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生产方式模式分析(doc 31页)

合集下载

日产生产方式中的现场管理

日产生产方式中的现场管理

日产生产方式中的现场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生产方式的优化和改进一直是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产生产方式中的现场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管理方法,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日产生产方式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探讨现场管理在日产生产方式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日产生产方式简介日产生产方式(Just-In-Time Production,简称JIT)是一种以实现生产过程无浪费为目标的管理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按需生产,通过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精准计划生产和调度物料,从而实现零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日产生产方式的目标是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废品、库存和生产周期,确保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流畅性。

二、现场管理在日产生产方式中的作用现场管理对于日产生产方式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生产现场的平衡、规范和优化。

以下是现场管理在日产生产方式中的几个重要作用:1. 实时监控和调整:现场管理通过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感知异常情况,并迅速调整生产节奏和资源配置。

这有助于减少生产中的延误和瓶颈,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 提高效率和质量:现场管理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改进工序流程和标准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它强调对生产现场的细致管理和精益求精,从而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不合格品。

3. 保证物料供应和调度:现场管理要求准确把握物料需求,做到按需而采购,及时供应到现场。

同时,它强调对物料的精准调度和使用,确保物料的流畅性和合理利用率。

4. 培养员工技能:现场管理注重对生产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使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现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5. 建立和改进绩效指标:现场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评价和激励。

这不仅可以有效监控整个生产过程,还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生产方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三、现场管理在日产生产方式中的应用在实际的日产生产过程中,现场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发挥作用:1. 5S管理:通过应用5S管理方法,对生产现场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培养,确保场地的整洁有序。

日产生产方式及物流改善介绍

日产生产方式及物流改善介绍

50%
27
27
与同行业其他公司间的共同运输:
共通/近邻部件供应商 类似的到货条件 去路/来路的组合
同行业 β社
A社
B社 集配
C社 中心
D社
被活用了的共同运输的构筑。
日産 E社
Z工場
同行业 α社
28
28
改善精神
・将固有观念全部抛开。 ・立即行动,不要辩解。 ・不用钱来解决,要靠发挥智慧取胜。 ・五次追问为什么,析出真因不放过。 ・现在还是最差的,改善永无止境。
Never ending quests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put in place solutions
不懈地追求课题的显现化和改革
所谓「不懈地追求与客户的同期」,是指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信赖关系,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使客户成为日产忠实车主,需要从以下3个活动去努力。


装 生

N


线

自主装卸

N
卡车位 卡车位 卡车位
人行道
纳入管理板
・・・・・・・・・・ ・・・・・・・・・・
厂家 BOX
休息場所
返回部品 试作部品 初物部品
放置场
放置场
放置场
○○验收场 人行道
标准件放置场

空树脂容器放置场



待 机 场 ②
18
9.调达物流及改善的基本思路
运输改善① 1) 以部件需求工厂(本司的工厂)为单位作最合理物流网络的构筑:

输M 的
送H 流
包装

信 息 的 流 动

日产生产方式的实施办法

日产生产方式的实施办法

日产生产方式的实施办法1.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高效且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日产生产方式(Just-in-Time Production;简称JIT)是一种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法,通过精确控制物料供应和产量,实现最高效率的生产过程。

本文将介绍日产生产方式的实施办法,并探讨在实践中的一些关键考虑因素。

2. 日产生产方式的概述日产生产方式最早由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开发并应用于其生产线上。

其核心思想是尽可能地减少库存和浪费物料,并通过精确控制生产计划和物料供应,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日产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去除浪费:通过分析和优化生产过程,去除不必要的等待、运输、库存、过程和产能浪费。

•精确计划: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确保生产线上的物料供应和产量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灵活生产:通过灵活的生产调度和工艺优化,实现快速转变和生产多样化产品的能力。

3. 实施办法3.1 设定目标在实施日产生产方式之前,企业应该明确设定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相一致,并且要具体、可测量和可追踪。

例如,目标可能包括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交付速度、提高产品质量等。

3.2 分析和优化生产过程在实施日产生产方式之前,企业需要对当前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并找出存在的浪费和瓶颈。

