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口流场
某火炮炮口流场计算机仿真毕业设计说明书-2

2 炮口制退器与炮口流场概述2.1 炮口制退器上一章中提到炮口装置将改变炮口气流的方向与能量的分配,下面将更为详细的讨论炮口制退器的原理与其结构特点。
炮口制退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使火药燃气通过侧壁的孔道向两侧喷射而出,从而减少从前方喷出的气体量,可以以减小后座部分的冲量,从而减小后座动能。
同时冲击侧挡板,从侧挡板喷射而出的火药气体将对身管有一个向前的力,这将使身管产生一个向前的运动趋势,与弹丸出膛后的后座运动相互抵消一部分,减小了后座部分的能量。
图2.1 炮口制退器原理图常见的火炮炮口制退器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冲击式或开腔式炮口制退器这种类型炮口制退器结构特点是腔室直径较大(一般不小于2倍口径),两侧具有大面积侧孔,前方带有一定角度的反侧挡板。
例如,某85J炮口制退器(图2.2)。
在相同重量的条件下,冲击式炮口制退器的效率一般高于其他结构形式的效率。
图2.2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图(2)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这种炮口制退器腔室直径较小(一般不超过1.3倍口径),没有或只有很小的前反射挡板,侧孔多排分布。
火药燃气进入这种结构的的炮口制退器后有一部分气体从侧孔流出,起速度方向可由侧孔角度控制。
这种制退器多用于带尾翼的滑膛炮,以保证弹丸的尾翼在离开炮口制退器前不张开。
图2.3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3)冲击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这种炮口制退器具有较大直径的内腔(大于1.3倍口径)和分散的条形或圆形侧孔。
这种制退器结合了冲击式和反作用式两类炮口制退器的优点,地面火炮中,安装的炮口制退器多数为冲击反作用式。
图2.4冲击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2.2 膛口流场膛口流场是由从膛内高速流出的前膨胀波非定长射流与在膛口外的空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过程除了发生涡流及激波等现象外,燃气与空气中氧还要再次作用而发生爆燃,这就是二次焰[9]。
膛口流场可分为初始流场和主流场。
下图(图2.5)为炮口流场示意图。
图2.5 炮口流场示意图2.2.1不带膛口装置的炮口流场(1) 初始流场初始流畅是指弹头未出膛口前,火药气体流场尚未形成的膛口流场。
双管火炮异步发射时膛口流场分析

( )当弹丸 受到射 流作 用并 穿越 非对 称 膛 口流 场 1 时 , 受到 一个 附加 的横 向力 , 丸 在此 力 作 用 下 , 将 弹 不 仅 初 始扰动 将会增 大 , 而且 其 质 心将 偏 向膛 口射 流 的 方向, 从而 使随机 的 弹道散 布发 生变化 , 散布 中心也 会 在 射流方 向产 生有规 律 的偏 移 。 ( )双 管火炮 异步发 射 时的膛 口流场 明显 减小 了 2 先 发射 弹丸 的偏 移程 度 , 对第 二发 弹 的影 响却 不大 。 但
流体 z、 Y方 向的运动速 度 ; 、 分 别 为动 网 格 的运 叫 砒 动速 度 ; 为黏性 力 ; r
1 2 建 立分析 模 型 .
:个 、
、 为 热流量 。 O 1
本文 针对 一种 双管 火炮 在 异步发 射时耦 合高 速运 动 弹丸 的膛 口流场 建立 模 型并 进 行 仿 真 , 场计 算 区 流
( 一 叫- + ( “ ) — w2 r + a )x , T
部 网格 重构法 。这 3种 网格 重新 生成方 法可 以任意组 合, 表达 非常复 杂 的动网格 问题[ 。 6 ]
3 模 拟 结果与 分析
O
图 2为双管 火炮异 步发 射不 同时刻 的炮 口流场压
( ) U = t ,
・ 6 3 ・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21 0 2年 第 2 期
O
平 动及 边界变 形 的问题 。动 网格 模 型中最关键 的技 术
是 网格重 新生 成 的方 法 , le t F u n 提供 了 3种 网格 重新
122mm火炮炮炮口流场仿真

1.2 Fluent在兵器科学中的应用
现代战争要求火力打击的精确性,火炮作为重要的常规兵器,如何提高其打击的精度成为火炮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5]。在火炮发射的整个过程中,弹丸出膛口时膛内残留的高温、高压、高速气体对弹丸的速度和攻角都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多管火炮而言,膛口周围流场的相互作用对其发射精度将产生很大的影响[6]。因此,如何模拟弹丸出膛口时其周围的流场成为研究的重点,对提高火炮尤其是多管火炮的打击精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
[17]江坤,王浩,黄明.带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流场数值模拟[J].弹道学报,2010,(3): 48-51.
