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读后感范文集锦2020
红日读后感1500字_红日读书心得五篇

红日读后感1500字_红日读书心得五篇《红日》除了让我缅怀革命烈士们的崇高气节外,更教会我应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就应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就应学会与人协作,重视团队精神。
《红日》,吴强所著红色经典小说,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74师的故事。
故事以军长沈振新、丁元善所率领的一支部队为主线,环绕着山东战场上著名的莱芜、孟良崮两大战役,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关于《红日》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红日》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红日读后感(一)夜,出奇的静。
我独自在台灯下看着《红日》,心似乎也沉浸到了书中……《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
小说《红日》读后感范文5篇

小说《红日》读后感范文5篇小说《红日》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消灭七十四师的故事。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小说《红日》读后感故事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攻击。
敌七十四师昌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三十万人又向山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
历史上最着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
在书中所有共产党人个个成了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高举革命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
虽然他们心中个个都明白在这惨酷的莱芜战役中他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为了保家卫国,人人都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人们常说:“天下皆兄弟。
”可是在一九四六年那黑暗的年代,又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大家想想看,我们自己的国家人民都做不成兄弟,怎么与全天下人做兄弟呢?读完这本书,我下定决心,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在家要尊敬长辈,多做家务,少给父母添麻烦,在外要文明有礼,做个人人称赞的好公民。
因为我现在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读后感以前看过《红日》这部小说的同名电视剧,感触很深,就找出小说原文来拜读。
在书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种英雄本色,经过六十年的沧桑巨变后依然清晰的英雄本色。
这是一部优秀的军事史诗。
它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的故事。
史称“莱芜战役”。
正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方法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
以前看过几篇有关爱国的文章,总是感觉自己似乎就是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一员,灰沉天空被鲜血染成了血红色,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远处是丧尽天良的日本鬼子,或是虚伪的国民党士兵的嘴脸,身边是壮烈牺牲的同伴的愤怒的目光。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红日》是一本红色书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秋末初冬,国民党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涟水城,我军在经过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的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孟良崮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红日读后感范文一再过一个月就到建党90周年了,今日我独自坐在安静的教室里,看起了名作《红日》,感受着中共党员那时的抗战艰辛。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
今日,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更加完美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读后感范文二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
红色书籍《红日》读后感6篇精编版

【篇一:《红日》读后感】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
合上书,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伟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起了新的长城,换来了民族的崛起。
在读这本书时,仿佛我也来到了战场上。
只见远处解放军正与禽兽般的侵略者英勇地搏斗着。
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血红色,诉说着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
在故事中,蒋介石带领着自己的“王牌”74师,却被共产党消灭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胜受伤了,但是他临死前还关心着前线的情况。
最终,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灵活地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诞生在中华大地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热血,高举起革命的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为新中国洒下了血汗。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
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篇二:《红日》读后感】《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嫡系王牌部队,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的第一主力,号称“天之骄子”。
发起了涟水战役攻占涟水,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一支“常胜英雄军”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当时,国民党集中兵力,企图压逼解放军在沂蒙山区决战,妄想消灭华东野战军。
沈丁部队在莱芜西北的吐丝口地区,配合友邻部队,包围敌军。
在莱芜战役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作为核心和中坚,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2022年红日读后感篇1《红日》描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书中解放军战士战胜敌人的英勇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小说是以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战役为主导,从最初华东野战军沈、丁部涟水战役失利,到莱芜战役的战术转移,以及孟良崮战役的决战,最终全歼国民党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红日》作者吴强说过:记住昨日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
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
当应对无法挽回生命的战友时,...战士含着泪咬牙前进;当艰巨的任务、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战士们反而愈战愈勇,冲锋陷阵。
一听说有任务,他们就兴奋、就欢乐,就充满了活力和力量!战斗是战士们的生命!就是这种信念之下,...打败了国民党,而使国民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两个党派之间的最大不一样:团结与不团结。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献身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
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学习!2022年红日读后感篇2红日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主要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张灵甫率王牌主力整编74师从淮南攻到淮北,二次攻涟水城,血战十二昼夜,军长沈振新率部突围,败走麦城。
张灵甫连战连捷,攻克淮阴、宿县、临沂,从苏北杀到鲁南,攻占我苏北和鲁南根据地。
扬言三个月内解决山东问题,活捉陈毅和粟裕。
在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毛泽东在延安运筹帷幄,作出战略决策,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南征北战,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红日读后感(通用11篇)

