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 地区进出口总额统计表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征及其调整[内容摘要]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结构上,均获得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
然而,我国对外贸易依旧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比较落后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以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外贸商品结构;外贸方式结构;外贸区域结构;调整措施[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pening up, especially from 2001, China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developed rapidly either from scale or from the structure. China has become such an important trading power. However,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had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low structure of development and other more prominent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ses briefly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recent year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uctural adjustment policie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word] Commodity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mod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Regional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djustment measures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全国进出口已达29727.6亿美元。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格局及趋势作者: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张莉信息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时间:2010-06-28 11:28:00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具体体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和合作,是我国的一贯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关系稳定发展,对外贸易不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成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重要标志。
(一)深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确立世界贸易大国地位1、与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22072.7亿美元,共计增长了105.9倍,其中,进口由108.9亿美元增至7916.1亿美元;出口由97.5亿美元增至9690.7亿美元,分别增长了71.69及98.4倍。
2009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到9%,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进口则仅次于美国、德国,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更是迅速上升,1999年,世界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英国。
五国共占全球前40大国家出口值的43%,中国排名第九,2009年,中国已越居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年均增长率为20%,比美国4%的年均增长率高出16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仅仅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表1978-2009年中国货物进出口及出口额在世界的比重和位次资料来源:根据WTO统计数据计算2、与贸易伙伴服务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位列世界第五服务贸易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也随之表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第二章中国和世界的服务贸易发展和现状

表3 全球服务贸易主要项目出口情况
服务贸易 运输 旅游 其他
2007年 出口额 (亿美元)
[2007]7号) 2010年,增加值提高3个百分点 (44%) 就业数量提高4个百分点 (37%)
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 结构
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
潜力三: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多集中于传统 服务业(旅游、建筑、运输等),而在金融、 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 域则比例偏低。
差额(亿美元) -93.91 -15.07 -62.19 -19.15 70.83 -22.48 1.55 -26.21 -8.16
出口 739.09 106.79 74.32
7.92 227.58 68.36 21.28 40.52 48.21
进口 831.73 121.87 136.51 27.06 156.75 90.84 19.73 66.73 56.37
当前,全球扩张最快的国际服务外包领域是:电脑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媒体公关管理、客户服务和市场营销。 从行业角度来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是国际外 包最集中、表现最突出的行业。
从国际服务外包的主体来看,发包方主要是美国、欧洲、 日本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其中,美国约占2/3,欧 盟和日本占近1/3。
32570
同比增长 (%)
项目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1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情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年以来中国外贸情况院系: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姓名:牛海婷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情况经过多年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中国也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表年中国贸易规模占世界市场份额变化单位:亿美元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年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增幅迅速回落。
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出口运行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进出口增长前高后低。
第二,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势趋缓;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平衡。
第三,从企业性质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近。
第四,从国别来看,对新兴市场出口渐有起色,对传统市场出口增速放缓,对美国出口增速微幅下挫,对香港出口增长小幅回升。
第五,从商品构成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大宗商品出口增长较慢或出现下降。
年,我国在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限制措施进一步减少。
年,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减少到种。
其次,不断放宽进口数量限制。
从年月日起,中国取消了对原油、钢材、农药、石棉、胶合板、烟草、二醋酸纤维丝束、氰化钠、聚酷切片、晴纶、涤纶及部分机电产品的进口数量限制,改为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除此之外,指定经营产品数量不断减少。
年,中国对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原油、成品油、化肥和烟草等种商品改为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同时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开展一定数量的进口业务,从而使上述商品的实际经营企业数增多;钢材、羊毛、天然橡胶、脂纶和胶合板等种商品实行指定经营管理。
上述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进出口经营体制改革的进程,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年一月,集体和私营等其他企业出口增长,成为中国扩大出口的有力增长点。
中国八大区域与东亚三经济体间的贸易

中国八大区域与东亚三经济体间的贸易(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本文将中国划分为8大区域,通过分析这8大区域与韩国、台湾地区、日本之间的贸易趋势,寻找影响中国各区域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
韩国、台湾地区、日本这三个东亚经济体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在同中国的贸易中存在着区域和商品种类上的差别。
即韩国在东北地区、台湾在南部沿海地区、日本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显示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它们在中国各沿海地区的产品出口种类趋于相同,说明东亚三个经济体在中国各地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通过对东亚三个经济体同中国各区域产业内贸易趋势的分析,发现,收入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高级的东部沿海区域表现出相互独立的贸易结构。
