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军
一二八事变中的另一支军队 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二八事变中的另一支军队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导语:一、开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一、开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行占领。
于是数日之间,河山变色,辽东巨野,尽陷铁蹄。
其后,更扩大其侵略目标,向我沿海各要埠肆扰,乃有天津事件,福州告警,纷至沓来。
而上海“一二八”事变的爆发,也系暴日侵略野心及挑衅阴谋所造成。
最先,暴日制造五日僧被殴案;继乃有日浪人的暴动,焚烧三友实业社工厂,捣毁北四川路中国商店,使上海空气趋于极度的紧张;终乃有四项条件之提出,要求我国取缔抗日运动及解散抗日救国会,挑衅阴谋层出不穷。
于是日舰队集沪示威,日陆战队登岸布防,各地日侨撤退等等,而最后的一幕,就是“一二八”的闸北夜袭,我们淞沪抗日的战幕正式揭开。
这时是十九路军驻守上海,首先举抗日之旗,通电云: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
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28夜11时公然在上海闸北侵我防线,向我挑衅。
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
为救国保种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此志此心,可质天日而昭世界。
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艳。
战争之幕既揭开,这时,蒋介石虽已退职在野,但鉴于当时形势,也曾发出一道通电。
但是我看到一种大可忧虑的情形: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工农红军15个军编制演变

中国工农红军各军的编制序列及其演变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2支)鄂豫皖边红一军(1920年4月成立)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参谋长朱亚伦主任熊受暄第一师(原31师)师长徐向前政委戴克敏(李荣桂)第二师(原32师)师长漆德伟政委王培吾第三师(原33师 + 原32师两个团)师长周维炯政委姜镜堂独立旅(原32师一部与部分游击队)旅长廖业祺(兵力:3个师1个旅长2100余人)(1931年1月,商城长竹园会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1935年7月21日)军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主任朱瑞(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1930年7月)(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而成)军长贺龙政委朱勉之参谋长张应南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第一团(警卫团)团长覃甦政委汪毅夫(兵力:一师一团2000余人)(1931年3月,缩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3支)赣西南红三军(1930年7月)(原赣西南的红六军改称红三军编入红一军团)军长黄公略政委陈毅参谋长周子昆第七师(原第一纵队)师长陈伯钧政委李涛第八师(原第二纵队)师长刘畴西政委王如痴第九师(原第三纵队)师长徐彦刚政委朱良才(兵力:三个师5000余人)(1932年,第八师撤销;12月,军部撤销)(1933年,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湘鄂西红三军(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而成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邓中夏参谋长陈德清主任柳直荀第七师师长孙德清政委朱勉之第八师师长王一鸣政委王鹤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教导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大鹏政委涂美中警卫第一团警卫第二团警卫第三团湘鄂西警卫团汉川独立团荆当独立团军直教导团(兵力:5个师6个团5200余人)(1934年10月,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复称红二军团)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1935年7月2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军团奉命改称红军第三军)军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肖劲光(8月,编入右路军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达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支)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的宁冈会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主任陈毅第十师(朱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朱德党代表宛希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第十一师(毛部与部分湘南农军)师长毛泽东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第十三师师长陈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三十六团(兵力:约万人,枪3000支)(1928年5月25日改称为红军第四军。
司保中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

洲 国治 安肃 正 计 划 ” ,妄 图在 三年 内 彻底 消灭 东 北
纪 愈 周 保 中 婕 辰 1 0 年 1周
营 。8不 要 攻 坚 、诱 敌为 主 。9杜 绝 奸 细 ,防 止叛 . . 逃 。具体 方法 为加强 教育 及检 查 ;提 高 老 队员的威 望 :对新队 员加强 审核 ;加强相 互监督教 育。 该 指示 信 的内容 具体 、全 面 ,反 映 出 周保 中独 到 的军 事思 想 、观 点 。信 中所 作 出的反 “ 讨伐 ”部
形 势 以及 在对 吉东 地 区抗 联 队伍 的实际 情况进 行科
学分 析 的基础 上 ,于 13 年 5 以第五 军党委 会 名 96 月 义 发 出指 示信—— 《 第五军 党 委会给 第 五军 、第 二
军 东部 队指 示信 》 ,详 细 具体 地 阐释 了面 临 的时 局
与 中心 工 作 等 问 题 ,对 第 五 军 、第 二 军 东 部 队 反 “ 讨伐 ”斗 争作 出具体 部署 。
正式改编为东北抗 日联军第五军 ,周保 中任军 长。 面对 东北 抗 日武 装 蓬勃发 展 的形势 , 日本关 东
军 司令部 经过 长期谋 划 ,于 13 年 4 炮 制 出 “ 96 月 满
之 战斗 ,从 而避 免 实 力损 失 。4随 时 随地 地 处 理 、 .
