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957db044b35eefdc8d333a2.png)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第一部分为绪论章,6学时。
本章以考古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为线索,阐释考古学的知识、方法论和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为:一、西方古物学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前身,它的形成既与相关学科的成熟,又与当时的社会要求密切相关,学习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要了解下列的基本事实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要求:1、为什么文艺复兴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的兴趣?因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增强了经济实力之后,尚未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相应的地位,所以他们必须利用“文化再生”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而古物最能达到此目的。
进一步说,一门学科诞生的内在原因与许多外在要求密切相关。
2、C.莱尔在1830-33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否定了“灾变说”,为什么能支持人类的诞生要早于B.C.4004年?人类诞生于B.C.4004年,被诠释为《圣经》所言,但面对着人类化石和人工制品与绝灭早于此年代的动物化石共存,地质学要屈服于宗教,就只能以“灾变”来解释地球史,但《地质学原理》坚持了科学,以渐变来解释。
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很有启发意义事件。
3、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不仅对中世纪的遗物和建筑方面的遗存感到兴趣,而且对史前遗物的兴趣也在增加,但丹麦R.尼厄鲁普教授却在迷茫中。
迷茫在于利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理解“史前遗物”。
这是人们探求未知世界历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碰到的问题,也是考古学形成的契机。
——大学学习要从考古学形成的历程中认识到一门新兴学科(或者一个新生事物)形成过程中的本质,举一反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遗存。
文化遗存是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遗物和遗迹,前者是可搬动的,后者是不可搬动的。
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形成之初的两个方法论,它们借用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理解它们。
随着考古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被利用到考古学研究中来。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文化层:文化层就是包含有文化遗物、文化遗迹和人类活动痕迹的地层。
因为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所以大部分文化层中都含有有机质,土层一般呈灰色,或者由于先民用火的关系,土层呈褐色。
由于积存时间和积存地点的条件不同,在同一地点便自上而下形成了质地不同、土色不同、包含物不同的若干层次,这些层次越往下越古老。
2、贝币:贝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形态,我国最早的贝币出现于夏商时期,原为天然贝壳,后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商代晚期又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铜贝继续被用于商品交换中,并由于使用地的不同,有无纹铜贝和有文铜贝两种贝币。
3、丁村人:1954年发现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其所处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5—10万年,即早期智人阶段。
丁村人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有较高的时石器期制作水平。
4、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0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1600余米。
据记载,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其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都曾在此开窟造像,历时达千年之久。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是一处由建筑、雕塑、绘画组成的艺术殿堂。
5、蓝田人:指中国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从发现化石的特征来看,蓝田人比北京人、爪哇人都要古老。
他们使用的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等,形制都比较粗糙。
6、人殉:指商代为了奉侍死后的社会或家族中某些特权者而从死的人,其中有陪臣、妻妾、侍卫和亲信,也有做仆役的奴隶。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

考古学通论复习题提纲一、大题1、北京猿人答:北京直立人,距今71-23万年。
遗址发现地位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1)过程a、1921年安特生发现“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坡的洞穴);b、1929年,在裴文中主持下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c、到1937年共发现北京人头盖骨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这些珍贵的标本下落不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
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
e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头部与四肢发展的不平衡性(头部较原始,四肢进化较快);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人高。
脑量平均为1043 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
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说明它们保存有浓厚的始形态。
(2)文化遗物:出土大量石制品、骨角器(鹿角、鹿头骨)和用火遗迹(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
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
(3)学术意义: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良渚文化答: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
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
发现中心聚落和多处祭坛,各类型墓葬在墓地规模形制随葬品数量与质量有明显的等级分界。
出土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
