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人。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少慢差费。
”令人欣慰的是《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它要求学生必须重视课外阅读,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1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那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该怎么做?1.培育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好读书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特别对那些初读的学生,更应大力激发其阅读动机,让阅读与乐趣相连。
首先,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以此激发兴趣,也可就故事中紧张、精彩、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
比如,上期末,我向学生推荐《小王子》,当时我读了几个片段。
读完最后一段时,教室里一片寂静----不少孩子眼里一片朦胧。
我想,那个伤情的时刻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其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
比如,在学完了《争吵》,我就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
学了《草船借箭》一课,向学生推荐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学了《最后一头长相》,推荐了《狼王梦》......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主要内容,扩大了其视野,增长了其见识,。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1)选择读物。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而且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差,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 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呢?我个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 课外阅读不应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 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因此我在班级开展了“我喜欢, 我阅读” 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 并注重在以下五个
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所收获。
一、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
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 课外阅读有监督。
有条件的家庭, 提倡亲子阅读, 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 二是学生家中藏书。
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读书小屋”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 “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
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有的喜欢名家名著;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
军事知识; 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
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 比不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 尤其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 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 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
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 。
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
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
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 , 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 ,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 幽默、温馨, 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感人至深。
我请孩子们谈体会, 谈各人发笑的角度, 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 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
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 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 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 填写读书卡。
四、有机整合, 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 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
阅读。
如学了《草船借箭》, 引导阅读《三国演义》有关章节;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 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学了《少年闰土》, 推出鲁迅小说《故乡》。
3月5日, 读《雷锋的故事》;父亲节, 看朱自清的《背影》……学生手中的《同步阅读》教材, 文章不但精彩, 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 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 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
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
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 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提高读书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读书积极性,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增强阅读实效, 我思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 “我喜爱的名言” 交流会, 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
“名人故事会” ,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自办班级“课外阅读报” , 刊载论文格式美文佳作, 选登优秀读书笔记……孩子们一有空闲便忙于搜集资料, 采稿、写稿, 乐此不疲, 热情高涨, 读写能力得以增强; 参加“读书知识竞赛” “红色经典诵读” “ 《弟子
规》精读” 等各种读书活动, 有效促进了学生读书、交流、展示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 ,
评选一次“明星家长” , 在班级墙报上给予表扬, 并颁发奖状, 鼓励先进, 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争优热情。
由于在阅读的每一环节, 我都关注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大多数同学踊跃阅读, 积
极参加各类征文活动, 作品也开始见诸报端, 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真正做到“我喜欢, 我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五法(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本内容有限,这就必须开辟另一阵地:课外阅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配合当时形势或某个中心活动,适当补充些阅读材料,可部分放在课内读,部分放在课外读。
二、推荐一些优秀文章,动员学生阅读。
学生求知欲很强,很多学生有多读书的愿望,但不知道读什么书好;少数学生因为学习任务重,怕课外阅读占时间,影响功课的学习,因此不敢多读课外书。
这时,如果我们能适当引导,就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引向正道。
我经常给学生读一些课外优秀诗文,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有时带一些书刊到教室,或介绍或供学生
自由选择。
教师一引荐,就会有人去看,慢慢影响开去。
三、发动学生互相推荐。
我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除去每周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外,我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带一本或一种书刊,放在教室图书角,供大家借阅,这样既解决了阅读材料的问题,更起到了相互推动的作用。
同时,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书刊书写推荐理由,夹放在书刊中,又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和写作的能力,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普遍阅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然后进行讨论或笔谈,以此提高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
如学习《出师表》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三国演义》,然后再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展开讨论,使学生较深入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随时指导学生的课外自由阅读。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情况外,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这时,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以指导。
对于教师没读过的书,可以着重从读书态度、观点、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学生看些不适合自己的书或不健康的书,教师应该了解情况后作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忌“一棍子打死”。
总之,课外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如果会引导,能正确引导,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