安 排 在游 击活 动 中造成 累 赘 的因 素。5各单位 部 队 . 应 依 赖 上 级 部
地鼓 舞 了全 国人 民的抗 日斗志 。
工作 ” “ 、 治本 工作 ” “ 想 工作 ”三 位一体 为 基本 、 思 方针 。所谓 “ 治标 ”就 是采 取 密集 的、长 期的 军事
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18军第74军中原征战记(8)

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18军第74军中原征战记(8)00、杨伯涛回忆龙凤战役黄埔武汉分校第七期杨伯涛1946年7月,国共两党开始全面的内战。
整编第十一师奉命由武汉分水陆两路运至徐州集结。
第十八旅、第一一八旅由汉口乘火车至郑州,再转徐州。
我第十一旅由汉口乘轮船至浦口,再转乘火车至徐州。
我对重开内战,深为扼腕叹息。
认为抗战胜利,我们的国家亟需全力医治创伤,进行大规模建设。
我是厌恶战斗生活,更反对内战的。
徒以身为军人,从来不问政治,秉“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之义,只得听命行动。
怀着一肚子颓丧心情踏上战场。
当轮船起航与亲人挥手道别时,曾赋:内衅重开心傍徨,临征无意着戎装。
妻子牵儿走相送,长笛一声泪数行。
由汉口铁路运输的第十八旅先头五十三团到达开封时,正值解放军围攻开封国民政府守军,团长尹俊即指挥该团跳下火车,向开封南门迄宝塔之线的解放军侧面猛烈攻击。
解放军出乎意外遂撤围而去。
后续部队继续乘车到达砀山、黄口集结。
8月,整编第十一师向陇海铁路以北、黄河以南的解放区扫荡。
整十一旅由黄口车站出发进据丰县,没有发生战斗。
指挥这次行动的司令官是王敬久。
辖胡琏整十一师和邱清泉第五军。
丰县是王敬久的故乡,遂即回到城内旧居省视,请我到他家吃了一顿。
为扫荡鲁西解放区,以确保陇海路运输的安全,王敬久指挥两部队向菏泽攻击前进。
菏泽是鲁西解放军发号施令的总部,成为当时的要点。
胡、邱两部并列向菏泽攻击前进。
我率整十一旅由丰县出发,沿单县、成武、定陶之线,向菏泽前进。
在定陶附近受到解放军的袭击,我旅伤亡十余人,经激战后解放军撤走。
以后没有战斗,进入菏泽时,解放军早已撤走,已是一座空城。
在菏泽驻了几天。
胡、邱两部又由菏泽掉回头向东扫荡。
邱清泉第五军行至钜野东面的沙土集,发现龙蝈集有解放军重兵据守,遂展开攻击,经过四天的轮番猛攻,解放军坚守阵地,屹立不动。
南面整第十一师方面:部队行至龙蝈集东南张凤集时,发现当面有解放军大部队堵截,师长胡琏即命令在现地停止,占领阵地准备应战。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损失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损失凤凰资讯> 军事> 军事专题> 尊严的代价——中国远征军付出的牺牲> 中国远征军图集> 正文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损失2009年03月05日15:12中国远征军应英国、美国的邀请进入缅甸援英作战,从1月24日第6军刘观隆支队进入景栋,到8月间撤出缅甸,历时近半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人员损失。
一般文献都估计中国远征军总数为10万,其中有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以及远征军长官部直辖部队。
第五军作为远征军的主力,战斗最为艰苦,同时牺牲也最大。
按照王楚英回忆,第五军参战部队拥有官兵54468人,步枪10978支,但其中包含了长官部直辖的炮10团1营和炮18团1营等。
按照杜聿明回忆,第五军共动员部队42000人,其中第200师、第96师、新22师各约9000人,另外直属队共15000人。
由于远征军兵力调动效率不佳,第五军直属队相当多兵力并没有调运到一线。
例如缅甸战役全线溃败后,坦克部队仍在运送途中,结果在日军第56师团骤然攻至惠通桥时,相当多的坦克被遗弃或破坏在公路上。
因此杜聿明回忆录中的数字,应为调至缅甸战场的部队总数,而和王楚英数字的差距,主要在于这些仍在国内的部队。
按照杜聿明回忆,第五军战斗死伤7300人,撤退死伤14700人,幸存者约20000人。
但该数字中,经过野人山的第五军直属队、新22师、第96军撤退损失分别为3700、4000、3800人,幸存分别为10000、3000、3000人,与真实的悲惨情况有明显出入。
据当事者以及美英人士回忆,第五军直属队和新22师抵达印度的全部人数仅3000人,甚至更少,而杜聿明回忆录中仅新22师就有3000人幸存。
此外,第200师、第96师撤退过程中也都有相当数量的直属部队随行(第200师随行两个补充团,第96师随行炮兵、工兵一部),而统计这两个师幸存者也都很可能都包含了这些编外人员。
该师位列五大主力,却出身闽系军阀,第一批换装德械

该师位列中央军五大主力,却出身福建系,第一批换装德械——该师是“五大主力”元老,走出了30多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五大主力”指的是国民党中央军中战力最强悍的5个美械军,分别是:第74师、第11师(第18军)、第5军、新1军、新6军。
其中,第11师是当之无愧的老牌劲旅,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也最多,其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烽火,最后兵败于淮海战场。
第11师走出30多位高级将领从北伐时期开始,国民党军队内部就派系林立,即使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也分为何应钦、陈诚等不同系统。
其中,就属陈诚的土木系发展迅速,从整编第11师一师之众发展到抗战后中央军三大集团(另外两个是胡宗南集团和汤恩伯集团)之一,出现了5名陆军一级上将、4名参谋总长、2名海军司令、1个空军司令、1个地勤司令以及20多个军长。
整编第11师,又称“土木支柱”,它是陈诚赖以起家的政治资本,也是“土木系”日益壮大的基石,就连“土木系”这一名称,也来自该师及该师扩编成的第18军番号,其中,“土”字拆开即为“十一”;“木”字拆开即为“十八”。
