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1

合集下载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

法兰克福学派考研名词解释1.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 School),又称法兰克福批判理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个重要哲学和社会科学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György Lukács)、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之侄希尔弗斯滕杰因(Hermann Schiefenhövel)等。

法兰克福学派强调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解构,关注民主、意识形态、社会控制、文化工业、大众媒体以及身份认同等课题。

他们试图通过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压迫和异化,同时也关注如何赋予个体以解放。

2.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概念2.1.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经济体制,其观点认为国家贸易顺差能够增加国家财富和国家实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重商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统治的经济体制,强调个人私利,无视社会公益,将经济领域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工具。

2.2. 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机制。

文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成了商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传播,塑造了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使得大众陷入一种消费主义的文化泛滥,并将传统和真实的文化逐渐置于边缘。

2.3. 现代性与理性化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与理性化的讨论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理性,但也存在着理性化过程的副作用,如文化标准化和个人的异化。

他们呼吁重新思考理性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人的自由和解放。

2.4. 异化与心灵监禁法兰克福学派以异化和心灵监禁为核心概念,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陷入了对自身的异化和心灵的监禁。

异化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变为物与物的关系,个体成为了生产工具,丧失了自主性。

心灵监禁是指个体思想和精神受到了限制,被社会和文化所束缚。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西德时期(后) (20世纪70年代初
至现在)
学生造反运动 爆发 主要代表人物 相继去世,学派 开始走向解体 法兰克福学派 的历史基本终结, 但社会研究所还 依然存在,哈贝 马斯等人作为单 独的思想家而活 跃于国际学术界
二、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
1、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对待科技理性的基本态度 深切关怀人的生存状况,强烈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 人性异化 如果没有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 否定的辩证法将难以想象(德)布尔 法兰克福学派受到卢卡奇的影响主要在于重新注意马克 思主义的哲学方面,重申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根源,并 以总体性这个概念为核心探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法(美) 麦克莱伦 卢卡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 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二是对待历史和历史认识的态度 (美)希波伦
美国时期 (20世纪30年代
末 至40年代末) 社会科学所 迁至美国 理论研究分 两组: 以霍克海默 尔、阿多诺为 中心,《启蒙 的辩证法》 以马尔库塞 和弗洛姆为中 心,吸收弗洛 伊德学说
西德时期(前) (20世纪40年代末
至60年代末)
鼎盛时期 年轻理论家 哈贝马斯、施 密特、内格特 等人开始崛起 “革命新理 论”对社会发 生实际影响 结果是学生 造反运动的爆 发
2、采用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方法,把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 各门科学结合起来,对社会做出综合性研究
3、强调要“彻底否定”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否定的辩证法”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
4、对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西方革命道路进行了探索。把 苏联式社会主义等同为极权主义,提出西方革命新理论。
5、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释、修正与重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以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超越与重建为 主题,以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批判、启蒙精神与技术理性批判、 合法化危机与生态危机批判为主要内容,以压抑性文明超越与非 压抑性文明重建为目标,带有浓厚悲观主义色彩的社会批判理论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1.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之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形成的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阿多诺、曼海姆、霍克海默等。

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要的批判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

在《异化的辩证法》中,霍克海默提出了异化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劳动者被异化,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商品经济的奴隶。

曼海姆则在《教育与启蒙》中提出了启蒙理论,认为今日世界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于自由的认识与实践不够。

而在《个性与社会》中,阿多诺则着重关注了现代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

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这一系列批判与发展,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培育了一批新的理论土壤。

2.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20世纪初由俄国革命家列宁所创立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其核心思想集中在帝国主义和革命的理论观点上。

在列宁的理论体系中,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早已不再是自由竞争的单纯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高度的垄断,使得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形成。

在这种体系下,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掠夺殖民地,对内实行镇压,使得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对帝国主义产生了极大的愤怒。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在20世纪初的应用。

