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进出口

合集下载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中国国内生产和进口的商品的种类和比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

1.原材料和能源类进口商品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使得中国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和能源类商品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

这些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2.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商品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是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商品包括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配件、航空航天设备、医疗设备等。

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加快科技创新,因此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汽车和消费品进口商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进口汽车成为中国进口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如奢侈手表、奢侈品牌服饰、化妆品、食品等也有较高的需求量,因此这些消费品也成为中国的进口商品。

1.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出口商品中国的制造业发达,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力。

因此,中国的大部分出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

这些商品包括电脑及其配件、手机、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等。

2.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质量,因此广受欢迎。

中国的出口纺织品和服装包括衣服、鞋子、袜子、帽子、家纺等。

3.机械设备出口商品中国的机械设备也有较高的出口比例。

这些机械设备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等。

不仅如此,中国还出口其他商品如化工产品、塑料制品、木制品、金属制品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多样化的,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商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还将继续调整和优化,向高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倾斜。

同时,中国也将继续加强自主创新和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机电产品是中国进口和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

机电产品通常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电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出口额占据了中国整体出口的很大比重。

高技术产品是中国进出口的另一大类商品。

这类产品包括电子产品、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生物医药产品、航空航天设备等。

高技术产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盈利率的特点,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逐年增大。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

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纺织品、鞋帽、玩具、五金制品、家居用品等。

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劳动力强度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的特点。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资源产品是中国进口的重要商品之一、这类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稀土等。

资源产品具有原材料性质,是国家经济运行和发展所需的重要物资。

由于中国资源产品的需求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产品进口国之一农产品是中国进出口的另一大类商品。

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蔬菜、肉类等。

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主要受到国内农业生产的影响,其进口和出口规模受到季节性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

总体来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包括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五大类,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反映了中国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将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发展。

2014-2023年中国各省份进出口总额统计

2014-2023年中国各省份进出口总额统计
进出口总额
辽宁
亿元
7006
5951
5712
6749
7558
7259
6569
7723
7901
7660
进出口总额
重庆
亿元
5863
4615
4139
4508
5221
5792
6514
8000
8103
7137
进出口总额
广西
亿元
2491
3185
3152
3912
4104
4696
4870
5932
6464
6936
进出口总额
1302
1094
1282
1750
1867
1539
1993
2652
2978
进出口总额
云南
亿元
1820
1521
1317
1582
1971
2324
2693
3145
3244
2588
进出口总额
海南
亿元
974
869
751
703
848
906
936
1469
2005
2313
进出口总额
内蒙古
亿元
894
789
769
941
1035
2014-2023年中国各省份进出口总额统计
指标
地区
单位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进出口总额
全国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组成和分布形态。

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和分析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主要贸易商品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服装和纺织品,鞋帽和日用品,家具和灯具等。

这些商品以其良好的质量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主要进口商品包括石油和石油产品,原材料和矿产品,机电设备和高端技术产品等。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因此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主要是与能源和基础工业相关的产品。

二、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主要是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

中国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亚洲国家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此外,中国与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增长和变化。

中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和质量不断提高,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逐渐转变。

同时,中国的进口也从简单的原材料和低端产品转向了机电设备和高端技术产品。

四、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中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中国的出口总额在不断增加,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今天的千亿甚至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的进口总额也在不断增加,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化。

五、进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地区分布上有明显特点。

中国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外贸环境良好。

总的来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和优化升级。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导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探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1.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贸易总额在2020年达到了3.1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49万亿美元,进口额为0.66万亿美元。

虽然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贸易总额可能出现波动,但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 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的进口贸易数据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看,中国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包括欧洲盟国、美国、亚洲国家等。

其中,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矿产产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

其次,从进口产品的结构来看,中国的进口主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如能源、原材料等;同时,高技术产品也逐渐成为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中国以出口制造业产品为主,如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受益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和制造能力强大的优势。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出口贸易水平。

