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强国梦

合集下载

海洋强国梦主题征文

海洋强国梦主题征文

海洋强国梦主题征文《海洋强国梦》当我们凝望着那片无垠的蓝色,心中总会涌起无尽的遐想与向往。

海洋,这一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广袤领域,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

海洋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新时代必须坚定追求的宏伟目标。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从渔业资源到矿产资源,从能源资源到海洋生物资源,无一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

在渔业方面,过度捕捞导致一些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海洋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在矿产资源领域,虽然我们已经开始探索海底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但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仍有待提高。

能源资源方面,海洋中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清洁能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具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尚未被我们充分认识和利用。

为了实现海洋强国梦,我们必须加大对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

全球约 80%的贸易通过海洋运输完成。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海洋运输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在海洋运输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一些港口的装卸效率和服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

海运船队的规模和结构还不够优化,高端航运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此外,国际海运市场的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我国的海洋运输业带来了不确定性。

为了保障我国的国际贸易安全和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港口建设,优化海运船队结构,提高航运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海运规则的制定,增强在国际海运市场的话语权。

海洋科技是实现海洋强国梦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

但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我们仍存在差距。

全民携手,共筑海洋强国梦

全民携手,共筑海洋强国梦

全民携手,共筑海洋强国梦从东北的鸭绿江口到西南的北仑河口,18000公里的海岸线环绕着广袤的华夏大地。

中国,拥有着47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在这片富饶的海域里,星辰般点缀着6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孕育着富饶的资源和珍贵的矿藏。

三千多年前,华夏文明巨作《诗经》中有了“朝宗于海”的描述,从那时起,“海”在华夏文明里传承;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航线搭起了起了太平洋连接印度洋的桥梁,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六百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的惊世伟业让世界对强大的中国心生敬畏,是海洋让中国站在世界之巅,并引领着世界开启环洋探索的大门。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却不承认中国是一个“海洋国家”,拥有广袤海洋的中国却以“陆地国家”的身份被世界接受。

作为海洋文化发展传承的国家,中国却落得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不得不引人深思。

中国拥有海洋,但却没有全面拥有海洋,海洋的深邃神秘展示给我们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受制于国情和科技。

曾经,中国强健的海洋探索脚步为封建统治阶层的愚昧羁绊。

人类历史的近五百年,海洋推动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腹地地变化,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欧洲海洋国家先后崛起,通过建立海上霸权并疯证掠夺殖民地而成为强盛一时的世界强国。

在空前的机遇期面前,目光短浅的清王朝闭关锁国,将自己关在自以为富饶的安逸窝。

中国这艘满载珠宝的宝船停在了港口,直到西方列强逐渐强大,驾驶着装备精良武器的坚船将它击毁。

惨痛教训让华夏子孙幡然醒悟,然而此时的中国,早已被远远甩在身后。

接下来的一个多世界,华夏子孙一直呕心沥血、前赴后继地弥补着封建统治者愚昧所犯下的错误。

当前的中国,在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的艰苦奋斗中已逐渐强大,中国的国力也正一步一步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日益重要。

但我们的海洋利益却正遭受着侵犯,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南海岛屿不断被越南,菲律宾等小国侵占,资源遭受着土匪般的掠夺;东海,钓鱼岛的诱惑让日本露出贪婪和狰狞的面孔,摆出一副不得手誓不罢休的丑恶嘴脸;在中国沿海的外围,三重岛链试图将中国永远锁在华夏土地上,不得翻身。

海洋强国战略政策

海洋强国战略政策

海洋强国战略政策引言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事务中的整体战略和政策。

对于中国来说,海洋强国战略政策是指积极发展自己的海洋事业,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能力,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以及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发展背景中国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对于能源、粮食、原材料等资源需求量很大。

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就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中国还面临着一些地缘政治问题。

比如,在南海地区存在主权争议,并且有一些邻国试图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权益,在南海地区的海洋强国战略政策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与原则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1.提高海洋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加大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力度,提高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2.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对海上通道和关键区域的保护,确保能源、粮食等重要资源的安全供应,维护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

3.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过度捕捞等行为,促进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海洋资源。