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角器和平底器较多,有些表面刻有纹饰,还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由石、骨、木等制作而成;石质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及石锛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
考古学通论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考古学:是根据过去人类在一定时期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状况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历史学的组成部分。
说明:1.经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实物资料是唯一的研究对象。
2.研究目的:透物见人,研究历史。
3.时间范畴:上启人类开始,下限在明末。
遗存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物质,又称实物资料。
它包括直接由人类加工制造和利用过的物质,也包括间接与人类活动有某种关系的物质,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实物资料有两个特有的属性,客观性和无限性。
遗迹:在中国,遗迹往往是指不可携带人工产物,也就是不可能不破坏他的原来形状和位置,而把它搬迁或移动,如古人踩的路,古人挖的井等等。
遗物:是指各自分立的实体,他们的形状或出土地点,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而且这些实体是可以携带的,在移动或搬迁的过程中,不会改变形状。
遗址:遗存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体,而人的活动都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当中进行的,所以,人类通过活动遗留下来的大多数遗存在空间上都是成群分布的,这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连续分布的一群遗存,考古学上通常称其为遗址。
那么这种遗址当中,自然也就包括了人工遗迹,人工遗物和非人工遗物。
非人工遗存:指的是并非人类制造,但被认为是和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物质。
树木年轮法是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进行断代的技术。
先建立某一地区的标准轮距序列,再将同一地区考古发现的木头标本,与此年轮序列相对照,就可以分析考古发现的木头样品的年代。
树木年轮断代是现阶段最精确的断代方法。
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
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
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次,确定层位关系。
堆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可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
生土:遗迹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
《考古学通论》课程复习大纲

《考古学通论》课程复习大纲《考古学通论》课程复习大纲1、考古学文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命名原则p3概念:“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形成原因:命名原则:首先要看被命名的文化遗存能否构成一种“考古学文化”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山)地名(乡镇名、村庄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例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2、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
如观音洞文化、山顶洞文化3、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典型文化遗存作为文化名称。
如庙底沟二期文化4、以具有特征性的遗物作为文化名称。
如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现已不被采用)5、以族名来命名文化。
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2、考古类型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笔记上)概念: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以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基本原理:(网上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
因此,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老师图片上的)1、出土时间和地点已知的器物具有特定的风格和式样2、风格的变化是逐渐的或渐进的缺点:只能判定相对早晚关系,而不能判定绝对的年代3、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书上的P2)考古学是运用考古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社会的研究,完全依赖考古资料。
即使对文字出现后的历史时期的研究,考古资料仍占有很大的作用。
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的错误,这已是被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发现和研究所证明的事实。
文献资料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载很少,要研究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考古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
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
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笔记(供参考)

《中国考古通论》复习笔记(供参考)中国考古学通论参考书目: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学概论》结构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
《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
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
Archaeology.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
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通论

一、什么是考古学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1.遗迹(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2.遗物(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三、考古学的研究范畴1.时间范畴2.考古学的公用(1.补史 2.证史)四、考古学文化及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考古学文化1.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明包含在文化之中,文明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后,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外延大,文明外延小。