虽然后来声名显赫,但这支部队与胡宗南、汤恩伯等人起家的部队不同,它并非出身黄埔党军,而是由原闽军第3师改编而成。
陈诚带3个警卫团,吞并了3个闽系团闽军第3师在1926年响应北伐,被扩编为第17军。
北伐结束后,又于1928年7月缩编为第11师。
因当时部队编制为三旅六团,而17军经过缩编后只剩下三个团,为了凑足编制,国民政府便调国民革命军总部所属三个警卫团编入其中,补齐6个团的建制。
由于陈诚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部警卫司令,是这3个警卫团的指挥官,因此合并整编结束后,陈诚被任命为第11师副师长。
1929年5月,陈诚当上了第11师师长,他开始对部队大加整顿,并从3个警卫团中抽调黄埔军官,大量充塞到其他三个闽系团中,逐步抹去该师的福建色彩,使其逐渐转化为彻头彻尾的中央军嫡系部队。
中原大战期间,已经完全中央化的整编第11师屡立战功,连续攻克济南等重要城市,陈诚也因功当上了第18军军长,从此正式开始了“土木系”的发展之路。
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简介(文)

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简介一、红一军团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红军中建立最早的军团。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红一路军在福建长汀成立,不久改称红一军团。
原红四军军部和政治部改为红一军团指挥部和政治部。
总指挥朱德,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副官主任陈叶珍。
统辖红四军、红三军和红十二军,共两万余人。
十月,根据方面军命令,各军下辖之纵队、支队、大队,统一改称为师、团、连,实行“三三制”编制。
同年十二月底至1931年9月,军团各军由方面军直接指挥,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
同年8月末统计,三军、四军、十二军共约一万七千余人。
1932年3月26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重新组成红一军团。
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供给部主任赵尔陆,卫生部主任姜齐贤。
下辖红四军和红十五军。
5月1日统计,军团共九千六百九十六人。
此后,红十五军调出,红三军归还红一军团建制。
1933年1月,根据军委命令决定,取消了红三军、红四军番号与军的机关,红一军团直接统辖红七师、红九师、红十师、红十一师。
徐彦刚继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任保卫局局长。
3月,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获重大胜利。
5月,军团共一万六千人。
1933年6月根据军委命令实行红军新编制,红一军团实行整编,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
将原红七师、红九师和红二十二军合并为缩编为红一师;将原红十师、红十一师合并缩编为红二师;另由中央政府警卫团、军团教导队和瑞金模范师合编成为新的红三师(实际并未编入红一军团编制,后划入红九军团编制)。
李卓然继任军团政治部主任,赵尔陆担任供给部部长,姜齐贤担任卫生部部长。
全军团约一万一千余人。
10月,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役。
左权继任军团参谋长。
1934年5月,军团辖红一师、红二师,共约一万七千余人。
1936年抗联第五军进军三江探析

1622021年第4期(2021年4月)No.4 2021 1936年,抗联第五军进军三江地区是一次胜利的行动。
当时,日伪当局对于以宁安地区为中心活动的第五军进行“清剿”,第五军活动日益艰难。
为摆脱困境,第五军决定进军三江地区。
1936年初,第五军分批向三江地区转移,①同年10月完成转移。
该行动使第五军在日伪当局的“清剿”下得到巩固发展,为第二路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三江地区抗日运动的发展。
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目前学界主要集中研究军长周保中,②对于1936年第五军进军三江地区的原因、过程、影响关注不多。
本文结合东北抗日联军相关文件、当事人日记、回忆录等资料梳理抗联第五军进军三江地区的过程,并对第五军进军三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试图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一、敌我影响:谋划进军三江1936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
几乎同一时间,第五军开始分批向三江地区转移。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向三江地区的进军是在敌我诸多因素影响下做出的正确决策。
1.日伪当局进攻1936年4月10日,关东宪兵队司令部制定了《关于昭和十一年四月至昭和十四年三月警宪实行之满洲国治安肃正计划大纲》(即“三年治安肃正计划”),该大纲规定在“第一年度昭和十一年四月至昭和十二年三月”将“治安肃正”的重点放在“滨江、吉林、间岛、三江”等地 [1]。
宁安是以上地区交通枢纽。
活动在宁安地区的第五军“以自己之工作关系及游击活动地带而言,将成一、二、三、四各军联系之中心”[2]145。
所以,宁安地区抗日部队遭到日伪当局猛烈进攻。
日军在《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年)度第二期关东军治安肃正纲领》中明确规定“苇河、宁安两县境附近地带;宁安、额穆两县境、镜泊湖附近地带……为治安肃正重点区。