通过使用一些流程优化工具如价值流映射(Value Stream Mapping),企业可以识别出不必要的等待、运输、库存和过程中的浪费,并制定优化策略。

3.3 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日产生产方式依赖于准确的物料供应。

因此,建立稳定和合作的供应链关系至关重要。

企业应与关键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与其共享销售数据、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

这样可以确保供应链上的物料供应与生产线上的需求保持一致。

3.4 建立可靠的生产计划精确的生产计划是日产生产方式的关键。

生产计划应该基于市场需求预测和物料供应的情况,包括所需的产量、交货日期和物料需求量。

日产生产方式文档可编辑修改

日产生产方式文档可编辑修改

NDPS的指导思想
☆生产活动目标状态的共通价值观
不断追求与客户的同步(NDPS? NPW共通)
1)向客户保证全数品質‥‥‥‥‥品質的「同步」
(CS21活動)
2)在要求的交货期内,提交最新鲜的商品

‥‥ ‥交货期的「同步」
(订单生産)
3)只提供对用户有附加价值的‥ ‥ ‥ ‥成本的「同步」 (提高付加価値率)
投資
人員体制
人均労務費 直接員総数 労務費生産性
生产活动的强势(人均创造的价值)
収益力
指数 人均创造价值金额=
2.0
销售额-材料費 生産部門的总人員

行业公认的水平
1.5
1.5
1.0
1.1
1.0
0.5
0.0
'01年度
'02年度
'03年度
'04年度
'05年度
生产活动的强势(人均创造的价值)
収益力
120% 100% 80% 60%
一个 组织机构的实力反映在如何
将資源(人、物、設備、金钱 ) 转变成 競争力、収益力
生産管理
生産工順
生産批次

物品和信息流动 的 最小化


系 技术
生産指示 購入批次 購入品管理 在庫管理 搬送方法
工程設計
( 3
設備规格
将品质、作业性组 工装器具规格
合进工艺
布置图

有效区域动作
柱 現場管理
標準作業

附工加厂价管理值費额比対=率

間準労務費+経費 附加价值额
100.0%
74.0%

日产系列-拉动式生产管理2

日产系列-拉动式生产管理2
极限目标(mùbiāo)。 一个基础:即以6S或5S为管理手段的良好
现场基础。 所谓6S〔5S〕,〔即整理、整顿、清扫、
清洁和素养、安全〕。
精品PPT
拉动(lā dònɡ)式生产方式
七个支撑:
(1)生产(shēngchǎn) 的快速转换与维护体系;
(2)精益品质保证与防 错自动化体系;
(3)柔性化生产 (shēngchǎn)体系;
于我们的现状,通过持续不断地改善来逐步达到精益 生产方式。这种纽带就是需求拉动式生产管理。 所谓需求拉动式生产方式,是在储备一定的成品和 工序在制品的条件下,根据需求由后向前层层拉动每 道工序生产,从而达到按时按量提供所需产品。 需求拉动式生产方式是以精益思想为指导的,只是它 立足于国内企业的实际,允许设立有少量安全 (ānquán)的库存和在制品储备,质量控制达标是3西 格玛标准。
精品PPT
拉动式生产----看板(kàn bǎn)管 理 看板是改善JIT的工具:
精品PPT
拉动(lā dònɡ)式生产方式
2、现场改善准备。需求拉动式生产管理需要基本 良好的现场作为基础支撑,因此在决定实施前必须 要对现场进行必要的整顿和规范管理。企业应以现 场的定置管理、物流的规范和库存的压缩作为拉式 生产管理的切入点:重新划分主要在制品区域,实 行定置管理;按目视化要求更新工位器具,规范物 流程序;规范现场各类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压缩 成品库存和工序在制品等,从而使现场达到(dá dào) 整洁规范。 (二)需求拉动式生产管理的支撑体系
(4)盲目照搬国外精益生产的方法和形式,导 致了管理紊乱。
(5)企业对开展精益生产的渐进性和持久性认 识不足。
精品PPT
拉动(lā dònɡ)式生产方式

