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热胀冷缩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从而引出液体的热胀冷缩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2.难点:液体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液体(如水、酒精)、量筒、试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如冬天水管爆裂、夏天饮料瓶爆炸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冷却时的体积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3液体的热胀冷缩

2.3、液体的热胀冷缩备课教师谭国新授课时间2016.3.26 课题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课前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墨水、滴管、烧杯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可分课时︶一、魔术引入我今天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很神奇的魔术箱,魔术箱上有两个魔洞,如果把装满水的上面包有气球皮的试管放到魔洞中,魔洞就会对它施加魔法,你们想看吗?……把试管放到左边的魔洞里,试管上的气球皮鼓起来了,再把试管放到右边的魔洞里,试管上的气球皮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魔盒里到底有什么。
(老师最后揭示箱子中左边是一杯热水和右边一杯冷水)为什么我们把试管放到热水中,试管上的气球皮鼓起来了,再把试管放到冷水中,试管上的气球皮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1、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刚刚老师的这个魔盒,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后面的同学可能没看清楚,那你们现在已经猜测到可能是水的热胀冷缩了,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让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2、学生实验。
请小组长在做实验时,同时把记录单上的实验1填好,当大家完成在热水中的实验后,再放到冷水中试试,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发现?3、汇报,交流。
板书: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热胀冷缩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这种液体有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性质,其他的液体是不是也有这种性质呢?2、分组实验,记录,3、汇报,交流。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指液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
通常情况下,液体的热胀冷缩比固体要大,但比气体要小。
一、液体的热胀1.1 热胀原理当液体受到热量作用时,分子会加速运动,间距变大,从而使整个物质膨胀。
这种现象称为热胀。
1.2 影响因素液体的热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物质本身的性质。
不同物质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不同,例如水在0℃以下时会逐渐收缩,在0℃以上则会逐渐膨胀。
1.3 应用利用液体的热胀可以制作一些实用工具和设备。
例如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了水银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来测量温度。
二、液体的冷缩2.1 冷缩原理当液体受到低温作用时,分子会减速运动,间距变小,从而使整个物质收缩。
这种现象称为冷缩。
2.2 影响因素液体的冷缩同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和物质本身的性质。
不同物质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不同,例如水在0℃以下时会逐渐收缩,在0℃以上则会逐渐膨胀。
2.3 应用利用液体的冷缩可以制作一些实用工具和设备。
例如,汽车发动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就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发动机上安装了一些液体散热器来利用液体的冷缩来散热。
三、液体热胀冷缩的应用3.1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原理制作而成。
当温度升高时,水银柱会随之上升,反之则下降。
3.2 液体散热器液体散热器是利用了液体冷缩原理制作而成。
当汽车发动机产生大量热量时,通过液体散热器中流动的水或冷却液,利用其冷缩的特性来散热。
3.3 水力发电水力发电也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原理。
当水受到高温作用时膨胀,产生高压蒸汽,从而驱动涡轮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四、总结综上所述,液体的热胀冷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制作一些实用工具和设备,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制造各种机械设备。
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非常重要。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掌握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3.进行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玻璃容器、水、水银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等;2.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3.实验记录表格。
三、教学步骤【引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玻璃物体和液体之间的松紧度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可以发生改变的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材料的热胀冷缩,然后对比液体的热胀冷缩。
【探究】3.列举常见液体和温度计量单位,让学生思考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会如何变化。
4.在实验室里,学生用烧杯倒入不同温度的水,并使用水银温度计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水的体积变化。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其他可发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5.学生归纳总结温度和液体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讨论实验数据。
【升华】6.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基于分子振动引起的现象。
7.学生了解液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振动增强,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产生热胀。
学生还了解冷却时由于分子振动减弱,体积缩小,密度增大,产生冷缩。
8.学生回答一些基本问题,确保他们对热胀冷缩的理解正确。
【拓展】9.学生对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其预测。
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10.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并展示给全班。
【总结】11.学生总结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以及液体在不同温度下体积的变化。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点评。
1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可以观察液体热胀冷缩的其他实验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13.小组代表分享实验设计或应用场景,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或发现。
四、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填写情况;2.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规律的理解情况;3.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代表的表现;4.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回答情况。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热现象,在前两课学生已经了解了热传递的方式以及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而本节课则是进一步研究物体受热或遇冷时体积的变化,为后续学习气体的热胀冷缩以及热的本质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提出问题:“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探究不同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热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抽象的概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究未知的事物。
然而,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水、酒精、醋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得出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液体的热胀冷缩》完美版(共21张PPT)