3. 托派托派是20世纪初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Lev Davidovich Trotsky)所创立的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托派同样关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其《不断革命论》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跳板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托洛茨基也提出了反对斯大林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止步于在单一国家的成功发展,而应该推向国际范围内。

托派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其所倡导的国际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理念为20世纪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章单向度的传播------------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1、法兰克福学派的起源法兰克福学派起源于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以哲学思辨见长,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法兰克福学派众多知名思想家都致力于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文本中理解马克思主义。

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整合弗洛伊德、阿图舍等人的精神分析、结构主义等现代思想,对现代社会,尤其是后工业时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文化形态提出尖锐的批评,从而为我们从历史、文化形态进行批判提供了模本。

第一代:阿多诺(Adorno)、霍克海默(Horkheimer)、本雅明第二代:马尔库塞、哈马贝斯(Jurgen Habermas)30年代主要是对法西斯主义的揭露。

40年代主要研究美国的大众文化。

2、工具性理性法兰克福学派承认理性的多样性,但强烈反对被成为“工具性理性”的理性,因为这是一种用来创造和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的理性,同时它还将其他东西变成方法,变成工具。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意识不断被启蒙,人从崇拜神到自认为神,经历的是理性逐渐战胜感性,如破感性,获得理性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获得的只是“技术理性”,一种“工具理性”,而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理性。

失去理性的媒介多元决定论和媒介意识形态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①文化的基本功能与人类学家刻意强调文化的实用性相反,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否定”和“对幸福的承诺”。

“否定”:指文化应该从根本上具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性。

即文化必须超越现实,表达目前现实没有而应该有,不是而应该是的事物,从而鼓舞人们探求一个目前还不被现实所容得美好世界。

所以文化对现实始终有一种批判的距离,以求艺术性地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法兰克福学派理想中的文化产品不是为人所用而产生,也不会为了让大众接受而向大众妥协。

“幸福的承诺”,即文化应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世界,与将生存作为目标的现实生活有着本质不同的世界。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简析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代表人物简析
创始人,于1895年生于斯图加特。 早年在慕尼黑、弗莱堡、法兰
克福大学研究哲学。
19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5年起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后兼任哲 学系主任。 1930年出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第二 任所长,一直到1953年退休。 霍克海默在担任法兰克福研究所所长期间, 吸收了一批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 和历史学家进所,旨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 会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研究工作 进行了重大改革。从此,社会研究所开创 了一个新时期,法兰克福学派诞生了。
第三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 今)以后期哈贝马斯等为代表,实现 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先 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
●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 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
一、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 二、社会批判理论的早期阐述 三、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观点 四、社会批判理论的落脚点 五、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特色
一、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
1.霍克海默首次正式提出“批判理 论”的意识形态,是在《传统理论 和批判理论》一文中。
研究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必 须从这篇论文的剖析入手。
1932年6月,霍克海默在《社会研究杂志》创 刊号前言中,把“社会哲学”研究具体化, 指出社会哲学要综合研究历史和社会现实。 霍克海默以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拥护者的 不满和批判为起点,倡导建立社会批判理论, 从而开创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可见,不 能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等同于法兰克福社 会研究所,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是一个学术 研究机构,而法兰克福学派是由霍克海默开 创的,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学术派别和 理论思潮。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不研究和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 就不可 能十分全面与深刻地理解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 。 ”
“西方媒介批评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 是以法兰克 福学派为代表的传播批判理论 。 ”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 派 , 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 。是由德国法兰克福 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 ”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 、加索画作的照
片)
4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和著作
· Walter Benjamin (沃特•本雅明)(1892- 1940) · 1936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由于对艺术品进行复制方法的多样 , 便如此大规模地增加了 艺术品的可展示性 , 以致在艺术品两极之内的量变像在原始 时代一样会突变其本性的质 , 复制技术使文化获得革命和解 放 ,给无产阶级文化带来广阔天地 · Max Horkheimer(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所长 ,德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 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1944年《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 1947年《启蒙的辩证法》 1968年《批判理论》 大众文化的“大众性 ”从来不被大众直接所决定 ,相反它把 人们调节成娱乐工业所期望成为的那种人 。工人阶级总是被 新的大众文化方式所左右。
·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 条件越多 ,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 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 ,没有创造性的 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1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媒介的批判
· 马尔库塞《单面人》 : 大众传播媒介让人成为“单面人 ”,诱导人们在 不断消费中得到一种虚假满足
· “虚假的需要 ”就是那些流行的需要 ,这种需要常常是一些利益团体人 为制造出来的 ,其目的在于带给普通大众一种强迫性的消费需求 。 比如 按照广告的宣传去休息、娱乐、处世和消费 , 爱他人所爱 ,嫌他人所嫌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第一节批判的时代的奠基工业社会的困境,对人的主体性的压抑和束缚,使人的片面化和单向度化,以及人的社会心理的扭曲变形。