”[3]日伪当局“对其‘心腹之患’——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更加疯狂的‘讨伐’,对东北人民实行更残酷的镇压。
”[4]73军事进攻一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过兼备:第五军
简介
代表人物:杜聿明、邱清泉
军长:邱清泉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于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县成立,它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
抗日战争,曾血战昆仑,一鸣惊人。
昆仑关大捷
杜聿明
就像新6军的新22、新1军的新38,提起5军就要先说大名鼎鼎的200师。
该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1937年3月,该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由军政部直接指挥。
38年1月,该团扩编为第200师(五团制,20000余人),原团长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11月,该师扩编为新编第11军,也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5军(戴安澜继任成为200第二任师师长,也是最有名的一任)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防城企沙、钦州龙门登陆,两路进占钦州,北上南宁.准备开辟华南战场,截断西南国际交通线。
5军(新22、荣誉1、200)在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
这一场激战,成功收复昆仑雄关,日军损失空前巨大。
据战后公布的材料,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该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被我俘虏的100余人。
5军也付出了15000人伤亡的巨大代价,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第5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官兵多系山口县人,秉性剽悍,长期受武士道侵染,参加侵
华战争两年多,战斗经验丰富;而且5军此是仰攻设防完整的坚固关卡,难度更大。
这一仗是日军承认的仅有的几次对方勇猛程度超过自己的战斗,含金量绝对不容质疑(中村正雄在日记中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称号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
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们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加顽强的军队……”部队经过休整以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阵亡将领纪念碑”,含着热泪亲笔书写了400多字的悼念碑文。
据悉,现在昆仑关山下的松林里,还有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的坟墓,他是此次战役中被打死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
当时杜聿明将军在看了中村正雄的档案后,建议以自己的名义为中村正雄在此建一个坟墓)。
受挫缅甸
1942年5军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1939年11月,日军攻占南宁,切断了桂越公路,次年6月,又切断了滇越公路。
这样,滇缅路就成为中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命脉),保卫滇缅路,在著名的同古保卫战中,200师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日军55、56两个师团4万多人),击毙日寇 5000余人(未考),在同古坚守12天,同时,该师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一部逃出日军包围圈。
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后200师收复棠吉,但是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200师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兵败野人山,为保卫滇缅路,远征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杜聿明第 5军42000人中就牺牲了21000余人。
当时滇缅路战线两侧,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由于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长期整补,直到1944年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才再度上阵。
“逢五不战”
46年3月,第5军各部开赴武汉,解放战争中5军主要在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
(单单从坚持到48年底淮海就可以看出来。
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
邱清泉
战的频繁。
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华野老人谈起5 军总是耿耿于怀。