3.考古学文化的定义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性的一群文化遗存。
4.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①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命名②在以小地命名的基础上加前缀③④以同一类型遗址中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的遗址来命名(二)考古学类型(三)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考古地层学2.考古类型学(四)考古学的研究步骤1.考古调查(田野调查)调查是为发掘做准备。
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在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好文字、绘图、照像和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适当采集标本,以便在室内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2.考古发掘(田野发掘)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整个考古活动的中心。
(1)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谨防不顾地层、一味挖“宝”的滥掘、甚至盗掘行为。
考古最终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不是为了寻找世俗所谓的“宝物”。
文物的价值绝不是世俗的人们所能认识到的。
一件普通的器物,哪怕是一件陶器,只要是能为阐明历史问题服务,它就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2)要有敬业的工作态度。
(3)要掌握科学的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就是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遗物揭露出来,在揭露过程中,遗迹和遗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考古工作者一般把一个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陶器群)作为界定考古学文化的首要标准。
2. 考古钻探时,遇土质湿软不带土时,可改用(套铲)。
3. 一个完整的探方包括主体、(隔梁)和关键柱三部分。
4. 需要打掉( 隔梁 )时,应征得领队同意,绘好剖面图后方可进行。
5. 排列密集、关系复杂或与遗址交叠的墓葬,应采用(探方)法,按遗址发掘的要求,逐层清理,直至生土。
6. 考古发掘报告的要求可概括为客观、全面、系统、(准确)和及时。
7. 考古发掘报告中的M表示墓葬,H表示灰坑,D表示(洞)。
8. 有两条墓道的墓葬在考古学术语中被称为(中形)墓。
9. 考古钻探时,探孔必须保持规整,上下垂直,孔穴要用(纯土)填实。
10. 考古钻探时,遗址布孔不宜(过密)。
11. 考古发掘时,一个遗址的探方、遗迹要统一编号,多次发掘的遗址要避免(重复编号)。
12. 墓葬中保存较好的人骨架要全部取回。
保存较差的,要尽量取回头骨、盆骨、肢骨和(牙齿)。
13.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由墓道(门)进入墓室清理,否则应采用(揭顶法)。
14. 考古发掘时,重要遗迹如需解剖,应在 ( 拍照记录 )后方可进行。
15. 整理考古发掘资料时,要尽最大努力复原器物,尤其是(陶器)。
16. 随葬品必须经( 拍照记录 )之后,方得移动。
17.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18. 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的(共时关系)关系。
19. 对植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并有助于考古断代。
20. 对植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并有助于考古断代。
21. 经过性别、(年龄)鉴定的墓葬人骨资料,可以帮助探讨当时的丧葬习俗、婚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
22. 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兽骨的研究,可以究明(家畜)的起源。
23. 对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研究可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提供依据。
24. 对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和遗物的时代确定,必须依据(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25. 通过对野生动物骨骼与(家畜)遗骨的数量统计和比重研究,可以推断出渔猎经济与畜牧经济在当时人类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26. 史前考古研究的年代范围是(文字)出现以前。
27. 考古地磁断代是利用某些古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的技术。
28. 树木年轮断代法对考古学的重要贡献是其对(碳—14年代)的校正。
29. 判定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
30. 遗址各堆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叠压)关系和打破关系。
31. 放射性碳素断代所适用的年代范围是距今( 5万)年以内。
32. 中国北方沙漠草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典型细石器)比较发达,磨制石器和制陶业则不发达。
33. 华南沿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多(贝丘)遗址。
34. 石灰岩山区在史前时期多(洞穴)遗址。
35. 旧石器时代华北地区两大文化系统分别是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和(匼河——丁村系)。
36. 中国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是梁思永编撰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
37. 长江流域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是(施昕更)编撰的《良渚》。
38. 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1928年(董作宾)主持的河南安阳小屯村的调查和试掘。
39. 首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是1926年由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
40. 现存唯一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1966年由(裴文中)发现。
41. 传统金石学缺乏近代考古学以(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为基础的科学获取和整理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42. 刘敞的《先秦古器图碑》(已佚)和(《先秦古器记》)是古代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43. 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
44. 19世纪上半叶,汤姆森的(《北欧古物指南》)和沃尔索的《丹麦原始时代古物》奠定了史前考古学的基本原则。
45. 20世纪50年代出版发行的文物考古三大刊指《文物》、《考古》和(《考古学报》)。
46. 传统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47. 人类体质发展的直立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