生产现场管理日产汽车现场管理模式.pdf

生产现场管理日产汽车现场管理模式.pdf

{生产现场管理}日产汽改订版现场管理前言1(附表)日产生产方式中的现场管理原文的位置及结构图4第1章日产生产方式中的现场管理 日产生产方式中的基本思想51.以质量为基准62.杜绝浪费7(1)杜绝丧失机会浪费7(2)杜绝资源的浪费7(3)杜绝工作进度的浪费8产品制造所应有的模式91.全数保证后工序所必需的质量92.仅在必要的时候制造后工序必需的零件103.用最少的资源(人、物品、设备)制造114.重视人材11第2章现场应完成的任务现场的任务131.生产的完成132.改善收益153.人材的培养16监督者及管理者的任务181.监督者的任务18(1)达到预定目标18(2)工作的标准化及标准化的提高20(3)培育部下232.管理者(科长)的任务27(1)方针的设定及达到27(2)培育人材28(3)环境的制造29(附表)现场管理中组长、工段长、科长的任务303.管理干部与现场协作32第3章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管理的基础331.工作的标准化34(1)何为标准化34(2)标准化为何有必要?34(3)标准化的操作方法352.PDCA周期的运转方式37(1)管理周期的四个步骤37(2)掌握事实的要点42为了提高现场管理的水平451.强化持续管理462.贯彻源流管理473.预期管理的构筑49(1)所谓维持类型50(2)所谓变革类型51监督者(组长)担负的日常现场管理工作52第4章日产生产方式中应有姿态的实现54(附表)日产生产方式系统图55原则Ⅱ散乱的排除56配置故障报警57贯彻操作标准化58完全的质量保证59配置工序内检查60实行由责任部门纠正错误61杜绝不良品62计划变动时的应对措施63设备异常停止情况的排除64遵守生产节拍65遵守工序的排列66促进小批量化67工序内库存的最小化68工序之间库存的最小化69实施倍率的最小化70试制人员的最少化71成品率的最大化72便宜、长期地使用73确保安全74排除费劲的操作方式75教育、训练、活用76通过小集团的活动组成车间77(资料)(附表)组长的日常活动一天的活动78一个月的活动80一年的活动81前言为了在我们的生产部门中,谋求无论在什么样的经营环境下都可以让其产生经济效益的体制的实现,创造一种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可以稳定的制造产品的通用价值观念,我们编写了《日产生产方式——本编——》。

【通用文档】丰田汽车生产方式doc-32p.doc

【通用文档】丰田汽车生产方式doc-32p.doc

丰田生产方式日本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大野耐一第一章出自需要为石油冲击所唤醒昭和四十八年(一九七三年)秋天发生石油冲击以后,社会上好像开始强烈地关心起丰田生产方式来。

无论怎么说,石油冲击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活全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年,日本经济下降到无增长的状态,整个产业界陷入了恐怖的深渊。

就在各家公司由于萧条而非常苦恼的时候,丰田虽然收益有所减少,确保住了其他大公司的盈利,因此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人们说,丰田这家企业在用着足以对付冲击的生产办法……。

我在石油冲击以前很早的时候,每遇到人,就打算介绍什么是丰田式的制造技术,什么是丰田的生产方式。

可是,当时人们对此不太感兴趣。

石油冲击以后,经过昭和五十年(一九七五年)、五十一年(一九七六年)、五十二年(一九七七年),丰田的盈利与日俱增,拉大了同其它公司的距离,于是丰田生产方式开始受到重视了。

在昭和四十八年(一九七三年)以前,日本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度的增长。

在那个年代,企业可以在用美国的生产方式。

但是,高速度增长一停止,增长率一降低,美国式的有计划大量生产方式就行不通了。

日本的工业,譬如设备、工厂设计,全都是一致效仿美国的。

偶然也有过两位数的增长率。

那时候采用有计划大量生产是非常合适的。

但是到了高数增长停止并减产的时候,采用历来的大量生产方式不合算,这一点显著的表现出来了。

战后的昭和二十五年(一九五零)、二十六(一九五一)年,我们想也没想过汽车的数量会象现在这样多起来。

在那以前很久,在美国,汽车种类少,便发明了大量生产的方法来降低成本。

这种方法渐渐成了美国的一个特点。

可是,日本并非如此。

当时我们的课题是,怎样才能创造出多品种、少量生产的办法来降低成本。

从昭和三十四年(一九五九)、三十五(一九六零)年起的十五年里,日本在经济方面实现了速度非常快的增长,因此,采用和美国一样的做法,也在各方面表现出大量生产得相当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从昭和二十五年(一九五零)、二十六(一九五一)年起就开始认识到,不加取舍的单纯模仿美国式的大量生产方式是危险的。

