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合集下载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和果树两个方面。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展各种试验工作。

在农作物方面,我们主要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试验。

首先,我们对不同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包括耐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评估。

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表现最佳的品种。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了新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关键环节。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筛选出了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在果树方面,我们主要将重点放在了葡萄和苹果两个作物上。

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耐病性和优良品质的新品种,并在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面积试种。

通过观察果树的生长情况,收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数据,我们评估了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并选择出了表现突出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产量稳定、果实口感好等特点,对果农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与农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反馈意见。

根据他们的反馈,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筛选出了一批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同时,我们与农民保持密切合作,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试验工作的效果。

我们相信,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为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的效益。

2024年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总结模版(2)2024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农村新品种筛选试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团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认真开展了各项试验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和经验,以下是我们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们在品种筛选和试验的选择上,坚持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等因素,选择了适合农村地区的优质大米、高产小麦和耐旱玉米等重要作物的新品种进行试验。

黄淮北片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工作经验总结

黄淮北片小麦品种比较试验工作经验总结
业 局 组 织 市 内有 关 专 家 验 收 ,3 3 m 的 内麦 1 平 均 1. h 2 3 1
24 开展 适 合 西南 地 区 间套 作模 式 研究 .
西 南 地 区农
民历 来 重 视 大 春 玉 米 生 产 。 因 此 , 春 生 产 必 须 为 大 小 春生 产 让路 。本 院在 西南 麦 区开展 “ 3”( 麦播 种 双 0 小 l 留l m, m空 行 种 植 玉 米 ) 厢 带 植 模 式 研 究 , 得 良 中 取
密度、 施肥量与施肥方法等均应相 同。
3 播 种 前 的准 备 , 把 播 种 关 严
31 试 验 地 的耙耱 平 整及 小 区划 分 . 试 验 地在 耙耱 前 要施 足基 肥 , 肥 质 量 要 一 致 , 且 要 施 得 均 匀 , 家 基 而 农
肥作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并混合 , 按试验方案每 6 7 6m
底施 磷 酸 二铵 2k 、 5g 尿素 lk 、 酸 钾 lk , 时必 须 Og硫 O g用 在 田问分 格分 量 均匀 撒 施 , 耕耙 要 做 到深 浅 一致 , 细 耙
耙平 。
1 精 释试 验 方 案
接 到试 验 方 案 后 , 详 细 了解 和掌 握 试 验 的 目的 应 要 求 , 播 种期 、 试 品 种数 、 验 设 计采 用 方 法 、 复 如 参 试 重
播 种 前 按 方 案 中小 区排 列 的顺 序 用 红 色 记 号 笔 写好 , 牌 子 上方 是 小 区号 , 方 写 品种 代 号 , 下 经检 查 无误 后 与 种子 放在 同一 箱 中 , 前插 人 田间 。 播 34 严 把 播种 关 目前 播 种 大 多 采 用 机 械 操作 ( 人 . 或
的顺利 进 行 。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验1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XX县区不一致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小麦新品种,特制定本方案。

2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落实在XX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3%左右。

秋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

亩施化肥尿素8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氯化钾4公斤。

5月5日人工播种,设计平方米保苗600株。

每个处理6行,行距30厘米,行长10米,面积30平方米。

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3供试品种供试品种43个。

龙辐麦18、龙06-6508、龙辐麦16、克04-213、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06-6269、龙10135、龙6162、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511、克06-186、龙辐麦06-0988、龙辐麦05-0613、克04-923、克02―368、龙辐k06-1613、龙辐麦06-0277、克06-964、克06-30、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6、克06-698、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874、克06―703、克06-479、克06-778,克旱16与龙麦26为参照。

4生育期调查及结果5月5日播种,5月20日出苗,各品种生育期差别不显著。

只有龙辐麦06-0988,8月6日成熟,生育日数78天,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80天以上。

参照品种龙麦26与克旱16都在8月18日成熟,生育日数90天。

比参照品种生育期长的品种(系)有21个,是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10135、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964、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778。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