48. 人类体质发展的早期智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49. 人类体质发展的晚期智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50. 三棱大尖状器属华北旧石器两大系统中的(匼河——丁村)系。
51. 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要素有磨制石器、陶器、(农业)和家畜饲养业。
52. 老官台文化陶器有成片脱落现象,说明其制陶方法是原始的(泥片敷贴法)。
53. ( 兴隆洼遗址 )玉器的发现为后来红山文化玉器群找到了直接的源头。
54.(小双桥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处于郑州商城和安阳洹北商城之间的唯一的具有都邑规模和性质的遗址。
55. 周原遺址的主要發現有大面積的夯土建築基址、甲骨坑和大批(窖藏青铜器)。
56. 早商文化和晚商文化,在考古学领域分别被成为(二里岗)文化和小屯殷墟文化。
57. 从文化面貌上看,二里头文化至少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类型。
58. 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蜀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9.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目前所知考古发现最早的帝印。
60. 山东章丘洛庄汉墓所发现的编钟纠正了(双音钟)在汉代已失传的错误认识。
61. 大葆台汉墓为我国首次发掘的(黄肠题凑)墓。
62. 北魏洛阳城废除了东汉以来的南北二宫制度,西北角新增(金墉城)。
63. 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墓葬壁画)发现于河北湾漳北朝墓。
64. 1996年发现于湖南长沙(走马楼简牍)的近万枚“嘉禾”纪年简牍比较全面地再现了孙吴地区的社会生活。
65.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总体设计上是以宫城承天门、皇城朱雀门、郭城(明德门)所在的南北线为中轴,按照左右对称的原则规划出来的。
66. 隋大兴、唐长安城是古代中国(里坊制)城市的代表。
67. 1956-1958年发掘的明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与其两位皇后的陵寝。
68.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旭生)等人赴豫西地区进行“夏墟”调查,在偃师县发现了二里头遗址。
69.郑州商城1955年由(安金槐)发现于河南郑州。
郑州商城是中国考古学界第一次找到的(盘庚迁殷之前)的商代都城遗址。
70.(偃师商城)为解决汤都亳的位置之争提供了新的证据。
71.(安阳殷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商代都城遗址。
72.天湖墓地:位于(河南信阳天湖村),是南方方国(息国)的墓地。
73.(大洋洲商墓)为南方青铜文明研究揭开了新篇章。
74.(天马—曲村遗址)中最早的西周文化是验证(武王克商)的重要依据之一。
75.(琉璃河遗址)的最早年代成为检验武王克商年的下限。
76.(赵卿墓)为春秋战国的考古学断代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标尺。
77.(下寺墓地)将中国使用失蜡法的年代从曾侯乙墓的战国提早了120年78.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上发现了(最早二十八宿天文图像)。
79.秦兵马俑坑:( 1974年)发现于陕西临潼西杨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发现4个兵马俑坑。
80.西汉长安城开创了(我国都市规划上综合大城市)的先例。
81.居延汉简(内蒙):内容多为汉(边塞屯戍档案),是研究汉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82.(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土83.(洛庄汉墓)(山东):出土的编钟纠正了半音钟在汉代已失传的错误认识(曾侯乙),这是音乐考古史上一次大发现。
84.(沂南画像石墓)是现今所见最为完整的画像石墓。
85.(楼兰古城)对研究当时中央政府与西域关系,了解“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情况有推动作用。
86.邺城遗址包括南北毗连两座城址。
邺北城(改变了以前宫殿南北分散形)制,对此后都城布局有重大影响。
87.北魏洛阳城与东汉洛阳城的区别:1、(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二宫);2、(西北角增设金墉城);3、(西城墙新开一城门)。
88.(湾漳壁画墓)位于河北磁县,出土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墓葬壁画。
二、判断正误1.考古发掘报告中的“墓向270°”指墓向正东。
×正西方向2.考古发现的堆积愈厚,表明形成该堆积的时间愈长。
×3.有两条墓道的墓葬在考古学领域被称为亚形墓。
×中形墓4.地层的直接叠压反映了时间的连续或文化的相袭。
×5.考古类型学中的“型”与“式”是有特定含义的,“式”代表横向的演化序列,“型”代表纵向的演化序列的发展阶段。
×式更强调时间顺序,二者正好相反6.放射性碳素断代法的理想标本是陶器。
×有机物7.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是判定文化遗存绝对年代的有效方法。
×相对年代8.放射性碳素断代法的适用对象是无机物。
×有机物9.放射性碳素断代法所适用的年代范围是距今50万年以内。
×五万年以内10.地层跨越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地层的厚度来推断。
×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聚的时间、堆聚速度和受破坏程度,不能根据地层厚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11.宋代是金石学的兴盛期。
×清代12.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是1928年董作宾主持的河南安阳小屯的调查和试掘。
× 1926李济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掘13.沃尔索的《北欧古物指南》和汤姆森的《丹麦原始时代古物》奠定了史前考古学的基本原则。
×作者和著作正好相反14.陕西蓝田猿人1963年和1964年分别发现于公王岭和陈家窝。
× 63年陈家窝64年公王岭15.柳江人化石是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
×黄龙洞化石还比它早16.三棱大尖状器是许家窑人文化的典型器。
×丁村人17.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农业已进入犁耕农业阶段。
×是耜耕农业,犁耕农业,是继人耕农业、锄耕(耜耕)农业之后而出现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耕作方式和技术18.兴隆洼文化是北方地区晚于红山文化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晚19.大溪遗址的发掘使以蛋壳彩陶和彩陶纺轮为特征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得以确认。
×红陶为主并含彩陶这是屈家岭文化遗址20.新石器时代所对应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
×全新世21.旧石器时代所对应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
×更新世22.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两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黄河流域23.新石器时代华南地区攫取性经济发展缓慢。
×生产性经济发展缓慢24.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器上的鸟纹多为写意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