淮海之前,46年年底的龙崮集面对中野2纵的阻击,伤亡2390人,48年桃林冈被华野10纵阻击,徐东被华野7纵阻击可以说是仅有的几次翻船)
46年7月开始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年底国军准备打通平汉线,占领邯郸,5军主攻,连续攻克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47年2月5军45师先头133团一营2连在小坝车站被中野3纵7旅围困猛攻,7旅与45师硬拼,遗尸遍地,被迫撤出战场(45师连长连守仁镇定坚守车站,一夜激战,不计增援部队损失,该连死4伤5,7旅伤亡上千,损失比超过1:100!!连守仁战后晋升营长)直接导致了随后仓促的民权战役(伤亡、被俘3400多)豫皖苏战役(中野伤亡、被俘5-6千人,由于是重大失利,牺牲、被俘比例特别高,不同于一般战役情况,其中被俘1300人)的失败。
47年8月,宋时轮指挥华野10纵在梁山阻击5军和整84师,其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八月初打的不错,但后来被迫北渡黄河。
当时5军摆出转兵南下的架势,只留下84师继续北进。
10纵准备集中兵力吃掉84师,但是邱清泉等10纵从防御转为进攻完毕之后,转头向北,会同84师合击10纵, 10纵伤亡1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被俘民工2000余人。
丢弃武器、弹药,辎重骡马不计其数,损失极其重大(基本伤兵、后勤、医疗等单位,物资粮食全部丢掉)。
48年6月,著名的豫东战役爆发,在第三阶段中华野抽调主力,1、4、6、8及两广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于帝丘店,邱清泉 5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包围黄兵团华野部队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与黄百韬里应外合全线击溃了华野,并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俘虏了几千名伤员(据粟向中央军委报告,被俘虏伤员几百人,但据战果统计,被俘3598人)。
魂断——陈官庄
48年12月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49年1月9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击,45、46两师大部分缴械,200师突围被歼灭。
五大主力中最后一个香消玉陨。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的朝气,经过了严格的苦练,5军的作战水平大有长进,39年3月, 5军参加全国军队校阅,在当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
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5军的历史上,特别要提两件事: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前,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大家对是否坚守存在分歧,争论不休,此时,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愤然而起,慷慨陈词,自愿领兵御敌,师长问其有无把握,慨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最终200师下定决心抗击日军(战斗中黄景升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不幸壮烈殉国),在战后杜聿明的报告中也专门将此句作为全文结尾,蒋委员长闻言一震,问道:“这个团副现在还在200师吗?杜回答:“他已经实践自己的诺言,成仁了”日后国民政府专门在黄的家乡为他建造了纪念雕象并附以文字记录,蒋委员长亲自题词。
而那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
第二件则更加悲壮,1942年5月远征军第5军向印度撤退途中,由于后有日军追赶,途中又没有道路,遂在密*以西的莫的村将全部机械化装备之辎重(汽车、装甲车、大炮等)全部烧毁,随后军长杜聿明率全军进入野人山的蛮荒之地。
而确实无法随全军长途跋涉,留在莫的村堪迪佛塔一侧的医疗站中的千余名伤患官兵,从大局着想,不愿受被日寇俘虏之辱,抱着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愿烈士死,不愿降虏生的赤子心,慨然于5月21日全体引火*,含恨而终!。
这一史实在中国军事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
晚节难保
5 军自从正式组建素来以军纪严明著称,可淮海战役跟随2兵团(兵团司令邱清泉,此时的军长为熊笑三,名字很酷,但是在他的任内,却出现了足以毁掉5军名誉的劣迹,个人认为他作为一军之长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从徐州撤退的过程中,由于泄密(本来杜详细制定了部队的行军序列、撤退时间以及路线、集结地点,并且严格保密,结果蒋介石却通知将各个银行现金先搬运出城,导致人心惶惶,争相逃命,一片混乱) 2、13、16一共3个兵团很快乱了套,坦克、汽车、牛车、马车挤成一团,枪支、弹药、粮食扔得遍地都是,纪律失去了约束力,部队成了一群自由散漫、无恶不作的土匪,到处抢劫、杀人、强奸:仅仅在萧县一地,5军就抢走了300多年轻女子作为军妓……(比起74军在孟良崮、18军在双堆集,实在天壤之别!本来处于逆境中身为王牌主力,更应令行禁止、临危不乱,显示精英本色,惜一代名军竟然作出如土匪一般殃及民众、祸害百姓的罪行,实在令人痛心!更给那些为了民族自由独立而牺牲的5军先辈丢脸!是为5军光荣历史上抹不去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