[18]张辉,谭俊杰,崔东明.带膛口装置的流场数值模拟[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7年6月:47-51.
[19]苏晓鹏,钱林方,戴劲松.带炮口装置时某火炮膛口流场数值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9,26(9): 15-18.
[4]李勇,刘志友,安亦然.介绍计算流体力学通用软件——Fluent [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2001,16(2): 255-259.
[5]杨伯忠,陈运生,程贤进.火炮射击精度仿真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6(2): 127-130.
[6]郁伟,朱斌,张小兵.耦合内弹道过程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J].南京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3): 336-342.
[10]谭中林.基于CFD2009.
[11]李伟.炮口制退器流场数值仿真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制退器膛口流场数值模拟

制退器膛口流场数值模拟摘要:为研究不同尺寸腔室的膛口制退器情况下对弹丸以及膛口流场产生的影响,运用动网格技术,对弹丸在不同腔室尺寸的膛口制退器下发射时产生的对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展示了制退器膛口流场的发展规律,冲击波、瓶装激波、射流等典型的膛口流场特征随不同腔室尺寸的变化。
探明了不同尺寸腔室的膛口制退器情况下对弹丸以及膛口流场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炮膛合力;膛口流场;数值模拟;制退器一.研究意义火炮发射时,后效期高温高压的火药气体从膛口瞬时流出,对火炮主体形成很强的后坐力,对炮架产生强冲击作用,影响火炮射击精度和机动性能,制约高性能火炮的发展。
炮口制退器作为一种安装在炮口部位的排气装置,通过控制后效期火药气体的流量分配和气流速度,减小射击时火药气体作用于后坐部分的冲量,并为炮身提供制退力,减小火炮后坐动能和炮架的射击载荷,因而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反后坐技术。
二.研究现状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传统的炮口制退器分为冲击式、反作用式及冲击反作用式。
由于工艺、重量的限制,高效率与低负面效应往往难以兼顾。
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复杂异型结构的加工制造以及钛合金等难加工轻金属材料的成型制备提供了有力支撑。
也为传统装置结构的优化与创新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数值模拟已成为低成本研究膛口流场及膛口装置的重要手段,例如:张焕好等、代淑兰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炮口制退器的膛口流场波系、膛口激波及二次焰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制退器装置效率;Lei等、 Chaturvedi 等通过将流场仿真与流固耦合相结合,实现了炮口制退器结构应力与变形响应研究及性能评价。
本研究利用增材制造技术优势,针对机载火炮小口径炮口制退器综合性能的设计需求,提出一种叠加冲击式与反作用式传统制退器结构特征与优点的钛合金新型炮口制退器结构方案,对膛口流场发展过程及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以传统的高效率冲击式炮口制退器为参照,对新型结构制退器的综合性能予以评价。
炮口制退器危害分析课程设计

1炮口制退器概述炮口制退器在火炮发射后效期内工作,通过腔室、挡板和侧孔等结构控制气流流向,被改变流向的气流给炮口制退器一个沿炮膛轴线向前的力,以此降低火炮后坐动能。
1842年,在法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炮口制退器,这个炮口制退器的堪称炮口制退器的鼻祖,但它的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就是在炮管的炮口区域设计了一组向后倾斜的侧孔,这些侧孔会引导火药气体向侧后方向流动。
法国又于1863年为106mm火炮专门研制了一个炮口制退器,它由36个直径为6毫米,方向向后倾斜45度的侧孔构成。
随后对该炮口制退器展开了实验工作,实验表明:火炮射击精度比无制退器情况下提高了一倍,后坐长则减至无制退器情况的25%,而初速仅损失约6%。
这次尝试标志着炮口制退器成为火炮实际和有用的部分。
图1.1炮口制退器工作原理图炮口制退器的主要作用有两点:第一、减小后坐动能。
在后座部分质量及后坐长度不变时,减小后坐动能可以减小射击时的后坐力,从而减小炮架尺寸,减小火炮质量,达到提高火炮机动性的目的;在后坐质量和后坐力一定时,则缩短后坐长度,这样能使火炮设计得更加紧凑。
第二,便于将不同威力炮身安装到相同炮架上。
从力学角度讲,要在同一炮架上安装不同威力的炮身,只需保证不同炮身的后坐动能相等就可以了,即因此,大威力炮身设计高效率制退器、对小威力火炮设计低效率制退器,就可以使两个炮身后坐动能相等,从而采用相同炮架,这样可以简化生产,方便后勤保障。
在国内、外火炮系统中,都有不同威力炮身采用相同炮架的实例。
以上是应用炮口制退器所带来的好处。
然而,炮口制退器的应用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炮口制退器使部分本来向炮口前方冲出的火药气体偏转向了侧方或则后方,增加了炮手区域的冲击波和噪音强度,增大对炮手或者其他装备器材带来危害。