4.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权益:加强对南海等有争议地区的管控能力,坚决维护自己在这些地区的领土完整和主权权益。

在实现这些目标时,中国遵循以下原则:1.和平发展原则: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和平发展的形象。

2.合作共赢原则: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3.法治原则:依法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法和公约的权威和有效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主要措施和政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海洋科研机构的支持,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梦--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梦--建设海洋强国
提升国民的素质(维权-开发-环保),妥善处理海权争端(现场执法为主,以外交手段为辅,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化解或减少外部阻力,才能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国际海权争端解决4法:
A.谈判:争议海域共同开发-如英国与挪威,澳大利亚与印尼;
B.国际法院判决:2008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3岛争端,两国愿意法判,判决1/2,同意双方渔民继续捕鱼;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可以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深度国际:海洋,中国策2012-12-28说473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7.8万平方公里,黄海25.6万平方公里,东海45.6万平方公里,南海201万平方公里。
1.我国边海形势复杂和严峻。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海疆中,大约150多万平方公里与周边国家在权益上有争议(敢动中国的:美国-总导演,日本越菲等)。
(二)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解决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就业等棘手难题
1.我国陆地资源短缺: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有2/3是西部高原区域,开发成本高,生态环境脆弱,高效国土面积较小,国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中国多种陆地资源日渐短缺,例如,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现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临海国家都在加大投入,制定新一轮海洋战略,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如美英日俄菲加越印度印尼等(2007.8.2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奇林加罗夫率领科考队,乘坐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一面由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俄罗斯声称北极是它大陆架的延伸,北极航道是它的内江)。
2.我国边海资源丰富:我国主张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生物、空间、旅游等资源。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2012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洋是陆海交汇的天然资源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

没有海洋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坚持海洋自信,走蓝色崛起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他指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海洋,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和利用有着广泛而深刻地共识。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海洋经济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坚持海洋权益维护;坚持维护海洋权益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进蓝色崛起。

中国致力于海洋权益维护和开发,促进海洋文明共同繁荣。

•一、海洋强国的内涵海洋强国是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国家形态。

海洋强国是一个多层次复合概念,既包括海洋的基本要素又包括海洋战略与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战略、规划、政策等属于宏观层面的管理范畴和行动纲领。

海洋强国由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战略与海洋环境、国家综合实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判而形成。

随着人类对海洋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国际社会对海洋安全、海洋权益、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沿海地区经济等给予高度关注。

世界各主要海洋强国都已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战略意义的海上强国建设方案。

因此中国实施“海权战略”(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西总统特梅尔时提出)需要对此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贯彻党关于海疆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维护管控与开发能力建设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作用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形成的“三大法宝”――坚持党对沿海工作领导、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实施全球治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重大问题。

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

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

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海域面积辽阔的国家,中国必须积极开展海洋强国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海洋强国建设与中国梦的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海洋强国建设是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海洋经济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洋强国建设将促使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改善,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持。

海洋经济不仅包括传统的渔业、海洋能源等领域,还涉及到新兴产业如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其次,海洋强国建设将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海洋强国建设既包括经济层面的发展,也包括海军建设的提升。

作为一个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和战略通道。

海洋强国建设将以提升军事力量为重要内容,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保障。

再次,海洋强国建设需要积极开展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海洋强国建设必须遵循科学的开发原则,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要加强海洋科研力量,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海洋强国建设与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海洋强国建设还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海洋是世界上共同的家园,各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

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三长海岸线的国家,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海洋安全、环保等重大问题,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海洋强国建设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走向深蓝,海洋强国梦作文

走向深蓝,海洋强国梦作文

走向深蓝,海洋强国梦作文XX年,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怀揣着梦想在奔跑,还是早已实现了自己心中的夙愿。

在中国的第二个“百年计划”——建国100周年的2049年,中国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世界上不容小觑的海洋强国。

我相信大家对于“海洋强国”这四个字感到陌生。

其实,海洋强国就是将海洋中所蕴藏的、未被人们所发现的能源与资源开采出来,用于强化本国的军事能力,同时,本国的人民又可以享受到海洋所带来的优质生活以及便利条件。

而且海洋也将会成为人们旅游度假的首选地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因为只有建设海洋强国,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因此,建设海洋强国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为世界面积的71%,同时,我国也是三面环海的大国,被誉为世界东方的“水能宝库”。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我国的海洋资源中,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