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

(祸害啊马复马)特点:把社会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产生的逻辑必然: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

科学主义忽视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人本主义则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人的非理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要摆脱异化,实现解放和自由的关键是建立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一致的社会。

理论来源:批判性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的批判方式的继承之上,而不是内容上继承。

同时又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和真理学说,理性原则。

又被称为:理性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二、批判理论的转向:从思维领域的批判到社会生活的真实批判思维领域的批判: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主要是为了说明形而上学在科学意义上的实现是不可能的,从而为科学和哲学划界。

主要是思维领域的。

社会生活的批判:批判的领域用于人类真是的生活世界。

这种生活不是个体意义上的,而是社会意义上的。

这种批判既是政治上的,又是经济上的,更是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

对发达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最基本或核心的部分。

批判的内容具体包括: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劳动异化,工具理性,日常生活,生态危机,爱欲压抑,攻击性,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这些批判内容体现了其内容跳跃着这个特定时代的脉搏,也倾注了其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第二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逻辑的现代性批判霍克海默:此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校长。

《启蒙辩证法》(与阿多诺合编)《工具理性批判》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与霍克海默合编。

《单向度人》与马尔库塞合编,《否定的辩证法》。

主要贡献是:系统的阐述了该学派的理论基础“否定的辩证法”,术语“矛盾的思考矛盾”“非同一性”“非理性的吸引力”“衰败”他被称为:“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批判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有影响力的西方哲学学派之一,影响了现代思想,经济,文化和政治。

其早期形成于法兰克福大学(1923年成立),由伯尔克、塞勒、哈贝马斯、汉诺威和威廉马克斯组成,这些人被称为“法兰克福学派”。

他们的影响延续到19世纪以来,被认为是现代文化的关键思想起源。

(一)简介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代表着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的一种主流思潮。

它提倡一种以反思的方式为中心的思想,认为一切的知识都是可以反思,以至于超越其实质化的客观真理。

他们认为,要理解客观真理,必须从人类自身来反思,基于对人类行为,思维,生活方式和社会现实的反思,去构建解释客观真理的理论体系。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反思的形式超越现有的传统哲学,为现代哲学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间。

(二)理论构成1.史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是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反思,也有对历史的反思。

他们认为,要理解现实,必须反思历史,识别历史发展走向,推动新的历史变革。

2.社会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社会是一个滋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具有自主性的发展动力,并且受到历史的驱动。