2018-2019年度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国家小麦区域试验总结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总结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种函﹝2018﹞484号文件《关于印发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及展示示范相关方案的通知》及其附件《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的要求执行本试验,旨在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在北部冬麦区水地条件下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鉴定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为国家品种审定提供依据。

一、试验概况(一)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7个,其中CA12123、京麦18、京农14-62、轮选149、科茂53和中麦88为第二年参试,京农16-16、BH3757、津17鉴14、中信麦15、中麦6079、中麦5号、中夏168、中麦220、航麦305和SDWW-21为第一年参试;京麦18和BH3757为杂交小麦品种,其余参试品种为常规小麦品种;中麦175为对照品种。

各参试品种种子均由育种单位提供,参试品种的来源、品种类型、试验年限和选育(申请)单位详见表1。

表1 2019年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品种区试参试品种表序号 品种名称 组合 类型 年限 选育(申请)单位 1CA12123CA0477/济麦22//CA0477常规 第二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京麦18BS608×CP968杂交 第二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京农14-62CB207/郑麦366常规 第二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轮选149烟农19/7939常规 第二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5科茂53中麦12/良星66常规 第二年 科贸种业有限公司6中麦88CA0548/石4185常规 第二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7京农16-16京冬14/长6452//CA0045/轮选987常规 第一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BH3757BS237×CP8457杂交 第一年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津17鉴14太行170/036 /3/津农7号//泰山464常规 第一年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10中信麦15沧6001/邯4589常规 第一年 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中麦6079济麦22/百农160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2中麦5号 矮败小麦高产轮回群体 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3中夏168中麦175/Wheatear//5*中麦175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4中麦220M269/3/YW243/Pm13//Pm97033/4/晋麦47×5/5/石Z221/6/轮选9878×4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5航麦305SPLM2/轮选987常规 第一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6SDWW-21烟优361×955159常规 第一年 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17中麦175CK BPM27/京411常规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试点分布2018—2019年度北部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共安排11个试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简称昌平,下同)、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义)、天津市武清区种子管理站(武清)、天津市宝坻区种子管理站(宝坻)、国营保定农场(保定)、河北省遵化市农作物品种试验站(遵化)、河北奔诚种业有限公司(滦南)、河北科伟种业开发有限公司(固安)、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屯留)和山西介休市种子站(介休),其中昌平、武清、遵化和太原试点负责提供品质分析样品,顺义点负责提供抗病鉴定、抗寒鉴定、DNA指纹检测和转基因成分检测用种。

息县2010-2011年度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息县2010-2011年度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53 %、 . %、.8 21 %;豫麦 1 — 9和 丰抗 3 .6 44 42 %、 . 4 0 89 8
比对 照分 别减 产 1 5 48 %。 . %、 . 3 0
3 结论 与讨 论
息县 的耕作 制 度 大部 分 是水 稻 小 麦 轮作 , 由于 水 稻 土壤 的特 性 和 种 植 水 稻 的 时 间 和 旱 作 区 相 比 , 对小 麦 品种 的要 求有 着很 大 的区别 。从本 试 验 数 据
小 麦 出苗 后 ,气 温 比较 高 ,积 温
1 材 料 与 方 法 1来自 供 试 品 种 . 参 加 试验 的 品种 ( )共 9个 ,分 别是 半 冬性 水 分 的需求 。 系 4 小 麦 品种 郑麦 3 6 6 、西农 9 9 7 、郑 麦 0 4 0 、衡 观 3 、 1 . 温 度 条件 5 . 2
() 2 旱作 区以漯麦 4 1 8 衡 观 3 、 —6、 5 郑麦 3 6 郑 麦 6、
0 4为主 , 由于抗 病性上存 在着 弱点 , 产应用 上一 0 但 生