1.1炮口制退器分类按作用原理,可把炮口制退器分为: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和冲击一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
(1)冲击式炮口制退器。
这类制退器具有明显的特征:较大直径的腔室、大面积并带有一定角度的反射板和大面积侧孔等。
某型突击车炮塔区域内膛口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某型突击车炮塔区域内膛口流场数值模拟分析韩小平;赵富全;张严严;郝刚【摘要】针对某型突击车进行实弹射击后炮塔出现层裂现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原理,采用动态层法动网格原理,建立包含炮塔区域在内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下,进一步计算分析得到膛口冲击波对炮塔前装甲板的作用时刻与力值;并以该结果作为输入,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炮塔的瞬态应力.结果表明,炮塔出现最大应力位置与实际炮塔发生层裂位置一致,膛口冲击波对炮塔的冲击作用是某型突击车炮塔发生层裂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后续综合分析炮塔发生层裂提供一定参考和数据支撑.【期刊名称】《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突击车;炮塔;膛口流场;数值模拟【作者】韩小平;赵富全;张严严;郝刚【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兵器工程系,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兵器工程系,北京100072;装甲兵工程学院兵器工程系,北京100072;总装备部通用装备保障部,北京 1007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J43.62随着我军坦克不断发展,武器系统的整体战斗性能不断提高,火药气体后效期形成的膛口冲击波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制约着坦克炮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膛口流场为非定常、多项流动、湍流,并具有化学反应的复杂流场,伴随冲击波射流而产生的有害扰动有强激波、冲击波、电磁辐射、烟焰,大口径火炮和高性能高速武器产生的膛口流场的有害扰动是极其强烈的。
弹丸出膛后,膛口流场对弹丸的运动依然有影响,同时膛口流场的不断扩大和变化对炮塔及周边环境存在瞬间强烈的冲击作用,该冲击对火炮以及周边人员的安全有着一定影响,特别是加装炮口制退器以后,使膛口流场的负面影响大大加强。
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科研院所,对不同炮口制退器产生的膛口冲击波炮口区域内流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然而膛口冲击波对炮塔及周边环境影响逐渐凸显[1],某型突击车在进行一定射击训练后,炮塔本体产生层裂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包括炮口冲击波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系统分析。
迫击炮炮口流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Ab s t r a c t :I n t h e l a u n c h p r o c e s s o f mo r t a r ,s o l d i e r s mu s t b e c l o s e t o t h e mo r t a r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mu z z l e f l o w f i e l d c a u s e d b y o v e r p r e s — s u r e wi l l h a v e i mp a c t O n h u ma n b o d y .Th i s a r t i c l e u s e d F l u e n t s o f t wa r e t o c a r r y o u t n 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mo r t a r mu z — z l e f l o w f i e l d .
道: ① 随着 时 间的持 续 , 炮 口流场 压力 作用 范 围逐渐 扩 大, 压力 值逐 渐 减小 ; ② 近炮 口区域 比远 炮 口区域 的等 值 线密 集 , 且 近 炮 口区域 的流 场压 力值 较 大 。 了解 了迫击 炮炮 口流场 压 力 的形 成 和 发展 情 况 ,
迫击炮 广 泛应用 于 战场 , 由于 其 轻 便性 的 特点 常 伴 随 步兵作 战 , 其 炮 口流 场 引起 的超 压 值对 人 体 有 较 大 的影 响 。通过 本文 的研究 将 为下一 步探 索如 何减 小 炮 口流场 引 起 的 超 压 值 对 人 体 的影 响奠 定 一 定 的 基 础。
本文 阐述 了利 用 面 向对 象 的开 发 工 具 VC ++ 6 . 0 使 用 OD B C方 式 连 接 数 据 库 , 然后 对 S o l i d Wo r k s 进 行 二 次开 发 , 实现标 准 件建模 的过程 , 通 过工 字钢 等标 准件 的实 际操 作证 明上 述 方 法 简 便 可行 , 在企 业 产 品 设 计过 程 中 , 运 用此 方 法 结 合 实 际 生 产将 极 大 地 提 高 设 计效 率 , 缩短 生产 周期 , 具 有很 强 的实用 性 。
带炮口装置时某火炮膛口流场数值仿真

文 章 编 号 :0 6—94 ( 09)9—0 1 0 10 3 8 20 0 05— 4计算机仿真
29 月 0 年9 0
带炮 口装 置 时某 火 炮 膛 口流 场数 值 仿 真