他们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人们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行为,而他们的动力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3.文化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是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构成的,它们表现为社会活动的文化产物,它们可以被解释为文化的结果,从而反映出文化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4.心理观: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一种活动性,需要在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反思,以至于超越传统的心理学,去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价值观法兰克福学派价值观以反思的方式为核心,强调以人的知识进行反思去理解客观真理为指导原则,并强调以实践反思为基础,指出认识与实践是协调统一的。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知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过程,必须根据不同的状况和历史背景去动态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著作
• • • • • 《启蒙辩证法》(1947) 《新音乐哲学》(1949) 《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 《否定的辩证法》(1966) 《美学理论》(1970)等
阿多诺哲学
• 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 否定辩证法 • 大众艺术批判
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 辩证法是探查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力场。 • 关于主客体何者为第一性的争论(1)1923—1929孕育期 1918—1919年德国革命和 1919年匈牙利革命起义失败,马克思主义运动中以伯恩斯 坦为代表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以列宁为代表的社会革命理论 分歧深刻。第三国际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萌生。在此背景下,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立,格律恩 堡出任所长。他站在讲坛社会主义立场,主张以从事社会 主义与工人运动史研究为该所的发展方向,把该所办成东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联结点。 • (2)1930—1939为创立期。1930年霍克海默接任所长, 吸收哲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 和文艺理论家进所。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主要从 事社会哲学研究,出版《社会研究杂志》。法兰克福学派 就此诞生。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研究所被迫迁往日内瓦、 巴黎,并于1934年迁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大众文化批判
• 现代的大众文化不仅是通俗文化,而且是 商品化、技术化、标准化文化与强迫性文 化。 • 当今大众文化的真正作用是使人民大众丧 失批判意识与反叛精神,让他们沉溺、麻 痹于庸俗、低下的消遣中,以逃避对现实 的反抗,因而是一种“欺骗群众的启蒙精 神”。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
• • • • 阿多诺生平简介 主体与客体同一论 否定辩证法 大众艺术批判
灌输与操纵
• 大众传媒参与制造的消费文化、流行文化和传媒 文化本身,是包含着某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 • 比如媒体曾经公开报道的天津一家日资软件企业, 开发了一种二战游戏,其中详细地标示了当时日 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城市和港口。游戏本身是带给 人娱乐享受的,但这个游戏中包含的明显的反华、 歧视中国人以及拒绝反思战争罪恶的心态是有良 知的中国人不能接受的。后来,在这家公司打工 的两名中国青年揭露了这个游戏的实质,并愤而 辞职。这家公司也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撤回了 这款正在开发的游戏。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件。比 如一些儿童玩具,也包含着不良社会意识。
(3)机械复制主义(Mechanical reproductionism)
• 德国本雅明用语。 • 作为现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根本特征,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 认为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 史,现代科学技术无限多地复制作品,使 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艺术原有的功 能与价值也发生变化。艺术的全部功能颠 倒过来。
主要哲学著作
• • • • • 《工具理性批判》(1967) 《批判的理论》(1968)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1970) 《社会哲学研究》(1972) 《启蒙辩证法》(1974)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 “传统理论”的研究方法是立足于经验实证研究的方法, “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立足于对社会制度和文化 进行整体反思和观照的方法。前者微观,后者宏观。 • 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 劳动过程中,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而“批判理论” 则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 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旨在推翻这 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 • “传统理论”实证主义地从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出发,得 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主义”的结论。而“批 判理论”则认为自己主要的目的是破坏一切既定的、事实 性的东西,证明他们是不真实的,所以,它是作为一种否 定的理论出现的。创新常常和否定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有关。
法兰克 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 •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特征
• 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主要概念和 内容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 社会理论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 “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 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 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 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 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M.霍克海默、T.W.阿 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 中。