4. 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因素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是影响中国贸易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需求、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其次,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也会对中国进出口造成影响;另外,国内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还受到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关税税率等因素的影响。

5.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升级等。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等。

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以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自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1.外贸总额不断增加:中国的外贸总额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31.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14.31万亿元人民币。

外贸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中国加强市场开放和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中国的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这有助于提高贸易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4.贸易模式创新: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也发生了变革。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贸易,这不仅提高了贸易的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还促进了贸易的多样化和创新。

5.贸易伙伴不断扩大:中国的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等。

6.“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并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贸易模式的创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是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加工贸易为主导,以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额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出口额占比最大,达到29.2%;纺织品出口额为12.3%;服装出口额为6.6%;机械设备出口额为9.6%;交通运输设备出口额为7.9%。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到 2.1万亿美元,其中原油、天然气、铜、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占比较大;高技术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等也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如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

这些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对资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较多,这对于国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由于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足,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首先,对资源产品的进口符合国内产业需求,有助于增加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国内企业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进口高品质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降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吸引更多优质产品的进口,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

中 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

中 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

中国进出口商品十大排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态势。

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各个领域。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十大排名。

排名第一的是机电产品。

机电产品一直是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大头”,包括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等。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机电产品的制造和出口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

从大型机械设备到精密电子零部件,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以其高性价比和可靠的质量,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国内对于先进机电设备的进口需求也持续增长,以满足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紧随其后的是高新技术产品。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规模日益扩大。

这其中涵盖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产品。

出口方面,中国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进口方面,高端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则是主要的进口品类。

服装及衣着附件排名也较为靠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制造工艺。

从时尚服装到功能性服装,中国生产的各类服装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装行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纺织品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品之一。

包括纱线、织物、床上用品等。

中国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产品种类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但近年来,面对来自东南亚等地区的竞争压力,中国的纺织业也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提升竞争力。

鞋类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也占有一定份额。

中国的制鞋业发达,生产的各类鞋品满足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出口的鞋类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而进口的则多为高端品牌和特殊功能鞋。

家具及其零件的进出口也颇为活跃。

中国的家具制造业规模庞大,生产的家具产品款式多样,质量优良。

出口的家具以木制家具和金属家具为主,同时,国内对于一些高端进口家具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看文章
2011年1-9月中国主要产品在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市场占有率
2012-01-01 12:36
欧盟:机电产品,中国占38.4%,美国占14.1%,日本占9.3%;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54.5%,越南占10.5%,印度占7.4%;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40.2%,土耳其占13.0%,孟加拉占8.6%;运输设备,美国占22.2%,日本占14.4%,韩国占10.6%,中国占10.3%;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69.3%,美国占3.9%,日本占2.4%;塑料、橡胶,中国占18.4%,美国占14.8%,日本占7.1%;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17.6%,俄罗斯占10.4%,美国占6.3%;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美国占34.0%,瑞士占18.1%,中国占13.2%,日本占10.9%;化工产品,美国占26.3%,瑞士占21.5%,中国占9.0%;皮革制品和箱包,中国占48.2%,印度占10.0%,巴西占4.1%,瑞士占3.9%,美国占3.4%。

美国:机电产品,中国占33.4%,墨西哥占16.5%,日本占8.6%,加拿大占5.0%,德国占5.0%,韩国占4.7%;塑料、橡胶,中国占21.9%,加拿大占20.5%,墨西哥占7.8%,日本占7.0%,印度尼西亚占5.6%,德国占4.9%;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62.8%,墨西哥占10.3%,加拿大占6.4%,越南占2.8%,台湾省占2.4%,日本占2.0%;化工产品,爱尔兰占17.1%,加拿大占12.0%,德国占8.3%,中国占6.9%,英国占6.1%,瑞士占4.9%;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37.4%,越南占6.6%,印度占6.1%,印度尼西亚占5.3%,墨西哥占5.3%,孟加拉国占4.6%;运输设备,加拿大占24.8%,墨西哥占20.9%,日本占18.6%,德国占11.6%,韩国占5.7%,中国占4.3%;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75.0%,越南占7.9%,意大利占4.1%,印度尼西亚占3.6%,墨西哥占1.5%,巴西占1.0%;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墨西哥占14.1%,中国占12.7%,德国占12.3%,日本占10.8%,瑞士占7.8%,爱尔兰占6.9%;贱金属及制品,加拿大占21.5%,中国占17.1%,墨西哥占8.6%,德国占4.9%,日本占4.8%,韩国占4.0%;皮革制品和箱包,中国占68.1%,意大利占7.7%,法国占3.6%,越南占3.1%,印度占2.6%,加拿大占2.1%。