5 一 0
试 验 点 的 田间管 理 严 格要 求 一 致 害发 生程度 比往 年轻 。从 表 1 以看 出 , 部分 品种 可 大
性 , 合 当地 种 植 习 惯 , 试 品 种 的底 肥 、 肥 、 结 供 追 中 都没 有 明显 的病 害发 生 , 只有郑 麦 3 6 郑麦 0 4 漯 6、 0、
由表 2可 以看 出 , 麦 9 2 、 郑 0 3 丰抗 3 8的生 育期 23 产量 分 析 .
表 1 病 害 发 生 及倒 伏 情 况 记 载
种 的第 7位 , 麦 9 2 郑 0 3产 量 居 第 1位 , 比对 照 增 产
69 % , 次是 衡 观 3 , .8 其 5 比对 照 增 产 57 %, 麦 4 . 6 漯 — 18 郑 麦 3 6 郑 麦 0 4 西 农 9 9分 别 比对 照 增 产 6、 3、 0、 7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

国家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标准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

抗逆性与抗病性可因地制宜进行必要的记载。

其中耐湿性、落粒性、穗发芽、黑胚率、赤霉病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记载项目;越冬而百分率为黄淮北片麦区、北部冬麦区记载项目。

其他麦区如有上述问题时,亦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要补充记载。

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两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

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

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匐匍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抗病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

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统一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全区的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为出苗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

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即为抽穗期。

3、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为成熟的日期。

4、全生育期:冬麦区为播种至成熟的日数(播后造墒的注明出苗期),春麦区为出苗至成熟的日数。

(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

(1)匍匐(3)半匍匐(5)直立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

3、芒:分五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顶芒穗项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4、穗型:分五级。

2017年唐河县小麦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总结

2017年唐河县小麦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总结

2017年唐河县小麦新品种展示、筛选试验总结作者:杨红梅,隋天显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10期摘要:通过25个小麦新品种小区对比接近大田生产条件的试验,经记载、观察、分析、比较,筛选出了许科129、宛麦19、先麦10、郑麦7698、济麦22、洛麦28、郑麦0493这7个高抗或轻感锈病的小麦高产新品种,为唐河县小麦品种利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麦;品种展示;筛选;总结1 试验品种参与展示筛选的试验品种共25个。

来自南阳市种子管理站的有22个,分别为许科129、宛麦19、郑麦7698、先麦10、济麦22、中麦875、阳光818、洛麦28、中麦895、西农822、郑麦0493、瑞华520、小偃68、百农201、冀麦325、西农509、百农419、豫教6号、徐麦23、圣源619、洛麦31和先麦12。

来自唐河县种子管理站的有3个,分别为存麦11、百旱207和偃科048。

2 田间设计2.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前茬为玉米,地势平坦,属砂姜黑土,肥力均匀,有灌溉条件,交通便利。

2.2 品种展示田设计展示田南北总长110 m,宽70 m,共分5排,每排之间留有1 m宽的走道,每排设5个品种,采取随机顺序排列方式。

每个品种占地100 m2,播种30行。

半冬性品种于2016年10月5—13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6万株~18万株之间;弱春性品种于2016年10月14—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20万株~22万株之间,小区间相距0.5 m,便于观察记载和机械收割,四周设保护行。

3 田间管理主要技术3.1 整地与施肥秋作物收获后及时用大型旋耕机旋耕两遍,并施三元复合肥50 kg/667 m2。

3.2 播种根据各品种千粒重、发芽率和基本苗要求,计算播种量,并用匀播耧进行播种,冬性品种于2016年10月9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于2016年10月19日播种,由于雨水充足,基本苗达到设计要求。

3.3 化学除草待田间杂草出齐后,根据气温变化于2016年12月5日喷除草剂。

实验田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实验田小麦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实验田开展了小麦育种实验,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二、实验目的1. 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良小麦品种。

2. 探讨小麦育种技术,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小麦品种为我国常见的冬小麦品种,包括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等。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田内,将不同品种的小麦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筛选出优良品种。