强迫性消费
• 马尔库塞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消费 控制”。在他看来,文化工业的先进手段使得 “那些为了某些特殊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于 个人的需求”不断大量生产出来,特别是所谓 “强迫性消费”。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诱导下,人 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断得到一种虚假的满足,“人 们似乎是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 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 生活的灵魂。”[1]在马尔库塞看来,追求物质享 受并不是人的本质特征,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 里,人拜倒在物面前,物成了人的灵魂。
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主 要概念和内容
• • • (1)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2)大拒绝(Great refusal) (3)机械复制主义(Mechanical reproductionism) • (4)大众文化(mass culture)
文化工业
• 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批判理论能够也应该被运用 于符号产品的生产,应用于具有审美的、娱乐的、 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生产上。精神文化产 品像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具有以下特征: 使用异化劳动,追求利润,依靠技术、机器提供 的优势,主要致力于生产“消费者”等等。这就 是“文化工业”。 • 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方 便面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今天流行于我们日常 生活中的畅销小说、商业电影、通俗电视剧、流 行歌曲、休闲报刊等,都是这种文化工业的产物。
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
• (3)1940—1949年为发展期40年代初,研究所又迁到加利福尼亚大 学。此时,该学派以法西斯主义、大众文化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写 了大量著作,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 • (3)1940—1949年为发展期40年代初,研究所又迁到加利福尼亚大 学。此时,该学派以法西斯主义、大众文化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写 了大量著作,创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哲学理论。 • (4)1950—1969年为昌盛期,1949年霍克海默、阿多诺等回到法兰 克福大学,重建社会研究所,出版《法兰克福社会学丛刊》,马尔库 塞、弗洛姆等留在美国,创立了发达工业社会理论。60年代起,该派 成为西方哲学社会学重要流派之一,并在美国和西欧的知识青年中得 到较为广泛的传布,对1968年的“五月风暴”起了先导作用。 • (5)70年代起为衰落期。随着老一代成员霍克海默、波洛克、阿多 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相继去世,学派内部理论分歧加深,分为左 右两派,并导致哈贝马斯、奥菲等人离开社会研究所,学生造反失败, “新左派”运动趋于沉寂,法兰克福学派整体上已经瓦解。
否定辩证法
• 辩证法是的同一性是排斥一切差异的绝对 同一; • 反对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反对否定之 否定规律; • 在“否定辩证法”指导下,阿多诺对西方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进行了 否定和批判;
阿多诺生平
• 西奥多· 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09.11- 1969.08.06),德国哲学 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 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 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 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生 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 福,晚年在瑞士维斯普度 假时猝死于心脏病。
单向度的人
• One-Dimensionality,就是平面化、千篇一 律、整齐划一、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单向 度的人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 不去把现存制度同应该存在的真实世界相 对照,也就丧失了理性、自由、美和生活 的欢乐的习惯。人变成“单向度的人”是 对人的本性的摧残 • 半张脸的神话.pdf
(2)大拒绝(Great refusal)
• 马尔库塞用语。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文化进行斗争的一 种策略.。大拒绝是进行抗议的年轻人对不必要的压抑的 本能拒绝,是为争取最高的自由形式,创造一种无压抑秩 序的斗争,是一种抵制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现代文明的斗争 策略。它要求人们拒绝使资本主义统治永恒化的资产阶级 的自由和民主制度,拒绝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包括拒绝使 用死气沉沉的语言,穿戴整洁的服装,享用富裕社会的精 巧物品,接受为它服务的教育,生产反对人民而保护统治 者的物质工具和思想工具等等。 • 60年代末,美国一些“新左派”,把马尔库塞的这一个斗 争策略具体化为不事生产、留发蓄须,穿着破烂,聚居生 活的“嬉皮士”(街头人)运动,以示对现存秩序的不满 与反抗。
反科学技术的浪漫主义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人类的幸 福和进步的增长,而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 的统治力量的增长,以及对人性的压制和 异化的增长。它不仅为现代的野蛮提供了 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崩溃提供基础。 知识不仅是征服自然的力量,同时也是毁 灭人类的力量。进步与倒退想连结,文明 与野蛮不可分。 • 批判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区分
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特征
•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出来,要解释传 统理性主义难以解释的问题; • 以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 理论及其早起的著作为理论源泉提出批判 理论;(卓别林经典影片片段.flv) • 看到意识形态具有制止和平息一切批判的 危险,他们用批判理论鼓励人们保留并发 挥说“不”的权力;
霍克海默的批判的社会理论
• • • • • 霍克海默简介 主要哲学著作 批判的社会理论 批判理性与工具理性 大众文化批判
霍克海默生平简介
• 马克斯•霍克海默(M. Max Horkheimer) 是德 国第一位社会哲学教授,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在 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建立 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他认 为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理 论,提出要恢复马克思主 义的批判性,对现代资本 主义从哲学、 社会学、经 济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 多方位的研究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