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达71万公顷。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宝贵的能源,人们生活所需的汽车燃油以及家庭中烹饪食物的天然气就是来自于海洋。

海洋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理想的度假胜地,而且其内在的价值与资源在不断的吸引着人们前去探索,近些年来,我国的航海技术在不断发展,“蛟龙号”已经实现了7000米深潜,“辽宁舰”已经实现出港和舰载机飞行。

只有加强我国的航海技术,才能在保护我国领土等诸多问题上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海洋中有如此丰富的能源与资源,因此,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当务之急。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就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学习海洋的有关知识,做爱护海洋、宣传海洋、建设海洋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就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和技能,成为未来的海洋专家和舰船专家,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略海洋 筑梦海洋——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新成就

经略海洋 筑梦海洋——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新成就
分 ,我们 要 实现 的“ 中 国梦 ” 就包 含 了“ 海 洋强 国梦 ” 。 2 0 1 3年 7 月 3 0 日,中共 中央政 治局就 建设 海洋 强 国进
度高达 1 6 %以上 ,海洋工程建筑业增长速度超过 1 5 %, 滨海 旅游业也实现了 1 1 %的增速 。 海洋产业区域的聚集特点明显 , 环渤海 、 长三角 、 珠三角三大区域 2 0 1 5 年海洋生产总值 占到
3 国 家海洋 立 法工作 取得 新进展
2 0 1 6 年 2月 2 6日,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 源勘探开发法 》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 议通过 , 并于 5 月 1日 正式实施 。 这是第一次规范我 国公民、
缓的大环境下, 我 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 2 0 1 0- 2 0 1 4 年平均增
经略海洋
— —
筑梦海洋
我 国海洋 强 国建设 的新成就
陈 明 义
党的十八 大报告在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总体布局 时 ,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 国的宏伟 目 标和四项任务 ,即提 高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和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建设海洋强 国是我国在 2 0 5 0 年建 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 的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安全 、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 的角色更加显著 ,在国际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竞争 中的
战略 地位 也 明显上 升 。 ” “ 要关 心海 洋 、 认识 海洋 、 经 略海 洋 ,
对国家海洋利益 、发展海洋经济、保 障通道安全 、维护海洋
权 益等 问题 深入 开展 调研 ,提 出多 项政 策建议 ,为党 中央 和
济发展 格 局和对 外 开放 中的作 用更 加 重要 , 在维 护 国家 主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强国梦中国曾在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有过一次通过海洋走出去的机会,不过被明朝的闭关锁国给耽误了。

清末的海军实力据说是亚洲老大,这种“据说”延续到1894年。

甲午海战是关乎国运的一战,此战几乎终结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中国自此陷入一场半个世纪的内战中,而日本由此战跻身列强之中,成为亚洲唯一一个列强,没想到一个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却断送在舟船之上。

而2010年中国海洋冲突的集中爆发,再次敲响了海洋问题的警钟,或许这能成为中国的契机。

反思国家海洋战略,建立海洋秩序及加强海上执法能力,方能奠定中国海洋强国的百年基业。

再看当今中国,是否具有再次走出去的机会以及能力?海权现状应当承认,中国的海洋家底并不厚实。

中国海洋国土绝对面积数位居世界第四,但海洋面积和海洋资源相对贫乏。

中国海岸线18000公里,岛屿线14000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中国对12海里以内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具有完全主权。

连同24海里毗连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最长350海里的大陆架,中国有4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水体、海床及其资源能源、海洋勘探和水体以上空域部分的管辖权。

中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加上4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中国总体管辖国土面积应是1420万平方公里。

另外,在中国管辖区内,还有6500多座岛屿。

但从中国拥有13亿人口方面来看,不仅中国海洋国土总面积不算大,人均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更是极端贫乏,而且目前面临着被多方蚕食和瓜分的现实危险。

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渔业资源、石油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受到严重侵犯。