(2)杂交育种: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杂交,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3)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4)田间试验:对育种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在实验田内,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以下优良品种:(1)济麦20: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烟农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4)济麦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 杂交育种通过对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等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经过田间试验,筛选出以下优良杂交组合:(1)济麦20×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2)济麦20×烟农19: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济麦19×淄麦12: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

3. 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获得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小麦品种区域试
验》
1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合嫩江县不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小麦新品种,特制定本方案。

2试验基本情况本试验落实在嫩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3%左右。

秋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

亩施化肥尿素8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氯化钾4公斤。

5月5日人工播种,设计平方米保苗600株。

每个处理6行,行距30厘米,行长10米,面积30平方米。

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3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43个。

龙辐麦18、龙06-6508、龙辐麦16、克04-213、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06-6269、龙10135、龙6162、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511、克06-186、龙辐麦06-0988、龙辐麦05-0613、克04-923、克02―368、龙辐k06-1613、龙辐麦06-0277、克06-964、克06-30、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6、克06-698、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874、克06―703、克06-479、克06-778,克旱16和龙麦26为对照。

4生育期调查及结果
5月5日播种,5月20日出苗,各品种生育期差别不显著。

只有龙辐麦06-0988,8月6日成熟,生育日数78天,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80天以上。

对照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都在8月18日成熟,生
育日数90天。

比对照品种生育期长的品种(系)有21个,是克06-578、龙麦33、龙06-6626、龙10135、龙06-6798、龙30342、克06-804、克07-174、克06-247、克06-127、克06-109、克06-782、克06-964、克06-842、克06-772、克06-388、克06―1191、克06-484、克07-183、克07-829、克06-778。

和对照品种生育期一致的品种(系)有3个,是龙06-6626、克02―368和克06-479。

其他各品种生育期都在87天~90天之间。

5产量调查结果
5.1千粒重千粒重在40克以上的品种(系)有8个,是克06-30、龙30342、克06-964、龙麦33、龙辐麦18、克06-578、龙06-6798、龙06-6269,千粒重分别是4
6.9克、45.8克、44.9克、42.6克、40.6克、40.3克、40.2克、40.0克。

其他品种(系)千粒重都低于40克。

5.2穗粒数
穗粒数40粒以上的品种(系)有3个,依次是克06-127、克06-388、克06-698,分别是41.2粒、40.0粒、40.0粒。

穗粒数在35―40粒之间的品种(系)有8个,依次是克06-484、克06-874、克06-486、克06-964、克02―368、龙麦26、克06―1191、龙6162,穗粒数分别是38.5克、38.3克、38.2克、36.9克、36.3克、36.1克、35.8克、35.5克。

其他品种(系)千粒重都低于35克。

5.3测产结果
经测产,比对照品种克旱16公顷产量4881.5公斤,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13个,比龙麦26公顷产量5172.7公斤,增产10%以上
的品种有7个。

比克旱16和龙麦26均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7个,产量排序依次是克10-109、克06-127、克06-772、龙麦33、龙06―6798、克06―186、克06―30,公顷产量依次是6732.3公斤、6499.9公斤、6378.1公斤、6047.2公斤、6068.7公斤、6045.公斤、5709.5公斤。

较克旱16增产10%以上,而较龙麦26增产低于10%的品种有6个,依次是克06―484、龙辐麦k06―1613、龙辐麦18、克02―368、是龙辐麦16、克07-183。

其他各品种均比克旱16和龙麦26增产小于10%。

6试验结论
比对照品种克旱16和龙麦26均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7个,其中克10-109、克06-127、克06-772、龙06―6798、克06―186、克06―30,均比克旱16和龙麦26增产10%以上,克06―484、龙辐麦k06―1613、克02―368、克07-183,比克旱16公顷增产10.0%,建议继续进行试验。

而龙麦33、龙辐麦18、是龙辐麦16在嫩江县进行了三年以上实验,并且是已经审定的品种,建议在生产上进行推广应用。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