苏晓鹏 , 林方 , 劲松 钱 戴
( 南京理 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4 摘要 : 研究炮 口装置 能控制火药气体从膛 口流出后的流动状态 , 可以改变身管受力及膛 口流场射流结构分 布状 况 , 对火炮武 器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为研究某新 型炮 口装置性能及其对弹丸运 动影 响问题 , 提高精度 , 采用计 算流体力学结 合动 网格 技术 , 建立了包含炮 口装置 和运动 弹丸 的膛 口流场数值仿真模型 , 利用轴对称 E lr 程组 和有限体积法 ( VM) 对带炮 口 ue 方 F , 装置的某火炮膛 口流场进行 了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反映了带炮 口装置时膛 口流场发展过程及 射流结构 的主要特征。根据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了膛 口流场对 弹丸受力状况及运动状态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 明某新型炮 口装置对膛 口流场结构 有较大 影响 , 并会影响弹丸出炮 口后运动状态 , 从而影响火炮射击精度。 关键词 : 火炮 ; 口装置 ; 口流场 ; 炮 膛 数值仿真
o hewe po y t m. To sud h e o ma c fan w u ze at hme ta t n ue eo hebul tmo i a ft a n s se t y te p r r n eo e m z l t f ac n nd isif nc n t le vngp ・ l r m ee ,a mo lsud i o i g b lta a tr s de t yngm v n ul nd muzl t h ntwih c mp ato a ud y a c n y m i s e zeat me t o ut in lf i d n mi sa d d na c me h ac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3 带炮口制退器时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同样将划分好的网格文件读入fluent软件进行解算, 同样将划分好的网格文件读入fluent软件进行解算,采用二维双精 fluent软件进行解算 度求解器。得到计算结果如下: 度求解器。得到计算结果如下:
1 ms时压力等值线图
4.5 ms时压力等值线图
5.5 ms时压力等值线图
8 ms时压力等值线图
通过带炮口制退器时炮口流场的压力等值线图可以清楚看到火药气体 沿着炮口制退器侧孔喷射而出的过程。 沿着炮口制退器侧孔喷射而出的过程。与无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时炮口流 场相比较,火药气体被炮口制退器分流并改变了方向, 场相比较,火药气体被炮口制退器分流并改变了方向,减少了气体从堂口 向前喷出,也就减小了其对火炮的反作用力,而且炮口制退器向后开孔, 向前喷出,也就减小了其对火炮的反作用力,而且炮口制退器向后开孔, 气体沿着侧孔向后喷出,给了火炮一个现对于后座力方向相反的力, 气体沿着侧孔向后喷出,给了火炮一个现对于后座力方向相反的力,炮口 制退器可从这两方面少气体减小了对身管以及火炮整体的受力, 制退器可从这两方面少气体减小了对身管以及火炮整体的受力,这也是炮 口制退器的制退作用。 口制退器的制退作用。 火药气体沿炮口制退器侧孔向后喷射, 火药气体沿炮口制退器侧孔向后喷射,这就对后方炮手以及设备产生 了威胁,所以要控制向后喷出的气体量, 了威胁,所以要控制向后喷出的气体量,来保证后方人员以及火药零件的 安全,这就是炮口制退器的效率问题, 安全,这就是炮口制退器的效率问题,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炮口制退器侧孔的角度,在设计炮口制退器时这是尤为重要的指标。 孔的角度,在设计炮口制退器时这是尤为重要的指标。在进行仿真计算时 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同效率的炮口制退器对于火药燃气的分流情况以及后方 压力值。 压力值。
图2.1 炮口流场示意图
无炮口制退器时的计算模型较为简单,利用gambit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 无炮口制退器时的计算模型较为简单,利用gambit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本 gambit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 文采用二维对称轴模型,混合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划分, 文采用二维对称轴模型,混合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划分,炮口附近区域选用 三角形网格,且网格较为稠密; 三角形网格,且网格较为稠密;远离炮口区域选用四边形网格并且网格密度 较稀疏。下图( 2.2) 较稀疏。下图(图2.2)为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
122mm火炮炮口流场 122mm火炮炮口流场 计算机仿真
中北大学
1.本文的主要工作 1.本文的主要工作