新知讲解
做一做
1.在锥形瓶中装满水,然后滴入红墨 水。 2.用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锥形瓶 口。 3.将安置好的锥形瓶放入烧杯内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 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新知讲解
做一做
第一种情况:往锥形瓶上浇热水。 第二种情况:往锥形瓶上浇冷水。
新知讲解
实验二:探究牛奶、食用油、橙汁等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准备
新知讲解
做一做
1.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牛奶、食用油、可乐、 橙汁、酱油等的热胀冷缩。 2.并注意总结,这些液体的变化和水的变化有什么不 同?
新知讲解
材料 牛奶 食用油 可乐 橙汁 酱油
展示交流
倒入热水
液柱上升
液柱上升 液柱上升
3.通过实验牛奶、酱油、饮料等液体,我们发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红墨水
牛奶、 酱油、 饮料
受热膨胀
遇冷收缩 把液体受热体积膨胀,遇冷
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
受热膨胀 的热胀冷缩。
遇冷收缩
作业布置
做一做
实验准备: 1.准备两袋牛奶
2.将其中一袋牛奶放入冰箱,另一袋牛奶放入刚烧开 的热水里,并不断地加热水。 3.一小时后,对比两袋牛奶有什么不同。 实验要求: 请写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结论
要求: 1.观察两种情况下红色液柱的变化 2.请将液柱的高度做好记录。
新知讲解
展示交流
三、课堂总结 (3)小结:通过角色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明月、羌笛、浮萍、飞蓬、衰草、秋霜、梧桐、杜鹃、沙鸥、西楼等。望月怀远、鸿雁传书、折柳送别、杜鹃啼血。
液体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

液体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指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液体的体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是由于热量的加热或散发会引起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从而导致液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下面将列举10个液体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
1. 水:水在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当水温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扩大。
2. 酒精:酒精是一种常见的液体,在温度升高时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酒精的分子结构使得它的热胀冷缩比水更加明显。
3. 汞:汞是一种金属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也会发生热胀冷缩。
由于汞的特殊性质,它的热胀冷缩比水和酒精更加显著。
4. 石油: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的成分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这也是石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 液态氮:液态氮是一种常见的低温液体,在温度升高时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由于液态氮的低温特性,它的热胀冷缩比其他液体更加剧烈。
6. 饮料:饮料中含有水和其他成分,当温度变化时,饮料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为什么在夏天饮料需冷藏,冬天则需要加热的原因之一。
7. 柴油:柴油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成分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柴油车辆需要加热车辆和燃料的原因之一。
8. 高分子材料:像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也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这是为什么在高温环境下,塑料制品容易变形的原因之一。
9. 柠檬汁:柠檬汁中含有水和酸性物质,当温度变化时,柠檬汁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为什么柠檬汁饮料在冰镇和加热时味道会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
10. 气体溶液:在温度变化时,气体溶液中溶解的气体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这是为什么在高温环境下,汽车轮胎内的气体会膨胀,而在寒冷环境下则会缩小的原因之一。
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涉及到了水、酒精、汞、石油、液态氮、饮料、柴油、高分子材料、柠檬汁和气体溶液等多个领域。
《液体的热胀冷缩》 说课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热现象,而液体的热胀冷缩是热现象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气体的热胀冷缩以及热传递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的编排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热胀冷缩的感性认识,比如温度计的使用、水的沸腾和结冰等现象。
但是,对于液体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新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水、醋、食用油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因是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液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醋、食用油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热水。(小心烫 手)
3.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吸管里水 柱高度的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液 柱的变化,并做记录。
4.将小瓶放入冷水中,重复步骤3。
你来倾听
结论: 水受热后体积膨胀,
水受冷后体积缩小,水的 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 冷缩。
活动二
其他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我们来探究!
可乐 牛奶 酱油
绿茶 食用油 醋
科学研究记录表(三) 第
小组
选择的材料(在所
在热水中的发现
在冷水中的发现
选材料后面打“√”)(可用符号↑↓表示) (可用符号↑↓表示)
可乐
牛奶 酱油 水绿量 茶
时间起止
1食00用油 毫升醋
(
)分(
)秒 ——(
)分(
)秒
我们的结论:
所需时间 ( )秒
比较。实验后的新发现:
实验中……
科学研究记录表(三) 第 小组
选择的材料(在所选材 料后面打“√”)
可乐
牛奶 酱油 绿茶 食用油
在热水中的发现 (可用符号↑↓表示)
↑
↑ ↑
↑ ↑
在冷水中的发现 (可用符号↑↓表示)
↓ ↓
↓ ↓
↓
醋
↑
↓
我们的结论: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比较实验后的新发现:
六人小组共同设计实验 方案 ,可用简要的文字 或图画记录!
温馨提示
设计实验方案中……
我汇报…… 我倾听…… 我改进……
活动一:
探究红墨水的热胀冷缩。
温馨提示
●小组要分工合作。 ●仔细观察吸管中的水柱有什么变化? ●记录员及时把实验现象记在记录表(二) 下面。 ●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
实验步骤
两种液体同时放,先放热 水后放冷水中,热水要是不 热的话,请换一杯。
温馨提示
Do you know?
寄语: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
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 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你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 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德阳市黄河路小学5.2班 陈隽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 些瓶子里的液体都不装满?
科学研究记录表(一) 第 小组
材料超市: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小玻璃瓶、塑 料吸管、橡皮塞、红墨水等。
实验方案:(用简要的文字或图画记录)
1、
2、水量 3、
时间起止 )秒 ——( )分( )秒 ( )秒