中国4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有150万~190万平方公里被相关国家觊觎或侵占。

很多争议以前并不存在,各国历来对中国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的主权并无异议,只是在近20年多来问题才突然增多。

让我们摊开地图:在北边的黄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有关国家与中国争夺相关海域;往南看,在东海日本单方坚持按照所谓的中线原则划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日本还无视历史事实,一直占据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并只字不提其长期窃据的琉球群岛,刻意抹杀其历史文化。

继续向南,在中国的南海水域,除中国控制6个礁和中国台湾驻守最大的太平岛外,共有39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一国就占有27个,该国多次联合外国公司在中国海域进行所谓海洋勘探和开发石油。

有关国家竟加紧开发资源,并把国际开采资金和公司引入其中,增大国际化力度和事实占领程度。

一些国家也已确从油气开采中获得巨大实惠。

国际海洋法存在重大缺陷,无论从法理还是事实都存在巨大不公平性。

而个别国家不严肃地引用联合国海洋法,不顾中国多次主权宣示和警告,不顾历史事实和海洋法的具体实施细则和以往判例,无视现实地理条件与海洋法的理论界定之间的客观差异,不恰当引用其中对其有利的条款,甚至断章取义,使中国46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中的一些海域面临“主权归属争议”。

根据海洋法,一个岛屿周围的主权水域可延伸到1500平方公里,可以附带控制4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并影响到大陆架和对海底资源的分割,这就是有关国家与中国激烈争夺海洋主权、岛屿主权的关键原因之一。

中国海防任重道远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的“海洋议题”中,台海问题占据首位,其次才是周边海域的争议问题。

2010年6月底,两岸签署了ECFA,经济联系更紧密,台湾马英九当局也希望保持现状。

预计未来5年到10年两岸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以前,美日往往通过台湾问题或台湾当局向中国大陆施加压力。

目前,美日打“台湾牌”的效用降低,转而寻求其他的海域争端下手。

2010年,希拉里说南中国海安全关系到美国国家利益,大大震动了中国。

美国的亲密盟友日本则利用掌控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抓捕在附近海域活动的中国渔民与之呼应。

海洋问题暴露中国自身问题:由于中国自身海上力量的薄弱,使外国势力能以非常少的代价就可以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打击,形成中国海防四面楚歌的局面。

应该说,在冷战结束之前,中国周边海洋形势最为严峻。

中国面临的整体外部形势是两大超级大国的围堵,甚至是核战争的威胁。

80年代之后,世界形势及中国外交所处的整体环境是“和平与发展”,这一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之前中国面临生存问题,海上安全及岛屿争端等问题都被掩盖了。

80年代后,核战争的威胁基本解除,海洋安全问题包括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才突显出来。

中国海上问题近期突显,美国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美国没有能力像上世纪60、70年代对待日本、菲律宾和泰国那样,对亚洲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双管齐下。

现在美国重返亚洲,欠缺经济实力的足够支撑,所以只剩下凭借超级军事大国的力量,制造新的安全问题,吓唬中国的周边邻国,造成亚洲国家间的矛盾。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不会挑战美国或现存的国际秩序”已成陈词滥调。

其实在某些方面,“中国并未挑战美国利益及现存秩序”并非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试图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并颠覆国际体系。

美国当然也不会毫无理由地反对中国成为海洋强国。

如果中国海军的部署应用是有利于世界稳定的,美国会欢迎之,就好比现在在索马里海域的亚丁湾发生的那样。

但是,如果中国海军的活动是妨碍美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那就将造成更严重的中美摩擦。

在最近亚洲海域的一些外交争端背后也是相同的战略。

对去年夏天黄海上举行的韩美联合海军演练,以及美国试图调停南中国海岛屿群归属争端的努力,中国均表示反对。

经济先行,军事殿后中国经济上的神经已经伸向全世界,而骨头却没跟上。

中国的海上力量尚待加强——中国需要海洋,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海外利益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家制裁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大。

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生存和世界是融为一体的,中国把自己的发展托付给了世界,就要考虑世界的安全保障。