随着对炮口流场研究的深入, 随着对炮口流场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只得到较为真 实可靠的流场波形。本文将结合前人的重要研究成果,利用CFD软 实可靠的流场波形。本文将结合前人的重要研究成果,利用CFD软 CFD 件包对火炮发射过程进行模拟仿真, 件包对火炮发射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无炮口制退器的火炮发 射时的膛口波系结构, 射时的膛口波系结构,并且在此基础对有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时 的波形及其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将有、 的波形及其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将有、无炮口制退器时炮口流场 结构进行对比,观察炮口压力分布, 结构进行对比,观察炮口压力分布,分析炮口制退器使火炮气体 的分流情况。 的分流情况。
动画
3.带炮口制退器的火炮发射时炮口流场模拟 3.带炮口制退器的火炮发射时炮口流场模拟
带炮口制退器的数值模拟与无炮口制退器时基本相同,在建模过 带炮口制退器的数值模拟与无炮口制退器时基本相同, 程中由于炮口制退器相对复杂,利用autoCAD进行计算模型的建立再 程中由于炮口制退器相对复杂,利用autoCAD进行计算模型的建立再 autoCAD 倒入gambit进行网格的划分。带有制退器的炮口流场在三维结构中不 倒入gambit进行网格的划分。 gambit进行网格的划分 是对称模型,在研究炮口流场的形成以及发展时,不考虑受力的情况 是对称模型,在研究炮口流场的形成以及发展时, 下可以应用二维对称轴模型来表示,同样计算一半区域,完成后再显 下可以应用二维对称轴模型来表示,同样计算一半区域, 示完整区域可以减少计算时间。下图(图2.3)为带炮口制退器模型 示完整区域可以减少计算时间。下图( 2.3) 网格划分图。 网格划分图。
图2.2 无炮口制退器时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好之后导读入fluent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1.5ms时压力等值线图
2ms时压力等值线图
3ms时压力等值线图
4.5ms时压力等值线图
前面分别给出了1.5ms、2ms、3ms以及4.5ms时的压力等值线图, 前面分别给出了1.5ms、2ms、3ms以及4.5ms时的压力等值线图,通过 1.5ms 以及4.5ms时的压力等值线图 压力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流场形成的过程, 压力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流场形成的过程,波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 展,二维对称计算区域内可以看书波形近似为圆形,也就是实际中冲 二维对称计算区域内可以看书波形近似为圆形, 击波的波阵面呈球形,并且在不断扩大,马赫盘的形成扩大, 击波的波阵面呈球形,并且在不断扩大,马赫盘的形成扩大,这符合 了武器气体动力学中给出的理论结果,即炮口冲击波为球心运动结构。 了武器气体动力学中给出的理论结果,即炮口冲击波为球心运动结构。 从压力等值线图中可以看到流场内不同位置的压力数值以及同周围压 力的对比。通过对比1.5ms和2ms的压力等值线图可以看到, 力的对比。通过对比1.5ms和2ms的压力等值线图可以看到,火药气体 1.5ms 的压力等值线图可以看到 出堂口后急剧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并向外传播。通过4.5ms时的压力等 出堂口后急剧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并向外传播。通过4.5ms时的压力等 4.5ms 值线图与图2.1炮口流场示意图对比可以看出, 值线图与图2.1炮口流场示意图对比可以看出,在流场前段两侧会出现 2.1炮口流场示意图对比可以看出 涡流,此涡流周围会产生高压,但是涡流内部出现真空。 涡流,此涡流周围会产生高压,但是涡流内部出现真空。得到的仿真 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符合。 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符合。
动画
4 全文工作总结
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无炮口制退器和带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时炮口 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无炮口制退器和带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时炮口 fluent 流场进行了模拟。给出了炮口流场的压力等值线图, 流场进行了模拟。给出了炮口流场的压力等值线图,由此可分析出炮 口流场的压力分布情况,压力值的大小, 口流场的压力分布情况,压力值的大小,并可以清晰出冲击波的形成 以及发展过程。通过有无炮口制退器炮口流场的对比, 以及发展过程。通过有无炮口制退器炮口流场的对比,直观的反映了 炮口制退器对火药气体的分配情况。通过对流场的分析可以为炮口制 炮口制退器对火药气体的分配情况。 退器的设计提供帮助。 退器的设计提供帮助。
2.无炮口制退器的火炮发射时炮口流场模拟 2.无炮口制退器的火炮发射时炮口流场模拟
首先对无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时的炮口流场进仿真。 首先对无炮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时的炮口流场进仿真。对于无炮 口制退器火炮发射流场的数值计算比带有炮口制退器流场模型简单 因此计算所用时间也相对较少。 因此计算所用时间也相对较少。得到无炮口制退器时流场结构后可 以对比理论结构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来验证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参 数选择是否合理。下图给出流场结构示意图: 数选择是否合理。下图给出流场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