红日读后感红日读后感(通用11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红日读后感篇1它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首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战役,它是中国军事文学创作重要里程碑。
没错,他就是《红日》,《红日》这篇文章曾经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这本书的书面非常的鲜艳和大气,《红日》由吴强所写著名的红色经典小说,主要内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解放军在山东全歼国民党王牌74师,主要战役包括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主要人物有军长沈振新和政委丁元善,描绘了残酷的战争场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它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朴实的人民群众,英雄的慷慨激昂。
解放军在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下,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生死搏斗,最终战胜了凶残的国民党王牌74师。
有很多很多的英雄,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胜利!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敬!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牺牲和献出生命的英雄!现在,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裕,虽然我们没有经历那段历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战争时代。
生活中,在做任何事情时,要多想想,仔细想想,把每件事情做对,做好。
红日读后感篇2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名著,名叫《红日》。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其实看着这部小说,我的心也在随之情节浮动,再仔细想想,这么一个既有装备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且军队指挥官的学历普遍高于解放军,为什么会遭到如此迅速而又彻底的失败?有个笑话说得好,在战场上汗的冲锋口号是:“兄弟们给我冲啊!!”而共产党在战场上喊的却是:“兄弟们跟我冲啊!!”这一个“给”一个“跟”性质就大不一样了。
《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

《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日》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日》读后感篇1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这是一部全景式展示解放战争改朝换代、气势恢宏的生死大决战,是一部史诗式描绘人民英雄气壮山河、舍生忘死的主旋律。
杨军,张华峰,秦守本和金立忠四个人是我们的英雄,他们打退了敌人的七次进攻。
终于,在孟良崮,战士们用汤姆枪扫射山洞,把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射死了。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然后,作品再以莱芜大捷的胜利作为过渡,最后以集中描写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达到高潮,三次战役虽有主有次,却浑然一体,作家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对时代共名的印证和阐述: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现代革命战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日》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在应和时代共名的同时,小说在战争观念和小说美学上体现出来的创新性和探索性。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于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不禁钦佩于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红日》读后感500字范文6篇