日本:机电产品,中国占47.5%,美国占10.6%,韩国占7.5%;食品、饮料和烟草,中国占20.1%,美国占14.7%,泰国占13.0%;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74.5%,越南占5.0%,印度尼西亚占2.6%;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美国占27.7%,中国占20.5%,德国占8.2%;化工产品,美国占18.0%,中国占17.9%,德国占9.7%;塑料和橡胶,中国占24.2%,泰国占15.8%,印度尼西亚占12.4%,美国占10.3%;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25.8%,韩国占14.1%,印度尼西亚占6.1%,澳大利亚占5.5%,美国占4.8%;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71.1%,越南占6.0%,意大利占5.5%,印度尼西亚占2.6%;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69.2%,泰国占4.2%,越南占4.0%,台湾省占2.8%,美国占2.5%;皮革制品和箱包,中国占57.6%,意大利占17.2%,法国占8.2%,西班牙占2.8%,越南占2.7%,美国占1.6%。

印度尼西亚:机电产品,中国占27.6%,日本18.1%,新加坡10.4%;运输设备,泰国占21.8%,日本占18.0%,美国占17.9%,新加坡占8.8%,中国占8.4%;贱金属及制品,日本占21.1%,中国占16.2%,韩国占9.4%;植物产品,美国占18.7%,澳大利亚占17.2%,泰国占10.4%,中国占10.4%;化工产品,中国占16.1%,新加坡占10.0%,美国占6.9%,日本占6.5%;塑料和橡胶,日本占15.3%,新加坡占13.9%,泰国占13.1%,韩国占12.4%,中国占10.0%;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27.7%,韩国占16.1%,美国占10.6%,食品、饮料和烟草,阿根廷占18.3%,泰国占18.1%,巴西占10.4%,中国占10.4%,美国占10.4%;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中国占53.7%,日本占7.6%,香港占6.5%。

澳大利亚:机电产品,中国占32.1%,美国占16.4%,日本占7.1%,德国占6.2%;化工产品,美国占14.3%,英国占7.7%,德国占7.2%,中国占6.8%;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65.8%,印度占3.9%,孟加拉占3.1%;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61.8%,美国占4.9%,马来西亚占3.4%;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69.4%,意大利占6.2%,越南下占5.0%,印度尼西亚占
3.6%;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28.6%,日本占7.2%,美国占6.2%;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美国占30.4%,德国占9.0%,中国占8.7%;塑料、橡胶,中国占22.3%,美国占12.8%,日本占10.8%;陶瓷、玻璃,中国占36.4%,意大利占7.2%,美国占6.7%。

俄罗斯:机电产品,中国占26.0%,德国占13.3%,意大利占5.9%;塑料、橡胶,德国占16.1%,中国占15.6%,韩国占7.2%;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44.0%,土耳其占9.4%,意大利占5.3%;贱金属及制品,乌克兰占22.1%,中国占19.8%,德国占12.5%;化工产品,德国占17.5%,法国占10.3%,美国占5.3%,中国占5.3%;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67.2%,意大利占7.3%,越南占4.1%,印度尼西亚占2.4%,土耳其占2.2%;陶瓷、玻璃,中国占30.2%,乌克兰占9.2%,德国占9.0%;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45.6%,意大利占10.4%,德国占7.9%;植物产品,土耳其占9.5%,厄瓜多尔占8.7%,荷兰占6.7%,中国占6.6%。