日产现场管理说明

日产现场管理说明

•新车一元化管理
•改善提案(合理化、QC)
•SOS作成指导
•标准作业诊断
•班组管理标准化
B E S T Q
日产现场管理说明
三、NPW基本5行动
Bench Marking
标杆活动
Education & Training
人才培养
Stopping Line
有异常就停线
Time & Sequence
时间和顺序的遵守
日产现场管理说明
目录 一、NPW(日产生产方式)介绍 二、日产生产方方针管理说明
日产现场管理说明
一、NPW活动体系
Nissan Production Way
检查诊断 追求的姿态
TOP诊断 同期生产(NPW)
全球No.1 方针
TQM Q,C,T,S,M
TQM Q,C,T,S,M
•基本5行动展开 •内部诊断 •NPW推进部支援诊断
方针管理 /BM
T 加工 P 铸造 M 保全
J 装配 I 物流 T
S 品质 TPM事务局推动
Q
保证
JIT活动由IE推动 SQC纳入IE/GK管理
C
GK(现场管理)
标准设定、贯彻、改善
生产/物流管理
制造
5S(安技环保)
环境/安全卫生职业健康管理
• TPM的定义
•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 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 • 广义的TPM:TPM活动就是全员参与的工
厂全面改善活动 • 狭义定义是: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领导、生
产现场工人以及办公室人员参加的生产维修、 保养体制。
日产现场管理说明
八、TPM说明
• TPM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产生产方式模式分析(doc 31页)第4章日产生产方式中应有模式的实现在日产生产方式中,将为了实现产品制造应有的模式作为原则Ⅰ提出来放在首位,并且将为了具体实施应有的模式的措施作为原则Ⅱ加以明确。

同时,还明确了现场管理、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中哪个功能是为了实现哪个原则等内容。

各项功能都担负着各自的任务和责任,这些都与应有的姿态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有必要描述每一个原则的印象,并消除其与现有状态的差距。

日产生产方式(本篇)中明确了32个项目的原则Ⅱ,其中与现场管理有关的原则有22个项目。

在第4章中,对这22个原则进行了解释,并提示了在现场应该怎样做才对的要领,而且解说了其完成状态的描述。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想这些原则,并将其作为监督者的行为规范固定下来。

应有的模式原则1(宪法)原则2(法律)附表日产生产方式系统图基本思想 应有的姿态 原则1(宪法) 原则2(法律)制造 工程技术 生产管理质量基准、杜绝浪费 全数保证下一道工序所 不制造不良品必需的质量不流送不良品所有的工作均以(一次、 在必要的时候制造后工 性完全根源、彻底) 序必需的东西 为行为规范用最少的资源制造 用最少的人员生产有最少的材料生产将设备、工夹具的损耗成本降到最低重视人材培养人材保护环境◎活动的主体, ○=协作营造能让员工安心、没有浪费的工作环境将生产计划优化按照计划生产库存最少化排除散乱,增加故障报 警,贯彻标准操作,贯 彻质量保证体系加入工序内检查,彻底 重新审视责任部门,不 接受不良品标准化,缩短领导时间, 计划变动的应对方法排除设备异常停止,遵 守生产节拍,遵守生产 排序推动小批量化,工序内 库存最少化,工序间库 存少化基准时间最少化,工序 时间最少化,实施倍率 最小化,试制人员最少化合格品数量最大化,推 动合适材料的设计低价地制造,低价、长 期的使用确保安全,排除费劲的操 作方法,实现舒适地操作 环境 教育、训练,活用,营造以集 体活动为主体的职场不使用、不排放有害物质,节能及减少 废弃物,推动材料的再利用,协调与地区的关系原则Ⅰ…………不制造不合格品原则Ⅱ散乱的排除(解说)影响质量特性的要素有很多。