《红日》读后感500字范文6篇小说《红日》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消灭国民党七十四师的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红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日》读后感篇1《红日》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书,描写了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战役,读了,让人深深地震撼。
它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从1946年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到最后全歼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书中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等人物性格丰富,特别是张灵甫和张小甫,他们的反面形象更是叫绝。
作者背景描写上也很生动,能把山水写得像真的一样,山东的风景和风俗作者都很熟悉,能把山东的特点写得清清楚楚。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希望这样的书能激发大家的爱国之心!《红日》读后感篇2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日读后感范文集锦2020
《红日》这本书讲的是中国的那段不朽的革命历史,描写的是孟良崮战役的同志们怎样英勇地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红日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红日读后感1
忆往日乾坤,赞唐宗宋祖;看近代中华,品沙场人生。
——题记
似水年华的岁月,掩盖了曾经的战火纷飞,一直前往时代列车,疏远了如倾盆大雨的弹林。
抓住一把夕阳留下的余辉,就好像看到了那红红的太阳。
当我拿起《红日》这一本书,我觉得好重好重;掀起它的第一页,有一种浓浓的硝烟味道,让人沉思,让我思考,让我幻想那段尘封已久的硝烟历史。
看一看傍晚的夕阳落日,让人想起《红日》,想起为中华民族解放贡献力量的革命先烈。
徘徊《红日》这本书中,我看到沈军长坚定的眼神。
在那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冷静、镇定自若地指挥战斗,这是中国军人
的伟大形象。
沈军长团结手下的士兵,与士兵亲如一家,这是革命者,中国共产党的风范;一次次战斗的胜利不知凝聚了多少革命者的鲜血。
那一滴滴的鲜血加上那一声声气壮山河的撕喊染成了五星红旗那鲜艳的红色。
我站在飘扬的国旗下,思索那风雨雷鸣的岁月。
脑海里想起沈军长矫健的身影,想起打不倒的共产党军队。
他们在战斗中,拼搏的面孔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生长在和平年代,不曾亲历战争,只听过长辈讲起过。
《红日》犹如一幅幅画面如同电影一样划过我的视线,走进了我的内心的灵魂深处。
时而看见军民合作的场景,时而看到尘土飞扬的滚滚硝烟。
他们拼搏的眼神,让人震撼,他们向前的信念无坚不摧。
为了自由,为了胜利,为了人民解放,为了理想,他们把生命的青春奉献。
这是精魂,这是铁铮铮,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
《红日》让我想起共产党小米加步枪的时代,让我想起一腔热血的共产党军队,让我想起人民的苦难,让我叹息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曾经的血迹,被尘土覆盖得很深很深;曾经的脚步,经过岁月的洗涤,被风吹得干干净净,无处可寻当年的撕喊,无处可觅往日饱经风霜的身影,但“红日”的精神依旧生息,依然存在和平时代的人们心中。
血肉筑中华,正因如此,才有了五星之间手牵手的真情。
经过风雨,才想见彩虹;走过战争,才渴望和平。
《红日》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追梦以往,还带给我珍惜今日的规劝。
看,那山,那河,那天,那落日,那不变的“灵魂”,一泼“梅花红”染遍了千山万水。
简评;战火、硝烟、浴血奋战离我们今天的生活似乎已渐行渐远,可是,通过小作者力透纸背的笔触,仿佛再次将我们拉回那个一强热血铸忠魂的年代,让我们享受今日,勿忘历史,热血在胸中激荡,愿我们将这份爱国之情,书写在祖国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的史册上。
红日读后感2
静静坐在窗边,细细品读《红日》,激起了我心中的满腔爱国情,我
不由得开始喜欢上的《红日》这本书。
《红日》是一本红色书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秋末初冬,国民党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涟水城,我军在经过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的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孟良崮的故事。
其中,作者着重地写了张灵甫这个匪徒,张灵甫是国民党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健将,有丰富的反革命战争的经验才智。
他十分猖狂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因此更让我对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嘴脸记忆深刻。
《红日》中每个人物小故事都令我感慨万千:第十五节中军官们交谈中的“‘烂葡萄’没吃头!我同意,再敲一下‘硬核桃’!”,让
我深深感受到共产党将士们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从第三十二节中黎青给沈振新写的信、做的蒸咸菜,以及将自己心爱的背心拆掉又织成青色围巾送给沈振新,让我体会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
看了这本书,我感受万千,心情变得凝重。
不禁感叹我们今天幸福多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禁对往日在风里、雨里、炮火纷飞里苦战恶斗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英雄战士们肃然起敬。
让我们一起学习《红日》精神,继往开来共创美好的明天。
红日读后感3
静静坐在窗边,细细品读《红日》,激起了我心中的满腔爱国情,我不由得开始喜欢上的《红日》这本书。
《红日》是一本红色书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秋末初冬,国民党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涟水城,我军在经过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的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孟良崮的故事。
其中,作者着重地写了张灵甫这个匪徒,张灵甫是国民党蒋介石手下的一员健将,有丰富的反革命战争的经验才智。
他十分猖狂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因此更让我对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嘴脸记忆深刻。
《红日》中每个人物小故事都令我感慨万千:第十五节中军官们交谈中的“‘烂葡萄’没吃头!我同意,再敲一下‘硬核桃’!”,让我深深感受到共产党将士们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从第三十二节中黎青给沈振新写的信、做
的蒸咸菜,以及将自己心爱的背心拆掉又织成青色围巾送给沈振新,让我体会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战友情……看了这本书,我感受万千,心情变得凝重。
不禁感叹我们今天幸福多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禁对往日在风里、雨里、炮火纷飞里苦战恶斗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英雄战士们肃然起敬。
让我们一起学习《红日》精神,继往开来共创美好的明天。
红日读后感4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
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
《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
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号称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贲御林的第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
从中,我体会到了解放军们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无论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