巴西:机电产品,中国占27.3%,美国占15.2%,德国占9.2%;塑料、橡胶,美国占21.0%,中国占9.2%,阿根廷占8.0%;化工产品,美国占19.9%,德国占11.0%,中国占8.7%,俄罗斯占4.9%;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54.7%,美国占11.9%,德国占4.0%;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43.0%,美国占10.3%,印度占8.4%;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美国占27.7%,中国占14.2%,德国占13.9%;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18.5%,智利占15.1%,美国占7.7%;陶瓷、玻璃,中国占36.9%,美国占11.6%,墨西哥占7.0%。

印度:(2011年1-3月)机电产品,中国占33.4%,德国占9.9%,韩国占6.6%,美国占6.4%,日本占6.3%;塑料、橡胶,韩国占12.2%,中国占11.8%,美国占9.6%;化工产品,中国占23.0%,美国占9.7%,韩国占4.9%;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14.2%,韩国占9.1%,日本占7.0%;运输设备,中国占19.5%,美国占14.0%,德国占12.5%;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55.8%,德国占7.7%,美国占4.2%;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44.3%,孟加拉占6.6%,美国占4.8%;陶瓷、玻璃,中国占49.4%,德国占6.3%,美国占5.4%。

韩国:机电产品,中国占30.0%,日本占19.4%,美国占11.1%;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27.2%,日本占24.4%,美国占6.7%;运输设备,德国占21.8%,美国占21.7%,中国占14.8%,日本占14.5%;化工产品,日本占29.2%,中国占17.1%,美国占12.9%;陶瓷、玻璃,日本占38.1%,中国占36.2%,美国占8.3%;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49.2%,越南占10.6%,美国占7.0%;塑料、橡胶,日本占39.5%,中国占14.0%,美国占10.7%;光学、钟表、医疗设备,日本占25.7%,中国占23.0%,美国占20.0%;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55.3%,日本占13.3%,美国占6.6%。

加拿大:(2011年1-6月)机电产品,美国占44.2%,中国占18.1%,墨西哥占9.1%;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69.3%,越南占7.1%,意大利占4.4%;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40.8%,美国占35.4%,墨西哥占8.0%;运输设备,美国占66.1%,墨西哥占9.6%,日本占6.4%,德国占5.3%,韩国占2.7%,中国占2.0%;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36.9%,美国占21.4%,孟加拉占8.2%,印度占5.4%,柬埔寨占3.5%,墨西哥占2.9%;化工产品,美国占54.5%,德国占5.5%,瑞士占4.3%,法国占3.9%,英国占3.5%,中国占2.9%;贱金属及制品,美国占61.3%,中国占12.5%,德国占2.9%;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美国占49.0%,中国占8.4%,德国占6.6%,日本占5.8%;塑料、橡胶,美国占69.0%,中国占9.5%,日本占2.8%;皮革制品和箱包,中国占54.5%,美国占17.9%,意大利占6.0%。

南非:机电产品,中国占24.8%,德国占11.6%,美国占9.4%;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中国占53.9%,德国占6.3%,美国占5.8%;纺织品及原料,中国占51.4%,印度占6.1%,巴基斯坦占5.1%;塑料、橡胶,中国占16.2%,德国占10.5%,美国占8.3%;贱金属及制品,中国占24.1%,德国占9.4%,赞比亚占6.7%;化工产品,德国占11.4%,美国占10.7%,中国占9.1%,法国占7.2%;陶瓷和玻璃,中国占29.2%,美国占11.8%,德国占11.6%;鞋靴、伞等轻工产品,中国占74.1%,越南占7.9%,印度尼西亚占4.4%,意大利占4.0%,印度占2.2%,巴西占0.9%;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美国占21.2%,德国占16.4%,中国占9.8%,瑞士占6.9%。

(数据来源:商务部整理的各国外贸统计部门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