这些要素每天都可能发生变化,散乱现象是会经常出现的。

为了保证每件产品的质量,有必要针对每一个要素将散乱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把握正常的状态把握现状曲线图·进行倾向管理·目了然的管理目标进行倾向管理管理图·4M变更记录·用管理图进行管理·行动基准·进行要素管理散布图·发生源的对策·自动调节采取行动·应对不合适情况不合适情况研究表的活动实施计划的内容·维护管理看不清·积累技术诀窍·要点的传授人:·技能训练·个别技能、知识·工作的标准化物:·倾向管理·要素管理·员工的自我调节设备:·CP值管理·要素的对策·员工的自我调节方法:·标准操作·基准书·工作方法·管理图·检查表* 通过对人、物、设备、方法的要素系列的倾向管理,来维护管理工序的能力,使PDCA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完成状态原则Ⅰ…………不制造不合格品原则Ⅱ 增加故障报警(解说)当因错误产生不良品时,应立即提醒操作者,注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排除因故障引起的不良现象,工序中有必要引入故障报警 故障报警的种类不制造不合格品预 警灯 警报器(例)零件箱立式感应器 ● 生产指示以灯来表示, 从那个代号的零件箱及不同零件的箱子里 拿出零件时会响铃不输送不合格品停 止 灯(例)工作台 压缩空气气压工具输送带(在计算机上会显示)● 如果有没有拧紧规定的螺钉的产品流送出 去,会亮灯及响铃。

不多费人手就可以完成全数质量保证的状态。

* 在自己工作的生产线上了解故障报警的情况(全员) * 了解故障报警的目的(作为目标)发生不合适情况 寻找原因 防止再发生 防患于未然 * 发生率探讨是否加入故障报警 * 再发生性 * 重要程度* 发生条件 探讨故障报警的种类 * 发生率 * 顺序故障报警的设置 * 实施部门 * 任务的分担确认 * 验证 * 评价维护管理 * 检修 * 方法 * 水平展开完成状态* 使故障报警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维护管理)应有的模式……全数保证后工序所必需的质量 原则Ⅰ…………不制造不合格品原则Ⅱ 标准操作的贯彻(解说)为了制造优良的产品而采用优良的方法。

因此,根据管理工序图及工序操作表将最好的方法设定成标准操作方法,贯彻至每一位操作者的实际工作中。

顺序1 设定标准操作 顺序3 观察操作实际试着做! 设定顺序即使很谨慎也出现 了不良品材料材质 形状库存批量尺寸设备工夹具 顺序 使用条件 要害处顺序2 正确地教授 顺序4 改善标准操作法教育方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说明操作内容第二阶段:示范给学员看并让学员试操作 第三阶段:观察教育的结果追踪几次主要的 步骤要害处 原因 实际操作* 所有的操作(包括循环的操作和附加的操作)内容都应写入标准操作书内,以便于PDCA 循环的改善及标准水平的提高。

IE ,JIT …….. 再进一步改革就……..轻轻松松分析现状确定最好的方法 确认确定主要使用的场所确认制定标准操作法操作方法顺序 规格 时间质量要点 要追究其原因 管理项目一览表 完成状态应有的模式……全数保证后工序所必需的质量原则Ⅰ…………不制造不合格品原则Ⅱ质量保证的贯彻(解说)为了不生产不合格品,在工序中贯彻质量保证意识是很重要的。

而在工序中产品的质量会受到设备状况的制约,因此有必要进行以设备为中心的管理并采取预防措施。

顺序1 (把握现状)分层次调查质量的实际状态调查所有加工条件及操作条件的实际状态顺序5 设定不合格品为零的条件分析结果,整理要素,以所有的(不仅仅是采取的了对策的项目)不良品为零作为条件,将与质量特性相关的内容整理成表,依据这个表对各项目进行检查,并追加专门的质量保证基准。

顺序2 (第一次不合适情况的恢复)根据调查的结果,针对加工条件和操作条件中的异常情况及原因,对不合适的项目实施改善的对策顺序6 (不合格为零的条件管理)依照检查基准实施检查。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倾向管理,将不合格的部分修复至异常发生前的水平,这样可以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顺序3 (慢性不合格因素的分析)对原因不明的不良要素进行分析,这时可使用各种分析工具,从设备入手对慢性不良进行分析时PM分析法效果最好。