这种现象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各区域之间还存在着较独立的产业结构。
产业内贸易大部分由垂直产业内贸易构成,即同东亚三个经济体形成了商品质量和价格差别的同一品种之间的贸易。
最后,通过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各区域的人均收入水平、外国直接投资额、工业产品出口比重等是决定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中国各区域对外贸易,产业内贸易,东亚三个经济体一、绪论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贸易额迅速增加,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11,544.5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55倍。
在中国对外贸易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韩国、日本、台湾地区这东亚三个经济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2004年,日本、台湾地区、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分别占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并且它们作为中国的出口伙伴分别占第三位、第七位和第四位。
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产业构造具有互补性,文化差异较小,这会促进这些经济体对中国贸易量的增大。
特别是韩国,中韩建交之前的1990年,两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8.5亿美元,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899.8亿美元。
《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一、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一)世界: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各主要经济体呈现不同特点2012年发达经济体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失业率显著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虽然美国经济出现积极信号,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依然突出;日本经济持续恶化,已经陷入衰退境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继续深化,失业率高企,消费者信心指数减弱,经济陷入二次衰退;新兴经济体均表现出增长放缓或低位运行的特征,同时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稳增长、防通胀和调结构“三面夹击”等诸多风险和挑战。
1、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经济陷入衰退(1)美国经济维持低速增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12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回升至2%,比第二季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出现反弹。
就业形势和制造业PMI逐步改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仍需警惕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不断增加带来的巨大威胁。
(2)受内需不足,外需大幅下滑影响,日本经济衰退迹象明显2012年第三季度日本GDP持续负增长,增速为-3.5%,比第二季度下降了3.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呈大幅下滑趋势。
2012年12月日本制造业PMI指数为45%,连续7个月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下,并呈下滑趋势,全球经济疲弱持续打压日本出口和工业生产。
(3)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经济出现自2009年来的第二次衰退2012年第三年季度欧元区GDP环比萎缩0.1%,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宣告该地区经济陷入衰退,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出现衰退。
2012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了11.8%,与10月份相比提高0.1个百分点,已连续19个月呈上升势头,值得注意的是,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依然远高于平均水平,已高达24.4%,这表明随着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及金融市场动荡,就业形势趋于恶化。
2012年12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46.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已连续17个月位于50枯荣线以下,说明欧盟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前景堪忧。
中国贸易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现状分析1.1 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绝对量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到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024.4亿元,到2008年首次突破100000亿元(当年是100394.9亿元),再到2011年的123240.6亿元,这期间出口额也形成了快速的增长。
但是2006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产品贸易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2009年,产品出口可能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贸易差额也是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出口额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但是贸易差额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我国进出口条件受到限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贸易对象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实施了壁垒限制,阻碍了贸易额的净增长。
1.2 中国产品出口额增长率2001到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较大,全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基本都在20%以上。
从每个年份单独的增长率来看,除2006和2009年的负增长,2001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了20%。
自2001年以来2008年和2009年的总体出口增长有所减缓,2008年仅为7.43%,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
虽然2010年有所改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却又增长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部分计算得出。
1.3 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计算得出。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22%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表3 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
中国贸易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现状分析1.1 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绝对量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到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024.4亿元,到2008年首次突破100000亿元(当年是100394.9亿元),再到2011年的123240.6亿元,这期间出口额也形成了快速的增长。
但是2006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产品贸易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2009年,产品出口可能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贸易差额也是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出口额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但是贸易差额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我国进出口条件受到限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贸易对象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实施了壁垒限制,阻碍了贸易额的净增长。
1.2 中国产品出口额增长率2001到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较大,全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基本都在20%以上。
从每个年份单独的增长率来看,除2006和2009年的负增长,2001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了20%。
自2001年以来2008年和2009年的总体出口增长有所减缓,2008年仅为7.43%,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
虽然2010年有所改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却又增长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部分计算得出。
1.3 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计算得出。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22%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表3 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