如今中国国民经济有相当一部分要靠海外拉动,所以不能不关注海洋战略。

在不同时期,大国都有不同的主张。

所有的区域性的扩张,都是一个对资源的需求过程。

资源紧缺到什么程度,大国关系就会紧张到什么程度。

当前,全球资源配置方式已突破中世纪的地域性封闭性质并转化为世界性的开放方式,而海洋又是畅流世界各个角落的最便捷的载体,那么从军事上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即掌握制海权,就成为大国控制世界资源并据此保持其大国地位乃至霸权地位的主要方式。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过去,国产石油有一部分用于出口赚外汇,但是,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进口国,每年要进口逾亿吨的石油。

在中国几千公里的东南沿海及延伸的大陆架,蕴藏着大量石油及油气,单是渤海海床,已探明的储藏量就达33.6亿立方米;而广阔的南海,石油及油气的蕴藏量比中东还要多。

对于近海海洋资源,中国本着“和气生财”、“和平共处”、“和睦海洋”的原则,不诉诸武力,期望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而某些国家一直无视中国的仁义,明目张胆抢占中国的海岛、海域,抢夺石油油气。

过去,中国只在太平洋近海搞小规模的开发;如今提出,要从“一洋战略”到“二洋战略”,大步走向印度洋,才能保障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创造更高的海洋经济效益──这是“海洋开放战略”的真谛。

中国,Are you ready?中国要想通过海洋走出去,此时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机:具有强大的反航母系统以及呼之欲出的航母是其一,远征索马里海域锻炼队伍是其二。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海军也开始了一定程度的远洋活动,但严格来说我国海军目前仍只能说是一支近海防御型海军。

这主要体现在其关注的重点区域目前仍然限定在近海范围内,例如台湾海峡、东海大陆架、南海海域等,训练活动也大多在这一范围内展开。

如果我们真正要走向远洋,那么首先就必须加快发展以航母为主导的大型海上军事力量,并提高反潜能力,发展真正的区域防空作战能力,采购大量核动力攻击潜艇,增加在公海上的训练。

近日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瓦良格”号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预计会在最近亮相出海。

当前的中国海军的建设,规模倒在其次,整个舰队的配套、完整、合理才是最重要的。

依靠着我国日益提升的造船能力,有了一个合适的舰队构成,未来我们就可以从容完成从一到二,从二到四,从四到八的克隆过程。

虽然要组成自己的航母战斗群显然还需要时日,不过,中国现在拥有全亚洲最大的潜艇部队。

潜艇是对付巨舰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多艘潜艇情况下,航母编队自带的潜艇、反潜力量难免出现漏洞,这时航母编队内的所有水面舰艇都会非常危险。

1996年台海危机中,美国出动航母,中国出动潜艇,各自向对方释放了强烈的威慑信号。

自那以后,中国能有效克制航母的潜艇力量不断加强隐蔽性和战斗力。

除神秘的核动力潜艇外,中国在常规潜艇的升级、引进方面有很多作为。

中国在研发新潜艇和引进俄罗斯静音技术的同时,还在发展不依赖空气推进(AIP)潜艇技术。

在AIP技术下,常规潜艇的隐蔽性与水下潜伏时间都开始接近核潜艇水平,美航母更难防御。

连续几年的索马里护航,让中国海军首次远离本土基地。

长期远航是对海军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通过远征即可对未来武器装备系统来一次“定型试验”。

2010年3月,中国海军首次进入盛产石油的波斯湾——美国的战略据点。

除了对船只进行护航外,中国海军还在其他方面有所收益。

通过与其他国家海军的合作,中国海军得以有机会改善其技战术和工作规程。

中国海军有关专家也指出,具备深入海洋执行合成任务是强大海军的重要标准。

亚丁湾护航行动反映了海军军事战略开始转型,未来中国海军将执行更远距离的护航任务。

从首批护航只有4艘中国商船到现在平均每批8艘,最多35艘船舶,外国船舶所占比例超过40%,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用100%保证被护船舶和人员安全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认可。

菲律宾副总统德卡斯特罗由衷称赞:中国海军前往亚丁湾海域护航,为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其他国家船只提供帮助,真正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