顺序7 (不合格为零的条件改善)重新审视检查方法及检查周期、检查结果的判定基准,将其改善成更有效的不良为零的条件。

顺序4 (消灭慢性不合格原因)彻底调查经分析所获得的问题原因,对其实施有关项目的对策(修复,改善)消灭慢性不良的现象。

* 质量保证管理是为了切实地开展(个别改善)、(自主保证)、(初期管理)、(教育训练)等活动,实施不良品条件的设定的管理,推动不良品为零的条件改善,最终实现不良品为零的目的。

原则Ⅰ 不输送不合格品原则Ⅱ 增加工序内检查(解说)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输送,有必要采用一切手段全数保证质量。

因此,为了能够尽早发现及时采取对策,就应在工序中加入检查这个环节。

另外为了确保工序的生产能力,也可采用抽查的办法。

在由人进行检查的工序中加入标准操作规程,对保证质量也是很重要的。

顺序1 1)在QAA 纵向及横向的组织中把握要素及工序能力2)在这个基础上,划定出质量保证能力不够的地方,设定标准操作,并进行标准操作的教育及贯彻。

发生不合格品不输送 不制造顺序2a 加入检查环节 顺序2b 分析原因,实施发生源(实施全数检查) 的对策。

作业(看不清楚)好了!顺序3a 谋求检查的高效率 顺序3b 为维护、管理 (设法改善零件指示及实施简易检查方法检查工具)完成状态的暂定、恒久改善完改善完* 所有的操作者在认识了自己应该保证的质量项目,零件,功能之外,还应贯彻标准操作法。

另外,还应对全数检查的方法(检查方法、检具、检查标准等)加以改善,实现不良品不流入下一工序。

与技术部门协同行动争取在工序中实现无人检查方式以确保产品质量。

应有的模式全数保证后工序所必需的质量原则1 不流送不良品原则II 贯彻责任部门自行更正的方法(解说)当自己的工序内发生不良情况时,最重要的是立即关闭机器采取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工序的措施。

如果已经流到了下工序,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有必要明确责任,由不良品发生的责任部门自己对所发生的问题予以更正。

并且追究其原因,消除产生不良品的隐患。

顺序1 发现异常情况的人应立即关闭机器并向监督者报告。

非正常停止不许打开此开关顺序4 万一,不良品流向了后工序,根据操作规范,应将不良品的处理(回收、选用、修改)作为责任部门的中心任务来完成。

后工序顺序2监督者在确认了不合格的产品及现场已判断其为不良品,应迅速与有关部门联系。

监督顺序5 不合格品的处理要按照技术科及检查科提出的操作、处理要领,质量保证基准来实施。

质量保证检查技术操作处理要领完成状态的不合格品的回收顺序3 确定了不合格品的对象范围后,应对其附加明确的标识,同是采取防止流入下工序的措施。

看不清保留品合格品顺序6 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确认改善措施实施后的质量状,以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对策会议* 要对自己制造的产品的质量负责,确保质量(包括自己管理的工序)。

* 每个人都要牢固树立不生产不合格品、不输送不合格品的管理概念。

不合格品流向了后一道工序时,应明确工作行为规范,由产生不合格品的责任部门自己进行更正,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原则Ⅰ不输送不合格品原则Ⅱ不接受不合格品(解说)当上一道工序发生不合格品时,站在“不接受不合格品”的原则立场上,就可以使问题表面化。

顺序1 质量基准的共有化在工序之间的有关质量标准达到共识后就可以制定行动基准了。

顺序3 合适的反馈及对策的实施明确相关的管理者、监督者、操作者各自的责任、期限等。

对策会议顺序2 建立反馈机制针对上工序来的不合格品对照工作行为准则,准备立即顺序4 对策的追踪接受上工序的对策结果报告,阻止不合格品的再度发完成状态的采取措施的方案及表格等。

生。

* 针对已表面化的不合格问题,应通过合适的循环反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停止接受,待责任部门彻底修正后才能确认,防止再次发生问题。

应有的模式只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后工序必要的产品原则Ⅰ优化生产计划原则Ⅱ计划变动的对策(解说)作为制造行业,为了能灵活应对生产数量及种类计划的变更,必须要建立一种人、物、设备可按操作比例进行变动的工序管理体制。

顺序1 全员的意识改革·全体员工要朝着实现具有强有力的应变能力的方向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